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聊] 晚清的洋槍

看板Warfare作者 ((Nomis))時間12年前 (2012/03/16 14:15), 編輯推噓29(29031)
留言60則, 27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5 (看更多)
嗯雖然是個小問題還是提一下(最近槍很夯)…不好意思我電腦壞了所以現在才回 。 ※ 引述《plamc (普蘭可)》之銘言: : ※ 引述《plamc (普蘭可)》之銘言: : : 推 genewing:下大雨 的確是吉時 因為英軍沒雨鐵...只能拚肉搏.... 03/07 : 英軍當時使用的Brunswick rifle有撞針閉鎖裝置,因此可以雨中照常使用 : 三元里事件時,英軍就是在滂沱大雨中開槍對抗鄉勇 19世紀,尤其是這個世紀的後半,軍事科技的變化幅度很大,很多人搞不清楚也 是情有可原的…所以還是講清楚一點吧。大部分人都以為中國的軍事科技在鴉片戰爭 時代就已經落後,所以從這個時候開始急起直追就有趕上的可能;這類命題的盲點在 於,19世紀尤其是後半葉的軍事科技發展是很明顯的有代際區分的,因此追上同一代 的科技水平並不意謂著下一代的新發展水平就一定能追得上…晚清的「落後」情況與 其說是肇因於對新科技的莫不關心,實際的情形不如說是,在滿剛清追上西方現役的 軍事科技水平時,西方又已經超前一二代了--不過這種幅度的落後還不算太致命, 因為西方的超前裝備通常也是從其最要害的駐地開始換裝,在面對歐美列強之外的三 流對手時,其實二流的裝備也就夠了。 好回歸正題。所以第一次鴉片戰爭英軍的科技水平如何呢?或許出乎一些人預料 的是,1840年代的英國陸軍裝備,和拿破崙戰爭時期相比幾乎無改變可言--滑膛槍 (主要是燧發,部份為銅帽擊發)、來福槍、刺刀、滑膛青銅炮或鑄鐵炮。當然,如果 以停留的時代來論落後的程度,那麼二十多年不變的英軍當然還比不上仍然使用滑膛 火繩槍、弓箭、刀矛等冷兵器,四百年如一日的清軍誇張。但就兵器的實際性能而言 ,同樣是滑膛槍,燧發槍的便利性或許比火繩槍好些,但這差距微乎其微。實際上歐 洲全面換上燧發槍加刺刀的武器編裝是18世紀初的事,就此而言一般陣列的正規步兵 所持的兵器,或者說當時的英軍並沒有先進到哪裡去。至於來福槍,雖然18世紀就已 經知道來福線可以幫助子彈旋轉,增加準頭和有效射程,但當時還沒有解決從槍口裝 彈時彈藥與膛線間齟齬的難題。一直到美國獨立革命的時代,由於十三州鄉民比起列 陣放排槍更喜歡遠遠的打了就跑,拿著線膛槍的散兵(不在陣列中)才作為一種補充, 在雙方擺出堂堂之陣前擾亂敵方掩護己方而有了一席之地;但不用說,真正擔任陸軍 步兵骨幹、執行主攻的,還是陣列中挺著刺刀的滑膛槍手。 所以鴉片戰爭中的三元里事件之所以成為英軍唯一吃鱉的一場交鋒(只算吃鱉,因 為英軍的戰損微乎其微;清朝這邊的紀錄把英軍損失誇大了幾十上百倍),原因很簡單 ,還在使用燧發槍的英軍因為雨天潮濕,燧發裝置發火不能--其實這也是同時代部份 地區仍沒有接受燧發槍的原因之一,在同樣的潮濕環境下已點燃的火繩可靠性稍高一 點。至於上文所謂仍然可以點火的來福槍,是因為採用了另一種比較可靠的銅帽擊發 裝置--銅帽中有化學性質很不穩定的雷汞,只要被與扳機連動的撞捶用力敲擊就會 爆炸,點燃槍管中的推進藥。整個裝置中雷汞被銅帽保護的好好的,於氣候大大的免 疫是也。 銅帽擊發(caplock或者percussion lock)裝置略圖: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en/8/8b/Caplock.gif
不過這種擊發裝置雖然較可靠而且早在拿破戰爭時期便已出現,卻花了歐陸軍隊 幾乎整個19世紀上半葉的時間拿它去取代燧發裝置。箇中理由也不難明白,惡劣天候 下別說是槍枝,一般的軍隊一般是不會在此時採取軍事行動的,這種雨天也能用的兵 器對碰到雨天根本就不打算打仗的軍隊而言有點雞肋,而每打一發就要更換的銅帽對 財政管理者而言也略嫌奢侈(題外話:與太平天國交戰期間遲遲不肯換用洋槍的曾國藩 所持的理由之一是,在他一而再再而三試驗過好幾發洋槍後,一發銅帽打不過十餘次 便壞,還不如火繩槍經久耐用--他根本沒想過那應該是消耗品)。 至於將紙彈葯包不分拆直接塞進槍膛、以撞針擊發之的德來賽撞針槍(Dreyse needle gun)這種集多種新設計於一體的劃時代兵器雖然在1820年代便已出現,但對當 時保守的歐陸各國陸軍而言太過前衛,大多不願意採取未經實戰驗證的武器;唯一換 裝此種槍枝的普魯士也是1848年以後才逐漸引進,1840年代的英軍當然也不會有撞針 擊發的來福槍。(再說,最早的德來賽撞針槍和它同時代的其他槍枝一樣,也是滑膛) 19世紀真正發起第一波槍枝代換潮的都不是上述哩哩扣扣的改進,而與槍枝威力 的直接加強相關。那就是米尼耶子彈(minie ball)的採用。這種特殊形狀的鉛彈彈體 後方設計成裙狀,因此雖然子彈本身不會被刻上來福線的槍管卡到,但火藥發射時卻 會將「裙子」撐開壓上膛線,使整個子彈跟著旋轉,一舉解決了早期滑膛槍裝填較容 易威力卻不強、來福槍威力較強裝填卻很費力的兩難。饒是如此,歐陸強國也不是一 瞬間就全換上了這種兵器--1830年代以後法國在阿爾及利亞的殖民活動是催生這種 子彈的主要原因,當地的北非部落在抵抗法軍時用的滑膛槍更笨重、槍管更長,但也 因此享有射程優勢;隨著1847年米尼耶子彈的發明,1849年以後法軍開始大批換裝使 用新彈藥的線膛槍--因為通常是在舊式滑膛槍管內刻上膛線,這類槍枝有個饒舌的 專有名稱,「刻上膛線的滑膛槍(rifled musket)」。而另一個列強,英國換發使用米 尼耶子彈的線膛槍的時間更晚;到克里米亞戰爭(1853-56)爆發的時候,英國遠征軍仍 有三分之一在使用滑膛槍。而參戰的另一廂,在拿破崙戰爭時期縱橫歐陸的俄國開戰 時全無此等裝備,除了少部分散兵能拿到新式的rifled musket之外,大部份士兵只能 拿著舊式滑膛槍應戰而吃足苦頭。 米尼耶子彈: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f/fc/Minie_Balls.jpg
這也就是說要到19世紀50、60年代,即英法聯軍打進北京的那段期間,西方在個 別士兵配備的火器威力上才真正取得優勢(儘管正如rifled musket這個詞所暗示的, 這些「前」滑膛槍多半仍保留著原本的燧發或火帽擊發裝置)。也就是這之後清朝才正 式開展了我們稱為自強運動的那個現代化進程,其中最緊急的要務當然是武器的現代 化。但是我們不應該急著把「運動幕後的推手」這一腳色直接簡化搪塞到武器性能頭 上--首先,這裡只討論了單兵火器;其次,在李鴻章首次有意識的大批換裝洋槍之 前,無論是太平軍或清軍都已經有大批使用洋槍的經驗--那個腐敗的綠營江南大營 洋槍用的可多了。真正洋槍引進的原因與其說是性能,不如說是因為手工製造、在戰 爭期間需求大增以及普遍的貪腐影響下以次充好,以至於連技術較落後的武器品質都 得不到保證的情況下,外國機器製造的、品質較均一的進口軍火正好乘虛而入。實際 上,李鴻章在引進洋槍的那時節,駐上海的那些外國軍隊正如上述,並不是優先換發 新兵器的對象;當時使用線膛槍的西方士兵在東方既然為數不多,當然更輪不到清軍 淮勇來使用。史實上,屬於淮軍集團的江南機器製造局所製造的第一把rifled musket ,是在1869年出廠的;儘管在攻陷南京前後(1865)淮軍應已開始大批使用線膛槍。相 對來說,堅持使用「國造兵器」的曾國藩湘軍集團特別注重武器製造的質量,因此儘 管技術層次較低,卻有足以承受戰場考驗的妥善率,也就不那麼汲汲於取得其實並沒 有特別優越的滑膛洋槍。 然而,就在60、70年代之交,西方的步槍又開始了另一波的換代潮;這一次的技 術重點則在於後膛裝填。如前所述,這方面的先驅是德國的Dreyse needle gun,不過 它的先驅地位也意謂著,從概念萌生到與現實磨合而來的技術成熟,是很長一段時間 以後的事。然後,1866年的普奧戰爭終於證實了後膛裝填的優越性,而這回西方各國 換裝的腳步都加快了--同樣是1866,法國開始換裝更優越的夏士波(Chassepot)步槍 ;英俄兩國則是先將原本的前膛槍改造成後膛槍(1866年英國的士乃德Snider-Enfield 步槍,1867年俄國的Krnka步槍),然後各自開發新一代的槍枝(1871年英國馬提尼-亨 利Martini-Henry、1869年俄國的俾爾打奴Berdan、1871年德國的早期毛瑟等等)。於 是我們就可以看到,在70年代歐陸的幾場主要戰爭中交戰雙方使用的都是後膛槍了(如 1871年的普法戰爭是夏士波vs德來塞、1877年的俄土戰爭則是Martini-Henry vs Berdan )。 (與早期的後膛槍不同,上述的後膛槍採用的全都是技術較成熟的bolt-action來 上膛,比較有效的克服了早期後膛槍槍膛不夠密合、氣體外洩造成的威力不足處-- 實際上,德來塞步槍的有效射程比同時代的前膛線膛槍短很多。而德國其實也不是最 早引進後膛槍的國家;19世紀開此先聲的是40年代使用Kammerlader的挪威陸軍,而美 國人1819年用的Hall步槍則更早--但是它們都還競爭不過同時期技術較成熟的前膛 槍。) 70年代的中國風氣已不似之前閉塞,江南製造局在1873便仿製出了第一把士乃德 後膛槍槍;但是換裝的速度則取決於對外關係鬆緊的程度而顯得有些遲疑,一方面也 因為仿製品的品質不佳、產量少、將士不愛領用而有大批更換上的困難。1874年的牡 丹社事件後李鴻章才加緊用前膛槍改造的後膛槍汰換前膛槍,而更換更新式的毛瑟槍 則是80年左右伊犁危機以後的事。與此同時,雖然左宗棠引進了少量的新式步槍,新 疆前線上的楚軍裝備仍以前膛槍為主。50年代以後勇營的興起使得武裝的汰換更加麻 煩,這一方面是勇營並非經制軍隊,順著戰局昇降隨裁隨設,掌軍政者多無長久規劃 的打算(淮軍或許算是例外,但李鴻章為了保證淮軍的餉源以維持一定規模的部隊仍煞 費苦心;又相較於當時中國人口的規模,晚清的部隊規模並不大--普奧、普法戰爭 中單是參與各別會戰的兵力數字便可達二三十萬人,但湘、淮軍在其規模最盛時全國 總共也不過十數萬人);二方面,勇營的派系分別使各自的派別自覓武裝、自尋供給, 因而裝備的先進落後程度在各派之間也大不相同--上述的換裝進度多以淮軍為例, 而實際大部分的勇營武裝比之淮軍要落伍的多。豫軍的兩個大枝營頭,宋慶的毅軍和 張曜的嵩武軍在剿捻時雖以善戰聞名,所用利器不過竹杆槍而已,在參加左宗棠平定 陝甘回亂諸戰役、藉此換裝洋槍之前,根本可以說是退回到了冷兵器時代的水準。 這種裝備上的落差在1885年的中法戰爭裡表現的最明顯;雲南、兩廣都沒有慣用 洋槍的勇營,這鄰近幾省的洋式裝備都是開戰以後才開始急就章雜湊,只淮軍黃桂蘭 、潘鼎新兩部較新銳,但戰績比之更落伍的黑旗軍、馮子才的萃軍就有點可憐,畢竟 仍比不上法軍。而劉永福、馮子才儘管能打勝仗,往往靠的是兵力上的絕對優勢,諒 山大捷清軍的兵力是法軍不到兩千人的二十幾倍。 因此當1880年代末,以無煙火藥的廣泛使用為主要特徵的第三波槍枝換裝潮到來 時,清軍部隊使用的槍枝也就呈現了四代同堂的局面--李鴻章的淮軍已換裝了新式 縮小口徑的新毛瑟,而張之洞的毛瑟槍工廠到甲午戰爭結束後才開始投產,新疆的駐 防湘軍到90年代才開始把前膛槍換掉,而古早的綠營甚至還在使用火繩槍加刀矛;這 種紛雜的局面一直延續到整個20世紀上半葉的新中國。 (補充一下無煙火藥的影響。正如其名,無煙火藥不像黑火藥在發射時會產生大量 濃煙和殘渣,對指揮官來說是戰場更清晰了,對士兵來說是清槍更容易了;而若單論 槍枝本身,無煙火藥三倍於黑火藥的推進力使得子彈可以換成較小口徑而威力不減, 增加了單兵子彈的攜行量,也使得彈夾的運用更為便利--儘管南北戰爭時連發步槍 repeating rifle的運用已有規模,美國內戰期間使用最多的槍枝品牌前三名全都是 rifled musket) 其實要完整的說明整個19世紀軍備的世代交替,至少還應該探討火炮和船艦這兩 個範疇;不過這篇已經拖了很長篇幅,先就此打住吧。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24.54.35

03/16 14:30, , 1F
拜~ 以往晚清敗在武器的迷思該檢\討了
03/16 14:30, 1F

03/16 14:32, , 2F
03/16 14:32, 2F

03/16 14:32, , 3F
與其說是武器與科技,不如說是整個政治制度的腐敗無能
03/16 14:32, 3F

03/16 14:51, , 4F
雖說古代中原王朝腐敗 但實際上稅率有夠低.....
03/16 14:51, 4F

03/16 14:52, , 5F
稅率低 = 沒錢做很多事, 又一堆人等分錢(台灣現況)
03/16 14:52, 5F

03/16 14:52, , 6F
表面上的稅率低,但檯面下的..嘿嘿 沒聽過"官逼民反"
03/16 14:52, 6F

03/16 14:53, , 7F
最後就連基本軍隊的人數、裝備、訓練 都無法良好維持
03/16 14:53, 7F

03/16 14:53, , 8F
檯面下的 不會進入 國家總預算內 使用效率很低
03/16 14:53, 8F

03/16 14:55, , 9F
還不如直接科重稅 將檯面下的XX 全進入國庫中分配
03/16 14:55, 9F

03/16 14:59, , 10F
收稅並不是稅率的問題, 而是經濟和財政觀念的問題.
03/16 14:59, 10F

03/16 15:00, , 11F
課重稅只是汙更多,明末遼餉勦餉還不夠重?
03/16 15:00, 11F

03/16 15:00, , 12F
比方說, 像滿清不可能會產生「版權」這種觀念也無從收稅
03/16 15:00, 12F

03/16 15:00, , 13F
經濟觀念停留在農業經濟, 開多少稅率都是徒然.
03/16 15:00, 13F

03/16 15:01, , 14F
政治無法清明,文官貪財,課越多稅越能上下其手
03/16 15:01, 14F

03/16 15:07, , 15F
樓上太小看古人的智慧,不用版權稅就能課稅到造反
03/16 15:07, 15F

03/16 15:08, , 16F
樓上搞不清楚C大要表達的意思
03/16 15:08, 16F

03/16 15:10, , 17F
推,好聽的故事.....
03/16 15:10, 17F

03/16 15:11, , 18F
古人的智慧就是收版權稅是為了製造反賊嗎...?
03/16 15:11, 18F

03/16 15:21, , 19F
製造反賊後,帶兵平亂,吃空缺,再撈一筆..
03/16 15:21, 19F

03/16 15:34, , 20F
地方官收稅那個又回不到中央
03/16 15:34, 20F

03/16 15:55, , 21F
軍隊與人口比也低,基於產業及國家內部架構差歐陸國家很遠
03/16 15:55, 21F

03/16 15:56, , 22F
就算不貪不腐,制度跟腦袋仍然無法跟上歐陸
03/16 15:56, 22F

03/16 17:19, , 23F
推!米尼耶子彈那邊,有一段法軍變成1949年
03/16 17:19, 23F

03/16 17:48, , 24F
好有趣!
03/16 17:48, 24F

03/16 18:03, , 25F
收稅的問題是該徵的徵一堆,不被徵的賺很爽仍然不徵
03/16 18:03, 25F

03/16 18:04, , 26F
另外一種是各式各樣名目的徵,比方說台灣一直有中華民國萬
03/16 18:04, 26F

03/16 18:05, , 27F
萬稅的歇後語,但實際上實徵稅率不高,但重複課稅太多
03/16 18:05, 27F

03/16 18:05, , 28F
以至於納稅大眾有『什麼都可以徵稅』的觀感,雖然稅率很低
03/16 18:05, 28F

03/16 18:06, , 29F
而且徵不對人造成的問題也很大,土地稅就是很好的例子
03/16 18:06, 29F

03/16 19:26, , 30F
03/16 19:26, 30F

03/16 20:05, , 31F
好文!!!
03/16 20:05, 31F

03/16 21:00, , 32F
推!
03/16 21:00, 32F

03/16 21:01, , 33F
大推..
03/16 21:01, 33F

03/16 21:15, , 34F
大推
03/16 21:15, 34F

03/16 21:22, , 35F
push~
03/16 21:22, 35F

03/16 22:18, , 36F
push
03/16 22:18, 36F

03/16 22:47, , 37F
如果 中華民國真的萬萬稅...美國稅務局就是土匪中的土匪
03/16 22:47, 37F

03/16 23:11, , 38F
我們扣稅、避稅的方法其實也很多...
03/16 23:11, 38F

03/17 00:20, , 39F
PUSH
03/17 00:20, 39F

03/17 01:07, , 40F
推~不過我想問得是說~這種武器混雜的情況到底還持續了多久?
03/17 01:07, 40F

03/17 01:31, , 41F
好文阿 這篇文章的題目應該可以寫博論了
03/17 01:31, 41F

03/17 02:23, , 42F
這種情況不是一直等到新中國成立之後,統一配發蘇式
03/17 02:23, 42F

03/17 02:23, , 43F
武器才結束嗎。國軍也得等撤來台灣後才全面換發美式
03/17 02:23, 43F

03/17 02:24, , 44F
武器阿。
03/17 02:24, 44F

03/17 06:00, , 45F
這篇討論的時間早了快一百年,扯你的●中國幹什麼
03/17 06:00, 45F

03/17 06:00, , 46F
無敵大穿越嗎
03/17 06:00, 46F

03/17 09:35, , 47F
......樓上說這種話也不看引文,N大還新開一篇咧
03/17 09:35, 47F

03/17 10:20, , 48F
好槍造出來 滿洲人龍椅還要做麼 百萬滿洲族還要在中國混麼
03/17 10:20, 48F

03/17 10:21, , 49F
這道理好比二房東士紳苦苦哀求 主子還是賞個皇族內閣打臉
03/17 10:21, 49F

03/17 11:24, , 50F
上面那個是在說推文吧
03/17 11:24, 50F

03/17 12:35, , 51F
大推! 經濟和財政觀念的問題....現在也一樣...
03/17 12:35, 51F

03/17 13:06, , 52F
阿奇怪哩 這篇明明在講1850年代到1890年以前 先講西方槍
03/17 13:06, 52F

03/17 13:07, , 53F
械發展再講中國部隊裝備狀況 最晚也不過1900年左右
03/17 13:07, 53F

03/17 13:08, , 54F
在這裡扯晚了五十一百年的*新中國*不是無敵大穿越是什麼
03/17 13:08, 54F

03/17 16:10, , 55F
上面明明就在回答Lxr大得問題,樓上是在魔人三小
03/17 16:10, 55F

03/17 23:06, , 56F
大推,偉哉此文
03/17 23:06, 56F

03/19 02:08, , 57F
本來國軍跟共軍的裝備就是到1949年之後才歸於統一阿
03/19 02:08, 57F

03/19 02:08, , 58F
我回答上面網友的問題礙到你了嗎? 某M
03/19 02:08, 58F
※ 編輯: Nomic 來自: 59.115.176.112 (03/21 21:13) ※ KoujikiOuji:轉錄至看板 Military 10/23 00:50

08/13 07:24, , 59F
08/13 07:24, 59F

09/16 03:33, , 60F
無敵大穿越嗎 https://daxiv.com
09/16 03:33, 60F
文章代碼(AID): #1FOjgSM1 (Warfare)
文章代碼(AID): #1FOjgSM1 (Warf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