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12吋輪胎選擇

看板biker作者 (不大不小 我是尖尖)時間11年前 (2013/03/11 18:58), 編輯推噓3(3033)
留言36則, 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4/5 (看更多)
※ 引述《cardesigner (Sky's the limit)》之銘言: : 標題: Re: [問題] 12吋輪胎選擇 : 時間: Mon Mar 11 14:46:52 2013 : : 最近也在看米牌的胎 爬了幾天12吋胎介紹跟其他論壇的心得文 : : 借這個標題有幾個問題想請教 : : 目前車種是上一代新勁戰 騎乘方式通勤+偶爾熱血 : : 之前另一台車JR後輪裝過米牌10吋的胎sm100 : : 規格是100/80-10 但拿游標卡尺量胎寬實際上是95mm : : 在小老婆那爬到文說規格120/70-12的胎寬為110mm : : 想請問這是歐系胎的特性嗎(倍耐力不知是否相同) 日系胎看官網規格都是等值或接近的 : : 米其林的胎型似乎都比較圓 是因為這樣的關係嗎 : : 所以假設胎寬都比規格來得小 那後輪是否就可以直上130/70-12 甚至是140的胎呢 算(胎壁)高度的話..... 130/70-12 => 130mm*0.7 = 91mm = 9.1cm 140/70-12 => 140mm*0.7 = 98mm = 9.8cm 勁戰車系後輪,裝的競技用胎120/80-12 胎壁高120/80-12 => 120mm*0.8 = 96mm =9.6cm 有不少案例裝了120/80-12的胎會磨KS 140/70-12顯然比120/80-12更高 所以....原PO要挑戰嗎? 更何況140/70-12比原本的120/70-12左右各多1cm胎面 內土除會不會磨爆? : 另外 以米其林的Power Pure SC 2CT前後輪配置來說 : : 前輪為120/70-12 後輪130/70-12(120似乎有前輪當後輪用胎紋要反裝的問題?) : : 前輪較原廠設定來的寬 : : 要是前輪裝B牌的bt601或39 規格是100/90-12 or 120/80-12 : : 這樣會造成前輪比後輪高的問題嗎 前輪裝100/90-12,跟土除距離極度接近.... 120/80-12沒機會了 : 最後 SC 62P reinf版本除了較耐磨之外 似乎也有難熱的問題 : : 價格也較高 除此之外有甚麼其他優缺點嗎 : : 謝謝 reinf = reinforcement 紗簾網加強 優點:荷重更高 (荷重指數 62>57) 荷重高代表剛性強,變形量小 磨擦面積比非強化版本更小,所以升溫比較慢(意味著更耐磨) -- 老不死文書機 CPU: AMD Athlon64 X2 4200+ (939の栄光) VGA: ASUS HD3650 256MB Cooler: CoolerMaster HyperTX CASE: 雜牌 牌子忘了 MB: Gigabyte GA-K8NF-9 v2 PSU: Seasonic 300W 工業包 RAM: Apacer DDR400 1G*2 DVD-RW: SONY DUR-820A + BENQ DW1640 HD: WD 160G AAJS + Hitachi 7K1000 1TB WD 320G陣亡..我的無損音樂 ( ̄w  ̄a)∫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7.98.94

03/11 19:30, , 1F
摩擦面積不是絕對的 跟胎壓也有關係 62P氣少打一點即可
03/11 19:30, 1F

03/11 19:32, , 2F
米牌的胎升溫慢主要是跟配方有關 不然他廠也有62P的胎 溫
03/11 19:32, 2F

03/11 19:33, , 3F
度卻上升比較快 是何原因? 就是因為配方啊
03/11 19:33, 3F
樓上.....不要激動 -.- 在假設胎壓/輪框/輪胎品牌與類型,皆相同的狀況下 我只是單純對強化版與非強化版做比較而已 米奇林特殊的SiO2 compound材質,所擁有的特性我不予討論 但是強化版本造成的差別,我想應該每條胎都適用.... ※ 編輯: agehakai 來自: 140.117.98.94 (03/11 19:45)

03/11 19:47, , 4F
米牌旗下的胎 很多都已經用二氧化矽聚合物取代傳統的碳煙
03/11 19:47, 4F

03/11 19:47, , 5F
我沒激動啊= = 講個輪胎有什麼好激動的?
03/11 19:47, 5F

03/11 19:49, , 6F
幾乎所有米牌的胎 都有溫度增加緩慢的現象 這你要如何解釋?
03/11 19:49, 6F

03/11 19:54, , 7F
痾...我就不對配方做討論了阿 = =
03/11 19:54, 7F

03/11 19:55, , 8F
如果米牌的配方的特性是升溫慢 使它的產品有其他的優點在
03/11 19:55, 8F

03/11 19:55, , 9F
那我也不會否認
03/11 19:55, 9F

03/11 19:56, , 10F
這篇只是對輪胎的尺寸 跟強化版本的區別做討論而已
03/11 19:56, 10F

03/11 19:57, , 11F
我前文從頭到尾都沒有針對米奇林的產品下任何註解 好嗎?!
03/11 19:57, 11F

03/11 19:59, , 12F
如果米奇林的二氧化矽材質 使所有的產品線都有升溫較慢
03/11 19:59, 12F

03/11 19:59, , 13F
不就只是證明 他家的專利配方 很成功而已 ?!
03/11 19:59, 13F

03/11 20:01, , 14F
要特別針對廠牌的話 那我還想問 換做其他廠牌 會如何?!
03/11 20:01, 14F

03/11 20:02, , 15F
EX:倍耐力 130/70-12的惡魔胎也有分有/無 reinf版本
03/11 20:02, 15F

03/11 20:03, , 16F
有其他版友願意出來分享心得嗎 ?
03/11 20:03, 16F

03/11 20:16, , 17F
可是 就算照你說的 也不對啊 同樣的重量壓在更小的面積上
03/11 20:16, 17F

03/11 20:17, , 18F
這樣應該有一小塊的溫度比其他高啊 而不是整個胎面都溫溫的
03/11 20:17, 18F

03/11 20:18, , 19F
我前後輪都裝2CT 跑完數十公里後 一樣也只有溫溫的
03/11 20:18, 19F

03/11 20:19, , 20F
問題就是配方 而你又不對配方做討論... 算我敗給你了XD
03/11 20:19, 20F

03/11 20:53, , 21F
配方...嗎
03/11 20:53, 21F

03/11 20:56, , 22F
就是在米牌配方特有的狀態下 才避免討論討配方的問題
03/11 20:56, 22F

03/11 20:57, , 23F
我是假設所有廠牌的輪胎 皆通用的狀態下做假設跟結論的
03/11 20:57, 23F

03/11 20:58, , 24F
那為何要專注在reinf是配方不同的前提下討論?
03/11 20:58, 24F

03/11 20:58, , 25F
因為reinf版本又不只有一種廠牌才有 = =
03/11 20:58, 25F

03/11 20:59, , 26F
如果專注討論2CT reinf有無的版本 那確實配方可能有變動
03/11 20:59, 26F

03/11 20:59, , 27F
不是這樣 ?
03/11 20:59, 27F

03/11 21:00, , 28F
那為什麼用別牌reinf版本輪胎的車主沒提到難熱的問題?
03/11 21:00, 28F

03/11 21:01, , 29F
且米牌難熱 是大家都這麼說的 不單只有62P版本如此
03/11 21:01, 29F

03/11 21:03, , 30F
阿我就同意米牌二氧化矽材質帶來的效果了阿....
03/11 21:03, 30F

03/11 21:04, , 31F
但我不同意reinf版本會比較難熱啊XD
03/11 21:04, 31F

03/11 21:04, , 32F
並沒有去否認"米牌難熱胎" 這個事實好嗎 = =
03/11 21:04, 32F

03/11 21:05, , 33F
不如說 如果用到reinf胎的車
03/11 21:05, 33F

03/11 21:05, , 34F
確實比較大、比較重、騎的也比較快(如大羊)
03/11 21:05, 34F

03/11 21:06, , 35F
那怎麼會有難熱的問題.....
03/11 21:06, 35F

03/11 21:06, , 36F
我自己騎馬車 對車重對輪胎的影響感受深刻.....
03/11 21:06, 36F
文章代碼(AID): #1HFRYyzB (biker)
文章代碼(AID): #1HFRYyzB (bik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