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請幫忙推薦社會科學類的書籍

看板book作者 (斜陽只乞照書城。)時間15年前 (2009/06/01 01:19), 編輯推噓4(401)
留言5則, 4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2 (看更多)
※ 引述《Alcala (阿爾卡拉)》之銘言: : 已經去看過精華區 也搜尋過社會科學的關鍵字 : 但是得到的書籍資訊不多 還請各位版友推薦 : 我個人的需求是想要知道"世界關於政治經濟和社會變遷"的資訊 : 還希望可以知道"世界上在政治軍事方面發生過的重大事件" 我推薦布爾迪厄的著作。前幾年在台出版的《防火牆》及《以火攻火》, 寫得相當淺顯易懂,且具有現實意義,可提供我們看待全球化的新視野。 以下是我以前寫的摘要與心得,可供參考。如果讀了這兩本書,有興趣可 進而再讀去年底引進台灣的《布爾迪厄社會學面面觀》,此書即簡體字版 《實踐與反思》的繁體中文本。 如何看待全球化:布爾迪厄另闢的蹊徑 全球化是生活在現代世界的我們不可迴避的課題,由於跨國企業的興起,資本在國際 間的流動沒有障礙,使得全世界成為一個單一的市場。各民族國家在此一大勢所趨之 下顯得無能為力,新自由主義的學者告訴我們前景一片大好,但是法國社會學者布爾 迪厄(Pierre Bourdieu)則提供我們一個不同的態度面對全球化。 布爾迪厄的《防火牆》及其續作《以火攻火》這兩本小書收錄了他在晚年對於全球化 具有重量性的批判。布爾迪厄指出,全球化在某些學者和媒體的塑造下,成為天經地 義、理所當然的事實;但其實並非如此,它只是一種迷思、一種強勢言論。這位社會 學大師認為,這是一種意識型態,個人必須為自己的不幸負責,這隱含了一種能力的 哲學,有能力的人才有工作;而事實上,全球化不是一個均質化的過程,忽略了社會 成本,它是一個有意識地提出的政策,不過卻以去政治化的外貌包裝。 既然全球化用理論來武裝自己,造就權威,布爾迪厄認為,要打倒這個權威,就要用 另外一個權威,所以他標舉「介入的知識」此一概念,強調知識份子與運動者的連結 。在布爾迪厄心中,社會學家的天職就是質疑那些想當然爾的事實,是重要的批判力 量,他期待公共型的知識份子可以形成一個自主的集體,對抗技術官僚並給予社會運 動團體建設性的建議,使得研究成果得以轉換為政治運動。因此,知識份子與運動者 必須發展出新的分工方式與合作模式,學術與政治之間的神聖疆界應該被打破。 目前的社會運動仍然習慣在民族國家的架構下進行,可是民族國家對於跨國企業毫無 任何管制能力,國家已經從社會福利的領域中退出,退化成一個刑罰國家,所以向民 族國家提出反全球化的訴求是無效的。現在主流的經濟勢力在跨越國界的層級活動, 那麼反抗的行動也必須在國際的層次下展開,是故布爾迪厄主張經濟的全球化將導致 全球的政治力量出現,這就需要一個新的國際主義和一個超國家的組織,與去政治化 的全球化相反,反而要重新政治化,推行一個跨越國際的社會運動。 在台灣我們可以很清楚看到,「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作為一種主流的意見,將教育 視為個人的投資,這些都是新自由主義的意識型態,我們所要瞭解的是:這並不是經 濟上的必然,而只是政治上的選擇。如果這只是一項選擇,那就意味著還有其他的選 項,我們在民族國家的保護主義和毫無保留地全盤接受全球化之間,還有其他的選擇 ,即在企業跨過國際的同時,社會運動也要跨國串聯,促成超國家的政治力量誕生。 有別於古典馬克思主義者的觀點:「國家是資產階級的財產管理委員會」,布爾迪厄 承認國家的相對自主性,並且主張進一步地發揚國家在歷史上曾經扮演的理性化角色 ,鼓吹超國家組織的必要性。但他仍然繼承了馬克思主義的傳統,從一個國際主義的 立場出發,他著重的不是作為國家特殊面向的民族主義的那一部分,而是作為國家普 遍面向的社會職能的這一部份。他選擇了國際移民作為跨國社會運動的行動主體,也 是著眼於他們一無所有,所以在這場運動中不會失去任何東西,如同十九世紀的革命 無產階級。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4.8.75.6

06/01 01:31, , 1F
推Bourdieu!
06/01 01:31, 1F

06/01 01:57, , 2F
大推布老
06/01 01:57, 2F

06/01 02:05, , 3F
《布赫迪厄論電視》也不錯 淺顯易懂
06/01 02:05, 3F

06/02 01:22, , 4F
推一個,之前讀他的實作理論綱要,讀得頭昏腦脹,聽說最
06/02 01:22, 4F

06/02 01:23, , 5F
近還有修訂版,但還是小書比較容易讀吧.
06/02 01:23, 5F
文章代碼(AID): #1A8hmecy (book)
文章代碼(AID): #1A8hmecy (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