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報] 兩岸三地各線上百科使用統計

看板Wikipedia作者 (遠)時間13年前 (2010/07/29 14:42), 編輯推噓8(8012)
留言20則, 8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根據google的 (www.google.com/adplanner/ ) 資料 的6月全月資料所統計,雖非準確資料,但至少是目前能獲得在同個 標準下的比較(alexa沒有提供子網域的精確數據)數字是百萬為單位,很多都是取概數 。 這個是頁面點閱數: 全球 中國 香港 台灣 美國 中文維基 120 21 28 45 8.9 百度百科 450 450 1.6 1.5 3.2 互動百科 46 46 0.63 0.92 0.63 搜搜百科 9.8 9.8 0 0 0 台灣大百科 0.26 0 0 0.24 0 英文維基 3300 16 16 13 1700 這個是使用人數: 全球 中國 香港 台灣 美國 中文維基 9 4.1 0.9 2.6 0.32 百度百科 50 50 0.18 0.29 0.26 互動百科 11 10 0.1 0.2 0.1 搜搜百科 2.9 2.9 0 0 0 台灣大百科 0.064 0 0 0.058 0 英文維基 140 4.2 0.83 1.1 55 幾點觀察: 中文維基的讀者人數以中國大陸最多。但頁面使用量則是台灣最多,香港次之。 不論人數或點閱數,百度都是中國以及全球最熱門的中文百科。 以點閱數而言中文維基排在中文百科中第二,但人數還輸互動。 在台灣和香港中文維基還是佔絕對優勢,尤其是台灣。而台灣大百科熱度有限,甚至不如 簡體的百度和互動。 英文維基在中國和中文維基差不多,在香港也頗接近,在台灣大約只有一半。 互動百科在香港和台灣不像在中國輸百度那麼多,可見百度搜索對百度的助力很大。 搜搜百科前幾個月一度比較有人氣,現在暫時看來競爭力不夠。 在美國為代表的海外,中文維基還比百度互動稍佔優勢。 新加坡因為幾乎都是用英文百科,中文百科的數字都很低,所以沒列入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3.70.51.171 ※ 編輯: ffaarr 來自: 203.70.51.171 (07/29 14:44)

07/29 17:12, , 1F
不喜歡擺渡百科=~=
07/29 17:12, 1F

07/29 20:07, , 2F
我擔憂台灣維基人是否活力降低了
07/29 20:07, 2F

07/29 20:07, , 3F
本版2005-2007年 每一日 都有數篇文章
07/29 20:07, 3F

07/29 20:08, , 4F
2008年起 每日文章數減少 2010年 數日才有一篇文章
07/29 20:08, 4F

07/29 20:11, , 5F
台灣大百科有些冷
07/29 20:11, 5F

07/29 20:12, , 6F
百度百科適合找傳統文學類的資料
07/29 20:12, 6F

07/30 15:08, , 7F
新加坡人怎麼不用中文的?! 還有馬來西亞華人也很多耶
07/30 15:08, 7F

07/30 19:38, , 8F
也不是說不用,但上網似乎用英文比較普遍。中文維基除了中
07/30 19:38, 8F

07/30 19:39, , 9F
台港美之外,就是馬來西亞使用者最多。
07/30 19:39, 9F

07/30 22:38, , 10F
新加坡的Yahoo也是英文的 不曉得這樣說不說得通
07/30 22:38, 10F

07/31 09:45, , 11F
互動比百度好一點 我常用互動
07/31 09:45, 11F

08/02 01:35, , 12F
呵...百毒啊...
08/02 01:35, 12F

08/02 02:17, , 13F
擺渡的東西很多都是抄的
08/02 02:17, 13F

08/02 08:14, , 14F
百度的目標就是搶流量,質量版權就比較不重視了,但搶流量
08/02 08:14, 14F

08/02 08:14, , 15F
這點是真的非常成功
08/02 08:14, 15F

08/06 13:16, , 16F
我現在要找侵權來源,第一個都去找擺渡
08/06 13:16, 16F

08/06 22:12, , 17F
所以說囉 這份資料河蟹掉了在馬來西亞人口佔1/3 其中
08/06 22:12, 17F

08/06 22:12, , 18F
很多還接受了良好中文教育的大馬華人
08/06 22:12, 18F

08/07 15:57, , 19F
按照這麼說河蟹掉的多得很啊。除了我列出來的都河蟹了。
08/07 15:57, 19F

08/14 23:05, , 20F
海外不少是大陸掛代理的數據
08/14 23:05, 20F
文章代碼(AID): #1CKIB0zm (Wikip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