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心得] 步兵近戰格鬥武器演進史簡述

看板Warfare作者 (未必會飛的企鵝)時間9年前 (2014/12/31 22:25), 9年前編輯推噓6(6012)
留言18則, 6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38 (看更多)
恕刪部分。 ※ 引述《NKN (99%是眼鏡與吐槽)》之銘言: : 想要替雙手刀劍說項,應該先理解它是一種怎樣的武器。 : 假設武器全長設定為同樣的150cm,一個字元30cm,大概是這樣的: : 尖柄柄柄柄=>槍 : 尖刃柄柄柄=>長柄大刀、長卷、薙刀 : 尖刃刃柄柄 : 尖刃刃刃柄=>雙手長刀、野太刀、雙手巨劍etc. : 上面這種變化主要的差別有三個: : 1.可握持的柄部的長度。 : 2.刀刃的長度。 : 3.重心的位置。 : 在日本發生過: : 太刀=(長大化)=>野太刀=(握柄加長)=>長卷 : 的武器演化。 : 原因是野太刀太長握柄太短很難使,在刀刃後半段包裹皮革或布條當 : 作握柄才好使用,這就叫「中卷野太刀」,意思就是中間捲上布條的 : 刀。既然如此就不如乾脆一開始就把握柄作長。結果繞了一圈最後演 : 化成武器的叫「長卷」,是一種跟更早就有的薙刀混淆不清的長柄武 : 器。 : 像野太刀這種雙手長刀劍的利點何在? : 因為在突刺上也是用法接近槍,主要優勢就是長刀刃帶來的切斷力而已。 : 但是長握柄的長柄刀也有相當的切斷力而且更好使用,成本比較低, : 整體的重量也比較輕。 : 而且單純追求切斷力其實刀刃不需要花工夫作那麼長,像日本打刀或 : 中國朴刀這種可雙手使用的腰刀長度的刀種也有很高的切斷力,攜帶性 : 也好多了。 癥結點有幾個。 野太刀並沒有因為長卷或薙刀的出現而直接消失, 就如同雙手刀劍在歐洲也並未因為長柄兵器的出現而消失, 直到日本戰國後期仍有使用野太刀作為特別用途的案例。 這種武器光是刃身長就已有莫大優勢,且在戰鬥時能夠發揮的技法兼有不同面向的特色, 並不應當作單功能或一般認知的「密集團體作戰」的武器, 而把突刺和斬切的性能分開來進行分析也有刻意以單功能武器去比較的嫌疑,頗為不妥。 此外,看長度的話朴刀並沒有短到哪裡去, Claymore說是四到六英尺,那就是約 1.2 - 1.8 m之間, 朴刀固然沒有長達1.8米的型制,但是也就和較短的Claymore差不多而已。 在雙手大劍興盛的時期,要使用這種武器是需要認證的, 當然又會以此抨擊這東西的效益低落、並不適合量產化等等, 但此等辯駁形同否認冷兵器時代「精銳部隊」可以取得的獨特性與效用。 接下來稍作最後的說明。 # # # 回到我所熟悉的 pike and shot 時代去看, 所謂的 push of pike ─意即兩邊都用長槍進行對抗,很容易使戰場形成僵局, 此外,pike也不適合用以驅離或掩護散兵, 在pike和shot兩者之外的輔助兵種就因此而出現, 其中曾被運用過的包含以下幾者:劍+盾、雙手大劍、較短的長柄兵器、斧頭...等。 劍盾的傳統最主要流傳於義大利、西班牙,英倫也有些許, 這些地方的地形、社會組織(意即政府)和戰爭型態導致了此一情形; 雙手大劍在瑞士、德意志地區、蘇格蘭都有逐漸發展的勢態,西班牙等地區也曾出現; 較短的長柄兵器中最著名的包含 halberd 和 bill, 前者是瑞士─德意志傳統,後者是英國中世紀末的象徵性武器, 另外也包含豬牙矛、蝠翼鐺和長柄刀等等,有些人當作是halberd的變種或前身; 單純的斧頭較少見,但很多部隊之中都出現過。 pike在面對同類時很難輕易獲勝,而在不適合的環境下表現也會很糟糕, Ravenna(1512)、Flodden(1513)這兩場戰役就是很好的例子, 那為什麼pike依然會維持主流地位,而且使其他種類的部隊消亡呢? 除了pike之外的武器中,為何士官的象徵是halberd而非其他的裝備呢? 答案不在pike或halberd本身。 隨著時代演進,火力逐漸主宰了戰場, 長柄槍的存續在於可以有效對抗騎兵的突擊,而刀劍較為困難,僅此而已, 將劍盾和雙手大劍徹底淘汰掉的並非長柄武器本身, 而在於其針對其他步兵而不是騎兵的特性不能彌補當時火力還難以抵禦騎兵的缺陷。 一個很重要的點是,雙手刀劍在歐洲興起的時間點和超長槍是相同的, 這更證明雙手刀劍對於pike square可以相當有效的予以掩護或突破; 而等到除了長柄武器的刀劍類若非騎兵用就是只剩步兵的佩劍, 長柄武器的意義也已經不是用以對抗敵方的步兵了。 瑞士人為什麼會禁止Zweihander而只用halberd? 並不是因為他們認為halberd比較好, 而是「Landsknechts很喜歡用這種東西」這種意識形態的理由, 瑞士的散兵常用的混用劍不過是比Zweihander小一點而已; 為什麼到了三十年戰爭的時候,劍盾兵還有具規模的編制而雙手劍兵僅存編制之外? 因為這些劍盾兵在進行驅逐散兵的任務時較不容易中彈, 這也是為何劍盾兵使用的盾牌不但沒變小,有些還變大了, 荷蘭拿騷的莫里斯的劍盾兵就拿著羅馬式的長盾,明顯是用以防禦日益危險的銃彈。 此外還可以就前面說的pike以外的兵器的用法做解釋, 劍盾兵就是羅馬人的思維,從側翼闖入陣中進行近身肉搏, 雙手大劍或斧頭等可以擋開敵方的長槍甚至斬斷槍頭,並且能大肆揮舞攻擊敵人, 戟類的武器則是在近距離發揮多用途的技法進行白刃戰。 在這些用途上可以看出的是不同的思維, 其中只有大劍這種用法是能夠位於陣型前列主動試圖擾亂敵方陣型的, 其他兩者基本上還是在長槍陣已經成為僵局或敵方有破綻的情況下方有作為, 因此在戰陣中的用途雖然相似,卻未必會因為戟的便宜好用而取代掉雙手劍。 如果談效益的話又有一個問題,那就是何謂效益? 量產的集團內當然不會把某些武器當作主體,halberd也是士官而非士兵的武器, 更貴而效益更高、儘管成本和效益比例更不佳的雙手大劍更是如此, 但是在戰場上有時候就是會需要這種即使成本較高也得弄出來的東西, 這就是「精銳」的用法。 # # # 再次拿「軍事革命」理論所受到的批判來當作案例, 很多事情單純的去分析很可能會受限於既定的印象, 往更深入的原因去探討就會發現另一個天地。 你以為的大魔王,很可能只是一個小boss,事情是層層推演的。 一個很有趣的地方又在於前面我們得到的共識, 那就是規模越大、越是重視密集作戰,長槍的比重越大, 但是某些地方就是沒有辦法或不打算發展出這些條件, 所以才會導致一些武器的蓬勃發展, 將爪哇戰士的匕首當作主力兵器,在歐亞大陸上能看嗎? 手持大劍的蘇格蘭高地人在會戰中難有表現,但是在突襲時同樣能痛宰敵人。 所以說環境果然還是最重要的因素, 雙手刀劍和其他冷兵器對決時的效益在軍事上並不能當作必定消亡的原因, 火銃的發展和騎兵的特性才是。 這篇好像寫得有點亂,還請見諒,我表達完了,期末稍忙可能就不繼續討論這個問題了。 最後,祝大家新年快樂~ -- 假如這樣我也死不了,我就會成為高手。 ~ <武道狂之詩> 荊裂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71.54.220 ※ 文章網址: http://www.ptt.cc/bbs/Warfare/M.1420035950.A.010.html

12/31 22:35, , 1F
這又要回到我一開始的批評 在重視個人武勇的歐洲日本封建社會
12/31 22:35, 1F

12/31 22:36, , 2F
的歐亞大陸其他地區 長大雙手刀劍就未曾獲得軍隊重視獨立編隊
12/31 22:36, 2F

12/31 22:36, , 3F
^以外
12/31 22:36, 3F

12/31 22:38, , 4F
特別在中國因社會不同很早就流行動員戰爭跟十字弓等武器
12/31 22:38, 4F
其他地區會碰上 push of pike 這種極端嗎? 中亞東歐南亞的步兵根本不去管步兵的戰陣,他們也沒有偏愛密集的長槍陣, 但是這些地方的動員能力可也沒有比較低。 又,明軍用的長刀也不少,這可是鴛鴦陣編制內的。 我認為一個地區出現並盛行好一段時間的兵器體系正是適合該環境的最佳解, 不能因為有人不用就去推論這東西不好或批判這是他們的偏執...... 就我個人支持的想法,從pike、halberd到Zweihander的一個武器序列和比例, 應該就是Landskecht一個兵團符合作戰要旨的冷兵器體系了, 整個戰陣的用法清清楚楚、條理分明, 戚繼光等晚明將領寫的一堆排兵布陣的方法也是一樣,只要符合需求就是合理的選擇。

12/31 22:40, , 5F
大推
12/31 22:40, 5F
※ 編輯: jimmy5680 (1.171.54.220), 12/31/2014 22:52:56

12/31 22:50, , 6F
推,雙手大劍本來就只是軍隊裡的少數編制,不是被淘汰的...
12/31 22:50, 6F

12/31 22:50, , 7F
更別說上面講的義大利、西班牙等等地區,16世紀後大劍再稍
12/31 22:50, 7F

12/31 22:51, , 8F
稍減重變成一手半至兩手的長劍後,變成庶民自衛隨身最常帶
12/31 22:51, 8F

12/31 22:52, , 9F
的武器,一劍加一盾又笨重又昂貴,日常生活攜帶太不便了
12/31 22:52, 9F

12/31 22:53, , 10F
多的是只帶一支單雙手用皆可長劍的中產階級仕紳
12/31 22:53, 10F

12/31 22:54, , 11F
"只要符合需求就是合理的選擇" 真的,不同工具不同用途啊
12/31 22:54, 11F

01/01 20:16, , 12F
01/01 20:16, 12F

01/02 22:10, , 13F
推,很多節目都有最強武器,但老實講那都太武斷
01/02 22:10, 13F

01/03 06:34, , 14F
古代某些精銳衛隊或猛將本身仍然會有用巨劍巨刀的需要
01/03 06:34, 14F

01/03 06:35, , 15F
其實這跟部隊主要使用長槍並不衝突啊...武將和猛士本來
01/03 06:35, 15F

01/03 06:35, , 16F
就不是軍隊的主要組成 像西歐那種全騎士衝鋒才不正常
01/03 06:35, 16F

01/03 06:36, , 17F
即使軍隊集團化如中國也經常有猛將使幾十斤重大刀衝鋒
01/03 06:36, 17F

01/03 06:37, , 18F
但都是少數精銳之士用來提振士氣、增加威信用的
01/03 06:37, 18F
文章代碼(AID): #1Kf0Tk0G (Warfare)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以下文章回應了本文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11 之 38 篇):
文章代碼(AID): #1Kf0Tk0G (Warf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