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心得] 微妙的荷奧衝突─湯壺戰爭

看板Warfare作者 (緣分落地)時間10年前 (2014/02/01 02:32), 編輯推噓5(500)
留言5則, 5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2 (看更多)
荷、奧這場"戰爭",本來就很難算是真正的戰爭,因為雙方都沒有實質的戰鬥 意願。 作為主攻方的奧地利,真心想"開明專制"的奧皇約瑟夫二世,主要的目的就是 撤除專為荷蘭防禦著想的屏障系統。當初這個屏障系統規定(1715年),奧屬尼 德蘭(今比利時)領土上的二十多個堡壘,共有數萬荷蘭軍駐守,而後勤軍餉由 奧屬尼德蘭的稅收支援60%,荷蘭只需負擔40%的軍費,讓荷蘭可以用優惠的條件 防禦強大法軍的來犯(18世紀法國最多有50萬的陸軍)。 這個屏障條約本來就是以損害奧地利的主權為前提,而且條約還附加規定禁止 須耳德河開放通航,以防止16世紀歐洲的商貿中心安特衛普的復甦,維持荷蘭 首都阿姆斯特丹的商貿優勢。結果近七十年來,在奧屬尼德蘭一直保持弱勢統 治的奧地利當局,隨著1780年約瑟夫二世登基為帝而開始強勢起來。長期走訪 地方、探訪民情的約瑟夫皇帝,以強化中央集權與行政效率為目的大刀闊斧地 開始改革,不但壓縮奧屬尼德蘭的各省特權、持續加稅並擴大軍隊與官僚系統 ,更積極地強化奧地利在南尼德蘭的主權,因此不再容許屏障系統的存在,積 極向荷蘭威脅並打算趁機勒索。 當時荷蘭正處於第四次英荷戰爭(1780-1784年)的末期,海上兵敗如山倒的局勢 徹底曝露荷蘭虛弱好欺負的弱點,因此奧地利雖然是荷蘭實質盟友──法國的 主要友邦(當時法王路易十六的王后,正是奧地利公主的瑪麗‧安東尼),但是 看到富裕而虛弱的荷蘭有難,還是很現實地想要藉機勒索,替奧地利謀求最大的 利益。 荷奧兩方很難大規模開戰的原因,是法國主導了情勢,要求這兩個盟友止戰協調 ,於是"湯壺戰爭"在1785年結束,屏障系統正式廢除,但是須耳德河持續關閉, 荷、法兩國各出四百多萬荷蘭盾(總數900萬荷蘭盾)給奧地利,作為奧地利的補償 (約瑟夫二世勒索成功)。同一年法荷正式締結軍事同盟,奧地利因此不再向荷蘭 找碴(奧屬尼德蘭也很快將發生反對奧地利的市民叛亂,奧地利因此放棄強勢政策)。 這一段歷史象徵曾經是一流強權之荷蘭的崩落過程。當時荷蘭的政治體制出現巨大 危機,接受民主啟蒙思想的荷蘭市民(中產階級),自稱為"愛國黨人",對寡頭統治 的聯省執政威廉五世與分權運作的寡頭市政產生強烈的不滿。第四次英荷戰爭的失 敗,以及1784年荷奧衝突的結局,都暴露出荷蘭傳統分權寡頭體制的無能與失敗。 過去一直與執政派系敵對的議會寡頭群體(通稱"攝政者"或攝政寡頭),趁機在1787年 聯合中等階級的"愛國黨人",發動革命趕走執政與其派系,撕裂了荷蘭共和國的政治 與社會。雖然執政威廉五世在不久就靠著兩萬普魯士軍(和英國的支援)的幫助下恢復 統治並逐步中央集權,但許多"愛國黨人"逃往醞釀大革命的法國,鼓吹推翻威廉五世 的言論,使得荷蘭社會的撕裂繼續擴大。 1785年法荷同盟的訂立,讓大量有錢的荷蘭人把存款借貸給法國政府(抽回借給英國的 貸款,轉投資法國),多數人都看好法國繁榮的經濟與復興的國力與地位。結果法國的 財政危機讓美好的夢想全部破滅,1788年法國停止償付借貸利息,讓荷蘭人大夢初醒; 1789年法國大革命爆發,法國經濟一瀉千里。終於當法國在大革命壯大其陸軍之後,在 1793年攻下奧屬尼德蘭、1795年消滅荷蘭共和國,荷蘭的金融霸權徹底覆滅,成為共和 法國與拿破崙任意魚肉的可憐玩物。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45.96.44 ※ 編輯: time3Q 來自: 114.45.96.44 (02/01 02:50)

02/01 11:13, , 1F
又一個把全副家當押在最高點的故事
02/01 11:13, 1F

02/01 17:08, , 2F
推補充
02/01 17:08, 2F

02/02 01:08, , 3F
感覺荷蘭是被富蘭克林給婊了
02/02 01:08, 3F

02/02 02:40, , 4F
而且又是一個賴賬導致別人經濟崩潰的的例子XDDD
02/02 02:40, 4F

02/12 20:23, , 5F
大推
02/12 20:23, 5F
文章代碼(AID): #1Iw-mlUo (Warfare)
文章代碼(AID): #1Iw-mlUo (Warf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