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心得] 七省號的軌跡與海上馬車伕的巔峰[10]

看板Warfare作者 (古事記王子)時間10年前 (2014/04/03 14:49), 10年前編輯推噓6(604)
留言10則, 6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3/3 (看更多)
恕刪大部份。 ※ 引述《jimmy5680 (會飛的企鵝)》之銘言: : 話說近代要以小國籌建並維持強大的海軍似乎不太可能? 其實馬漢海權論一開頭就在講成為海權的幾大要素,可參看。馬漢參考的主要是 風帆時代的海戰史,他的理論拿到現在可能已經過時了,但是拿來衡量戰列艦 ship-of-the-line時代的海軍肯定很貼切。 以下參雜個人觀點說一說。 就即戰力而言,船艦需要海員來操作,因此海員的人力儲藏庫的多寡會直接影響 海軍的素質──船艦可以多造快造,但人員訓練並非一蹴可及。在路易十四時代,柯 爾貝爾主導海軍建設的時期,法國造船廠的效率奇高,據被俘虜的英國人描述,早上 才剛放下龍骨,傍晚就能下水了(應該是小船。戰列艦一般要造三到五年)。路易十四 時期的法國確實也一口氣建設了比英荷兩國都還龐大的艦隊,總噸位歐洲第一,但是 實際表現就差強人意了,人員素質之過。 靠常備海軍來訓練龐大人員很貴也不現實,因此在非戰時有沒有大量商船隊或漁 船隊來儲備海員人力就是更基本的關鍵。17世紀的荷蘭就是很好的例子,以前說過他 的歐洲第一商船總噸位了,茲不贅。除了商船總噸位,荷蘭的漁業船隊也是規模龐大 ,除了捕鯨船之外,還有動輒四五百艘同時出動的補鯡魚船: http://en.wikipedia.org/wiki/Herring_buss 光這些同時作業的船隻總噸位就上看四五萬噸(澎湖海戰明鄭一方的艦隊總噸位是 六萬近七萬噸)了,還不計入其他輔助船隻──當漁船在漁場作業時為節省時間,漁獲 在簡單處理之後交給專門的運輸船運回本國,漁船則始終在魚汛期間作業。由於效率 奇高,當時似乎引起了生態浩劫,到18世紀整個漁獲量驟減。 我們看中國的例子,明清浙江沿岸的捕黃魚業,以及台灣海峽的補烏魚業應該是 兩個規模比較大的季節性漁業活動,不過其規模我們不是很清楚。從很少的史料來看 黃漁船隊也有二三百艘的規模(鄭若曾《江南經略》卷八〈黃魚船議一〉)。烏魚船隊 的規模我找不到數據,但從荷蘭人的文獻(《荷蘭人在福爾摩沙》)來看,當時的烏魚 補獲量最多能與今日相捋(實際上,現在台灣的烏魚獲量可能比過去還低)。 我們回來講商船。漁船要有魚汛漁獲支撐,商船也得要有商品來支撐;香料、瓷 器、絲綢、馬匹(印度洋上的安曼的Yaruba王朝經營的項目之一就是把阿拉伯馬賣到印 度)等奢侈品的單價高,相對能撐起的商船隊就有限。更大規模的商船隊運輸的經常是 量大價低的大宗物資,如威尼斯的運糧船,荷蘭的造船物料運輸業(木材、瀝青。荷蘭 人有專用的木材船)等等。 因此對商品來源地的控制有時候就相當重要,像造船物料這種戰略性很強的資源 在歐洲主要集中在波羅的海,因此在荷蘭人控制之下是盡量抑制這地區的區域強權開 戰(主要是瑞典丹麥),或者乾脆扶植親荷政權,也就是瑞典。17世紀瑞典歐洲第一的 鐵產量是靠荷蘭資金挹注開發的。而瑞典的軍事改革也是從學習荷蘭模式開始的。 相對的,比較沒辦法控制波羅的海船材的法國,主政的柯爾貝爾只好自己種橡木 林、杉木林,以備未來幾百年後船殼船桅之用──誠然高瞻遠矚,偏偏幾百年後是蒸 氣船鐵甲艦的時代。 而像安曼的Yaruba王朝背靠阿拉伯半島的大沙漠,寸草不生何況船材,就非常依 賴印度次大陸西岸的造船木料供給(EU4就把這點放到了Oman的國家特殊理念裡)。 Yaruba王朝的奢侈品貿易除了阿拉伯馬之外,更重要的是非洲東岸的奴隸,這也就使 得17、18世紀之交、印度洋海域的地緣政治成為葡萄牙與安曼之間的死鬥──最後以 葡萄牙人在東非的奴隸貿易據點全滅作結。 我們還可以看明鄭的例子。明清福建山多糧少,因此廣東惠潮一帶的糧食對福建 來說就相當重要。而在五大商被查獲、大陸的地盤丟失後,福建的船材、廣東的糧食 、江浙一帶的絲、瓷等商品來源斷絕,明鄭要經營其商船隊就有很大的困難了。除了 台灣的物產(蔗糖、鹿皮)之外,我們最近還知道明鄭在日本九州也嘗試組織瓷器的生 產和銷售。 船材方面,台灣西岸的河流係荒溪型,雖然深山林木大多未經開闢,但要流放船 材有相當難度,動員原住民去砍伐取材常引起騷動暴動。像比較輕的桅舵有時就直接 取自海外,比如說要求馬尼拉當局來「進貢」桅舵。 而台灣這種新開闢的地區本身除了商品之外,和西方的殖民地類似,勞動力是比 較缺乏的──之所以說類似,台灣的問題是,閩廣男性勞動力到海外工作的風氣向來 很盛,但都預設的是有一桶金後衣錦還鄉。但台灣與大陸隔絕後,想回去成家立業就 不太可能了。荷蘭殖民時期對於來台商船的貨物、人數、牲口多有紀錄,其中到台灣 的女性經常有男性的十分之一左右,我們不知道這是否是掠賣的人口。但如果《台灣 外記》卷六的記載屬實,鄭經時期以達濠為根據地,在惠潮活動的丘煇,經營的就是 擄掠婦女到台灣販賣的生意。和黑奴一樣,這也是一種商品。 對這些商品若不是直接控制,起碼也得在資源地扶植親己方的政權。荷蘭東印度 公司在東印度群島縱橫捭闔,在爪哇島趁馬塔蘭王朝內亂扶植傀儡政權,或者在蘇拉 威西幫助武吉斯人(Bugis)擊敗望加錫(Makassar),皆屬此類;武吉斯傭兵在此後荷蘭 人的擴張以及馬來人的內鬨中都有很大的戲份。相對來說,明鄭的主要貨源地被勢不 兩立不共戴天的對手控制,既難以和又難以戰,海外組織其他生產又不甚得力,已注 定其最後的下場。 造船工藝和海權也有關,而且和船艦的戰鬥力直接相關,在時間進入19世紀以後 且越發重要,甚至直接打破馬漢的海權規律──商船隊在海權中的重要性原則被日俄 戰爭給打破了,商船隊規模很小的日本仍能建設起一支同西方列強較勁的海軍。不過 關於船隻結構與武裝的討論之前也不少,這裡就從略。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8.160.72.26 ※ 文章網址: http://www.ptt.cc/bbs/Warfare/M.1396507795.A.7D6.html

04/03 15:11, , 1F
04/03 15:11, 1F
※ 編輯: KoujikiOuji (1.162.77.46), 04/03/2014 21:19:54

04/03 22:46, , 2F
大推
04/03 22:46, 2F

04/03 23:47, , 3F
烏魚大概在99年後開始減少,我家那之後就沒有免費的烏魚子
04/03 23:47, 3F

04/03 23:47, , 4F
和多到吃不完可以烤乾來嚼的烏魚了....
04/03 23:47, 4F

04/04 07:45, , 5F
烤乾來嚼的烏魚+1 小時候的記憶啊
04/04 07:45, 5F

04/04 12:27, , 6F
日本會贏的原因某種程度上是因為主場優勢加成太多
04/04 12:27, 6F

04/04 14:30, , 7F
烏魚子...我家很多吃不完喔(免費的)
04/04 14:30, 7F

04/04 14:31, , 8F
不過我沒咬過烤乾的烏魚(年紀太輕)
04/04 14:31, 8F

04/04 20:46, , 9F
烏魚乾個人沒有愛 但是長輩很愛
04/04 20:46, 9F

04/05 11:29, , 10F
查新聞好像現在南部的烏魚拖網組剩一組而已。。。唉
04/05 11:29, 10F
文章代碼(AID): #1JFGIJVM (Warfare)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JFGIJVM (Warf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