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信玄為什麼不從美濃上洛

看板WarringState作者 (蒸魚大將軍)時間22年前 (2002/04/11 21:49),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8/9 (看更多)
※ 引述《tokugawa (德川家康)》之銘言: : 如題,如果信玄沒有把家康放在眼裡,為什麼不自己直接打美濃, : 要從東海道繞過來?從美濃打不是比較快嗎? : 而且小弟覺得家康這隻老狐狸,只要不經過他家門口, : 應該不會背後偷襲信玄找敗吧. 地圖: | . ___ | 美 | 信 . o高遠城/ \_____/ / 伊奈o. / / . |   |  .天 | |   飯田o . / \ o躑躅ケ崎館 濃 \ 濃 . | |  甲 ¯\ 駒場 . / | 富 \ o .龍 _/ |__ 斐  _  o岩村城 | _._ /^兵越崗 \__ 士| |___ o明智城 / _____/ . ^青崩崗 \_ \ | ¯\_____/\____/ / . \ \__ 川| /   . 大   \__/  o足助城 三 / 遠 .川 / 駿 薩埵崗__ 河 /  江 .o  井  河  ^ __|@@ /   .二股城  \_ 今川館_/@@@@@ 長篠城o | 刑部 . 掛川城 川_   o /@@@@@@@ 野田城o __/ o 濱松城 o o \__ _/@@@@@@@@ |o二連木 o . _______高天神\ /@@@@@@@@@@ 吉田城 o|______Q____.____/@@@@@@@\______|@@@@@@@@@@@ _______/@@@@@@@@濱名湖@@@@@@@@@@@@@@@@@@@@@@@@@@@@@@@@ 註﹔因為上圖「山上下」打不出來,所以用「崗」代替 從甲府(躑躅ケ崎館)到京都的路徑大略可分做四條: 1.甲府出發,經高遠,由飯田向西突入美濃,這條路是最快的。 2.前段路程同1.,從飯田轉往南行,沿天龍川入侵遠江。 3.前段路程同1.,從飯田向西南經駒場,入侵東三河。 4.甲府出發,沿富士川至駿河,再越過駿、遠界河大井川入侵東遠江。 首先第四條路徑和前兩條相比,經過敵人的據點最多,是最費時間的, 家康在東遠江的掛川城與高天神城的據點亦為易守難攻,尤其是高天神城。 三方原合戰是在元龜三年(1572),而元龜二年三月信玄即率領大軍自駿河入侵遠江, 攻打家康的高天神城,在城主小笠原長忠防守下,信玄大軍無法攻下此城而撤軍。 因次若考慮時間性之下,這條路是最曠日費時,最不被考慮的。 若選擇1.這個最短路徑,則要考慮武田周邊諸國的情勢, 當時德川跟上杉同盟,而在形勢上對武田形成雙鉗之勢, 一旦武田家在美濃陷入膠著,北邊的上杉與南邊的德川分別向信濃施加壓力, 恐怕鎮守海津的高阪昌信與伊奈的秋山信友會很吃緊。 另外考慮的問題,是武田與北條的同盟可靠度,這個可靠度則是關係到駿河的安全。 當時武田反被三國同盟而攻打今川氏真,擊潰今川氏真大軍後卻無法立即取得戰果, 駿河一地在被激怒的北條、撿便宜的德川兩軍夾擊下輕易落入兩家的口袋中。 縱使後來北條氏康死前遺言交代氏政必須和武田重修舊好, 但這個元龜二年(1571)十一月下旬「甲相一和」之前,自永祿十一年(1568)起三年間, 第一、二次薩埵崗合戰,小田原圍城戰、三增崗合戰,深澤城之戰 為著武田背叛善德寺之盟,武田和北條在駿河富士川以東連續大火拼, 可見駿河(尤其是富士川以東)的利益,始終是北條最在意之事。 武田自美濃上洛,一旦與北條關係不穩,對駿河而言北條與德川可是兩隻危險蟹鉗。 綜合以上之考慮點,想要穩穩當當地上洛,武田必須先行解決德川才是。 否則一旦後方不穩,上杉為主德川為副、或是北條為主德川為副的鉗型夾擊, 對武田後方的安全性會造成龐大的威脅的。 因而小弟個人認為,信玄在面臨上洛須選東海道或東山道的問題之前, 必須先滅掉盤據三、遠的德川家,滅掉德川家後, 再來考慮走東海道或東山道,這樣對武田才有意義。 ------ 好累.....有時間再描述第二與第三條路徑的差異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56.134.75 ※ 編輯: Giabbit 來自: 61.56.134.202 (04/11 21:49)
文章代碼(AID): #yjPI300 (WarringState)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yjPI300 (WarringSt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