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心得] 台灣真的有職籃市場嗎?

看板basketballTW作者 (迷途小書僮)時間5年前 (2019/06/18 00:11), 5年前編輯推噓4(408)
留言12則, 6人參與, 5年前最新討論串9/13 (看更多)
※ 引述《asdfgh0920 (A醬)》之銘言: : 下這種標題已經抱持著會被戰的準備了 不用被戰,官方數據會說話。 這邊用教育部體育署《106 年度我國民眾運動消費支出調查》的數據來看 進場看籃球的產值有多大。 「根據調查結果得知,在觀賞運動比賽消費支出方面, 今年(106年)1月到6月間,5.0%的民眾表示『有』買票觀賞運動比賽, 95.0%的民眾表示『沒有』支出。 進一步將「有」買票觀賞運動比賽的民眾分為「國內賽事」與「國際賽事」, 結果發現,在觀看「國內賽事」支出項目上, 僅有棒球(94.8%)及籃球(8.4%)二項賽事。 在買票觀賞比賽的消費金額部分, 將各運動項目門票總消費金額除以該項目消費人數,得出平均支出金額, 計算結果得知,「籃球」的平均支出金額為263元, 而「棒球」平均支出金額則為272元。」(P.117~P.118) 這個調查母體以1,800萬來看(P.70)的話, 用直觀的乘法可以算出半年的進場費用: 1,800萬x5.0%(有觀看賽事)x8.4%(籃球進場比)x263元≒1,980萬, 就算2,000萬好了。 先別灰心,這只是上半年,同樣算法看下半年。 1,800萬x6.2%x14%x263元≒4,890萬,算5,000萬好了。 我也不知道這份報告有沒有分HBL還是SBL, 反正106年全年度籃球的門票收入大概可以抓7,000萬。 這樣算有市場嗎? : SBL人氣和票房不佳,說因為球星都跑去CBA了,SBL沒有球星有什麼好看 懶得打字,直接上圖 https://imgur.com/MGg5ZrK.jpg
https://imgur.com/L28oSSI.jpg
其實大多數的人還是男生沒時間、女生沒興趣啦。 =====下面框起來的地方有問題,框起來婊自己,比賽精彩度影響看推文===== 真的會說比賽不夠精彩的人大概就是5%左右,雖然少, 不過還比「不想花錢的人」3%還多。 所以只要比賽夠精彩,就會多5%的觀眾進場! 好啦,這樣說不太有吸引力。 不過其實如果說多了那5%就有可能把那「沒其他人陪伴」的6.6%加進來! 也就是說,總共11.6%!!! 台灣籃球發大財啦~~~ ========== : 然後看到夢想家人氣高,說還不是因為ABL是國際對抗,自然會吸引人 : 瓊斯盃,一年一度的台灣籃球盛典 : 旅外好手以及本土好手集結在國家隊,一同對抗外隊 : 在CBA打拼的陳盈駿、劉錚、周儀翔、胡瓏貿都回來 : 而這次白隊集結SBL新星、UBA好手、旅外小將,人氣更勝藍隊 : 加上適逢8月底開打的世界盃,伊朗、約旦、韓國都派一軍來參加瓊斯盃備戰世界盃 : 以及幾年前來參加瓊斯盃奪冠的菲律賓Mighty Sports再度來台 : 這次瓊斯盃強度應該是2013瓊斯盃(作為當年亞錦賽前哨戰)之後最高的一屆 : 現在球星有了,賽事強度也有了 : 一張票400元能在自家球場看國際對抗賽,時間夠多的話還可以一整天連看4場 : 這樣子都一堆人在嫌貴 : 職籃開打有可能端出的菜會比瓊斯盃還吸引人進場嗎 : 我比較悲觀啦,覺得台灣沒什麼職籃的市場 我也覺得沒市場,不過一年7,000萬的大餅(?)多少還是有點吸引力吧? 用SBL7隊規模來看,平均一隊一年1,000萬門票收入,這還不噱海? 所以說企業不加重投資籃球根本就是良心被狗啃。 我都有上PTT,這個我知道。 不過即便台灣籃球這種平價牛排票價還嫌貴, 我覺得多半是那「不想花錢」的3%。 我在這邊要表示尊重,因為我對瓊斯盃沒啥興趣,所以我也是那3%(挺)。 不過這3%民眾重不重要的問題嘛……,我覺得應該很重要。 因為只要抓到這3%,搞不好進場人數就能翻倍翻倍再翻倍, 呈現指數性的爆發性成長,門票收入就會變成7,000萬,我說美金。 總之就是台灣籃球發大財。 我都有看PTT,這題我會。 大概是這樣。 最後附上教育部體育署檔案連結,有需要的板友可以自行下載研究。 https://www.sa.gov.tw/PageContent?n=161 至於你如果要討論體育署的報告是不是準確嘛……那就不是我能力所及了。 因為PTT沒有教,這題我不會 QQ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8.167.132.152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asketballTW/M.1560787889.A.0C0.html

06/18 01:09, 5年前 , 1F
樂觀來看 有買票進場的5%貢獻了7000萬門票收入,而
06/18 01:09, 1F

06/18 01:09, 5年前 , 2F
剩餘的95%為未開發市場,這樣看來還是有商業潛力的
06/18 01:09, 2F

06/18 01:09, 5年前 , 3F
06/18 01:09, 3F
先自首一下,這篇報告提到覺得球賽不精彩的人其實不少,內文看錯了(遮臉) 上半年的狀況:1,800萬x95%(沒看球的人)x4.5%(覺得球賽不精彩)=855,000 這些人抓個5%來看也有42,750,乘上人均消費263≒1,125萬 大概真的就是上半年門票收入2,000萬的一半 下半年:1,800萬x93.8%(沒看球的人)x5.4%(覺得球賽不精彩)=91萬 籃球抓5%大概45萬,人均消費314元,大概是1,430萬 也就是說,假設比賽精彩一點,有機會增加2,555萬收入, 加上原本的7,000萬,就會接近1E了! 而且籃球觀眾抓5%還算是保守估計咧,所以還是台籃發大財~~~

06/18 01:40, 5年前 , 4F
門票收入1000萬還真不是多大的餅
06/18 01:40, 4F

06/18 01:41, 5年前 , 5F
如果不養這支隊伍可能賺得更多
06/18 01:41, 5F
這也只是106年抽樣調查狀況,最真實的數據還是在籃協手上啦。 不過我這種沒門道的只能用這種方法去估算

06/18 02:15, 5年前 , 6F
這樣看來台灣還真是運動沙漠...
06/18 02:15, 6F
凡事有好的一面也有壞的一面。 這邊不是要講什麼去非洲賣鞋的故事, 而是運動產業的產值有慢慢變大(的感覺), 這時候進場看似前途無亮,但也有可能是黎明前的黑暗。 剩下的就是怎麼去抓到目標客戶(行銷)的問題。 至於說台籃的目標客戶是誰…… 原則上抓20-29歲、40-49歲這個年齡層的男生吧。 這些是比較會去看球的族群。 106年上半年 https://imgur.com/7nqLWH9.jpg
https://imgur.com/LYEqau0.jpg
https://imgur.com/0Gu1jOS.jpg
106年下半年 https://imgur.com/DUePU9q.jpg
https://imgur.com/EYMjUIb.jpg
https://imgur.com/NTvW074.jpg
大概4這樣 ※ 編輯: shifa (220.136.17.95 臺灣), 06/18/2019 10:20:38

06/18 11:03, 5年前 , 7F
這個問卷我好像有做過...
06/18 11:03, 7F

06/18 11:05, 5年前 , 8F
所以我是那5%
06/18 11:05, 8F

06/18 12:35, 5年前 , 9F
各球團確實沒認真經營籃球,這應該是不爭的事實。不
06/18 12:35, 9F

06/18 12:35, 5年前 , 10F
是有球隊就叫有認真經營
06/18 12:35, 10F

06/18 22:56, 5年前 , 11F
下班累了,寧願去棒球場熱,也不去看籃球吹空調,
06/18 22:56, 11F

06/18 22:56, 5年前 , 12F
證明了棒球果然是國球無誤
06/18 22:56, 12F
文章代碼(AID): #1T1xkn30 (basketballTW)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T1xkn30 (basketball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