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奮不顧身的理由

看板Warfare作者 (是人)時間11年前 (2012/11/08 23:15), 編輯推噓6(603)
留言9則, 6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3/3 (看更多)
※ 引述《kau76901 (KAU)》之銘言: : 關於這種現象其實可以參考一本麥田出版的翻譯書:戰鬥力(Fighting Power)。這本書 : 是以數據量化的模式呈現二次大戰中英美盟軍與德軍戰鬥力指數的分析報告,其中以後勤 : 、裝備、訓練模式、指揮統御等方向對軍隊為何有戰力進行了詳盡解說。 : 以人因要素來講,軍隊構成之成員的凝聚力便是一個很重要的戰鬥力指數。 : 二次大戰期間相對於美軍幾乎是一盤散沙、一戰即潰的慘狀,德軍部隊卻時常保持著以一 : 換三甚至是五的交換率,部隊傷亡高攀至超過七成死傷都還崩不下去繼續戰鬥...相對地 : 、美軍大約一成五傷亡就是崩潰限界點了,很少有單位能夠呈受在這以上的傷亡繼續咬牙 : 挺住。 : 這樣的秘密是什麼呢?其實很大一部份秘訣在於德軍的人事制度設計。 : 德軍的徵兵體制不是由一個全國統一的單位負責,而是各個軍團司令部與師指揮所在後方 : 都設置有各自的補充兵站,你是什麼地方出身的人就會進哪支部隊。裝甲、航空、海軍等 : 技術兵科為特例,優先選走體格與意願和學歷較高的士兵,但分發下部隊時的基準也是盡 : 量挑同鄉多的地方發放,或是按士兵本身的意願分發。 : 這個體制確保了新兵不是孤伶伶一個人上前線,他能和同批入伍的鄰居或好朋友們一起受 : 訓、一起下部隊、一起服役、一起調動。負責指揮這些新兵的軍官也會是與他們出身相近 : 的同鄉,會願意花費更多心力教育他們,使新兵能夠儘速融入部隊裡發揮戰鬥力。 這套制度看起來十分理想,不知實際執行會不會很順利 感覺上要是連長不夠行會無法控制他的部隊 還有國家和故鄉利益不見得一定是同一陣線,萬一相左會有嘩變可能 看起來和他們在一次大戰所實行的制度差異很大(相關的我只讀過西線無戰事) 從小說來看當時是同鄉的一起受訓,然後一整連編入一個受重創的連 而且好像損傷超過50%...第一章就損失一半人,也只是輪到"休息"也沒補整 連上的老鳥、伙夫好像也不是主角的同鄉....不然他們應該會由同一教官經手 也沒細問主角有關故鄉新聞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35.142.216

11/08 23:31, , 1F
施行不好就會變成抗戰國軍那樣啊...各打各的
11/08 23:31, 1F

11/08 23:51, , 2F
跟國軍背景不一樣吧 普魯士或後來的德國的國民意識
11/08 23:51, 2F

11/09 00:17, , 3F
西線無戰事描寫的是 1918 年初...
11/09 00:17, 3F

11/09 09:32, , 4F
西線無戰事就是跟戰鬥力裡講的一樣,每個師的補充都來自
11/09 09:32, 4F

11/09 09:33, , 5F
同一軍區,後來機車教官也是送到同一單位上戰場
11/09 09:33, 5F

11/09 09:37, , 6F
西線無戰事故事時間從戰爭初期講到停戰日那天的
11/09 09:37, 6F

11/09 14:51, , 7F
在當年的國軍就是這樣子丫,為了保持自己的"家底" 變得更
11/09 14:51, 7F

11/09 14:52, , 8F
逃避 更會虛報戰功 更會見死不救
11/09 14:52, 8F

11/09 19:41, , 9F
同一"軍區"不是同一"鄉鎮"?那同鄉定義的挺曖昧的
11/09 19:41, 9F
文章代碼(AID): #1GcynzpT (Warfare)
文章代碼(AID): #1GcynzpT (Warf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