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我也有問題

看板WarringState作者 (為有犧牲多壯志)時間21年前 (2003/07/31 23:57),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3/5 (看更多)
※ 引述《pleiade (六翼天使)》之銘言: : ※ 引述《aladdin (一加一等不等於二)》之銘言: : : (有人實驗結果是,戰國時代的槍可以打450公尺,問題是當代的M-16也是450公尺 : : 五百多年來人類的製槍技術一點都沒改進?) 你可以算算看在同樣射程(450米)的狀況下,M-16的精確度跟貫穿力如何。 射程並非一把槍的一切。以跟戰國同時期的西方而言,當時槍枝工藝最著名的土耳其, 其燧發槍的精確度讓英國人評論是「射擊100碼外的目標,其準頭跟打月亮差不多。」 : : 而小弟看過的西方實驗結果是,火繩槍無法穿越鐵甲 看他們用的什麼甲,這個很重要。18世紀末期拿破崙叱吒風雲的胸甲騎兵而言, 其胸甲雖不大也不重,但是有著極大角度的曲面,而那時的槍枝跟彈藥對於 「傾斜裝甲」是無效的。 : : 這跟pleiade大看到不一樣 : 為了在材料費、大鎧的重量與防禦力間取得一個平衡, : 在製作大鎧時,工匠的考量就是「只要擋得住鎧通し(破甲用箭頭)」就可以了, 這個我有點小疑惑,這個「鎧通し」的材質請問為何? 以中國而言,到了明朝洪武年間才由朱元璋下詔軍隊全面換發「金屬箭頭」, 不知道同時期的戰國的箭頭是金屬居多還是其他材質多? : 結果等到洋槍出來之後,不用說足輕胴(為了省錢,有很多足輕胴根本不是鐵甲), 這點中國也一樣,布甲、紙甲、皮甲到處發,鐵甲只有有錢人才穿的起。 (不過很玄,根據記載,明代中葉以後給水師使用的紙甲居然能防火? 他們的材料工學真是神奇到爆...只可惜失傳了。) : 就算是大鎧,也不見得能絕對防禦洋槍的近距離射擊。 不過洋槍射手沒什麼機會搞近距離射擊吧? : : 況且,當時日本的鍛冶技術已經算東亞第一的,日本刀曾是出口主力 : 出口主力歸出口主力,不見得代表日本刀真的那麼棒, 明末戚繼光將軍曾經為了「師夷長技以制夷」(就是打倭寇啦!), 所以從南方大量進口過日本刀來配發跟仿製。不過根據戚老大的說法, 日本刀鋒利歸鋒利,但是不耐久戰,想來跟大批生產導致粗製濫造有關。 : 只覺「原來實際威力不過如此爾爾」,真是標準的「見面不如聞名」。 : (要說好用,個人認為沙西米刀或開山刀都還比武士刀好用, : 經過同一人測試後,發覺武士刀根本是以重量取勝, : 扣除了那可怕的重量因素的話,三者的破壞力差不了太多, : 而且武士刀的保養手續非常麻煩,坦白講,在下認為這是「觀用兵器」。) 小弟在此大力推薦砍人最佳拍檔:中國式大砍刀! 不但保養簡易(其實不需要常常打磨),而且耐久力高, 就算刀口鈍了都能拿來當鈍器劈人! 實戰中曾經有過將日本刀「連人帶刀」劈斷的紀錄喔! : : 拿同樣是遠距離攻擊武器的弓與弩來看 : : 弓弩在混戰中(不是狙擊),主要殺傷的是沒武裝的部隊 : : 或是鎧甲接縫處,造成武裝人員掛病號無法繼續作戰 : 您現在應該是在引用西洋戰史的慣例? : 那麼在下引用日本戰史,說明弓箭在日本為什麼這麼「廣用」: : 日本的「足輕胴」(絕大多數的士兵都穿這個)就像一塊龜殼一樣, : 前胸一塊、後背一塊,頂多加個很小塊的綁腿+護腕, 中國戰國時期給步兵配發的兩當式皮甲防禦力可能都比這個好。 至少護臂的袖筒比護腕好多了。 : 日本的弓弩會成為主力作戰武器也是理所當然, : 畢竟弓胎弓的有效射程(會對人體造成殺傷力)約200~250公尺, : 比起再怎麼長也長不過十公尺的長槍、有效射程不超過100公尺的洋槍,當然好用得多。 : : 再者,所謂的騎兵 : : 其實也分兩種,一種叫騎馬步兵,一種叫突襲騎兵 : : 騎馬步兵是利用馬的機動力,快速到達目的地,下馬砍人 這種騎馬步兵西方叫做Dragoon。 : 起碼光就「戰國時代」(不包括桃山時代、江戶時代)而言, : 日本沒有這個兵種。 : 日本「騎兵」的確有「下馬作戰」的習慣, : 但是下馬的時間點不是「衝到敵人面前之後下馬」, : 而是在戰鬥開始之前就下馬、把馬兒牽到後面由人照料, : 然後自己上前線廝殺。 : : 突擊騎兵是在戰場上利用馬的衝刺力,以居高臨下的空優來砍殺 : : 突擊騎兵需要有馬鞍馬鐙跟疆繩 : : 尤其是馬蹬,如果要讓馬兒前腳凌空,配合妳的大刀砍殺 : : 妳自己也要站在馬鐙上 : : 這種方式砍殺的衝擊力道非常可怕,而妳自己又比敵人高,他要砍中妳機會也比較小 但是那些步兵拿長槍捅你的馬,讓牠嚇個半死把你摔下來的機會也不太小。 : 基本上,就在下所知的範圍而言, : 這個兵種在戰國時代(之後不詳)的日本也是不太可能存在的。 : 1.日本土馬「脾氣溫和」,但是不代表日本土馬人畜無害, : 而且當時沒有去勢的技術,馬兒也不是那種膽大如雞卵的動物。 : 「馬兒前腳凌空」+「騎士站在馬鐙上」本來就已經是一種高難度動作, : 在馬兒的狂暴期(當時打仗多半都是這個時節)+戰場(馬會怕)上作這種動作, : 坦白講:戰況危急時,這種「偶發情況」(逼不得已,非這麼做不可)可能會出現, : 但是這種戰法不太可能會成為一種「常備戰術」。 馬之所以有眼罩的原因就在這裡...讓牠亂看的話牠大概早就抓狂了。 : 2.如果真要實踐這個戰術的話,大刀想必不能太短, : (拿把短刀亂揮,不用說想傷到別人,能防身就很偷笑) : 但是在戰國時代,武士刀的刀刃長度大概只有六十公分, : (在古刀裡頭,的確有長達九十公分的「傢伙」, : 不過那在戰國時代已經是觀賞用、而非實戰用的武器) 這是野太刀嗎? : 試想:跨著一匹迷你馬、手提一把不算太長、也不算太耐用(容下詳述)的武士刀, : 這樣的突擊騎兵威力會有多強、大刀砍殺的衝擊力道又有多高? : : 馬鞍馬鐙疆繩的運用技術大概在公元4、5世紀達到成熟 : : 之前所謂的騎兵幾乎都是騎馬步兵而已(當然也有例外啦) : : 當然,在此之後,騎馬步兵也不是就此消失 : : 畢竟突擊騎兵需要相當的技巧,就算有了馬也不是每個人都可以辦到 : : 所以突擊騎兵幾乎都是常備軍,在封建時代,常備軍定義就是貴族騎士 : : 在戰國時代,馬鞍馬鐙疆繩已經是騎兵部隊的基本配備 : : 要打騎兵突擊戰絕對有可能 : : 當然如果是個武林高手,在馬上不大可能將妳的武功百分百發揮出來 : : 即使是突擊騎兵,下馬砍砍人也是有的 : ......在下在這裡總結一下自己對「騎兵」的想法: : 在下個人認為日本一直都有「騎兵」這個兵種,絕無問題, : 只是在下不認為日本騎兵是拿來突擊用的。 : 受限於先天的條件,日本的「騎兵」都是遠距離攻擊兵種, 可是有個問題:要做弓騎兵就不宜用長弓! 以日本常見的馬弓為例,通常總長在120公分以上!根本無法「左右開弓」! 世上最精良的弓騎兵莫過於蒙古,而蒙古的弓騎兵所用的弓長度往往不滿一米。 : 而非突擊、甚或是「大規模衝鋒」用的。 : 至於西洋戰史,在下沒有涉獵,所以在下非常佩服對西洋戰史有研究的先進, : 但是說實話:「橘越淮為枳」,兩邊風土民情、自然條件完全不同, : 因此在下贊同鈴木真哉的意見、認為西洋戰史上的概念,日本戰史不見得適用。 -- 台灣的考卷,一筆寫不完... 課本堆成山,峰峰相連到天邊... 學長和學姊,在這裡寫考卷; 風吹雨打中,考試五千年...。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sie.ntu.edu.tw) ◆ From: 218.166.99.66
文章代碼(AID): #_AJncHh (WarringState)
文章代碼(AID): #_AJncHh (WarringSt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