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難過] 要去交換了,室友是中國人

看板WomenTalk作者 (warmsnow)時間5年前 (2019/02/25 18:09), 5年前編輯推噓4(8413)
留言25則, 9人參與, 5年前最新討論串2/3 (看更多)
所有的白馬都是馬。 你看過馬。那隻是白馬嗎?未必,因為不是所有的馬都是白馬 在美國SAT學測上答錯這種題目的青少年可能進不了大學。 然而另一個人,可能在SAT測驗上拿到非常高分,但是當她看到和她一起走進電梯裡的, 是來自不同區的人時,會感到不寒而慄。 很多人把「幾乎所有的恐怖份子都是回教徒」和「幾乎所有的回教徒都是恐怖份子」這兩 個命題搞混。 假設第一個命題為真,百分之九十九的恐怖份子為回教徒。這表示只有約百分之0.001的 回教徒為恐怖份子,因為回教徒超過十億人。 因此,這個邏輯錯誤造成你(在不知不覺中)把隨機抽取一名回教徒是恐怖份子的機率, 高估了近五萬倍! 這種混淆稱之為雙程謬誤(round-trip fallacy), 因為這兩種說法是不可以互換的。 各位應能在這種雙程謬誤中,看到了刻板印象的不公平—美國都市地區的少數族群為 同樣的混淆而承受痛苦:即使大多數犯罪來自他們種族的次群體,但他們這個種族裡大多 數的次群體卻非犯罪,然而他們卻受到自己應該搞清楚的人的歧視。 且舉一黑一白兩個男孩的故事為例。 這個白人小孩成長於芝加哥郊區,父母俱為飽學之士,並致力於教育改革。父親在製造業 擔任高階工作,常帶男孩到大自然中健行。母親是家庭主婦,但後來回到大學念完教育學 位。男孩生活快樂,在校表現良好,老師們寄望他成為數學奇才。父母經常鼓勵他,也以 他讀書跳了一級為榮。他有個關係親密的弟弟,也是個聰明孩子。他的家中不時會舉行文 學性聚會。 黑人小孩出生於佛羅里達州,兩歲即遭母親遺棄。父親有一份不錯的業務性工作,卻酗酒 嚴重,常用澆花水管的金屬頭毆打他。十一歲那年,他正在裝飾一棵小聖誕樹——有生以 來頭一棵——而父親卻在廚房揍女友,力量大到好幾顆牙齒由她嘴裡飛出來,就掉在聖誕 樹下,可是小男孩知道自己最好別做聲。他對學業完全不認真,不久後就開始販賣毒品, 又在街頭打劫和攜帶槍枝。他留意在父親回家前睡覺,父親起床前出門。等到父親終於因 性侵害入獄,他在十二歲就得自食其力。 即使你並不認為父母教養那麼重要,也應該會認為第二個男孩前途黯淡,而第一個男孩是 天之驕子。 何況第二個男孩還要面對種族歧視的不利因素,他未來有所成就的機率有多高?至於具備 各項優越條件的第一個男孩,最後會失敗的機率又有多高? 再來回到原PO舉的事例: 我去韓國交換的學姊常常在抱怨 還被弄哭過 因為那個中國人天天跟其他國同學說 台灣是中國的 上課老師叫大家介紹國家 我學姊上台時 他還舉手說 老師 台灣不是國家!! 天真經驗論(naïve empiricism),許多人有一種尋求事例,以確認我們的故事或是世 界觀的自然傾向—這些事例總是可以輕易找到。 嗚呼,傻瓜只要有了工具,什麼東西都可以輕易找到。你把支持你理論的過去例子拿出來 ,並視之為證據。 例如,一名外交官會把她的「成就」,而不是失敗之處,展示給你看。 數學家會試著說服你,他們的科學為有用的例子,而不提那些浪費大家時間,或是更糟的 ,缺乏實證特性,導致一大堆數學應用,讓社會付出慘重代價的事例。 在測試假設時,我們應傾向於尋求證實假設為真的事例。 例如原PO的例子,你只能說「因為我有上述經驗,所以中國人不是 全部都能理性溝通的」;而不是「因為我有上述經驗, 所以中國人大多不能理性溝通」。 還記得我在前面舉的一黑一白男孩例子嗎? 在芝加哥郊區成長的白人小孩,父母聰明、正派、充滿愛心、重視教育與家庭。黑人男孩 從小遭母親遺棄,又常被父親毆打,十多歲就投身幫派。 究竟這兩個男孩日後變得如何呢? 黑人男孩現在二十八歲名叫弗萊爾,是哈佛大學經濟學新秀,研究的是黑人成就偏低的課 題。 那個白人小孩也進了哈佛,可是不久之後行為就變了調。他就是「大學炸彈客」卡辛斯基 (Ted Kaczynski)。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0.136.196.244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WomenTalk/M.1551089344.A.295.html

02/25 18:18, 5年前 , 1F
這例子是哪部美劇?
02/25 18:18, 1F

02/25 18:19, 5年前 , 2F
02/25 18:19, 2F

02/25 18:21, 5年前 , 3F
02/25 18:21, 3F

02/25 18:21, 5年前 , 4F
不認同你舉的黑白人例子 那很明顯是特例
02/25 18:21, 4F
我是懷疑經驗論者 舉這個例子只是想表達,任何現象都是中性的。如果解釋現象時完全訴諸經驗(尤其是不理性的),那你只不過是將刻板印象套在他人身上罷了

02/25 18:21, 5年前 , 5F
百分之0.001那邊是不是反了?
02/25 18:21, 5F

02/25 18:21, 5年前 , 6F
會發生的機率比發生一個中國人不是激進政治擁護者的
02/25 18:21, 6F

02/25 18:21, 5年前 , 7F
機率低多了
02/25 18:21, 7F
※ 編輯: warmsnow (110.26.0.160), 02/25/2019 18:40:52 ※ 編輯: warmsnow (110.26.0.160), 02/25/2019 18:44:18 ※ 編輯: warmsnow (110.26.0.160), 02/25/2019 18:46:08

02/25 18:57, 5年前 , 8F
恐怖份子那段應該加個但書 表明恐怖份子有幾人才能回
02/25 18:57, 8F

02/25 18:57, 5年前 , 9F
推 穆斯林中恐怖份子的比例
02/25 18:57, 9F

02/25 19:31, 5年前 , 10F
但老實說,人哪有那麼多精力一一透過理性邏輯得到答案
02/25 19:31, 10F

02/25 19:32, 5年前 , 11F
借助經驗是必須的,儘管會有錯誤率,但是效率最高的
02/25 19:32, 11F

02/25 19:32, 5年前 , 12F
方法。 沒有人能完全脫離自身經驗的影響
02/25 19:32, 12F

02/25 19:53, 5年前 , 13F
錯的事情就是錯,就算有效率也沒有什麼意義,所以才需要
02/25 19:53, 13F

02/25 19:53, 5年前 , 14F
鼓勵大家多動腦袋運用邏輯思考後下正確的結論
02/25 19:53, 14F

02/25 19:57, 5年前 , 15F
不然直接用本能行動不是更有效率嗎
02/25 19:57, 15F

02/25 20:29, 5年前 , 16F
笑死你自以為理性都所作所為也八成以上都是受經驗影響
02/25 20:29, 16F
如果有正確的觀念,美國政府應該做的難道不應該是改善黑人的生活,才是降低犯罪率的最佳方式嗎? 所以照你的邏輯來看,你是不是認為因為黑人區犯罪率較高,因此對他們有刻板印象是應該的? 事實上,經過統計論證,如果將黑人與白人放在相同的環境下成長,得出來的犯罪率是差不多的 錯誤的歸因會帶來錯誤的決策 當年的美國政府就像你一樣,將此刻板印象用在政策上,實行「種族隔離政策」,結果呢?換來了更深的種族歧視與犯罪率。難道這就是你口中的「效率」嗎?

02/25 20:29, 5年前 , 17F
產生的反應而已,真的這麼自以為是喔
02/25 20:29, 17F
※ 編輯: warmsnow (110.26.0.160), 02/25/2019 20:54:10 ※ 編輯: warmsnow (110.26.0.160), 02/25/2019 20:59:34

02/25 21:17, 5年前 , 18F
我是文章太長不要看論者
02/25 21:17, 18F

02/25 21:58, 5年前 , 19F
笑死你文章不是講一個黑人一個白人,而是講一個在xxx
02/25 21:58, 19F
唉…沒邏輯就算了,你真的知道自己在打什麼嗎?ghabi

02/25 21:58, 5年前 , 20F
環境的白人和一個在ooo環境的黑人
02/25 21:58, 20F

02/25 21:59, 5年前 , 21F
答非所問
02/25 21:59, 21F

02/26 02:04, 5年前 , 22F
理性當然問題很多,但因為這樣就不用理性...也太懶了吧
02/26 02:04, 22F

02/26 02:07, 5年前 , 23F
如果a板友說不太可能達到完全的理性,我是很同意的
02/26 02:07, 23F

02/26 02:07, 5年前 , 24F
但要盡量弄清楚事情就是要盡量用理性啊噗噗噗
02/26 02:07, 24F

02/26 02:08, 5年前 , 25F
有時候我覺得理性好累,只好多看少說,去打無腦遊戲XD
02/26 02:08, 25F
※ 編輯: warmsnow (118.160.94.126), 02/26/2019 17:38:45
文章代碼(AID): #1SSxx0AL (WomenTalk)
文章代碼(AID): #1SSxx0AL (WomenTal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