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請教日俄戰爭中二〇三高地之役是否耗盡旅順俄軍預備兵力

看板Warfare作者 (calebjael)時間10年前 (2013/11/07 02:13), 編輯推噓4(400)
留言4則, 4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4/7 (看更多)
※ 引述《bird09 (鳥九)》之銘言: : 請教幾個後續問題 : 看書上寫說因為日俄戰爭,日本以小搏大,軍力已經發揮到極限,故在之後和談中並沒有 : 對俄國有太嚴苛的要求,只是瓜分了中國東北的利益。那假如俄國並沒有因這場戰事 : 大傷元氣,為何很多觀點都把帝俄衰微,俄共壯大跟這場戰爭牽在一起? 俄國確實沒有因為日俄戰爭而大傷元氣。 讓俄國大傷元氣的是統稱“1905革命”的一系列事件﹐這些事件很多跟日俄戰局無關。 1905年革命是帝俄各種矛盾的集中、連鎖式爆發﹐ 包括了民族問題、經濟問題、腐敗問題等等﹐其中最知名的就是工人大罷工及 流血星期天(血腥星期日)鎮壓事件。 但看時間表就知道了﹐帝俄軍隊鎮壓平民﹐槍殺一千多遊行民眾的“流血星期天”﹐ 是1905年1月9日。而日俄戰爭陸戰的“奉天大會戰”是1月25日-3月11日﹐ 海戰的“對馬大海戰”是5月27日。 所以與其說“日俄戰爭”的戰敗導致“俄國1905年革命”﹐ 不如說是“俄國1905年革命”影響了遠東俄軍陸海軍的士氣低落。 附﹕對於流血星期天﹐當時中國報紙評論說﹕ 全歐各國﹐殆無不以此事為一大事﹐諸報館皆表同情於俄民﹐無一袒俄廷者。 內中與俄同盟之法國激昂特甚。其報紙大率謂市民不持武器﹐為平和之要求﹐ 俄廷以強暴手段待之﹐實無理之甚雲雲。又某新聞紙謂俄太後俄皇為坡鱉那士 德夫之傀儡﹐日被玩弄於股掌上﹐至今迷夢不醒﹐實屬可憐。 比利時素表同情於俄﹐今次亦大加非難。其新聞紙多以俄皇此次之出奔﹐與 一七九一年法王路易第十六之出奔相比較。比國人民﹐憤俄廷舉動既極﹐ 二十三日晚﹐至有在俄國公使館門前為示威運動以表敵意者。警官彈壓﹐ 僅乃無事。各國紛紛募義捐﹐以恤俄國被難之民。各國中惟德國對於此事﹐視之稍冷淡。 民族問題中﹐波蘭民眾一直謀求從帝俄獨立﹐不過上層波蘭貴族當時卻很多跟帝俄 有利益結合(畢竟當時波蘭也被帝俄統治90年了)﹐但是從1904年開始﹐ 帝俄在歐洲部分的經濟就不景氣。 最初沙皇試圖通過日俄戰爭來刺激經濟﹐但日俄戰爭的規模相對歐洲來說不大﹐ 又遠在天邊﹐對帝俄歐洲部分的刺激遠遠不夠。到1904年下半年﹐波蘭大批工人失業。 更嚴重的是﹐原先支持帝俄的波蘭上層貴族對帝俄產生了不滿﹐ 他們跟當時大多數俄國人一樣﹐認為帝國的重點必須是帝俄歐洲部分﹐ 遠東橫跨亞歐大陸那麼遠的擴張政策對帝國毫無用處﹐ 帝國應該致力於解決歐洲問題﹐而不是在毫無意義的地方打一場民眾莫名其妙的戰爭。 因此在1905年1月﹐波蘭全國舉行了大暴動﹐他們要求改善工人環境之外﹐ 要求給予波蘭更大的自治權﹐後來學生加入﹐要求去俄羅斯化並恢復波蘭文化。 除了波蘭﹐包括芬蘭(後來舉行了人類史上第一次全民普選)、 愛沙尼亞(暴動者一次就劫掠上百莊園﹐然後數百人被絞死)等地 也爆發了類似的民族自治運動。格魯吉亞、拉脫維亞、烏克蘭也都爆發了民族起義。 而在高加索地區﹐1905年﹐帝俄統治下的基督教亞美尼亞人及 伊斯蘭教亞塞拜然人(當時稱為韃靼人)爆發民族沖突﹐ 後來演變成大暴亂(被稱為“亞美尼亞-韃靼戰爭”﹐可見程度之激烈) 在軍隊中﹐也爆發了因為軍官喝兵血克扣軍餉伙食的“豌豆暴動”﹐ 進而導致了黑海艦隊、波羅的海水兵的反叛等等。 1905年革命從1903年開始﹐在1905年達到高潮﹐尾聲延續到1907年完全結束。 對帝俄政府的不滿﹐主要原因就是在於前述的認為帝俄政府應該把重心放在歐洲﹐ 而不要去管遠東的“黃猴子們”。XD 也因此﹐原先試圖通過戰爭來提升威望的帝俄﹐不得不草草結束了日俄戰爭﹐ 但帝俄並不認為是自己無力繼續戰爭﹐當時帝俄的戰爭潛力優於日本﹐ 波羅的海艦隊雖然主力在對馬戰敗﹐但帝俄仍僅落後於英國1年﹐ 就也投入到無畏艦的大擴軍大造艦中﹐陸軍更是依然在歐洲維持百萬常備軍的規模。 所以日俄和談時﹐沙皇尼古拉二世說俄國可以轉讓在華利益﹐ 但必須“不割寸土、不賠一個盧布”。 日俄戰爭之後不久﹐帝俄就加大對歐洲的投入﹐ 1906年1月參與解決第一次摩洛哥危機的阿爾赫西拉斯會議﹐會議上力撐法國﹐ 與美國一道主動勸德國退讓﹐使得法國在摩洛哥獲利。 1907年﹐帝俄在法國牽線下﹐與英國簽訂同盟條約﹐三國協約正式形成。 條約中﹐帝俄以承認英國在阿富汗利益(此前為英俄互爭)換取英國承認 北伊朗(當時國名波斯)為帝俄利益范圍、英俄均不插手西藏利益。 然後1911年義土戰爭支持義大利﹐1912-1913年兩次巴爾幹戰爭支持塞爾維亞﹐ 在巴爾幹半島扶植了依附於帝俄的塞爾維亞政權﹐又在1911年第二次摩洛哥危機﹐ 及1913年土耳其德國軍官團事件中兩次威脅不惜與德國戰爭﹐使德國兩次有限退讓。 可以說﹐在1905年革命被各種鎮壓之後﹐帝俄並沒有多少“衰微”的跡象﹐ 反而對日益逼近的世界大戰興致頗高﹐而同樣在1905年革命被鎮壓之後﹐ 大批成員的被捕處死流放﹐以及內部的分裂﹐當時的俄共(布)事實上也轉入低潮期。 在時人眼中﹐帝俄依然是強大的歐洲列強﹐在遠東也依然控制中國的半個東北﹐ 並步步入侵外蒙與新疆﹐對中國的壓力比日本更甚(日本努力消化朝鮮與台灣﹐ 以致在民國初幾年面對中國劇變無從下口﹐後來出個二十一條依然沒能壓迫中國 而撈到多少實益﹐直到一戰後插手德、俄勢力後撤的空間)。 帝俄的衰落與俄共的壯大﹐主要都是要到一戰爆發之後才顯現。 總之﹐對帝俄來說﹐影響更大的是“不顧歐洲本土、跑到遠東進行了日俄戰爭”這件事﹐ 而“日俄戰爭沒有勝、對馬海戰失敗了”這些事不過是暴動之後的一點加碼。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83.4.236.57

11/07 10:08, , 1F
推C大,想知道陸版俄國史是否有 關於明石元二郎的記載...
11/07 10:08, 1F
除開接觸台灣史知道明石元二郎是台灣總督之前﹐我真不知道這個人。 當然﹐並不是說明石元二郎對帝俄1905年革命沒有作用﹐但本來各國外交官兼任間諜﹐ 在以前是一種常見的事情。要說對列寧等流亡的反政府人士提供幫助﹐ 暗中聯系國內各種不滿人士﹐那麼德國英國外交官當時做更多。 (所以一直以來反列寧者都會說列寧是德國間諜﹐包括英美俄德都這樣說。 俄共自己都承認當時活動大本營在德國﹐包括火星報的出版) 沒有人把外交官兼任間諜的這種行為說成關鍵。(否則以中國為例﹐從清朝滅亡 到國府遷台到中共現代﹐背後都有外交官對反政府者的幫助及聯系﹐ 都可以說成是某些外交官的個人功績了﹖) 其實﹐站於我們中立者的角度來看﹐日俄戰爭帝俄輸了﹐但在俄國人的立場看來﹐ 他們對於日俄戰爭的看法﹐跟日本人對於諾門罕一樣。 也就是俄國人認為他們在旅順、對馬損失很大﹐但並不認為整場戰爭自己輸了﹐ 而是雙方都有限投入並滿意於自己的結果。XD ※ 編輯: calebjael 來自: 183.4.236.57 (11/07 13:49)

11/07 15:22, , 2F
果然有人會推明石~~~~
11/07 15:22, 2F

11/07 19:31, , 3F
那篇報紙評論是簡轉繁的? 看起來似乎有些轉換錯誤
11/07 19:31, 3F

11/29 00:12, , 4F
推 分析得很好
11/29 00:12, 4F
文章代碼(AID): #1IUeQzjn (Warfare)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4 之 7 篇):
文章代碼(AID): #1IUeQzjn (Warf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