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 為何一戰協約國不對北海沿岸發動登陸戰?

看板Warfare作者 (不太會飛的企鵝)時間6年前 (2017/07/31 11:19), 6年前編輯推噓17(17012)
留言29則, 19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3/4 (看更多)
※ 引述《csi9507121 (Corydoras)》之銘言: : 如題,一戰時協約國跟同盟國在西線陷入慘烈的壕溝戰 : 當年科技正處於青黃不接的尷尬時代 : 槍械大砲的火力相對於18、19世紀進步迅速 : 傳統用來進行突擊戰的騎兵面對機槍如同以卵擊石 : 而像戰車跟戰機等機械化載具與相關機動戰術則還在發展中 : 以至於面對由鐵絲網、戰壕、大砲、機槍所組成的陣地 : 無論是協約國還事同盟國都一籌莫展 : 只能硬著頭皮用步兵進行衝鋒,嘗試用屍體填平敵人的戰壕 嚴格來說,騎兵在一戰仍大有可為就是,1918年戰爭型態往半運動戰轉型後騎兵發揮空間 就成長不少,敘利亞戰場更出現大規模騎兵攻擊的成功案例(1918/9)。 一戰期間主要是發展炮兵去炸爛防禦陣地和提供壓制火力,掩護步兵推進,不是單純去用 步兵推屍體,只是炮兵發展太慢才會傷亡很慘重。 : 可是小弟覺得很納悶 : 整個一戰,協約國都牢牢掌控制海權 : 既然雙方在法德邊界陷入僵局 : 為何協約國卻不從英國渡海突擊荷蘭-德國北海沿岸-丹麥一線呢? : 荷蘭跟丹麥遍布良港,要從海路給養大軍不是問題 完全不考慮岸防的話,確實是海運發達啦...... : 離德國本土工業區又近 : 雖然當時荷蘭跟丹麥是中立國 : 可是無論是荷蘭還是丹麥,他們的軍力都遠不及各參戰國 : 如果協約國找個理由入侵的話,這兩國絕對不是對手,不是嗎? 所以,哪來的兵力?入侵荷蘭,至少要有一個軍才能拿下瓦爾赫倫;入侵丹麥,就算有兩 個軍也只能拿下日德蘭半島,要進攻哥本哈根就準備犧牲至少半打軍艦。 : 如果協約國突擊荷蘭或丹麥甚至德國北海沿岸 : 不是能直接威脅德國西北工業區 : 或至少迫使法德邊境一線的德軍部分部隊回師北海 : 進而打開西線壕溝戰僵局嗎? : 尤其荷蘭離英國倫敦甚至比比利時與倫敦的距離還近 : 綜合上述要素,對於協約國而言,渡過北海突擊德國 : 不是一個快速打破僵局的方案嗎? : 請問各位,為何協約國當年不選擇入侵北海沿岸呢? 我們就先不談外交和政治的因素好了,單就軍事層面來說,不論是協約國或同盟國都確實 曾考慮過攻佔丹麥與荷蘭。然而,出於單純的困難性與誘因不足,兩大陣營最後都沒有實 施作戰。 以荷蘭來說,該國陸軍在一戰爆發的三天內就動員到二十萬兵力,雖然武裝與彈藥的庫存 量低於規劃量,但是幸運的是並沒有立即受到攻擊,一部分的原因是其他國家高估了荷蘭 陸軍的動員兵力。在接下來的四年內,隨著荷蘭陸軍的訓練增加,部隊的素質隨之改善, 兵力的增減則視周邊局勢而定,最高曾在戰爭後期上看四十萬人。 德國曾規劃了所謂的Fall K(K計畫)與Kreigfall B(海軍B計畫)準備奪取荷蘭,英國也相 應的提出了自己的入侵計畫,但是荷蘭的防衛甚強且嚴守中立,使兩大陣營認為協助荷蘭 拒阻另一方可以用最小代價來取得最佳效果。 在德國方面,Ludwig von Schroder海軍上將身為海陸軍團司令,他在1915年夏天提出的 報告指出荷蘭在法蘭德斯濱海的防衛太強,英軍的登陸作戰不可能取得成功。荷蘭在各港 口與沿海部署了大量的兵力,也建造許多防衛工事,使得登陸作戰的可靠選項被限制在局 部區域,Schroder認為英軍可能的入侵方案包含瓦爾赫倫和東斯海爾德,且可能投入高達 五萬兵力。一旦英軍入侵,德軍參謀總部將在衡量狀況後,視情況允許派兵進入荷蘭協防 ,惟德軍第四兵團務須等待命令方可行動。 荷蘭在澤蘭省的兵力,從剛開戰時的一萬人,逐步上升至1916年秋季的一萬五千人,他們 也考慮到協約國可能入侵布拉班特地區。1915年的荷蘭兵推包含了上述的各種狀況。考慮 到英軍軍艦數次突然進逼,以及英法兩國在該年強行登陸尚未參戰的希臘,荷蘭決定緊急 增添各地的防禦工事。荷蘭也考慮過德軍入侵的狀況,不管是被從南方、東方還是濱海入 侵,主防線都是河川。 1916年,德軍高層曾較為認真的考慮入侵荷蘭,但是德軍兵力不足以實施部分將領所希冀 的荷蘭與丹麥作戰。同一時間英軍也曾規劃Operation Hush,要在法蘭德斯登陸一萬三千 人夾擊德軍,但是正面攻擊失利所以沒用上。 1917年,德軍進一步規劃了K計畫,英國則提出Scheme S(S方案)。S方案準備登陸五千人 的特種師(裝備大量馬匹與腳踏車),使用二十艘運輸船,以一艘水上飛機母艦提供空中掩 護,但是在考慮荷蘭陸軍於澤蘭省提高駐軍到兩萬餘人且集結相當船艦、槍炮與飛機,英 軍放棄了入侵,改以援助荷蘭拒止德軍入侵為主要策略。相對的,德軍也在考慮過後選擇 與荷蘭交好、進行軍事交流,要求荷蘭嚴守中立,不容英軍進駐荷蘭領土。 丹麥的狀況差不多,雖然丹麥的兵力明顯不如荷蘭,戰爭期間陸軍從不超過六萬兵力,且 基於政治因素而持續下滑,但是丹麥的地理優勢比荷蘭更顯著,而德軍並沒有多餘的兵力 可以用來攻打一個相對友善的政權。 德軍規劃了Case J(J方案),用於抗衡英軍入侵丹麥的可能。德軍在1917年曾計畫攻打丹 麥,是準備用兩個軍的兵力入侵,然而哥本哈根早已被修築成大型要塞,德軍沒有充裕的 保握進行登陸,進攻丹麥重兵駐守的西蘭島也很困難,這樣德軍的攻擊就沒有太大的戰略 意義。德軍真正採取的方案,其實是英軍入侵丹麥後不予援助,單純的封鎖日德蘭半島, 放丹麥自生自滅,這樣可以節省兵力運用。 至於英軍方面,早在1907年英國海軍就曾提出所謂的波羅的海計畫,該計畫準備派遣五萬 兵力去直撲德國本土,或是在德軍入侵丹麥時提供支援。考慮到德國海防仍顯頑強,再加 上海上運輸困難等因素,該計畫並未被認真考慮。事實上英軍在兵推後認定「我們增援丹 麥四千人的時候,德軍可能已經準備好發動決定性攻擊了」、「等我們派兵兩萬人,德軍 可能已經出兵二十萬」。 總而言之,丹麥和荷蘭確實曾被協約國當作可能的入侵選項,但是因為過於困難以及誘因 不足,尤其是參戰雙方的兵力都很有限,最終就沒人認真考慮去攻擊一個嚴守中立且部署 相當戰力的第三方。 參考資料 [1] Small Powers in the Age of Total War, 1900-1940 [2] The Netherlands and World War I: Espionage, Diplomacy and Survival [3] The Royal Navy North Sea War Plan 1907-1914 [4] The Danish Option: The Success and Failure of Inter-Service Planning Against Germany 1907-08 -- 我並沒有要求你們去進攻,我是命令你們去死。 直到我們死亡之前的這段時間裡,其他部隊和指揮官將前來並取代我們的位置。 ~穆斯塔法˙凱末爾中校,加里波利半島,1915/4/25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40.112.25.105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Warfare/M.1501471191.A.D71.html

07/31 12:06, , 1F
07/31 12:06, 1F

07/31 12:09, , 2F
推蕭經理
07/31 12:09, 2F

07/31 12:16, , 3F
07/31 12:16, 3F

07/31 12:16, , 4F
07/31 12:16, 4F

07/31 12:41, , 5F
07/31 12:41, 5F

07/31 12:52, , 6F
這可能有點馬後炮 但之後也是荷蘭庇護了Wilhelm II
07/31 12:52, 6F

07/31 13:06, , 7F
畢竟還是中立君主國,總不能把他送去科西嘉吧
07/31 13:06, 7F

07/31 13:21, , 8F
所以囉 自己的國家自己不願意出力捍衛 光喊口號能衛國?
07/31 13:21, 8F

07/31 13:48, , 9F
07/31 13:48, 9F

07/31 13:49, , 10F
推,簡明厄要
07/31 13:49, 10F

07/31 13:54, , 11F
一戰推不動,二戰一推就倒XD
07/31 13:54, 11F

07/31 14:09, , 12F
07/31 14:09, 12F

07/31 15:17, , 13F
推,原來是作戰難度的問題,另外,突然想到那瑞士呢?
07/31 15:17, 13F

07/31 15:18, , 14F
協約國如果借道瑞士,不是也可突擊巴伐利亞地區嗎?
07/31 15:18, 14F

07/31 15:21, , 15F
登陸北海東岸有現實上的困難性,那入侵瑞士,從洛桑-
07/31 15:21, 15F

07/31 15:26, , 16F
柏恩-蘇黎世-沙夫斯堡一線進軍,或是沿著波登湖沿岸出
07/31 15:26, 16F

07/31 15:27, , 17F
兵,這樣不是可以直接攻擊巴登跟巴伐利亞嗎?
07/31 15:27, 17F
說到底就是沒有多餘的兵力可以浪費,而且把任何中立國推到敵方陣營都太過愚蠢, 瑞士軍隊也沒爛到碰一下就垮的程度,更沒打算主動援助任何一方。 一戰期間只有希臘因為國內兩派鬥爭激烈,才出現中立國提供軍事通行的特殊案例。 ※ 編輯: jimmy5680 (61.230.101.59), 07/31/2017 15:42:20

07/31 15:44, , 18F
幫比利時QQ
07/31 15:44, 18F

07/31 19:33, , 19F
2戰丹麥完全不抵抗QQ,why?照此文哥本哈根WW1就是要塞啦?
07/31 19:33, 19F

07/31 19:44, , 20F
丹麥在1940年的六小時慘敗與政府決策失敗有關
07/31 19:44, 20F

07/31 19:45, , 21F
被入侵的前一天才開始動員,根本就沒備戰可言
07/31 19:45, 21F

07/31 20:39, , 22F
瑞士只要把隧道裡炸掉再和德國求援,入侵計畫書就直接破
07/31 20:39, 22F

07/31 20:39, , 23F
產了
07/31 20:39, 23F

07/31 23:11, , 24F
話說 協約國有規劃過類似仁川登陸那樣 從比利時登陸
07/31 23:11, 24F

07/31 23:11, , 25F
後 攻擊補給線並包夾在法國的德軍嗎?
07/31 23:11, 25F

08/01 19:04, , 26F
公海艦隊又沒死
08/01 19:04, 26F

08/01 19:09, , 27F
上面提的operation hush就是要從後方夾擊呀
08/01 19:09, 27F

08/01 19:11, , 28F
但是正面攻擊失利,側翼登陸只會被內線作戰擊敗
08/01 19:11, 28F

08/02 12:07, , 29F
歐歐 了解
08/02 12:07, 29F
文章代碼(AID): #1PVg7Nrn (Warfare)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PVg7Nrn (Warf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