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請益] 為什麼大多人都對科學沒有興趣?

看板ask-why作者 (麥子)時間17年前 (2007/08/16 11:08), 編輯推噓9(902)
留言11則, 5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3/5 (看更多)
這樣講並不正確,一般人並不會排斥科學,但會排斥無法消化的科學。 事實上即便是以科學為內容,也可以是很放鬆很容易懂的。 但普及科學(popular science)是一門很深的學問,如何把知識深入淺出, 讓沒有足夠背景的人可以跟著作者的思緒一步一步前進, 是一門相當困難的學問。事實上各個領域都是一樣,每一個領域都有背景, 但如果預設讀者需要某些背景才能看懂,讀者群自然就會少。 相對地,在寫作的時候如果可以替沒有背景的讀者多作解釋, 讀者自然就會多起來。 以標題來講,「蒲朗克時間、奇點」就是非常失敗的標題, 因為一般的讀者不認識蒲朗克也不知道什麼是奇點,三個關鍵字有兩個看不懂, 還會去點那一篇文章的人恐怕除了要寫作業以外,不會有其它人了。 寫作文章跟作學問不一樣,作學問看重的是研究的對象, 寫作文章看重的是讀者,你為什麼樣的人寫,就引來什麼樣的人看。 我記得之前修形上學的時候,老師的要求就是作業寫完要給沒念過哲學的人看, 如果那些人都看得懂,才可以把作業交出去。所以背景的介紹是不能少的。 也因此,暢銷的科普書是非常難得的,例如霍金的時間簡史, 同樣探討時間與空間的轉換等近代物理的議題,就有人願意花錢買。 可見不是這個議題本身令人排斥,而是寫作文章和標題的差別。 「時間」和「簡史」這兩個關鍵字,大家都看得懂, 所以就會認為這一本書是有機會理解的。 當然霍金在書當中的用字譴詞也不深,因此也的確可以理解, 這就是他之所以暢銷的原因。 以哲學史來看, Copleston 的哲學史就很少人買,蘇菲的世界就很多人買。 標題掛著西洋哲學史一般人看了就不想看,蘇菲的世界看起來像小書, 大家就比較有動力去打開來看。雖然裡面介紹的東西差不多, 但是蘇菲的世界是故事性的,又淺又好懂。比 Copleston 這種看起來像課本, 讀起來又硬又多的磚塊書,當然是受到更多人的歡迎。 先前修科技英文寫作,老師還特別花了一堂課教普及科學寫作, 因為要把這些內容講得好,把複雜的事情簡化,需要的工夫比寫一篇論文更多。 -- 活著的目的是為主活 然後為主死 死亡的目的是為主死 然後為主活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2.31.132 ※ 編輯: sitos 來自: 140.112.31.132 (08/16 11:08)

08/16 13:05, , 1F
時間簡史的成功之處︰數學公式極少
08/16 13:05, 1F

08/16 13:24, , 2F
基本上原則就是有寫就要讓人懂,不然不如不寫。
08/16 13:24, 2F

08/16 13:32, , 3F
根據霍金的說法,每增加一條公式,讀者數量就會下降XD
08/16 13:32, 3F

08/16 13:32, , 4F
所以霍金只保留了非常必要的公式
08/16 13:32, 4F

08/16 14:04, , 5F
如果可以把物質科學的概念標示出來並去掉細節,就成功了。
08/16 14:04, 5F

08/16 15:48, , 6F
不了解細節而能掌握概念的可能性 -> 0
08/16 15:48, 6F

08/17 07:25, , 7F
其實時間簡史的入門門檻也不低, 賣的好真的有點奇怪
08/17 07:25, 7F

08/17 13:35, , 8F
我記得我看的時候還好,不過我忘了我是啥時看的
08/17 13:35, 8F

08/18 15:40, , 9F
那課本寫得像淺顯易懂的科普書大家就願意讀了嗎?
08/18 15:40, 9F

08/18 15:41, , 10F
那也是有困難 想把三國志寫成三國演義 有些內容就難免失真
08/18 15:41, 10F

08/29 13:35, , 11F
我覺得樓上的例子不好 不是寫成普及就一定會失真的
08/29 13:35, 11F
文章代碼(AID): #16mx-Ib7 (ask-why)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6mx-Ib7 (ask-wh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