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春秋時代的「圍」

看板Warfare作者 (calebjael)時間6年前 (2017/07/08 02:20), 編輯推噓8(800)
留言8則, 8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3 (看更多)
我的解讀是這樣﹕ ※ 引述《GioGonzalez (G-Gon)》之銘言: : 各位先進好,小弟戰爭盲,先向各位請安。 : 問題是這樣的,最近備課到左傳「燭之武退秦師」, : 越想越不知道「圍」這個字到底是什麼意思。 : 原文是: : 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於晉,且貳於楚也。晉軍函陵,秦軍氾南。 晉文公、秦穆公 將要(will) 圍鄭 在春秋時代古文中易見這種省略副詞﹐如本篇下文﹕ 夜縋而出﹐見秦伯﹐曰﹕“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 也是 鄭既知 將 亡矣。 再往後崤之戰﹕ 杞子自鄭使告於秦曰﹕“鄭人使我掌其北門之管。若潛師以來。國可得也。” 也是 國 將 可得也。 (當然﹐可、必本身也是帶有will意思副詞﹐即使在現代漢語中也不必多個將要在前) 因此在此處﹐應解為 秦、晉聯軍將要圍攻鄭﹐晉軍已經到了函陵﹐ (離新鄭約10km) 秦軍也到了氾水之南(距離稍遠一點)。 這樣﹐後面的解釋可以繼續推演下去﹕ 晉秦聯軍已經逼近鄭國都城﹐天明之後就可能移營合兵﹐ 甚至天明之後當天就可能開始進攻鄭邑﹐而鄭邑恐怕會一天都守不住。 一旦晉秦開始會師甚至開始進攻﹐那麼計謀就沒有實施的基礎了。 當此情況緊急之時﹐必須讓燭之武連夜出城去說服秦穆公﹐不能等到第二天天明。 可是天色已夜﹐城門已閉(甚至可能為了應對第二天的進攻已經內部用沙土堵死)﹐ 事態又緊急﹐於是將燭之武連夜從城頭用繩子縋出去。 這樣的過程是符合邏輯的。 在邏輯之外可以繼續腦補整個事件的詳細過程或許是這樣﹕(以下腦補) 晉約秦一起圍攻鄭﹐晉近﹐晉軍先到了鄭邑不遠的函陵﹐紮營等待秦軍﹐ 鄭嚴陣以待堅壁清野。燭之武獻計﹐但不被采納。 同時﹐鄭派出多批外交使者﹐陸續前往晉營勸說晉文公﹐均為晉文公拒絕。 晉文公或許是認為已經約了秦軍前來﹐不能背約﹐因此不接受鄭的投誠。 數日後﹐消息傳來﹐秦軍已渡氾水到氾南紮營﹐秦晉約定次日會師。 鄭束手無策﹐此時佚之狐想到之前燭之武的獻計﹐推薦用燭之武改向秦獻公外交。 鄭文公趕緊找燭之武﹐說﹐沒有早用你是我的錯﹐你才是對的﹐ 現在麻煩你趕緊去見秦獻公吧。 燭之武退秦師之計成功﹐天亮之後秦背盟不與晉軍會師﹐且遣軍士助鄭戍守。 在函陵住了幾天且拒絕鄭投誠的晉軍大怒想要攻擊秦軍﹐晉文公阻止﹐撤軍。 晉文公沒有說﹐但晉襄公及晉國將士一肚子火﹐對本八卦報記者表示將在崤山等秦軍。 : 佚之狐言於鄭伯曰:「......」 : (燭之武)辭曰:「......」 : 公曰:「......」 : (燭之武)許之,夜縋而出。 : (燭之武)見秦伯曰:「......」 : 所謂的「圍」,究竟是什麼概念? : 不可能是圍國境,因為那時代應該沒有明確的國境; : 看起來是圍都城,可是「晉軍函陵,秦軍氾南」,這兩個地方都很遠。 : 如果真的是圍都城,主力怎麼在這麼遠的地方? : 所以,所謂的「圍」不是真的「圍起來」, : 而只是「兵力進逼」的意思嗎? : 話說回來,如果不是圍都城,只是兵力進逼的話, : 燭之武又為什麼要「夜縋而出」? : 我覺得我的問題在於,對於當時的戰爭機制與大致程序不了解, : 懇請各位先進指點,或者提示一點方向,讓我知道去哪邊找資料。 : 謝謝大家。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2.96.179.223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Warfare/M.1499451652.A.9D4.html

07/08 03:19, , 1F
07/08 03:19, 1F

07/08 08:57, , 2F
07/08 08:57, 2F

07/08 09:01, , 3F
07/08 09:01, 3F

07/08 09:03, , 4F
解釋的好,八卦報記者(^_^)
07/08 09:03, 4F

07/08 11:08, , 5F
07/08 11:08, 5F

07/08 11:30, , 6F
穆公吧
07/08 11:30, 6F

07/08 20:43, , 7F
07/08 20:43, 7F

07/12 21:27, , 8F
07/12 21:27, 8F
文章代碼(AID): #1PNz44dK (Warfare)
文章代碼(AID): #1PNz44dK (Warf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