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請益] 尼采<悲劇的誕生>為什麼失敗

看板ask-why作者 (夢漫廷)時間8年前 (2015/10/23 00:32), 8年前編輯推噓3(300)
留言3則, 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2 (看更多)
※ 引述《zerocool (zerocool)》之銘言: : 1872年,身為希臘古典文學教授的尼采,著作<悲劇的誕生>後,遭到學者強烈抵制。 : 這本書是企圖瓦解太陽神阿波羅與酒神戴奧尼索斯之間的區隔。 : 前者是理性的哲學論述,後者是感性的行為表現。 : 小魯覺得很怪,同一時期德國人,似乎對席勒十分推崇。 : 席勒在1795年發表《論人類的審美教育書簡》一書,也是描述藉由感性之美, : 達到理性境界。 : 兩本著作已經相差67年,所以,書中的觀念應該不至於「大逆不道」吧! : 而兩者相比之下,席勒的表達能力較弱,缺少系統整理。 : 尼采卻是使用了論證、隱喻、修辭學等方式,相對較完整。 : 所以,尼采雖得不到掌聲,也不應該被學者撻伐。 : 小魯妹突然有個靈感: : 傅佩榮教授曾在書序寫「德國的教授職位是非常崇高,不像台灣這樣這樣。 : 所以,在德國期間,德國人聽聞我是教授,大家是非常之尊敬.....」 : 而尼采的老師們,卻裱了尼采。 : 老師們認為,尼采天資聰穎不需通過考試,可直接獲頒教授頭銜。那年尼采僅24歲... 這點還好。尼采當時任教的學校是瑞士的巴賽爾大學,不是德國的學校。雖然也是德 語圈,但與德國相較之下瑞士在學術與文化發展上並沒有那麼強勢,而巴賽爾大學又 是一所小學校,全校人數大概數百人而已。其實不能算是間厲害的學校,對於當時的 學術身涯考量來看,該校教職通常會被當作跳板。 : 所謂的人性,不分古今中外皆然。這小傢伙在任教之初,就已得罪一群老屁股了, : 未獲博士而任教授職。 當時德國人在博士畢業時需撰寫一份博士論文,而在擔任教授又必須寫一份教授資格 論文。但尼采確實兩個都沒寫。之所以能這樣,一方面是如上述,巴賽爾大學性質之 故,一方面是因為尼采的老師在當時很有名,是古典學大咖。 那你可能會想,如果老師那麼大咖,為什麼不把他留在自己身邊,留在學術、文化研 究都相對充實的本校,要先讓他去跳板學校任教,這也是德國的傳統之一。在德國, 大學中的「教授」─ 講座教授(Ordinarius)不多,通常沒幾個。教授那麼少那教學 研究怎辦?在這底下,會有一些依附於他之下的其他小咖教師們。最後則是根本不被 學校付薪水的講師。像尼采的老師那種大咖,自然是位於頂端的講座教授。而他所待 的萊比錫大學又是老牌名校,像這種名校的講座教授,是不會讓隨隨便便的人擔任。 所以老師們會先讓學生去外面磨練一番,在跳板跳個幾輪,成為某校的講座教授後, 讓大家知道了有你這號人物、你也是厲害的不錯的咖,才會把自己所待的名校講座教 席傳給你,把你再從外校挖回來。 : <悲劇的誕生>一出書,其他人見獵心喜,尼采遭到史上最嚴厲的批評: : 「任何寫出這種東西的人,都不配再當學者了」,這也是這本書唯一的書評。 : 自此,尼采就遭學術界的排擠,同僚間的冷落。 : 以上是小魯的單純想法,期待高手幫忙講述一下當時的狀況,謝謝! 這裡的問題是尼采對於希臘悲劇的解讀不符合當時的學術典範。如同你自己一開始所 提到的,尼采是古典學出身,但是他對於悲劇的解讀是某種哲學解讀。當時的古典學 是重視考證的,而尼采對於悲劇的主張很多是基於自己的詮釋、甚至有點「超譯」。 當然尼采提出的很多主張可能都具有哲學上的洞見,但是他的洞見在同時代的本格古 典學者眼中就不能接受。 我其實不熟尼采,以上是我最近參加海光書讀時,張旺山老師的一些關於尼采的補充。 關於德國大學制度的部分則是我自己的理解。講座教授制一直延續,後來被戰前的日本 給接受,帝國大學體系也是如此。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40.112.247.191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ask-why/M.1445531557.A.7D5.html ※ 編輯: hg7318480 (140.112.247.191), 10/23/2015 00:34:52

10/23 13:03, , 1F
10/23 13:03, 1F

10/24 20:38, , 2F
長見識了
10/24 20:38, 2F

11/01 22:33, , 3F
長知識~ 謝謝
11/01 22:33, 3F
文章代碼(AID): #1MAG-bVL (ask-why)
文章代碼(AID): #1MAG-bVL (ask-wh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