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轉錄] 劉克襄:被忽略的公共小巴

看板Wen-Shan作者 (小薰)時間12年前 (2012/03/25 16:06), 編輯推噓4(403)
留言7則, 5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2 (看更多)
敝人未見過劉克襄先生,但久仰其名,配合本板說明一下,據說他就住在文山區。住哪一 帶,在此略過。住他家附近的人說,他會在陽台拿望遠鏡觀察流浪狗的生態,加以長期記 錄。劉克襄在生態界、文藝界是公認一流的前輩。他熱愛大自然,很可能全台灣的鄉野、 山林、古道都有他的足跡。知識非常淵博,中國古代如徐霞客的生態散文,到日本時代台 灣的鄉土文獻,可說瞭若指掌。對野鳥、溼地等題目,似起碼有三十年的關注。他的散文 、詩也很傑出(捷運車廂上曾貼他的短詩)。另外還看過他寫棒球文章。板友如果留意到 他的演講訊息,可以去聽看看(本人疏懶,還沒去聽過= =)。 兩三年前,劉克襄等三位作家,應哈佛教授王德威(出身台灣的學者)之邀,前往美國多 所大學的東亞文藝文化相關系所,參與了一系列巡迴講座,受到熱烈歡迎,可說為國爭光 。這些資訊坊間並不知道,媒體不會報導。原po的意思並非說媒體應該報(且報這種對講 座本身也搞不好是打擾),只是想表示,台灣的政治圈與媒體多年來特愛強調台灣要走出 去,在這個訴求下浪費過多資源,很多東西流於表面,小事情講很大,動輒「連cnn也報 導我們」的自卑可笑心態。或是島內幾個城市爭相承攬國際活動,想把一件事做很大,花 很多錢進去,只為了空洞虛無的台灣驕傲。主事者有一種心態:要讓老外認為台灣很進步 。於是呢,看到老房子感到礙眼,深怕這是不進步、不現代化的一個象徵。他們想拆誰家 、想改造哪個區域,就祭出法條囉。很多事情都拿「台灣要走出去、台灣必須進步、一切 是為了愛台灣」的大帽子無限上綱,讓吃虧的人,或感覺不對勁的人只好封口。政府儼然 變成一種詭異的清潔隊,表面上台北清得比以前乾淨、有規劃,但…… 除了政府的問題,個人認為人民的思想觀念也要調一下。以免莫名其妙被政客和媒體牽著 走。台灣早就走出去啦,全世界沒人不知道台灣啦,不要那麼怕沒人提起似的,非要老外 能在地圖上指出台灣在哪才遂心似的?台灣人如果指不出挪威和荷蘭在哪,它們就垮了嗎 ?美國許多青年甚或大人可能亦常識欠缺到指不出阿拉巴馬州在哪哩。 1992年美國上映的《第六感追緝令》有句對白就提到台灣。記得好像是男主角替女主角打 傘,一不留神傘一打開卻壞了,男主角自我解嘲因為這把傘是「made in taiwan」。被開 這種玩笑,也只是個玩笑,國人當年也沒當作羞恥,會心一笑就過了,如果換到今天可能 當大事來看。這句對白可以看出,台灣貨便宜、花樣多、到處有,但可能品質有問題?其 實一般來說台灣商人算是很要求品質的了,可他們要這樣開玩笑也沒差。這句反而可顯示 台灣是一個很有活力的地方(延續1980年代的經濟奇蹟,乃當年亞洲四小龍之首),不是 嗎? 如果你國力強,對別人怎麼談你就平常心;反之你國力弱,別人一談你你反而容易有反應 ,因為你自信心不足。這些年來我們確實弱了,在這種自信心敏感的狀態下,政府花起錢 來就花得很怪,只因心態上拼命想堆積繁榮進步的假象,其實你心態錯了怎麼花都錯,也 怎麼花都不夠。就像追女孩,寫一百封情書和送一百個禮物也做白工,因為你企圖心太流 於操作,女生認為你很不自然,一切都怪怪的。(她真對你有感覺,你其實一個禮物也可 以不急著送) 話回到劉克襄。他在國外各院校為台灣做的,那反而是鴨子划水,很能說服對方。雖然說 這只是文藝小圈圈的事(沒錯,在國外去聽他講演的老外也是文化小圈圈裡的人;對中華 文化和對台灣文化特別深入好奇的人),但這也沒差,很多圈子都是小圈圈咩,每個小圈 圈都有能人,都會與國外交流,物理學、數學、哲學或各種更冷僻的學科名稱亦然,大家 做好自己份內的就好。換言之每個小圈圈都(想)打入國外的小圈圈,不必刻意,水到渠 成,外國人自然知道台灣的本事。今天搞不好路上有個儒雅樸實的背包客(不是混夜店那 種@@),就是在國外聽了劉克襄的啟發介紹而來台灣探索的,亦為可知。克羅埃西亞、土 耳其或印尼也有某個圈子的能人,到處都有,我們也不必自認多了不起,眼中好像只有西 方和日本代表進步。 台灣人的所謂進步有一種怕被A歧視、及歧視C的心態作祟著。好比自小到大,原PO發現台 灣人雖怕被西方老外歧視,卻也普遍蠻看不起東南亞人,直到進入1990年代與東南亞通婚 時期至今,雖比起從前略有心態改變,但進步空間仍大。好比我們嘲笑一個人的外表,笑 他像泰勞,我聽來有點不是滋味,即便講這個話的人也不是歧視的惡意心態,被笑者也不 會介意。泰勞聽到了可能苦笑或生氣吧(或泱泱傻傻心胸開朗的笑一下)。其實不同國家 或民族的人若能彼此取笑來取笑去,這樣是健康的,但前提是對方的地位已經獲得一定的 尊重,這種健康才可能發生。好比你笑陳昇或伍佰「很台」,這種笑也不是真的在嘲弄, 且台正是他們的優勢和魅力點。這一方面是他們本身有料,二方面是我們看待人的方式有 一個多重豐富的角度,對草根庶民的調調能夠打心底欣賞。(不過按照原PO的經驗,說女 生台就可能導致衝突囉,女生會火大的,大家請勿輕易嘗試,她不會相信你那套草根庶民 多偉大的說法的,她會氣呼呼讓你屎得很難看) 前述的哈佛教授王德威,他的一個國外弟子,因傾倒侯孝賢的電影,曾來台做資料蒐集。 法國某導演在近二十年前也特地來台拍攝侯導的記錄片。這些坊間大眾並不知道。原PO談 到這些,意思就是告訴我們文山板的好朋友們:「台灣早就走出去了。」那種服膺「台灣 走出去」的口號可以停了,人家會愛就會愛我們,不愛也沒什麼大不了(不是說這不重要 ,只是說不必刻意做作於這些事)。你說台灣會看侯導電影的人是小眾、國外看侯導電影 的也是小眾,沒錯底,但前面已經說過莫小看小眾的功能性,且小眾就小眾囉,冷門就冷 門囉,文山板不也是小眾?也因為是小眾,原PO也才想在這裡聊。因為看的人心情不一樣 ,儘管有些內容板友感到質疑或商榷,但搞不好反而有點存在價值。試想發在八卦板或其 他大眾板,也不會有人重視,推噓幾聲就過去了。 崛起於1980年代之初,接連幾年受到國內外肯定的侯孝賢,在1989年,終於以《悲情城市 》得到威尼斯影展金獅獎。消息傳回台灣是大事件,媒體十分瘋狂(好奇者可去圖書館調 閱當年報刊,或網路也可查到部分,那幾年兩大報連續幾年對這兩大影展的報導比今天多 ,都會派專業記者跟去連日報導影展過程,就算國內沒有電影參展參賽也做一定篇幅的報 導,雖也是放在影劇新聞的娛樂版,卻不是像後來在報上只點綴一下)。向來坎城和威尼 斯兩大國際性影展,雖不如國人對奧斯卡熟悉,但影片質量以較高的內涵度取勝,視野也 比奧斯卡開廣(坎城威尼斯是各國參賽參展、百家爭鳴,奧斯卡則針對美國本土作品為主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坎城和威尼斯也不是不商業,奧斯卡也不一定就愛財,我們不一 定要二分法。而且,侯孝賢以前的片子,有的可是很賣座的。雖然1990年代之後侯導更加 鑽研「電影的本質」,他到底想拍攝、想捕捉、或想傳達什麼體會乃至哲理,愈來愈多人 進不去他的電影世界,但他在國際藝術電影(非主流電影)的小眾圈圈內,仍擁有一定的 份量(不單靠輩份)。不然這樣說好了,為什麼直至今日侯導在電視新聞中出來講一小段 話(無論是對電影或社會議題),大家多少都會眼睛一亮想聽一下?年輕朋友可能不知其 功業奠基、持續努力至今不墜的過程,只以為反正就是個大佬吧。 因為劉克襄文章中談到香港,原PO最近剛好在留意香港特首選舉,在此分享一段三位候選 人的政見辯論會影片,這是精華版,十分有意思!有中文字幕。大家可以對比一下台港風 格的異同。 http://www.youtube.com/watch?v=qJz3Dc8IuO8
(影片中「僭建」應該是我們這裡「違建」的意思, 有一候選人他家的地下室被爆料是違建。如果我沒說錯大致是這樣) 另一段是三人在一場論壇: http://www.youtube.com/watch?v=kXN4bR9hiJc
一候選人被問睡過多少女人 (此一唐姓候選人綽號是豬。 另一梁姓候選人綽號是狼。所謂唐豬、梁狼)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8.233.148.186

03/25 16:30, , 1F
劉克襄住台中的樣子 但他很喜歡賞鳥 他常在二殯附近的原始
03/25 16:30, 1F

03/25 16:30, , 2F
森林賞鳥
03/25 16:30, 2F

03/25 22:07, , 3F
我國小同學他爸,如果沒搬家的話應該是住辛亥路四段這
03/25 22:07, 3F

03/25 22:46, , 4F
訪談:
03/25 22:46, 4F

03/25 22:47, , 5F
03/25 22:47, 5F

03/26 12:13, , 6F
好像是住中埔山旁邊的樣子
03/26 12:13, 6F

04/08 17:06, , 7F
贊同您的觀點~你說得對,身為小眾才會看到此文吧
04/08 17:06, 7F
文章代碼(AID): #1FRj7_Uh (Wen-Shan)
文章代碼(AID): #1FRj7_Uh (Wen-Sh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