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普植實漁生報告

看板ZooStudy作者 (每天上逼限一小時)時間21年前 (2003/05/01 23:34),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3 (看更多)
革蘭氏染色法(Gram stain) 鑑別染色需用經熱固定之抹片,且連續使用三種化學藥劑。最初試劑是所謂初染劑,其目 的使細菌著色。為形成顏色對比,第二試劑為脫色劑。依細胞化學組成之不同,脫色劑可 完全除去初染或僅除去部份細胞構造之顏色。最後試劑是謂複染劑,與初染呈對比顏色。 脫色時若初染未洗去,則複染不能吸收,細胞與其組成將保留初染顏色。若初染脫色,則 細胞組成即吸收複染之對比顏色。因此細胞之形成或其構造,可依保留之染色劑而鑑別之 。用於細菌學上最重要之鑑別染色法是謂革蘭氏染色。此法乃微生物分類與鑑別之主要工 具,可將細菌區分為兩大組,即革蘭氏陽性菌與革蘭氏陰性菌。本法使用四種不同試劑, 茲將其作用機轉分別簡述如下: 初染劑:初染劑乃結晶紫,使細菌染成紫藍色。 媒染劑:乃革蘭氏碘液,可與初染劑結合而形成不溶性複合物。所形成之 結晶紫-碘(CV-I)複合體藉以加強染料顏色,此時所有細菌均成紫黑 色。 脫色劑(Decoloring agent):乃95%乙醇,此試劑具有脂溶性 (lipid solvent)與蛋白質脫水劑之雙重功能。其作用依微生物細胞壁 所含脂肪濃度而定。格蘭氏陽性菌之脂質含量低且細胞壁具有厚層之汰 聚醣,乃保留CV-I複合體之主要因素,因少量之脂質經乙醇作用,立刻 溶解,形成細胞壁之細孔,但此細孔隨即因乙醇之脫水作用而封閉,以致 緊密結合之初染劑不易移去,終於保留紫色。革蘭氏陰性菌細胞壁中之外 層含高量之脂質,易為乙醇溶解,形成大孔。即使引起細胞壁蛋白之脫水 也不易封閉該孔,因此有利於未結合CV-I複合體之釋出,致使菌體成無色。 複染劑:最後試劑為番紅,凡經上述脫色之細菌,被此染料染成紅色。因僅革蘭 氏陰性菌發生脫色,故於此步驟能吸收複染劑。革蘭氏陽性菌則保留初 染時之紫色。 上面已經有答案... 再提供一個... 用革蘭氏染色法染色細菌細胞壁,並用酒精脫色。若能將紫色脫去而呈紅色者稱革蘭氏陰 性菌;若呈紫色,則為革蘭氏陽性菌。此法可將所有的細菌分為這兩類,這與細胞壁成分 有關。 革蘭氏陽性菌的壁厚達15-35nm,組成成分中的胞壁酸、磷壁酸和二氨基庚二酸則為陽性 菌特有。革蘭氏陰性菌的壁較薄(10-15nm),成份比陽性菌複雜。不含磷壁酸,但含有 脂蛋白、脂多糖和球蛋白等。 -- 嗯嗯 請斟酌服用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sie.ntu.edu.tw) ◆ From: 211.75.137.214
文章代碼(AID): #-iJw0fB (ZooStudy)
文章代碼(AID): #-iJw0fB (ZooStu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