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報] 李開復不看好微軟重組,質疑 Steve Ballm

看板WindowsPhone作者 (濱崎步)時間11年前 (2013/07/12 17:58), 編輯推噓12(1207)
留言19則, 1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李開復不看好微軟重組,質疑 Steve Ballmer 適任性 編按:微軟昨日宣布組織架構調整,曾任微軟全球副總裁的李開復也在中國問答網站「知 乎」評論此次重組。李開復於 2005 年離開微軟後轉戰 Google 擔任全球副總裁與大中華 區總裁,2009 辭職並成立「創新工場」。 昨天晚上,微軟宣布了傳言已久的組織架構重組消息,按職能重設部門,並成立作業系統 、apps 應用軟體、雲端運算及裝置四大領域分支。 創新工場 CEO 李開復在知乎上也談論了這個問題,評論稱不看好這次重組: 微軟宣布了期待已久的重組。微軟的重組有幾個重點: 中心化大公司組織結構 Steve Ballmer 強調這是個「一個微軟」的策略,以大公司戰略為核心。也就是說微軟將 從一個「業務型組織」調整到「職能型組織」。過去每個業務群像是一個子公司,擁有相 當大的自主權,每個季度有自己的盈虧報表。而改組後,每個高管負責多產品,但是只專 注下列的職能之一:工程、市場、商務、或銷售。微軟希望經過此改變能一致化技術平台 和使用者體驗。 強調消費者,強調硬體 近年微軟在消費者方面節節敗退,而在企業級別軟件卻做的不錯。 這次重組可謂背水一戰,加碼消費者。另外,微軟暗示了也會參與和主導更多硬件。 Steve Ballmer 的角色更加重要從部門收回權力,讓更多決策要到 Steve Ballmer 層面 才能決定。也可以說,這次改組是 Steve Ballmer「最後一次機會」,他將背水一戰。 順便處理高層升遷 大公司往往會用改組來給部分人更大的權力,削減一些其他人的職權,讓他們知難而退。 這次 Craig Mundie、Kurt Delbene、Rick Rashid 失職,更早 Steven Sniofsky 和 Don Mattrick 離職,可能也都是看到了對他們來說未來不更美好。 我對這次重組並不看好,因為有下列幾個比較大的問題: 改組影響執行速度 行動網路時代速度最重要,這樣的一個重組可能會導致協調成本更高,決策更慢。 比如說 Skype 是很重要的資產,但是它進入微軟後面市佔率開始下滑, 而這次重組可能對這類「需要快」的產品帶來巨大的打擊、在越來越多公司用 「輕公司、創業」模式來尋找更快的時候,微軟不與時俱進, 卻改組成了「重公司、整合式決策」。 賭注太大,不夠務實 微軟的強項是企業級軟體,而在消費者領域,微軟被蘋果、Google、Facebook 打的滿地 找牙。因此,我個人認為微軟不妨接受消費者業務未來不可避免慢慢地衰落。 希望企業級的成長能彌補,因為企業級對 IBM、Oracle、SAP 的戰役還是可能贏的, 也有巨大的價值。但是,這次改組我們看到是微軟對消費者領域依然充滿信心, 增加投入。雖然消費者技術確實帶來企業級的革命, 但是感覺這是 bet the company move 是一個打不贏的戰役。 而且,整合一整個公司可能帶來比較大的成本,而有些整合可能並沒有雙贏, 而且還可能帶來包袱。 「一致化」不是使用者的需求 Steve Ballmer 提出:新組織架構要「為PC、平板電腦、手機和 Xbox 提供一致的使用者 界面」。如果過去10 年我們學到了什麼,就是這些裝置需要根據場景開發合適的界面, 不是不可以一致化,但是把一致化當作主要目標,就是把微軟作為中心,而不是把使用者 需求作為中心。 最經典的歷史案例就是 Windows Mobile 早期最大的問題就是公司要求和Windows 整合, 結果整個體驗像 Windows 卻很難運用功能,也不是使用者需要的。 另外,微軟希望消費者購買「全套微軟」設備,這也是個困難而不務實的目標。 大公司架構反微軟基因 微軟的管理基因是「牛仔」,最成功的產品線和領導者是最獨立不聽話不協作的。最好的 例子就是打造 Xbox 的 J Allard,和曾經成功管理 Office 多年、並曾經拯救 Windows 的 Steven Sinofsky。 微軟很多中高層奮鬥的目標就是成為下一個「領頭牛仔」,能做到一個業務群的 CEO。 而這次的重組不但不符合牛仔基因,還限制了中高層的夢想 (因為最高能達到的級別只是「工程集團負責人」,而不是「業務群 CEO」)。 估計會有更多中高層領導流失。如果這個改組要成功,微軟需要一個新的文化, 給優質員工不同的期望值和激勵機制,而這是很難很難的。 職能型公司如何問責? 一個接近千億美元業務,近十萬人的公司,實在不適合職能型的組織架構。 一個組織架構的可持續性,很大程度要看是否能達到問責(accountability), 而最簡單有效的製度就是劃分成產品線,讓每個業務群的負責人有自己的季度盈虧目標。 這次改組的職能型架構,把所有盈虧目標都放在Steve Ballmer身上, 向他匯報的人卻只有工程、市場、商務等目標,感覺很難運營,很難官吏,很難衡量, 很難持續。 Steve Ballmer 是否勝任 Steve Ballmer 本身是一個卓越的單業務管理者和一個超級銷售專家。但是他在 CEO 層 面表現欠佳,在戰略、協調上一直表現不佳。這次把更多協調的工作和大量的多產品線的 決策壓在他一人的肩膀上,令人很難樂觀。 高層失血嚴重我一直認為Steven Sinofsky 是CEO 的最好人選,他雖然強勢凶悍, 但是他在每個職位上都能夠放權,也能達到他人達不到的執行效率。他在一年前離職, 可能就是Steve Ballmer無法給他一個更高的接班人職位(今天的改組, 也看到了沒有二號人物的角色)。 除了 Sinofsky 之外,另外四位離職者也都是微軟的將才,他們的離職,和下面中高層 必然的離職,會讓微軟嚴重失血。 http://ppt.cc/5fdx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34.11.118

07/12 18:04, , 1F
他誰...
07/12 18:04, 1F
喔 沒貼到前言 他曾任微軟全球副總裁 ※ 編輯: nvidia123 來自: 220.134.11.118 (07/12 18:06)

07/12 18:18, , 2F
IEEE Fellow
07/12 18:18, 2F

07/12 18:18, , 3F
Google全球副總裁
07/12 18:18, 3F

07/12 18:18, , 4F
Google大中華區總裁
07/12 18:18, 4F

07/12 18:19, , 5F
對了 他老家在中和
07/12 18:19, 5F

07/12 18:40, , 6F
邪惡股哥陣營的人 難道會說微軟好話嗎
07/12 18:40, 6F

07/12 18:48, , 7F
他現在不是股哥的人 而且他待過微軟(當年跳股哥還被微軟告)
07/12 18:48, 7F

07/12 19:12, , 8F
被微軟告的人 難道會說微軟好話嗎
07/12 19:12, 8F

07/12 19:51, , 9F
XD
07/12 19:51, 9F

07/12 21:58, , 10F
有人就是想讓人以人廢言就對了
07/12 21:58, 10F

07/12 21:58, , 11F
看看他分析的東西有沒有道理、再來說什麼好話不好話吧
07/12 21:58, 11F

07/12 22:00, , 12F
我覺得有理性的人都看得懂,所以不用特別提示。
07/12 22:00, 12F

07/12 22:01, , 13F
也是
07/12 22:01, 13F

07/12 22:10, , 14F
樓上安卓哥
07/12 22:10, 14F

07/12 22:30, , 15F
估狗一哥駕到~~~
07/12 22:30, 15F

07/12 22:41, , 16F
各位不知道他以前還待過apple呢...
07/12 22:41, 16F

07/12 22:44, , 17F
也不用說太多啦 看過去立下戰功的大將紛紛離職
07/12 22:44, 17F

07/12 22:58, , 18F
我也覺得功能型組織比較會有跨部門溝通問題 耗時耗精力
07/12 22:58, 18F

07/12 22:59, , 19F
評價兩極的人 曾經很崇拜他xd
07/12 22:59, 19F
文章代碼(AID): #1HtzDXU4 (WindowsPh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