[評論]《古代世界的終結》,失敗的翻譯。

看板book作者 (伊達楓)時間10年前 (2013/10/13 15:49), 編輯推噓2(200)
留言2則, 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http://fatisuya.pixnet.net/blog/post/38179699 這本是上海經典人文書庫的叢書,前陣子剛再版,不過我買的是舊版。 作者是法國人,也是從某一套叢書中抽出來翻譯的,主題是三世紀末的羅馬帝國到 “中世紀”的過程。這主題蠻浩大而且熱門,這段時間以來對於“衰亡”的討論開 始有了“轉型”的新說,在國外是新的議程,對岸也寫了幾篇論文。不過本書主要 還是舊式的討論。 這篇感想主要先說的,還是翻譯的部分....真的是不忍卒讀。恰好最近也看了陳穎青 的《老貓學出版》,看到他對這個主題的討論,真的心有戚戚焉。最專業的學者,未 必就是好的譯者。更何況本書恐怕只是一群研究生接力作,裡面的許多錯誤,與其說 是原作的問題,我寧願相信是譯者自己理解偏差所致。我光是讀前面一章就已經快要 暈倒,但是還是把它看完,主要是本書有幾個亮點,讓筆者能堅持下去。 首先,是他對於君士坦丁、基督教的討論。 這位皇帝的改宗是出於本心的虔誠還是政治上的利益,是個無解的問題,但他的舉止 ,卻是歷史上的轉折點,這毋庸置疑。君士坦丁堡的建立,將地中海的重心轉移,雖 說帝國兩分、一邊存續一邊崩潰絕非其所能料到,可結果正是如此。君士坦丁企圖利 用基督教來完成羅馬國家的再凝聚,但是這個宗教本身擴張的太快,手段粗暴,把一 些龍蛇渾雜的人都包容進來,摧毀了己身的純淨,也增加的對立的風險。許多所謂的 “異教徒”都打著上帝的旗號悄悄的混進來,把這個宗教搞得烏煙瘴氣是顯而易見。 神學上的撕裂更是造成兩三個世紀內的動盪不安的因子,也讓國家的包容度急速下降 。當帝國因為蠻族的遷移備感壓力,在無法消滅而需要用同化吸收的時候,卻因為彼 此對於上帝的解釋不一造成更大的敵視,難道這就是君士坦丁最初所想見的嗎? 其二,作者對於羅馬經濟的討論則有別於羅斯采夫托夫,主張城市的規模不足,手工 業等只為了特殊需求而存在,奢侈品的貿易是階級專屬,也羅馬下層社會追求樸素生 活的風氣,始終發展不出一種“需求”來產生“消費市場”,帶動商業的發展,更遑 論“資本”。此外,羅馬的富裕其實是來自於征服所掠奪過來的資產,取得這些資源 的上層階級並不是拿來投資產業,而是購置地產與發放高利貸。這些對於整體國家的 財富的增進十分有限,而隨著漫長時間的消耗,帝國的經濟衰退也就是必然了。 其三,羅馬的慶典文化在城市(特別是羅馬城本身)養出了許多無業遊民,依靠國家的 救濟存在,無所事事,在殘忍的角鬥士文化薰陶下,變成冷血又膽小如鼠,面對政府 壓迫或者外敵入侵都激不起抵抗欲望,猶如行屍走肉。而上層階級被皇帝從權力核心 逐出,甚至長期受到監視,變成只關心自己的產業,對於政治冷漠。整個帝國從上到 下都失去對公共利益的關心,道德淪喪,已經不可能再看到當年齊心對抗漢尼拔的那 種眾志成城的精神,羅馬“回不去了”。 最後,一開始取代羅馬帝國的哥特等異族,尚且只是因襲了過去的舊制,在各處依然 見的殘影。自從查士丁尼為了挑戰再次復興大業,將他們都驅散拔除後,取而代之的 則是諸如法蘭克人、倫巴第等羅馬化較淺的國家,一切都就真正的成為過去了。克洛 維建立的王朝一度強大,但他把國家私產化,公共精神消亡,法律只為某些階級服務 ,貴族只談利益,墨洛溫迅速成為明日黃花也就不讓人奇怪了。 中世紀也就此開始。 以上就是筆者閱讀後的一些所得,提出來與大家分享。 除此之外,本書不值得跟大家推薦。 -- 我的志願是擔任台灣駐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任大使,請各位鄉民多多支持。 敝人政見: 1.促成兩岸元首互訪。 2.中台平等互信的外交聯盟,共同市場的經貿合作與文化交流。 3.強化兩岸正妹帥哥交流團的往來………XDDD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8.160.235.33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轉錄者: fatisuya (118.160.235.33), 時間: 10/13/2013 15:49:46 ※ 編輯: fatisuya 來自: 118.160.235.33 (10/13 15:49)

10/14 20:16, , 1F
感謝fatisuya大,您的文章都會認真拜讀呢
10/14 20:16, 1F

10/17 17:01, , 2F
10/17 17:01, 2F
文章代碼(AID): #1IMb2Sey (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