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蘇聯崛起與白軍悲歌:俄國內戰[23]

看板Warfare作者 (倘若企鵝能飛翔)時間5年前 (2018/12/14 06:51), 編輯推噓7(703)
留言10則, 8人參與, 6年前最新討論串1/1
高爾察克政府的落日 1919年九月下旬,白軍東方面軍的最後攻勢失利頓挫,戰局再次惡化。高爾察克麾下的主 將狄特里希眼見攻勢受挫且戰況不利,計畫實施戰略性後撤到鄂畢河後方,但是此舉形同 捨棄高爾察克政府名義上的首府鄂木斯克,狄特里希因此遭到撤換。 新上任的主將薩卡洛夫抱持樂觀心態,組織了莫斯科集團軍──由白軍東方面軍左翼構成 的南方打擊群,包含第三軍團、奧倫堡軍團和草原軍團──從其名稱就知道他仍寄望於成 功的攻勢,想要最終攻入莫斯科。儘管如此,紅軍第二十七步槍師仍於十一月中旬突破白 軍防線,兩天內急行軍一百餘英里奇襲鄂木斯克得手,城內的白軍猝不及防且早已鬥志渙 散,迅速潰敗而撤離。 戰況持續急轉直下,紅軍在夏季就已切斷了通過塔什干和車里雅賓斯克的關鍵鐵路線,導 致高爾察克旗下的奧倫堡軍團出現補給匱乏,半數兵力甚至無法取得充足的槍彈器械。奧 倫堡軍團在九月的出擊中小有斬獲但無法維持,於十一月遭擊潰,紅軍以馬車載運步兵, 使用龍騎兵戰術持續追擊白軍騎兵至哈薩克。在哈薩克與當地紅軍進行苦戰的白軍塞米伊 哥薩克游擊師雖然收攏了奧倫堡軍團的殘部,仍在十二月初被徹底打垮而逃往阿爾泰山脈 ,最終流入中國。 烏拉哥薩克軍團──名義上仍屬於高爾察克的旗下分支──也無法倖免於頹勢。在英軍於 夏季停止從裏海提供補給後,烏拉軍團的槍砲彈藥短缺,並且後方缺乏男丁進行秋收而糧 草不濟,於十一月遭重創,殘部跨過外裏海沙漠逃往波斯。 由於薩卡洛夫失去軍心,擔任總理與第一軍團司令的皮佩列夫兄弟將其逮捕,換上出身立 憲人民軍的悍將卡佩爾擔任東方面軍總司令。然而,第一軍團卻旋即爆發大規模的譁變, 此外出身捷克軍團的前第一軍團司令蓋亞──他在七月因不服命令和政治動向左傾而被撤 職──也試圖在海參崴發動兵變,所幸遭輕易壓制。再加上以克拉斯諾雅斯克起首、遍布 整條西伯利亞鐵路的左翼社會革命黨人、孟什維克起義,高爾察克的俄國政府立即陷入瀕 臨崩解的絕境。 左翼社會革命黨人與孟什維克此前與共產黨頗有摩擦,然而基於高爾察克政府的反動與無 能,終究是陸續投身俄共。他們在1919年十一月建立起名叫「政治中心」的軍政組織,策 反大量高爾察克麾下的部隊,並且陸續加入紅軍。政治中心位於伊爾庫茨克的部隊將成為 葬送高爾察克的關鍵力量。 北方戰線的無望 俄國內戰中,協約國投入最多兵力與最優秀將領的戰區扣除日軍大舉出動的遠東之外,就 屬北方戰線。阿爾漢格爾斯克周邊的盟軍由艾德蒙德˙艾恩賽德准將指揮,他返國後晉升 為英軍最年輕的少將之一,後來更於二戰初期擔任英軍參謀總長。莫曼斯克地區的英軍將 領則是梅納德准將。兩名准將之上更有多國代表組成的指揮高層。 北方戰線的俄國白軍主將是米勒將軍,他曾任舊俄軍中將、在一戰末期曾禁止麾下部隊使 用紅色緞帶而險遭兵變,反共信念與高爾察克、科爾尼洛夫足堪相提並論,他在一戰期間 擔任過帝俄陸軍第二十六軍軍長和第十軍團參謀長,軍事能力也能與南俄白軍諸多悍將匹 敵。 儘管如此,北方戰線從一開始就毫無希望。協約國派遣到北俄的部隊都屬於二線、不適合 用於一戰西線的單位,兵力也不足,無法迅速突破僵局。當一戰終於結束,協約國高層更 是欠缺干涉俄國內戰的意志,1919年四月就開始研擬撤離的規劃。 英軍內部由鷹派主導,但是隨著北方陣線與東方陣線之間的交通線被紅軍切斷、高爾察克 政府向東敗走,英軍漸顯孤立而必須同意政府的意見。艾恩賽德只能試圖向沃洛格達和科 特拉斯出擊,掃蕩周邊的紅軍,確保盟軍撤離時的安全,也盡可能讓北俄白軍能在盟軍撤 離前站穩腳步。 協約國在1919年春末夏初的最後攻勢並沒能打垮當面的紅軍第六軍團,也未能與高爾察克 會師。沿著河川南下的盟軍在河水低潮期退回河口,往東南方的攻勢也因而在夏末終止; 莫曼斯克向南方的攻擊則因兵力不足而趨緩。北俄的天候與地理對於防禦有著極大的優勢 ,協約國與白軍的戰力又嚴重不足,實在難以發動決定性的攻勢。 北方戰線的涵蓋範圍地廣人稀,也缺乏充沛的白軍骨幹人員,新兵被從各地徵召後往往試 圖找尋機會逃散。北方軍團在1918年年底前帳面上已有約萬人兵力,隔年夏季達到號稱兩 萬餘人、逾半數為收編的戰俘,組成六個步槍旅。儘管如此,與同時期其他白軍的高比例 軍官相較,北方軍團的兩萬餘人之中只有約六百名舊俄軍軍官,素質與紀律相對不足。 協約國部隊在1919年九、十月陸續撤離北俄,部分白軍跟著離開,但是米勒將軍決心死守 北俄,而非流亡海外或轉進其他戰區。他麾下的帳面兵力在1919年年底達到五萬餘人,包 含三萬多人的戰鬥人員、一百六十一門火炮與一千六百挺機槍,然而軍心浮動、人員素質 低落,實際上僅有不足一萬人的有效戰力。米勒在秋季又攻佔了科密地區,然而紅軍高層 清楚意識到北俄白軍「為數不多且毫無重要性」。 到頭來,雖然牽制住紅軍最多約兩萬人的有效戰力長達一年,西方協約國投入最多兵力的 北方戰線卻是最不重要的戰區之一。倘若超過一萬人的協約國兵力能夠被投入更關鍵的戰 區,尤其是南方戰線與西北戰線,情況或許能大有不同。 -- 民主本質上只是一種手段,一種保障國內安定和個人自由的實用手段。它本身絕不是一貫 正確和可靠無疑的。我們絕不能忘記,在一個專制統治下往往比在某些民主制度下有更多 的文化和精神的自由——至少可能想見,在一個非常整齊劃一的政府和一個教條主義的多 數民主的政府統治下,民主制度也許和最壞的獨裁制度同樣暴虐。 ~ 《通往奴役之路》,F.A.Hayek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74.63.124.201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Warfare/M.1544741501.A.9BB.html

12/14 08:16, 5年前 , 1F
推阿
12/14 08:16, 1F

12/14 09:09, 5年前 , 2F
走過西伯利亞跟沃洛格達 對這段超有感
12/14 09:09, 2F

12/14 10:44, 5年前 , 3F
推!
12/14 10:44, 3F

12/14 18:58, 5年前 , 4F
接下來續篇會提到波蘇戰爭嗎
12/14 18:58, 4F

12/14 22:25, 5年前 , 5F
會提到,但是不是重點
12/14 22:25, 5F

12/15 10:47, 5年前 , 6F
印象中那個政治中心把高爾察克幹掉沒多久,自己也被共黨
12/15 10:47, 6F

12/15 10:47, 5年前 , 7F
幹掉。
12/15 10:47, 7F

12/16 13:57, 5年前 , 8F
再不撤離 冬天來了就是等著凍死 重蹈拿破崙覆轍
12/16 13:57, 8F

12/16 13:58, 5年前 , 9F
北俄的港口冬天都會結凍 逃不走也無法補給
12/16 13:58, 9F

01/01 13:13, 6年前 , 10F
01/01 13:13, 10F
文章代碼(AID): #1S4k9zcx (Warf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