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心得] 步兵近戰格鬥武器演進史簡述

看板Warfare作者 (未必會飛的企鵝)時間9年前 (2015/01/03 01:50), 編輯推噓7(701)
留言8則, 8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9/38 (看更多)
網路上/板上專門講雙手大劍的戰術的資料不多,osprey的書也多半僅提點些許, 稍微尋找後看到一篇外國的討論頗多引用和整理,和我讀過的也相符 : http://www.swordforum.com/forums/showthread.php?22626-Questions-on-Zweihander 簡單翻譯並整理重點 理論編制上,國土傭僕一個連400人,雙酬傭兵100人, 其中半數會用火銃、半數專持雙手用冷兵器。 純近戰雙酬傭兵的職責有 1.敢死隊,用以向敵方的槍陣發起第一波突擊(提到帕維亞戰役當例證) 2.槍陣呈現防禦陣型(刺蝟)的時候,位於槍陣外圍提供槍兵近距離格鬥的支援 3.位於後列,阻止前列的士兵潰逃 4.拱衛軍旗(往往由持雙手劍者負責) 其他:防禦重要通道(陣地戰時),槳帆船上的戰鬥 雙手劍其實很難"斬"下槍頭,但是"擊"斷槍桿是可行的。 單手劍如槳帆船;雙手劍如大帆船。(16世紀的軍事家說的) 使用雙手器械的雙酬傭兵和西班牙、義大利的劍盾兵角色相近,只是特色不同, 但是進入17世紀之後全都沒落。 攻破敵方的槍陣並非單靠雙酬傭兵,而是靠國土傭僕各兵種配合的戰術。 # # # 雖然板上可能還有不少板友並不認同我的論述, 但是我想要稍微檢討一下為何這次的討論會如此缺乏進展, 如果板主認為不妥我會刪掉。 首先當然是這個討論著重的時間點的問題,中世紀晚期到文藝復興結束後是整個歐洲、 或者說全世界軍事環境天翻地覆的階段,其中出現了很多的改革嘗試,不論是裝備還是 戰術都出現了可以說是革命性的改變,要釐清某個變化的情形和前因後果是很艱難的, 這也是為何所謂軍事革命理論自1955年以來依然有非常多的爭議、甚至幾乎被推翻。 討論中其他的因素都可以歸咎於此,因為這個變化同時包含了槍枝和冷兵器、重武裝和 戰爭型態,而並不改變的因素─也就是地形和氣候等,也依然存在於其中;更甚者,如 果想要為自己的論點辯護,這個時期很容易找到案例,而抨擊對手也是如此。 舉個討論中的情況,同樣一件事情發生在16~17世紀的交界點,請問究竟是新發明和戰爭 型態使之沒落,還是說本來就應該會因為傳統的競爭者而沒落呢?這很難有共識。 再來是思維上的差異,即使有同樣的前提也能得出不同的結論。長柄武器和雙手劍當然 都會有失敗的案例,但是要怎麼看待這些失敗? 是特例還是必然的結果? 這些問題是否 會隨著時間而得到解答,還是說本來就不會有所謂的正確解答? 因為整個時代改變了, 結果可以得出的推論並不只有一個,這很讓人為難。 也就是說,在前提不明確、推論方向有分歧的情況下,大部分的議題都難有共識,或者 是明明結論相同、著重的面向卻不同,後者是我需要反省的部分,在此致歉。 -- Dulce et decorum est pro patria mori ~ Quintus Horatius Flaccus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71.54.220 ※ 文章網址: http://www.ptt.cc/bbs/Warfare/M.1420221055.A.68B.html

01/03 09:25, , 1F
01/03 09:25, 1F

01/03 09:31, , 2F
01/03 09:31, 2F

01/03 11:05, , 3F
push
01/03 11:05, 3F

01/03 15:40, , 4F
01/03 15:40, 4F

01/03 18:10, , 5F
01/03 18:10, 5F

01/04 09:56, , 6F
01/04 09:56, 6F

01/04 12:36, , 7F
大家一起玩騎士精神不就好了XD 什麼武器都有
01/04 12:36, 7F

01/05 11:03, , 8F
01/05 11:03, 8F
文章代碼(AID): #1Kfjf_QB (Warfare)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Kfjf_QB (Warf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