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不好意思,請教小問題,「抱虎歸山」

看板YangTaiChi作者 (傾斜之地)時間19年前 (2005/07/22 03:44),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4/5 (看更多)
崔毅士生平 http://www.qyclub.com.cn 崔 立志(1892-1970)字毅士,河北省任縣人。師楊式太極拳大師楊澄甫先生。崔 毅士自幼酷愛武術。1909年進北京慕名拜楊為師,精心悉拳,潛心練 功,深得楊師器重 教誨,得其真髓。 1928-1936年隨楊師南下,巡迴授拳于南京、上海、杭州、漢口、廣 州等地。1936年後又獨自授拳于南京、武漢、西安、蘭州、 安徽等地, 1945年返回北京 。在數十年的練功及授拳研修過程中,崔先生不僅完全繼承了楊師當年授拳時的認真守矩 "以明規矩而守規矩,脫規矩而守規矩" 的作風,加之多年隨師授拳深得楊式大師真諦和 畢生精心研修,成為此派楊式太極拳的代表人物。 崔 毅士先生為人純樸善良,性情耿直,豪爽有節,忠厚處節,有生以來專攻楊式太 極拳功大。凡楊式太極拳、刀、劍、大杆(槍)、推手無不得楊式大師之真傳,功底 深 厚,造詣精深,尤以推手為最擅長。善化善發,出手綿軟,柔中有剛,輕靈機敏,虛實分 明,聽之至靈,動之至微,刮之至長,發之至驟。凡身受者 未覺其動,而已騰空跌出丈 外,令人驚歎折服。 崔毅士先生久居北京,在中山公園古柏蔭下授拳,並建有 "北京永年太極拳社",任 社長。在教學當中態度嚴謹、一絲不苟, 對"教""練"要求甚嚴,深得楊式遺風。畢生練 功和授拳研修, 使崔先生的技藝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有崔派太極之美譽。其拳勢寬大 柔綿而舒展,別具一格,使楊式太極拳日臻完美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舒展大方,均緩柔 和,輕靈沉穩,結構嚴謹,剛柔相濟,渾厚莊重是楊式太極拳的特點。以其動作簡潔,外 柔內剛,體態瀟灑,神態安祥,體舒心靜,優美自然,開 展大方深得國內外廣大太極拳 愛好者所喜愛。楊式太極拳在練習方法上突出整體性、連貫性、園活性和內外身心的統一 性。端正自然,不偏不倚,舒展大方,旋轉松 活,以腰為軸,完整貫穿。從起式到收式 ,前後連貫有如一線貫通,銜接一氣,上下表裏,自然貫通,勢斷勁不斷,銜接和順周身 完整。動作沉穩中帶有輕靈,輕靈 而不飄浮,動而不急動,靜而不僵滯,即所謂輕而不 飄,沉而不僵。外柔內實,綿綿不斷,剛中寓柔,剛柔相濟。不論虛實變化,起伏轉換都 是式式相連,猶如行雲 流水,沒有絲毫停頓間斷之處,更沒有忽急忽緩帶有棱角之處。 正如《拳論》所?quot; 由腳而腿而腰總須 完整一氣","其根在腳,發於腿,主宰於腰, 形於手指","綿綿不斷"。楊式太極拳要求在意識引導下,呼吸勻細深長,氣沉丹田,運 勁如抽絲,邁步如貓行, 心靜,才能" 用意不用力",在 寧靜的情緒下,身正體松,意 識、呼吸、動作三位一體,密切結合,進行有節奏的練身、練意、練氣。因之太極拳乃是 內外兼修, 形神合一,動靜結合,上下相隨的高級行功的運動方式。太極拳不同於其他 的運動,實乃從精神到形體都是一種柔和的運動。 崔毅士先生畢生致力於楊式太極拳的研修和普及工作。1964年在楊式太極拳基礎上 創編了一套保留其楊式太極精華和風格特點簡單易學更適宜工間進行練習的" 楊式簡化四 十二式太極拳"。此套路推出後受到了廣大太極拳愛好者的喜愛,廣為流傳至今。崔先生 又根據自己多年練習體會並結合武術中棍術的特點,創編了" 楊式太極棍",為繼承和發 展太極拳運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崔毅士先生終生授拳,一生中從學者極多,除嫡傳女崔秀辰、其孫崔仲三、其外孫 張勇濤外,在眾多從學者中人室弟子有:和西青、吳文考、吉良晨、楊俊峰、劉高 明、 張海濤、殷建尼、白志銘、馬祥麟、李鴻、王永楨、黃永德、沈德豐、崔彬、邱佩如、孫 正、方甯、李連生、曹彥章、陳連寶以及朱習之、王守禮、滕茂桐、薑 煥亭、張家駒、 崔少卿、鈕心玉、楊樂安、宋翊三、陳 志強、於家嵐、陳雷等。眾學者中不乏軍政要員 如:(原海軍司令)肖勁光上將、(原中宣部長)周揚、(原中顧委委員)王首道以及著 名學者丁玲、周立波、表演 藝術家金山、侯喜瑞、畫家李可染、還有外國駐華使節,中 外專家、總政、海政等軍政機關、高等院校、社會團體、工人、農民、學生、普通百姓、 可謂桃李滿天 下。 崔先生對家人傳授更為嚴格。無論拳術、器械都嚴格遵循楊式大師教誨進行系統嚴格 的傳授,並以武德第一、寬以待人、嚴發律已的作風傳於子孫。其女崔秀辰 (1918- 1992),秉承家學,幾十年武術生涯,造詣較深,對傳統楊式太極拳的發展起到積極推動 作用。崔先生之孫崔鐘三(1948-)幼承家傳,深得 祖父器重與偏愛。崔先生還傳其外 孫張勇濤(1943-)。崔家第三代人仍至力於太極拳的推廣活動。崔家祖孫三代人幾十年 不懈努力,積累了豐富的教學經驗。 為繼承和發揚傳統楊式太極拳和普及太極拳運動做 出積極貢獻。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2.25.175
文章代碼(AID): #12t_iiyH (YangTaiChi)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2t_iiyH (YangTaiC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