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請益] 十六世紀的日本有建過關卡嗎?

看板WarringState作者 (Bauman)時間12年前 (2012/03/01 06:00), 編輯推噓1(102)
留言3則, 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4/6 (看更多)
※ 引述《ThomasJP (筆劍春秋梁父吟)》之銘言: : ※ 引述《LUDWIN (暑假已經過完了)》之銘言: : : 這種頂多給你幾百人包圍個一個月打不下就準備退的時代 : : 有必要建立那種綿延數十里,關卡十丈高的巨大防禦設施嗎? : : 有錢也沒必要啦XD : 在大和朝廷還沒完全沒落的時代,陸奧衣川關之類的地方也還可以算成是戰略要地 : 這些關卡是大和族跟蝦夷的邊境,關卡外有俘囚(熟番)跟蝦夷(生番) : 跟奧州藤原氏關係密切的前三年後九年之役就是圍繞著這些地方進行的 : 不過衣川關好像是兩下就被打下來了,顯然防禦能力不怎麼樣... : : 日本的城堡防禦一向是以町上城的形式出現,也就是市街中選擇一個地利方便之處 : : 建立可以掌控交通要害的防禦設施,在配合地形道路發展沿線設立大大小小驛站和 : : 外營區,平時作為行政設施,戰時則成為遲滯敵人進入的要點 : 不過其實很多城根本就是農村當中的"館"(例如踟躕崎館) : 也就是牆高點的大宅院罷了,就算是山城也不見得有城町的 : 或者朝倉家的一乘谷城,是在山谷兩端設關隘,谷內就是一堆房子 : 山頂上再蓋一座山城,然後附近的制高點多建幾個砦 : 說得更具體一點,以台北盆地為例,圓山飯店的位置就是圓山城 : 然後劍潭活動中心士林夜市那邊是劍潭町 : 兒童樂園那邊會有個xx寺砦(忘了那廟叫啥名字),芝山岩可能會蓋一個芝山砦之類的... : (不要小看這個比諭,稻葉山城周圍的地理跟人文環境就跟圓山附近差不多) : 更機車一點的地方,文大的位置就是華岡山城(茶),這個地方就沒有城町可言了 的確,如果有爬過八里的觀音山,從山頂俯瞰不僅對岸淡水捷運站表露無遺, 還可以看見遠在十八公里外的台北車站。 在僅有簡便通信方式的時代,至高點與山城的功用就在於方便傳遞敵軍來襲的信息。 而關卡或長城的設置,不只是用城牆來防禦敵人,更重要是延緩敵人入侵的「速度」。 遊牧民族集體快速進攻與撤退,不是以足輕為主的日本戰國軍隊能比擬的。 並且長城間設置許多烽火台,藉由狼煙快速傳遞訊息,以加速動員軍隊進行防禦。 如《史記匈奴列傳》:「胡騎入代句注邊,烽火通於甘泉、長安。            數月,漢兵至邊,匈奴亦去遠塞,漢兵亦罷。」 稍微看了Google地圖,名古屋市與岡崎市的航空距離大約三十多公里。 支城用狼煙回報訊息,信長大概馬上就能把軍隊準備好,再決定要選哪裡與義元對峙。 即便秀吉行軍有如疾風的中國大返還,光秀仍然能抓緊時間集結軍隊與其決戰。 姑且這樣推斷:腹地較小的日本,軍隊動員的速度已足夠應付敵人來襲。 因此不太需要設置綿延百里的城牆以換取時間。 : : 這樣的情況在動員也動不了上萬人的戰國時代戰爭中相當有效,因此到現在我們 : : 一想到日本城堡就是獨立於城鎮中的巨大天守而非包圍城市的綿延城牆 : : 這種情況下自然也沒有什麼傳統中式說書觀念中的綿延城牆上的關卡要過 : : 而是對於居於各要衝險要的支城、分城、主城一路包圍攻陷的形式 : : 因此也就不會有什麼單純爭奪連續防衛線上的關卡 : : 而是爭奪設在道路要衝上的城堡包圍戰嚕 : 倒是源平合戰的俱梨伽羅卡之戰很有名,還有源義經的一之谷之戰也是 : 不過這兩個地方都沒有設關,只是類似關卡的地形罷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2.122.251.175 ※ 編輯: san009 來自: 122.122.251.175 (03/01 06:07)

03/01 09:00, , 1F
記得之前在戰史版有提過那古野城到今天的桶峽間大約20公里
03/01 09:00, 1F

03/01 09:00, , 2F
走路約五小時,快馬約一小時,真的不需要什麼高牆遲滯
03/01 09:00, 2F

03/02 00:03, , 3F
推推,原來還是地形問題
03/02 00:03, 3F
文章代碼(AID): #1FJf_cTs (WarringState)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FJf_cTs (WarringSt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