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謊言實境秀

看板book作者 (麥卡蘿)時間12年前 (2012/07/01 19:52),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2 (看更多)
<<個人心得>> 書的封面號稱破解無所不在的欺騙, 但是從前面的章節就會發現,這又是一個謊言, (但也不能太責怪出版社,就是一種包裝行銷手法...) 因為據作者理論,謊言是難以破解的: 1. 騙子就該有騙子的樣子 謊言迷思之一,我們都以為說謊者會有特定的行為, 例如眼神閃爍、扭捏不安、狂敲桌子, 但實際上,上述行為只是焦慮情緒造成的, 說謊是否會造成焦慮? 焦慮是否是因為說謊? 不一定,說謊 是可以說的 臉不紅、氣不喘, 焦慮的原因有很多種, 所以很難判斷人們是否在說謊。 2. 真實偏見 難以破解的原因之二,因為大部分的人接收到資訊的時候, 下意識的選擇相信,而不是查證後再相信, 如果日常生活中活的疑心疑鬼,都要查證也太累了, 所以通常大家都會先選擇信任, 然而這也造成真實偏見,我們盲目的信任對方, 即使對方正在說謊。 3. 說謊者優勢 這邊牽扯到一般人對於謊言的定義為何, 通常會連想到惡意的欺騙,可能是伴侶的出軌,商家的不實商品成分, 那麼善意的謊言呢??? 從前我曾想過,假意的稱讚對方,或是當面試的時候包裝過去職場經歷, 隱匿部分事實,這樣就不是說謊了嗎? 我並不這麼認為,沒有完全的展露出真實,明知道但不說,就是一種謊, 違背內心真實想法就是一種謊, 回歸現實社會中,人們都接受善意的謊言, 同事詢問自己的服裝搭配是否合宜,就算心理不同意,也會說今天穿的很美。 謊言 成了社交中 不可或缺的潤滑劑, 我想這就是為什麼 我討厭社交的緣故... 一場對話 十分鐘 三個謊言, 因為說謊方便、因為人都想展現美好的一面給對方,因為我們都想聽好聽的話, 在社會上,說謊者與被欺騙者組成一個共利聯盟--- 說謊者因私心想取得方便 或是 社交利益 說了一個美麗的謊言 被欺騙者因為希望聽到能安撫內心的話,不想面對殘酷的真相,接受了謊言 所以被說謊者創造了說謊者優勢,一種願意被騙的優勢, 優勢之二,我們其實沒什麼機會訓練判斷說謊的技能...... 把期待放在如何破解謊言,是不切實際的, 不如說,我們要怎麼面對謊言, 說謊就一定是不好的嗎? 什麼因素會加成說謊的機率? 當謊言毀滅了人與人之間的信任,這就是結局了嗎? 企業詐欺、執政者自欺... etc. 本書從各種層面分析謊言現象, 因為作者的專業背景,這本書不怎麼好啃, 閱讀之前最好有心理準備, 我認為本書的結論是最重要的: 雖然無法控制別人要不要說謊,判斷是不是在說謊, 但我們可以從自己做起, 每一件事都要求證太難,那就思考哪些是需要進一步查驗的, 我們可以仔細檢視,哪些時候該完全誠實, 謊言造成的後果難以估計, 即便是善意的謊言,也可能有不良的後果, 說謊的同時,在說謊者的內心產生罪惡感,罪惡感導致人際疏離感, 所以誠實仍然是上策。 我的感想是,看了這本書大概了解為什麼政治人物會說謊了, 因為個人作為被放大檢視,不容許一絲差錯的情形下, 為了維持個人尊嚴,畏懼政策失誤要負擔的責任, 於是欺騙自己、說服自己做的是正確抉擇, 這種自己欺騙自己,到最後盲目的信任錯誤決策是對的, 終究要社會大眾買單,這一點從小布希總統因為911事件開戰, 讓美國浪費多少資源可得知。(這個例子作者有提到) 反觀台灣,多少政客/企業高層主管的這種情形, 我有點擔憂了...... 謊言一直堆積下去,終有天會破滅, 那麼倒楣的受害者是誰??? :) 有時候,人們說謊是不經思考的,想想怎麼跟謊言共存吧。 -- ※ 編輯: MadCaro 來自: 114.32.5.148 (07/01 19:56)
文章代碼(AID): #1Fy3dsIC (book)
文章代碼(AID): #1Fy3dsIC (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