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 如果真的那麼好,那為什麼現在卻…?

看板book作者 (weq)時間10年前 (2013/08/26 13:57), 編輯推噓2(201)
留言3則, 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3/7 (看更多)
※ 引述《Vassago (單身真是一種罪)》之銘言: : 這篇標題有點難決定啊 : 這像是問題,又像是討論,也像是心得 : 不過不管如何,以下正文開始 : ---- : 以前逛圖書館,會注意熱門排行榜的書籍 : 看看大家都在注意些什麼新玩意兒 : 有興趣的會借回家讀 : 可是一陣子之後,開始對這類的書抱持著懷疑的態度 : 我會想說「如果真的那麼好,那為什麼現在卻…?」 : 像是理財投資的書 : 我就會問「如果真的那麼好,不早就人人致富了?」 : 如果是關於減肥的書 : 我也會問「如果簡簡單單就能減肥,為何大家還為減肥苦惱?」 : 關於兩性溝通、親子溝通、人際、職場、企管之類的書 : 同樣的邏輯,我仍會問「如果真的那麼有用,那為什麼…的人還那麼多?」 : 後來稍微整理我發現到 : 許多書大多都在告訴讀者一個中心思想 : 然後書中會大肆鼓吹這個中心思想有多好、多棒 : 接下來作者舉出很多例子來說服讀者,例子越貼近讀者生活越好 : 有些書會提醒讀者這樣的中心思想並不完美,以及可能遭遇的問題和避免的方式 : 但是更多的書對於自己所鼓吹的中心思想而可能發生的問題卻隻字不提 : 後來我都選中心思想比較完整的書來看,這樣比較輕鬆 : 因為比較不用緊繃著神經批判書的中心思想 : 也能避免浪費時間和金錢看一本爛書,最後還什麼都沒學到 : 因為周遭朋友和書比較沒緣份,沒辦法跟他們討論 : 因此想請問各位板友,小弟我這樣的思考方式是否合宜? : 會不會有什麼價值觀偏差之類的XD 所以看書時自己腦子裡要有一個更高視野的系絡或架構,就能輕易 掌握每本書在架構中的位置,這樣就不會對書本有太嚴苛的批判, 同時避免某些好東西會因為一時偏見或情緒而錯失掉 我個人有個習慣,當對某領域發生興趣時,會先去找大學教科書來看, XX概論或XX史的書,有助於建立那個更高視野的系絡或架構, 當然不會要求自己一定要整個看完,有時是去比較各教科書的篇章, 看個幾本大概就可以掌握一些普遍有共識的主題, 主題掌握住,遇到一些"看似"瑣瑣碎碎的小書其實也挺有幫助, 因為這書直接讀它可能覺得太細太偏頗,但在大架構底下,卻可能變成"不厭其煩講述細節" 的書 提供你參考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2.118.31.227

08/26 14:32, , 1F
就像心智圖一樣,有的書是枝幹有的書是枝微末節,各自
08/26 14:32, 1F

08/26 14:33, , 2F
的功能需要有讀過,才能讓它們在各個位置上發揮功能。
08/26 14:33, 2F

08/26 16:25, , 3F
推一個
08/26 16:25, 3F
文章代碼(AID): #1I6kvZFt (book)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I6kvZFt (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