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閒聊] 淺談三十年戰爭的部隊戰力[6]

看板Warfare作者 (想飛的魯蛇企鵝)時間6年前 (2018/05/30 11:05), 編輯推噓4(404)
留言8則, 5人參與, 6年前最新討論串2/2 (看更多)
: 推 chewie: 華倫斯坦真的是個...很特殊的人物 05/29 23:37 : → PAULDAVID: 有人說他超越了時代 跳脫宗教附庸觀念來行動但時不我予 05/30 09:51 : → PAULDAVID: 我知道本系列是實務性的走訪各部隊的編制與運作 05/30 09:53 : → PAULDAVID: 但有可能放個小段落稍稍提及華倫斯坦嗎? 05/30 09:54 : → PAULDAVID: 他死前的考量與行動撲朔迷離 當然他威望已損又怨滿天下 05/30 09:55 : → PAULDAVID: 但那種死法還是太過戲劇性了 05/30 09:55 我並不非常同意某些論點,什麼超越時代之類的,他推動的不過是相對實務的停火和帝國 自主,這些論調早在1620年代就已經出現過很多次了,只不過歷次洽談皆因一方過於強硬 而破局,華倫斯坦最終也沒能完成愈來愈困難的任務。 實際上,按照當時各方多次檯面上或暗地裡的談判來看,華倫斯坦都並未提出特別的概念 或思維。Peter Wilson的書就直接寫道,他在政府內的地位崩潰,主要源自於人際關係, 而不是政治立場。Geoff Mortimer也澄清,關於華倫斯坦的諸多傳聞很多都是迷思,儘管 他確實有特殊之處。 Mortimer認為華倫斯坦在1633年作戰季的拙劣表現,肇因於太過理想的目標。皇家陸軍在 華倫斯坦死亡的半年後打垮瑞典陸軍主力,旋即成功迫使薩克森和布蘭登堡倒戈,但是這 也逼得法國親自參戰,使戰火綿延另外十餘年,最終導致戰敗。 華倫斯坦想辦到的其實是和平,利用和平才能重整皇室的軍政力量。透過拉攏各個選侯, 把瑞典逼上談判桌,取得有利條件,而為了逼和瑞典,避免同時與法國和瑞典作戰,華倫 斯坦是一面武力威嚇、一面柔性勸導,雖然他死前沒有成功,但是他已經靠近目標一步了 ,薩克森當時陸續簽訂兩個停火協議、同意持續談判,也協助說服瑞典議和。 瑞典在持久戰之下注定衰頹,薩克森也遲早要同意重回皇室陣營。只要瑞典被逼和,而非 在絕境中把法國拉進全面衝突,皇室的局勢會比史實的1648年好很多。 然而,皇帝知道薩克森有意談和,所以打算踢掉華倫斯坦、親自對話;華倫斯坦和瑞典的 談判,皇帝則不同意,因為他不願意有任何較明顯的讓利。皇帝看不穿外交上的大賽局, 老邁而惹人厭的華倫斯坦於是被甩開。最後,黎賽留得以開懷大笑。 -- 民主本質上只是一種手段,一種保障國內安定和個人自由的實用手段。它本身絕不是一貫 正確和可靠無疑的。我們絕不能忘記,在一個專制統治下往往比在某些民主制度下有更多 的文化和精神的自由——至少可能想見,在一個非常整齊劃一的政府和一個教條主義的多 數民主的政府統治下,民主制度也許和最壞的獨裁制度同樣暴虐。 ~ 《通往奴役之路》,F.A.Hayek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61.230.154.200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Warfare/M.1527649502.A.2E4.html

05/30 11:28, 6年前 , 1F
同意~ 華倫斯坦的確是很務實的那一方,但也因為如此
05/30 11:28, 1F

05/30 11:28, 6年前 , 2F
常跟他的老闆產生不少認知上的落差
05/30 11:28, 2F

05/31 08:19, 6年前 , 3F
05/31 08:19, 3F

05/31 23:43, 6年前 , 4F
這形容有像俾斯麥的感覺
05/31 23:43, 4F

06/04 14:03, 6年前 , 5F
06/04 14:03, 5F

06/05 09:21, 6年前 , 6F
現場知道不能把對手完全打死,否則會有超強對手進場
06/05 09:21, 6F

06/05 09:22, 6年前 , 7F
補上空缺,但是公司高層覺得一定要打死不然不夠爽
06/05 09:22, 7F

06/05 09:23, 6年前 , 8F
最後現場負責人就被解僱。。。這看起來真眼熟www
06/05 09:23, 8F
文章代碼(AID): #1R3XJUBa (Warfare)
文章代碼(AID): #1R3XJUBa (Warf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