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巳之變侯世祿動向小考

看板Warfare作者 (古事記王子)時間9年前 (2014/10/22 22:01), 9年前編輯推噓11(1104)
留言15則, 1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2 (看更多)
關於侯世祿在這段期間的動向,最主要的資料見於〈兵部為原任宣大總兵侯世祿 自行贖辯事行稿〉,收錄於《中國明代檔案總匯》第七冊,頁355-364。為討論方便, 以下節錄其文: 「…侯世祿奏稱: …自去年十一月初三日奉調援薊,隨統精兵五千,駝臣新造大砲二百餘位,鉛子 火藥數百駝,一腔忠奮,誓期滅賊,傾囊犒兵。… 初八日,復奉明旨,遂兼程入關;首先登薊,獨臣一人。袁督師以遼兵足用,不 容西兵入城,昏夜迫行,揀留大砲八十一位,砲兵一百三十餘名,而臣之砲分矣。然 至今守薊有功,宣砲力也。星夜抵通州,通民又不容進城解。撫院留兵二千,委遊擊 熊維藩、守備李芬等守通,而臣之兵又分矣。時蒙兵部借解正月餉銀五千兩,給散眾 軍,到處自買芻糈,倍價不惜,沿途歇家可問。 十五日五鼓,趨順義,圖與滿鎮合營剿虜。不期賊兵突至,兩鎮兵馬撲殺移時, 殺傷相當。及查宣兵死者千餘,暴骨沙場;兩鎮重傷者,焦頭爛額,呻吟之狀,不忍 見聞。撫院開關驗放,就食療治,臣即負傷至德勝門,蒙皇上特頒大賚,臣泣拜領受 ;其犒軍皇賞,因兵馬瓜分死傷,未敢冒領。… 至於劫鞘一節,尤為奇冤。據解官,十五日通州被劫,正臣順義血戰之日也,宣 兵豈有分身法乎?及查,奴兵一股正於此日繇通州至壩上、抵順義,前鋒悉是遼人, 盔甲語言與漢無異,所至不無殺掠。而愚民不識,以虜為兵,以訛傳訛。…」 從這幾個段落可以得知侯世祿所部當時的基本實力。在他被袁崇煥扣去八十一門 砲的時候,實際上他還保留有至少一百二十門砲左右。如果有人認為八十一門就足以 讓袁崇煥有信心守薊,那就不曉得比別人砲多1.5倍的侯世祿為什麼不敢守其他城池。 其實我之前講過了,典型傳統的明軍火炮在守城時不是關鍵(此點當另文再議),侯世 祿當然不是因為因為這個理由不守。 由於上文係侯世祿的辯誣之詞,自然隱去其他事實,這點我們查看其他文獻就曉 得。〈署兵部尚書申用懋等為居庸關一帶防禦防禦情形事題稿〉(收錄於《中國明代檔 案總匯》第六冊,頁308-312。): 「…準宣撫巡撫郭 塘報前事,內稱:卷查,於十一月十二日,職已督發總兵 侯世祿統兵入關,前赴薊州等處援剿。職亦統領標路兵馬至居庸關,後勁續行及火器 步兵八百五十名駐之關岔,以防皇陵肘掖,已經塘報外,續於十六日卯時,準侯總兵 至關見職,云:本鎮蒙督師袁 諭,赴通州等處防禦;本鎮同大同總兵滿桂各統兵 馬,倚角聯絡。行至順義,偶遇哨馬達賊一千五百餘騎,撲砍一處,將兩營衝開。馬 匹瘦弱,軍丁各有傷損。又將本鎮左膊射重一箭。帶領精銳兵丁,收營至關等語。不 意本關糧草缺乏,回至懷來,暫住一宿喂馬。職亦回懷來督運糧草,星夜回關駐防。 間蒙本部題奉 明旨,差人督催該鎮,率兵於十七日至關,十八日赴京防禦。… 及查,總鎮隨帶鋒丁原係窮夷,乘亂劫掠,擾害居民,職業以軍法串箭,捆打究 治,以警眾軍,安撫地方。…」 總結以上和之前的討論,我們大致可以得知侯世祿一路上經過哪些地方,請配圖 服用:http://ppt.cc/pVgp   3日 8或9日 10日 11-14日 15日 16日 17日 18日 奉調 至薊 離薊 應在三河 順義 從居庸 居庸 往北京 或通州 到懷來 不過從《清實錄》天聰三年十一月的紀錄來看,金兵是: 「乙未(14日),大軍至三河縣。獲一漢人,令持書招降。 丙申(15日),遣大貝勒莽古爾泰、墨爾根戴青貝勒多爾袞、額爾克楚虎爾貝勒多 鐸、貝勒杜度薩哈廉、豪格、率兵三千赴通州河相視渡口,兼捕哨卒。 上自三河縣 起營,行二十里,前行諸貝勒獲一漢人,送至御前,訊以敵兵消息。其人云:大同、 宣府二總鎮兵見在順義縣。於是遣貝勒阿巴泰、岳託、率二旗兵及蒙古二旗兵,往擊 之。 是日, 上至通州渡河。駐營通州城北。」 可見14日的時候侯世祿肯定不在三河。侯世祿奉命守三河,而後又守通州,怎麼 不聽調呢?其實這和前文那些關於侯世祿麾下搶掠的辯誣(侯世祿:投奔滿州的遼人幹 的,不是我)與懲處(郭之琮:已處理)有關。前文因係事主自供,故而都有些含糊其詞 (宣大巡撫郭之琮係侯世祿上司,下面出事他也有份),其實其他史料寫得更明白。程 本直《漩聲記》: 「…退侯世祿於三河,去薊六十里也,欲其駐三河,以為薊聲援也。而不虞三河 之不入世祿兵也。三河不入世祿兵,而世祿之兵於是乎頹然西潰也。頹然西潰,於是 不獨違節制而失聲援,且喪纪律而肆剽掠也。畿之東西於是乎不及暇擇,而概曰:『 援兵剽掠也!』更誤『援』以『袁』,而曰:『剽掠者皆督師兵也!』皆曰:『爭得 督師而嚙其肉、啖其骨也!』由是也。」 這段係為袁崇煥辯白,不過也可以看出至少在離開三河後,侯世祿就控制不住麾 下,紀律蕩然無存,其實係潰走。大概是懼其剽掠的緣故,通州也只留侯兵二千,不 讓他進城。侯世祿輾轉至順義或許是為了截住潰兵,如果不是避戰的話。但即使根據 侯世祿本人的供辭,來到順義是為了與滿桂合營堵剿(實際上,順義不在後金進軍北京 的直線上;從《清實錄》的記載可知金兵是被引過去的),實際上也沒給他帶來多少戰 鬥上的優勢──竟然被區區一千五百騎給擊敗;侯世祿若未兵潰,此時至少有三千人 的兵力,還不算滿桂的部隊。 以概括承受的原則來說侯世祿當然要負兵潰的責任,但這責任很大一部分不能歸 咎給他;據他自供,出兵入衛前他已自掏腰包犒軍;而此時他麾下的「各鎮月粮數月 未給,三軍枵腹難以催鋒。」(《中國明代檔案總匯》第六冊,頁304,〈兵部為宣大 山西援兵已將到薊請亟發月粮事行稿〉。)己巳之變中因欠餉、無地就食而嘩變的部隊 不僅止他一支,係晚明普遍存在的結構性問題,不是他一人能夠私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8.160.66.154 ※ 文章網址: http://www.ptt.cc/bbs/Warfare/M.1413986475.A.BD8.html

10/22 22:13, , 1F
確實,看當時軍隊那種樣子,打不過人的部隊也不只他那支
10/22 22:13, 1F

10/22 22:14, , 2F
不過有人覺得只要調配得當就可以消滅後金,這個比較扯
10/22 22:14, 2F

10/22 22:18, , 3F
大推
10/22 22:18, 3F
※ 編輯: KoujikiOuji (1.171.170.68), 10/22/2014 22:40:04

10/22 23:53, , 4F
推詳解
10/22 23:53, 4F

10/23 00:31, , 5F
當時能出來掠後金兵鋒的根本沒有,而且也太高估他們的後
10/23 00:31, 5F

10/23 00:32, , 6F
勤需求,不過如果是反過來明軍碰到類似困境會崩我信XD
10/23 00:32, 6F

10/23 00:39, , 7F
推本文
10/23 00:39, 7F

10/23 06:16, , 8F
10/23 06:16, 8F

10/23 08:38, , 9F
10/23 08:38, 9F

10/23 09:30, , 10F
10/23 09:30, 10F

10/23 13:00, , 11F
10/23 13:00, 11F

10/23 14:03, , 12F
推,這才是做學問的樣子
10/23 14:03, 12F

10/23 15:07, , 13F
大推
10/23 15:07, 13F

10/24 00:20, , 14F
推王子的用功。治事用心之勤,讓人深感佩服!
10/24 00:20, 14F

10/24 09:02, , 15F
:
10/24 09:02, 15F
文章代碼(AID): #1KHxYhlO (Warfare)
文章代碼(AID): #1KHxYhlO (Warf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