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有關於馬的問題

看板WarringState作者 (五行茶)時間16年前 (2008/04/23 11:02), 編輯推噓3(301)
留言4則, 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5/5 (看更多)
※ 引述《a0955133 (霧燈黑)》之銘言: : 『戊子入明記』內寫到十六代的大友政親該代向明朝(憲宗)進貢了四萬斤的硫磺。 : (1465) : : 我在猜想,如果會跟當地盛產的硫磺放在一起而進貢明朝, : : 1. 這是因為豐後大友氏認為馬是種象徵地位的物品。(這比較有可能) : 2. 可能是代表著這地區有產出優秀的馬? (我想不太可能,但不能說沒有可能性) : 我想主要還是因為錢的問題。 明代對於「進貢」,其實是一種貿易方式, 明代官方市舶司接受貢品之後,會回贈禮品, 而回贈的禮品價值通常是多於貢品的。 然後承擔進貢使團在中國的一切食宿用度費用, 還免費提供其歸國途中一月所需口糧, 同時對於進貢使攜帶的貨物,則按例給價收買或在明官吏監督下出售。 這樣本小利大的結果,就造成明政府吃不消的情況, 於是規定十年一貢,而船數、人員也有定數, 只是就算如此,根據明史卷三百二十二日本傳記載, 景泰四年(西元 1453 年)時,還是有這樣的情況: 「而倭人貪利,貢物外所攜私物增十倍,例當給直。禮官言: 『宣德間所貢硫黃、蘇木、刀扇、漆器之屬, 估時直給錢鈔,或折支布帛,為數無多,然已大獲利。 今若仍舊制,當給錢二十一萬七千,銀價如之。 宜大減其直,給銀三萬四千七百有奇。』 從之。使臣不悅,請如舊制。詔增錢萬,猶以為少,求增賜物。 詔增布帛千五百,終怏怏去。」 明代銅錢一貫(一千枚)等同銀一兩, 二十一萬七千貫當然等於二十一萬七千兩白銀, 這可以折合為現在多少的幣值? 我手上一時沒資料,但根據一般網路上的說法, 明朝中期一兩可兌 3500 至 4500 元台幣, 假如取中數 3000 元來計,這也有將近六億五千多萬新台幣的價位了。 (代表文章及網頁:「古代一兩銀子值現在多少錢?」 http://www.0836.com.tw/rewrite.php/read-413.html) 當然,我們還可以從其他方向來看這種進貢的利益價值。 明是一個農業國家,一向缺少馬匹,因此不得不在西北開馬市以茶易馬, 據明史卷八十食貨志四中關於茶市的記載,洪武年間規定: 「詔茶馬司仍舊,而定上馬一匹,給茶百二十斤,中七十斤,駒五十斤。」 後來雖然有增減, 大體都是以一匹馬以一百斤的茶來交換, 雖然不知道這在西北馬市通用的交換比能不能適用於東南的市舶司, 但以明代回贈禮品價值高過進品的慣例來看, 之前其他網友提及琉球每次固定進貢約二至三百頭馬, 那光是此例,琉球就可以換到約兩到三萬斤的茶葉回國了。 既然價位這麼不錯,那就跟馬的好壞沒有絕對關係了。 而且,一個值得注意的是, 原生的日本馬和中國馬都不高大,據說也都跟蒙古馬有血緣關係, 就我所查到的資料來看,其中的差異可能沒有想像中的來的大, 因此談到馬的育種問題,就算去除其他外在的問題, 單從中國或蒙古引進血緣、體型都差不多的馬,似乎效果有限, 所以還是只能從阿拉伯、歐美更遠的地方引進才行, 這考量到馬性膽小加上長途海運的困難, 或許這也是西洋馬沒有大規模引入日本改良的先天因素吧! neilcat -- 五行茶,或號杜白,原名不詳,出身不明,事蹟亦多不可考。 但知其貌寢腹便,口吃多疾,落拓江湖,據近人某考證,實一混吃等死之米蟲是也。         出處:民明書房刊〈中華民國米蟲傳〉頁百二十三 ※個人部落格「星期一的胡言亂語」:http://blog.xuite.net/neilcat/neilcat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60.200.153

04/23 12:26, , 1F
受益良多,感謝分享資料
04/23 12:26, 1F

04/23 12:29, , 2F
好像文章有地方有筆誤~ 3500~4500的中數應該是...?
04/23 12:29, 2F

04/23 15:14, , 3F
推!
04/23 15:14, 3F

04/23 22:20, , 4F
中國的大頭症還真是要命..
04/23 22:20, 4F
文章代碼(AID): #183gR0sn (WarringState)
文章代碼(AID): #183gR0sn (WarringSt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