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串[閒聊] 二戰日本海軍艦艇?
共 4 篇文章
首頁
上一頁
1
下一頁
尾頁

推噓30(30推 0噓 33→)留言63則,0人參與, 最新作者sbviruvf (Angels Baseball)時間7年前 (2016/09/14 14:42), 7年前編輯資訊
1
5
0
內容預覽:
改個標題好了XD 為什麼二戰日本海軍的戰艦,艦橋很多蓋得如一座歪七扭. 八的高塔,好像香港的九龍城寨一樣,一般就物理原理來說,這樣不符空氣流. 體力學的設計,風阻應該特別大吧?而且這樣蓋法會提高船的重心,遇到風浪. 或是激烈駕駛的時候,不就會很容易「並軌」嗎?不知道這樣的設計有什麼特. 殊的考量存在
(還有300個字)

推噓11(11推 0噓 38→)留言49則,0人參與, 最新作者eszerfrm (smallchu)時間7年前 (2016/09/16 09:34), 7年前編輯資訊
1
5
2
內容預覽:
因為觀測需要,. 我們知道地球不是平的,. 因此造成海平面是一個弧形,. 超過一定距離之後,船就會藏在海平面之下. 至於老美為什麼不需要這種劍橋. 因為老美早早就引進雷達導引技術. 雷達靠得是無線電波等在大氣層內反射來傳輸而非肉眼觀測的光的直線反射. 也就是說射控雷達的發明老美二戰就有. 日本還是得
(還有697個字)

推噓11(11推 0噓 21→)留言32則,0人參與, 最新作者a25172366 (Ei)時間7年前 (2016/09/16 13:37), 編輯資訊
0
5
0
內容預覽:
沒有多早,1941年才推出的MK3火控雷達。遠在扶桑改裝之後. 艦橋高表示船艦重心變高,復原度降低. 這在海象普遍惡劣的大西洋上是很危險的即二戰接近尾聲,光學觀測的準確率仍然普遍在雷達之上雷達的優勢在於能見度低甚至無能見度時仍然能夠進行同上,在日間算是主流觀測方法之一,不會很苦逼在雷達技術成熟之前,
(還有369個字)

推噓27(27推 0噓 20→)留言47則,0人參與, 最新作者keins (Paragraph 11, confirm)時間7年前 (2016/09/17 23:18), 7年前編輯資訊
0
0
2
內容預覽:
最主要的問題是:. 這些老BB之中,除了一戰後建造的兩艘長門級以外,. 其他的設計年代都太早了,並沒有想到後來砲戰距離的大幅上升。. 常用砲戰距離的變化:. 1905,日本海海戰:6 km. 1914,日本自己的教範:8.5 km (這時金剛級已經進來了). 1914,福克蘭海戰:15 km (實戰
(還有976個字)
首頁
上一頁
1
下一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