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疑問] 關於經濟戰的例子

看板Warfare作者 (プロレタリアートの夜明)時間10年前 (2014/05/31 01:53), 編輯推噓1(100)
留言1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4 (看更多)
※ 引述《a5378623 (黑雲)》之銘言: : ※ [本文轉錄自 historia 看板 #1JXQVHdQ ] : 作者: a5378623 (黑雲) 看板: historia : 標題: [疑問] 關於經濟戰的例子 : 時間: Wed May 28 17:09:35 2014 : 想請教一個問題,這是我在「政治經濟學 - 鎖國,鎖進中國?」這篇文章中看到的例子 : 裡面提到: : 根據政治經濟學家赫緒曼的研究,德國在第三帝國時代就曾執行「讓利」政策(包括交易 : 價格優惠與採購保證),吸納周邊小國,專門生產德國所需物資(例如羅馬尼亞和南斯拉 : 夫),或使之單邊依賴,而讓德國掌握「影響力槓桿」,在國際政治危機的時刻,強迫其 : 接受德國的政策。保加利亞在一九三八年與德國的貿易結構,類似當下的兩岸經貿關係。 : 在東南歐六小國中,保加利亞最善於與德國周旋,但到一九四一年三月一日撐不住了,帝 : 國「元首」強迫其吞下「三國和約」(德、義、日)。第二天,德國軍隊「應邀」進入保 : 加利亞建立陣地。 : 想請問除了這個例子以外,歷史上有其他國家,是夠透過「讓利」的方式,製造小國對他 : 的經濟依賴,然後進行戰略操作的例子嘛? 我想到一個有點類似但又不是很相近, 且最後失敗的例子: 美國內戰爆發後, 南部邦聯曾一度認為光憑著棉花禁運(當時英國五分之四的棉花來自南部)就可以讓英國經濟出現困難, 進而促使英國以武力or外交的手段壓迫聯邦來結束衝突並保証邦聯的獨立. South Carolina的參議員James Henry Hammond曾經自豪地說出"Cotton is King!"."棉花王"的幻想在當時並非是不切實際的想法. 然而這畢竟真的只是一場幻想而已, 南部大量的棉花田因戰爭需要改種糧食, 聯邦的海上封鎖, 先前的產量過剩以及英國另從埃及和印度找到了新的棉花來源. 使得邦聯所期望的"以經濟進行戰略(或外交)操作並不成功". 反而是聯邦海軍的海上封鎖及特倫特號事件(Trent Affair)讓英國和聯邦的關係大為緊張, 而非棉花的力量.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66.137.179.106 ※ 文章網址: http://www.ptt.cc/bbs/Warfare/M.1401472395.A.F4F.html

05/31 07:39, , 1F
推~~
05/31 07:39, 1F
文章代碼(AID): #1JYCMBzF (Warfare)
文章代碼(AID): #1JYCMBzF (Warf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