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木浮營與車輪舟

看板Warfare作者 ((Nomis))時間7年前 (2016/07/14 01:09), 編輯推噓8(803)
留言11則, 8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圖文版請見:http://cimonnomis.blogspot.tw/2016/07/blog-post_14.html -- 木浮營與車輪舟 永曆十三年(1659)五月,鄭成功率師北伐,進入長江。清軍在鎮江對面的瓜洲一帶布 防,兩岸設置有砲台,中橫鐵鎖,還有水上城寨「木浮營」截流而守。《明季南略》這樣 記載: 「鎮江至瓜洲江面十里,大清朝守臣用巨木築長壩,截斷江流;廣三丈,覆以泥,可 馳馬。左右木柵,有穴可射。砲石盤銃,星列江心;用圍尺大索牽接木壩兩端,以拒海舟 :凡費金錢百萬。壩始成,被潮水湧漲,立刻衝斷;南京部院郎廷佐親出祭江,壩復成, 設兵嚴守。操江蔣國柱、總兵管效忠、副總高謙協守鎮江,又於談家洲伏兵二千,列砲於 上。新操江朱衣助六月十三日到任,守瓜洲。」 文中所謂的木壩,應即木浮營,壩兩端牽以鐵鎖。鐵鎖橫江古已有之,早在三國時代 東吳抗拒西晉,便已「於江險磧要害之處,並以鐵鎖橫截之」 。不過清軍設置的木浮營 ,似乎就見不到前例了,尤其是考量到其上還設置了火砲。木壩上有甚麼設置呢?《從征 實錄》記載:   「…滿洲木浮營。此浮營用大杉木板釘圍,內容兵五百名,大炮四十門,火藥、火礶 不計;上流□□船遇之立碎,此項最利害。」 雖然似乎史無前例,不過在明代的兵書中倒是記載有類似的、撞擊船舶加以破壞的大 浮筏。《武備志》寫道 :「破船筏(右圖),用大木五根,各長三丈餘,將木居中鑿空, 仍舖板平,以油灰麻填縫,釘完油過,前後橫串一處。兩邊四輪,中作船,藏輪軸在內, 前平頭上安破舟等器,木頭與水相平。此制射打賊船輕便。」 破船筏前後長三丈(約9公尺餘),與中大型船隻可說不相上下;其中除了設置船艙, 可作為筏上人員的武器發射平台外,還設置有水輪,也就是說具有一定限度的機動力。滿 洲人建造的木浮營或許可以說是放大版的破船筏。木浮營除了「船遇之立碎」的撞擊力道 外,其上也設置有火砲,再搭配岸邊砲台,火力不容小覷。張煌言說: 「時虜(清軍)於金、焦間以鐵索橫江,夾岸置西洋大砲數百位,欲遏我舟師。延平屬 余領袖水軍,先陸師入。余念國事,敢愛軀命,遂揚帆逆流而上。次砲口,風急流迅,舟 不得前。諸艘鱗次且進且卻,兩岸砲聲如雷、彈如雨,諸艘或折檣、或裂帆,水軍之傷矢 石者,且骨飛而肉舞也。余叱舟人鼓棹,逆入金山;同[舟宗]數百艘得入者,僅十七舟, 而本轄則十三。嘻!危哉。」 針對鐵鎖、浮木營、江岸砲台的三面截殺,鄭成功採取的是派出船隻上下江面,一面 引誘敵人射擊、消耗對方彈藥,一面遣人浮水,斬斷鐵鎖的策略: 「藩(鄭成功)諭諸將:『瓜鎮,京都之門戶,峙立兩岸,必有重兵鎮守;又有譚家洲 炮臺與瓜州柳堤炮臺對擊;又有滾江龍把截;未易輕敵。須一枝繇(由)水攻取譚家洲,奪 其大炮;另撥陳大勝善沒水者斬斷滾江龍,又以大師搗其瓜州,使虜左右支吾,聞風膽破 ,瓜鎮不日克下矣。」 「十五日,(鄭成功)海舟二千三百泊焦山,先遣四舟,外蒙白絮、內載烏泥,操舵數 人揚帆而上。大清兵望見,大發砲石。海舟近壩,從容復下。大清兵注射,砲聲晝夜不絕 ;有如轟雷,可聞三百里。凡發砲五日,不傷一艘。海舟既上復下,循環數次,一以誘大 清砲矢;二以水兵藏內,近壩即入水砍斷。十六日,度砲將盡,悉舟過鎮江,莫有遏者。 」 鄭成功所謂的滾江龍,即橫江鐵鎖。只派勇士泅水斬鐵鎖,既須攜帶刀斧,又需要江 泳一段距離,水中斬斷,似乎稍嫌拖大;不過明代給舟師設計了一些單兵用的浮具,如現 在的救生圈或救生衣一般,要減輕這些「蛙人」泅水時的負擔,甚至提供一些身體防護, 倒也不是沒有辦法。 下頁圖:水馬 (左)與飛波甲 (右)。水馬的形制是「以黃藤造之,腰斗大,下用四足 ,橫出水上。頭高一尺,遮前浪;尾高一尺,遮後浪。各空其中,布漆其外。肚下設絆, 絞足騎之」,設計上很像是帶造型的游泳圈。飛波甲則是「用紬絹為裡,匏皮為甲,砌如 魚鱗,先用礬水浸透晒乾用;或以鵝、雁翎納疊為甲。浮行水面,駕浪乘風,頃刻數十里 ,水不沉溺。長江大河之險不足慮也」,其甲葉是以帶浮力的葫蘆殼製作,有點類似現在 的救生衣。 這樣看來,派兵浮水、斬斷鐵鎖似乎也沒有想像中困難。至於為了引誘清兵濫射矢石 、使對手無謂消耗彈藥,明鄭船舶所作出的、沿江上下忽前忽後的靈活運動,除了應該歸 功於舵工、水手們高超的操船技巧外,還有一個因素或許與打頭陣的張煌言,以及其原本 所屬的魯王一系水師陣營有關。順治初年,魯王陣營還能在舟山一地據守時,清廷從俘虜 口中得知了魯王的祕密兵器: 「…職等又訊光耀:『爾等既欲恢復明朝,見今某處有多少兵馬?』據光耀供稱:『 偽魯王見在周山(舟山)造車輪船,不怕砲,有三千餘隻。』」 一直效忠魯王、在魯王麾下作戰的張名振,對於車輪船自然也不陌生。關於張名振的 車輪船,下面這篇文獻透漏了更多細節: 「(順治)十二年秋,張名振犯崇明之平洋沙,…賊以其逼近大洋,水[舟曾]等船輒檥 於其地,因糧置木戈,倚之為窟穴。水[舟居]之大者廣二尋,高八九尋,上施樓堞,遶以 睥睨,裹鐵葉,懸皮簾,伏戰兵二百其中,鑿風門以施礮弩,其旁有水車二乘,激輪如飛 。」 張名振不久病逝,其麾下部隊大部分轉交張煌言管轄指揮。這樣看來,與張煌言同入 金山的數百艘戰船中僅有十七艘強行闖入,而其中隸屬張煌言麾下的就有十三艘,或許就 是因為張氏擁有車輪船,除了風力、水流之外,還有明輪可以提供額外的動力,使其操船 更加靈活,更容易避開槍林彈雨的攻擊。 下圖左:李盤《金湯借箸十二籌》卷十一中的「神飛火輪船」。下圖右:喻龍得《喻 子十三種》卷五中的「靜江龍舟」內部構造圖。筆者未能找到屬魯王陣營所有的車輪船的 圖像。明代兵書中關於車輪船的記載不少 ,或者張名振、張煌言麾下的車船與左圖類似 。右圖的靜江龍舟也是車船的設計,不過不是曝露在外的明輪而是在船體內的暗輪(圖中 註明了「輪」字),在明代設計的車輪船中是比較特別。 鐵鎖遭截斷、砲台與木浮營的火力也未能重創明軍,清軍唯一剩下的作戰手段,似乎 就是放開木浮營、讓這些巨型破船筏發揮他們撞擊敵人的本事。除了一些木浮營是被明鄭 派兵強攻、硬搶下來的之外 ,透過當時來華傳教士的記錄,確實能得知有一些木浮營是 朝著明鄭船舶順流直下衝去;但是其下場卻相當慘烈:   「…韃靼人更有勇氣,利用找到的長木樁木杆連接,綑紮成一條怪船,也就是高大的 木筏和木塔,上面載五百帶弓箭的士兵,打算沿江而下,突襲敵艦,從這座活動城堡或城 頭,居高臨下很容易摧毀對方;中國人發現其意圖,急忙命令備砲,布置士兵帶滑膛槍和 弓矢,準備一起向敵人發射。當怪船終於露面,兩三艘船齊向它開火,可怕的轟鳴聲猶如 雷電自天空擊中江面,接著箭矢、子彈傾落在那些可憐蟲頭上,造成波濤中一片混亂、騷 動和分崩離析,頃刻間綑紮這架機器的梁、鍊折裂,整個解體,散落江上,船員損失慘重 ,有的冒著彈、矢逃上岸。」   清廷耗費巨資建設的防線自此全面崩潰,總共只撐了兩天時間。當瓜洲地面的陸師決 戰也以明鄭的勝利告終後,鄭成功揮兵深入,水師溯江而上,軍鋒直抵南京城下。連戰皆 捷,一路上意氣風發的鄭成功不禁賦詩一首,寫下〈出師討滿夷自瓜州至金陵〉: 「縞素臨江誓滅胡,雄師十萬氣吞吳。試看天塹投鞭渡,不信中原不姓朱。」 沒有料到接下來迎接他的是一生當中最慘痛的敗局。 -- http://cimonnomis.blogspot.tw/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3.142.247.40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Warfare/M.1468429756.A.E1F.html

07/14 01:27, , 1F
07/14 01:27, 1F

07/14 01:45, , 2F
推!
07/14 01:45, 2F

07/14 08:46, , 3F
不愧是只會打逆風戰的鄭成功
07/14 08:46, 3F

07/14 11:17, , 4F
蛙人部隊
07/14 11:17, 4F

07/14 11:22, , 5F
車輪船是用人力踩的嗎?
07/14 11:22, 5F

07/14 14:01, , 6F
木浮營三國時代也出現過,黃祖把兩艘蒙衝鬥艦固定在江中為
07/14 14:01, 6F

07/14 14:01, , 7F
水中堡壘抵擋孫權。
07/14 14:01, 7F

07/14 14:09, , 8F
喔喔 感謝樓上指正
07/14 14:09, 8F

07/14 14:10, , 9F
車輪船是用人力沒錯
07/14 14:10, 9F

07/14 19:26, , 10F
07/14 19:26, 10F

07/14 20:45, , 11F
可惜國姓爺兵敗南京 ><
07/14 20:45, 11F
文章代碼(AID): #1NXdMyuV (Warf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