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心得] 有關自釀酒滅菌的方法

看板Wine作者 (聽,是誰在唱歌)時間12年前 (2012/02/05 16:19), 編輯推噓3(300)
留言3則, 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5 (看更多)
※ 引述《x77 (肛之戀精術士)》之銘言: : 不滅菌: : 那麼在瓶子密封的狀況下,因為缺氧,瓶內就會停止發酵, : 而且因為酒液內酵母菌為優勢菌種,比較不會有雜菌生長的空間 : 但是,如果密封不完全,那麼酵母菌可能就會一直發酵,讓酒精變成水和二氧化碳.. 釀酒指的發酵就是在無氧的環境下,由酵母菌將糖類經過糖解作用, 代謝成乙醇,而由於酵母菌是兼性好氧,意指在有氧無氧都可以活, 但是要走無氧代謝產酒,就一定要在無氧的環境中。 然後,酵母菌也無法利用乙醇,所以yeast不會讓乙醇變成水跟二氧化碳。 (但也許有一些菌種可以將乙醇代謝成別的二次代謝物,產生其他風味分子) 密封不全,導致的是乙醇被氧化成乙酸,以及其他風味分子逸失, 另外還有醋酸菌(好氧、意即需氧氣才能生存)污染,導致乙醇被代謝成乙酸 : 滅菌: : 酒液內沒有細菌,比較安全, : 但是因為沒有酵母菌,若不幸有雜菌入侵,可能就會產生一些有的沒的.. : 以上是很粗淺的想法,也不知道正確與否? 依產品中可能的雜菌目標,而有不同的滅菌條件與時間。 除非是超高溫的完全滅菌(121度C,20分鐘以上),不然酒液中一定都還會有微生物, 只是數量是否會多到影響產品品質。 酒類的抑菌能力就來自於乙醇本身,為什麼一般釀造最高只能到12~13%, 是因為該濃度下的乙醇就會抑制酵母的生長, 同時,對於大部份的微生物都有抑制的作用, 所以並不是因為酵母菌是優勢菌種的因素,而是乙醇本身的抑制作用, 再加上若確實密封,造成無氧環境,若再加上低溫使菌生長緩慢, 已經可以有效地保持風味及品質, 加上自釀酒本就不會放太久, 可能在還沒壞就喝完了,當然就不一定要滅菌。 另外,自釀若沒有良好操作,裡面的風味分子散失, 反而會毀掉整個產品。 生啤就是未經滅菌經多次過濾後直接裝瓶(瓶身滅菌), 18天的話就是完全無滅菌,過濾次數減少。 擔心的並不是雜菌,而是風味分子的減少,喝酒主要雖然是喝乙醇, 但因為有其他風味在,品酒才得以成為品酒,不然就喝藥用酒精兌水就好XD : 不過,日前由某家酒麴製造商那邊,得到一個完整的自釀酒滅菌方法,如下: : 1.從釀造桶倒出酒液,過濾後,裝玻璃瓶到9分滿,先不用蓋蓋子 : 2.燒一鍋水到75度後(準備溫度計在旁測量),把火關掉 : 3.將酒瓶放入,水淹過半瓶身 : 4.控制水溫在70-75度,浸泡10-15分鐘 : 水溫低於70度,滅菌效果不佳,但超過75度,酒精又會揮發掉,所以溫度要精密控制 : 另外,依據該製造商的說法,只要釀造桶開桶後,接觸空氣,就應該要做滅菌的動作 : 畢竟自釀酒沒有經過蒸餾,酒精濃度較低 : 而滅菌後的保存的時間,視容器密封程度而異,一般以室溫保存可以1-2年 : 以上,請各位前輩參考 這就是巴氏殺菌,如果是期望要在室溫放長時間,那就滅吧XD 這就跟熟啤酒(巴氏滅菌)跟18天(膜過濾)一樣,是要風味還是貨架期, 端看到底目標是什麼囉。 但並不是說過了巴氏滅菌就一定萬無一失,紅酒裝瓶要滅、熟啤裝瓶也要滅, 但不代表這些酒就不會壞,只是機率下降很多。 -- 所有物理定律都不是百分之百正確, 當然,更不是真理。 物理定律只是反映出,人類企圖定量的暸解物質宇宙過程中, 所給出的數學模型。 就像牛頓運動定律是不正確, 牛頓萬有引力定律也不太正確, < 聯立 > 但這並無損它們在人類探索自然定律過程中的地位,它們具有永恆的價值。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2.218.97

02/05 17:55, , 1F
02/05 17:55, 1F
※ 編輯: qqmango 來自: 140.112.218.97 (02/05 18:31)

02/07 22:42, , 2F
我家自己做的就是做好就放著.十多年了.照喝..XD
02/07 22:42, 2F

11/02 15:57, , 3F
無菌 直接過 0.22 micrometer 就可以了
11/02 15:57, 3F
文章代碼(AID): #1FBZkPN6 (Wine)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FBZkPN6 (W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