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蹄館之戰

看板WarringState作者 (古事記王子)時間14年前 (2010/06/16 17:43), 編輯推噓3(3010)
留言13則, 5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4 (看更多)
: 很正常... 反而是嘴砲無雙的朝鮮史料通常看起來數子比較正常... : 最離譜的當然是碧堤館之戰... 附一下日軍的資料(川口長孺《征韓偉略》): (李)如松將攻京城,滯留數日探查形勢。有譯張某謂如松曰:「日本精銳皆盡平 壤役,所存者老幼寡弱,不足慮也。」如松信之。(《征伐記》、《秀吉譜》。《明史 》曰:「朝鮮人以倭棄王京告如松,如松信之。」棄王京何用出師,其誤不辯而明。) (正月)二十七日(《征伐記》、《黑田家記》、《明史》。《安西軍錄》作二十五日, 誤),如松留大兵於開城,親率兵二萬到碧蹄館(《征伐記》、《秀吉譜》。《平攘錄 》曰:「家丁三千人。」)。 先是,(小早川)隆景還王京,不敢入城,營於城外。諸將催令入城,隆景不肯, 曰:「明兵今尾而至矣,我將俟而戰。」諸將強而迎議守城事。隆景曰:「敵大兵圍 我城,兵糧乏絕,坐至危困。且自平壤退十日程,兵勢漸衰矣,不決勝敗于一戰,何 恃而守城乎?」(《毛利家記》)立花宗茂曰:「我攖城而守,敵合圍而絕釜山援路, 曠日彌九,援絕力盡,何以敵大兵。彼今忸平攘勝,意必輕我為不能戰,出其不意而 決戰,取勝必矣。」(《立齋舊聞記》)三監軍是其議(《毛利家記》、《立齋舊聞記》 )。 (島津)義弘時在金化城,以素與宗茂交親,遣其臣有馬重純率兵卒百人援宗茂(《 征韓錄》)。京城東大門,(黑田)長政護之;南大門,隆景守之(《立齋舊聞記》曰: 「南大門,長政、吉隆;西大門,宗茂、直次;北門,長盛、三成;東大門,行長、 嘉前」)。隆景弟元康、秀包及宗茂屬隆景,而南大門當明兵衝路,故遞番出兵于途以 備焉。 此夜,宗茂兵巡行(《黑田家記》),明副總兵查大受與鮮將高彥伯領兵數百,先 行偵探,與宗茂兵暗相遇於碧蹄南礪石嶺。宗茂臣十時傳衛門戰死,其餘死傷八十餘 人。明兵亦多死(參取《黑田家記》、《懲毖錄》)。宗茂鎧上矢如蝟毛,登小丘而休 ,長政代,奮戰,明兵退(《黑田家記》、《黑田略記》)。 監軍議,謂止戰,使長政說隆景,隆景不肯。大谷吉隆自來說之,隆景曰:「敵 在眼前,今退,彼必追擊,進退維谷,吾見其可進而進。子等指揮,令諸將為後繼。 」(《毛利家記》)如松聞先鋒戰,馳赴之,過惠陰嶺,馬蹶墜,扶起而進(《懲毖錄》 )。 二十八日黎明,我兵登高瞭望,明兵來既里許。我諸將各求先鋒。隆景曰:「與 明決,勝敗在此一舉,我雖老,頗有所思。惟今日之事,請許我。」軍監及諸將以隆 景老練,皆從之。於是分部下為三,栗屋四郎兵衛第一隊,井上五郎兵衛第二隊,第 三隊隆景自率之,屯礪石嶺下(礪石嶺據《懲毖錄》)。宗茂、元康、秀包為奇兵,屯 嶺頭,宇喜多秀家、長政出京城,在隆景後,隔阪而陣。隆景亦與隔嶺端,迴而進師 。(《征伐記》、《秀吉譜》、《黑田家記》、《鎮西要略》。按:《懲毖錄》曰:「 敵匿大眾於礪石嶺後,只數百人在嶺上,提督望見,揮其兵為兩翼而進。敵亦自嶺而 下,漸相逼;後敵從山後遽上山,陣幾萬餘。」率與本書合。)揮旗于山頭以為號(《 毛利家記》)。 先鋒栗屋進兵,與如松先鋒兵刃相接,栗屋稍退,井上代而戰,亦退。嶺頭奇兵 宗茂、秀包等見機而下,直衝如松中軍,隆景亦縱橫分擊。而如松兵有節制,進退自 在,兩雄相會戰甚苦,自巳至午(《征伐記》、《秀吉譜》、《黑田家記》、《鎮西要 略》)。三成令(宗)義智、(松浦)鎮信當大受裨將張翼、荀文亮,義智等鳥銃亂發,大 呼奮擊(《松浦家記》)。吉川廣家及秀家部將宇喜田安心爭先進戰(《安西軍策》)。 而如松所領皆北騎,無火器,短劍鈍劣,我步兵刃皆三四尺,精利無比,左右揮 擊,人馬皆靡,無敢當其鋒者。如松見勢危,急徵後軍(《懲毖錄》)楊元來援,如松 得力又進。隆景等戮力奮擊,大破之。如松落馬,井上將刺之(《征伐記》、《秀吉譜 》。《明史》井上作金甲倭),指揮李有聲殊死戰,救之被殺;如柏、寧等奮前夾擊, 如梅射井上墜馬(《明史》)。明兵扶如松遁去,明軍遂潰,墜開城河溺死無數。諸將 欲追擊,隆景止之,凱旋京城。此役明兵溺死外,兵死一萬餘,如松遁去開城(《征伐 記》、《秀吉譜》)。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1.254.218.113

06/16 18:10, , 1F
明軍那時候恐怕總人數不到四萬,而南下的更可能只有三
06/16 18:10, 1F

06/16 18:10, , 2F
萬上下,如果死一萬多那根本可以準備回家了XD
06/16 18:10, 2F

06/16 18:15, , 3F
此戰我翻了一下中文和日文的維基 三者的描述天差地遠
06/16 18:15, 3F

06/16 18:27, , 4F
仔細看的話就會發現一些自我矛盾的地方
06/16 18:27, 4F

06/16 18:28, , 5F
不過這是從不同的記載中編輯起來的,而且用的都是私家記載
06/16 18:28, 5F

06/16 18:28, , 6F
也就是說把當時日方將領的事後吹牛都編進去了XD
06/16 18:28, 6F

06/16 19:07, , 7F
還好吧 日軍也不諱言陣亡死傷 算是相當平實了
06/16 19:07, 7F

06/16 19:08, , 8F
反而《懲毖錄》把明軍寫的比較不堪
06/16 19:08, 8F

06/16 19:21, , 9F
基本上大概採日明兩軍的自我死傷數子大概最合理
06/16 19:21, 9F

06/16 19:22, , 10F
就都死個1-2千差不多
06/16 19:22, 10F

06/16 19:26, , 11F
其實除了數子外其他都沒啥問題
06/16 19:26, 11F

06/16 20:17, , 12F
所以灌水大家都會 (菸~
06/16 20:17, 12F
※ 編輯: KoujikiOuji 來自: 111.254.228.121 (06/16 20:58)

06/16 22:58, , 13F
日.明.韓都是比誰會豪小.
06/16 22:58, 13F
文章代碼(AID): #1C69oxMs (WarringState)
文章代碼(AID): #1C69oxMs (WarringSt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