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徐蚌/淮海戰役的國軍戰力到底如何?

看板Warfare作者 (靜止)時間8年前 (2016/06/27 18:06), 8年前編輯推噓7(7039)
留言46則, 6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7/10 (看更多)
※ 引述《canner (喜歡七瀨美雪和毛利蘭)》之銘言: : ※ 引述《Sana (靜止)》之銘言: : : 我看了您的文, : : 網路上有一篇,黃百韜死前的三個想不明白? : : https://read01.com/8xP4n0.html : : 1.為何得在新安鎮苦等兩天? : : (等待第9綏靖區44軍,換到第3綏靖區起義) : : 2.大運河上只有一座鐵橋? : : 3.李彌軍團怎麼撤出曹八集? : : 是否這3個問題是7兵團被共軍圍殲的關鍵呢? : 沒錯 這三個點都是關鍵 : 但有些是無法避免的 : 1.在新安鎮等兩天 : 這很關鍵 等於浪費兩天的時間 : 有多這兩天時間 很可能可以安全脫險往徐州靠攏 : 但問題是這是上頭命令 你不能不遵守 : 黃百韜不是邱清泉或胡璉 他沒有那個guts敢違抗上令 : 另外海州第9綏靖區來的不只是44軍 : 還有一堆奉國府命令撤退的機關 學校 甚至平民 : 你先撤離新安鎮不等他們 這些人基本上就再見了 : 就算徐蚌會戰歷史翻轉 變成國府打贏 戰後一定會有人參你一本 : 我看黃百韜戰後99%軍法審判跑不掉..... : 這命令很腦殘沒錯 但下了黃百韜就只能服從 : 2.大運河只有一座鐵橋 : 1和3都不是黃百韜可以控制的 但2這點可以 : 這點我覺得是黃最大失誤 : 明知道只有一座鐵橋 在新安鎮等了兩天 : 為什麼不叫工兵架設浮橋? : 至少也要把過橋時的順序計劃安排妥當 : 結果接應9綏區時 部隊過橋亂成一團 : 不但有所損失 也傷了後續的士氣 : 3.李彌的提早撤離 : 這點要怪劉峙這無能的膽小鬼 : 一聽到3綏區叛變 馬上叫徐州外圍部隊快速收縮 : 李彌不像邱清泉般敵視黃百韜 : 但也沒什麼特別的交情 人不自私 天誅地滅 : 如果是你 你會冒著自己受傷的風險替別人擋子彈嗎? : 但李彌真的是太早撤了 根本沒和共軍交上火就跑了 : 如果我是李彌 我會等前緣據點接觸共軍再撤 : 幫黃百韜多爭取一點時間 : 這3點對黃百韜被圍碾莊是很關鍵沒錯 : 但個人覺得共軍的優勢和國府戰略的錯誤(包括被開圖等等) : 才是更大的致命傷 : 7兵團就算沒在碾莊被圍 恐怕也會在某處全軍覆沒.... 先感謝canner與xeloss的回答,這一系列的討論 化解了我小時候聽到徐蚌會戰,看"徐蚌會戰"書籍,看"我的父親鄧小平"書中 講到賈汪的三綏區起義,劉伯承拿下宿縣樞紐,毛澤東還說好的意義等疑惑 我也稍稍copy維基百科上說的 徐蚌會戰第一階段 (第1點) 黃百韜兵團原定11月5日開拔,向大運河以西撤退。 但因接應掩護由海州撤退之第9綏靖區及第44軍,行動遲滯,以致耽誤兩天。 於11月7日才按照順序,沿隴海鐵路向西移動。 (第2點) 第63軍則由新安鎮西南之窯灣渡運河西撤。 運河上只有一座鐵橋,大兵團擁擠一起,加上眷屬行李, 以及隨軍撤退之地方行政和黨務人員,無法從橋上迅速通過。 ===== 11月8日,第3綏靖區起義,讓開徐州東,北二方,大運河以西之防線 11月8日,防守運河一線的第3綏靖區所屬兩個軍部、三個半師,共2萬3千餘人, 在台兒莊、賈汪地區投向中國共產黨。 原駐徐州東北棗莊、台兒莊地區之第3綏靖區所屬第59軍、第77軍, 此時在中國共產黨地下黨員、綏靖區副司令官何基灃、張克俠率領, 四分之三以上之官兵投向中國共產黨。 解放軍因得第三綏靖區馮治安、張克俠所部三個半師陣前起變, 以主力迅速南下,佔領徐州以東碾莊至曹八集一帶地區,把原駐新安之黃百韜兵團 隔絕包圍。 粟裕後來給中央報告,說戰機就是四小時;如果何基灃、張克俠不投共, 就沒有包圍黃百韜的戰機。 ===== 黃百韜撤退目標,第一是碾莊,各軍到碾莊會齊後,再往西向八義集,大許家開進。 因為一座橋不夠用,他令第25軍及第100軍,分別在牛山、砲車兩處佔領陣地, 對東、北兩方警戒,掩護第63、64、44共3個軍通過運河。 63軍: 解放軍陳毅部,先以其第2、11、12 3個縱隊, 把第63軍(擔任側翼掩護)包圍於窯灣(今江蘇徐州新沂市窯灣鎮)。 次日第9、第11縱隊按野戰軍命令撤圍,渡運河參與徐東阻擊, 僅留下1縱對戰第63軍。 華野1縱以1個軍對1個軍,經過2天多血戰,第63軍主力覆沒,軍長陳章陣亡。 其強渡運河一部,也在運河西岸落敗。第25軍因為掩護友軍,遭受創傷。 100軍第44師: 第100軍之第44師渡過運河之後,沒有遵令到碾莊集中,直奔八義集 (企圖為兵團打開撤回徐州通路,但眾寡不敵),也被解放軍夾擊殲滅。 在這場序戰中,黃百韜部即損失五分之一以上兵力。 (第3點) 黃百韜於兵團主力渡過運河後,召集各軍長在碾莊開會。 多數人主張依照兵團既定部署,兼程前進, 趁解放軍主力尚未完全通過運河鐵橋之前,撤向大許家。 但有人(64軍軍長劉鎮湘)堅持不走,要在碾莊憑藉第十三兵團(即李彌兵團) 已設陣地,跟解放軍打上一仗再說。 恰巧國防部來一道電令:大意是黃百韜兵團未過運河,已受挫失, 如繼續行進,萬一被解放軍尾追,恐有被擊破之慮。當前行止,由黃百韜 視狀況自行決定。如有必要,在碾莊集結整頓,打退敵人之後再走亦可。 黃百韜兵團便決定留在碾莊及其附近地區,固守待援。 陳毅也親率其第1、2、4、6、9、11、12、13、新8 (即魯中南縱隊,1948年7月編成,因華野8縱為原魯中軍區部隊, 因此魯中南縱隊又稱「新8縱」)等9個縱隊,向黃百韜兵團圍攻。 解放軍行軍速度超出預料,在1日之內,華東野戰軍3個縱隊, 就攻占碾莊與徐州之間曹八集等各據點要道。 ===== 11月10日下午,蔣在官邸會報中,核定國防部所提新作戰計劃,並囑杜聿明即刻 回徐州指揮執行。蔣以親筆致函黃百韜。 當晚,杜聿明即乘專機飛往徐州,因為飛機迷失方向,直到午夜以後才到徐州降落。 他見劉峙,並聽取主管情報人員有關敵情報告之後,認為目前徐州四周,雖然都 有解放軍,但不可能都是敵之主力。 黃百韜見勢不妙,希望李彌第13兵團協助撤退。 李彌拿出劉峙命令,執意按計劃回撤,拒絕援助。 ===== 11月15日,蔣介石專派參謀總長顧祝同與國防部第三廳廳長郭汝瑰飛赴徐州督戰, 嚴促劉峙、杜聿明東進,以解黃兵團之圍。 同日,劉伯承將徐州、蚌埠之間,位於津浦鐵路線上的宿縣攻陷, 切斷了徐、蚌之間連絡,也阻絕由蚌埠、固鎮、蒙城幾路援軍北進之通路。 顧祝同召開軍事會議,決定三路並進,「打通津浦線」 ===== 11月18日,國軍第44軍第150師師長趙壁光率殘部2000餘人在碾莊投向中國共產黨。 11月19日,華東野戰軍全力加快圍殲第7兵團,至11月22日, 華東野戰軍全殲第7兵團10萬人 (5軍10個師:碾莊包圍圈內有4個軍7萬餘人,擔負兵團側翼掩護的第63軍, 以及第100軍第44師等部3萬餘人已在包圍圈外覆沒), 7兵團司令黃百韜陣亡。 11月22日,第2兵團被華東野戰軍阻於離碾莊12公里處大許家一線,無法突破。 國軍第7兵團被殲滅後,由蚌埠進軍的李延年第6兵團、劉汝明第8兵團 擔心被解放軍攻擊而拖延北進,造成黃維第12兵團向宿縣進軍位置突出、孤立。 在解放軍阻擊下,3個兵團無法靠攏徐州,打通徐州—蚌埠間聯繫,形勢對國軍不利。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6.228.156.71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Warfare/M.1467021963.A.060.html

06/27 18:24, , 1F
宿縣不是攻下的 是孫和劉沒講好 只奉行劉峙的撤退令
06/27 18:24, 1F

06/27 18:25, , 2F
造成出現兩軍同時跑 劉鄧接到這份電報後馬上搶進佔領宿縣
06/27 18:25, 2F

06/27 18:27, , 3F
這部分國軍真的很瞎 後來也導致黃維軍團被圍和杜聿明要南
06/27 18:27, 3F

06/27 18:29, , 4F
南撤沒路 最後拍定要往西南撤往武漢 老蔣又不准在陳官莊
06/27 18:29, 4F

06/27 18:29, , 5F
和邱清泉兵團一起被殲滅
06/27 18:29, 5F

06/27 18:41, , 6F
這是Wiki的錯誤,宿縣根本是一個空隙
06/27 18:41, 6F

06/27 18:41, , 7F
被劉鄧抓住機會,馬上就接收了
06/27 18:41, 7F

06/27 18:43, , 8F
陳官莊之圍,高達30萬軍還是逃不出來
06/27 18:43, 8F

06/27 19:01, , 9F
但黃百韜兵團若緊緊把握時機,以最快速度撤往徐州,
06/27 19:01, 9F

06/27 19:01, , 10F
說不定有機會逃過被全部殲滅的命運。
06/27 19:01, 10F

06/27 19:19, , 11F
關鍵就新安鎮多留兩天啊 這兩天的延遲造就之後歩歩錯
06/27 19:19, 11F

06/27 20:02, , 12F
是啊,先有新安鎮,再有三綏區起義,三有劉鎮湘之見,要活也難也
06/27 20:02, 12F
※ 編輯: Sana (124.12.209.248), 06/27/2016 23:17:57

06/27 23:25, , 13F
國民黨一堆起義投降的,想要不兵敗如山倒,也挺難的
06/27 23:25, 13F

06/28 01:05, , 14F
不守碾莊硬是往西突圍七兵團還是可能重創
06/28 01:05, 14F

06/28 01:42, , 15F
受創是一回事,但至少不會被『全部』殲滅
06/28 01:42, 15F

06/28 11:43, , 16F
其實黃兵團在碾莊打陣地戰撐了10來天是很成功的
06/28 11:43, 16F

06/28 11:43, , 17F
問題是國軍外部兵團整合西進戰略舉棋不定...宿縣失守後
06/28 11:43, 17F

06/28 11:44, , 18F
中野北上 黃兵團包圍網成形 當時國防部和杜聿明在是否
06/28 11:44, 18F

06/28 11:45, , 19F
優先解救黃兵團沒共識 一派是就黃兵團 另一派是集中邱孫
06/28 11:45, 19F

06/28 11:48, , 20F
劉李黃五個兵團圍攻在津浦鐵路上的中野主力 圍魏救趙
06/28 11:48, 20F

06/28 11:49, , 21F
讓南邊包圍口的中野回撤 然後黃兵團從南面破口突圍
06/28 11:49, 21F

06/28 11:51, , 22F
結果最後顧祝同拍板先救黃兵團 但杜聿明西進保守
06/28 11:51, 22F

06/28 11:52, , 23F
黃圍兵團因為是全美械+戰車快速推進 一過檜河反而過於突出
06/28 11:52, 23F

06/28 11:55, , 24F
反而進入中野的反包圍口袋
06/28 11:55, 24F

06/28 13:11, , 25F
杜聿明是「西」進?應該是「東」?
06/28 13:11, 25F

06/28 13:42, , 26F
Sorry.杜西進是為了撤退?
06/28 13:42, 26F

06/28 14:00, , 27F
打錯 是東進解救黃兵團
06/28 14:00, 27F

06/28 14:23, , 28F
喔,我是想說杜邱李孫四兵團西出徐州是撤退啊,繞永城往西北
06/28 14:23, 28F

06/28 16:17, , 29F
原來太平輪中的雷軍長是講黃百韜,網路上一堆外行人說是
06/28 16:17, 29F

06/28 16:18, , 30F
張靈甫
06/28 16:18, 30F

06/28 17:13, , 31F
當初圍魏救趙的方案是因為國軍在中野周圍有五個兵團
06/28 17:13, 31F

06/28 17:15, , 32F
劉汝明和李延年兵團在蚌阜 孫元良兵團在徐南 李彌兵團
06/28 17:15, 32F

06/28 17:16, , 33F
在徐州西南 邱清泉和指揮所本隊在徐州 黃維從武漢往西北
06/28 17:16, 33F

06/28 17:18, , 34F
北上馳援徐州 總兵力大概近60萬 集結打中野勝算很大
06/28 17:18, 34F

06/28 17:19, , 35F
其中黃薇和邱清泉兵團是全美械配戰車 和中野互相車拚
06/28 17:19, 35F

06/28 17:36, , 36F
打太快 黃維兵團是往東北 北上馳援徐州戰場
06/28 17:36, 36F

06/28 19:07, , 37F
的確,五大兵團如果聯合打中野,黃百韜是可以逃出華野的圍
06/28 19:07, 37F

06/28 19:07, , 38F
攻的
06/28 19:07, 38F

06/28 19:12, , 39F
打錯,是華野的圍攻
06/28 19:12, 39F

06/28 20:03, , 40F
採圍魏救趙 黃兵團要破圍有個先決要件 在碾莊至少固守ㄧ週
06/28 20:03, 40F

06/28 20:03, , 41F
結果論來說 黃百韜做到了
06/28 20:03, 41F

06/28 20:05, , 42F
黃兵團必須頂住華野三面圍攻 爭取五個國軍兵團決戰中野主
06/28 20:05, 42F

06/28 20:05, , 43F
力時間
06/28 20:05, 43F

06/28 20:09, , 44F
中野主力苦戰就可能靠量抽回南面合圍黃兵團的兵力 出現破
06/28 20:09, 44F

06/28 20:09, , 45F
口時 黃兵團南面突圍 快速和李彌兵團靠攏
06/28 20:09, 45F

06/28 20:48, , 46F
只能說可惜,黃百韜的7兵團已經盡力了
06/28 20:48, 46F
文章代碼(AID): #1NSFgB1W (Warfare)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以下文章回應了本文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7 之 10 篇):
文章代碼(AID): #1NSFgB1W (Warf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