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 "此城笑也 於法當破"的意思?

看板Warfare作者 (裝甲擲彈兵)時間13年前 (2011/05/14 19:16), 編輯推噓5(504)
留言9則, 6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4/4 (看更多)
※ 引述《calebjael (calebjael)》之銘言: : 一般來說﹐圍攻方突然撤兵走人﹐如果守城方還有余力的話﹐ : 會思考圍攻方的意圖﹕ : 是佯退設伏引誘守城方追擊嗎﹖ : 是援軍抵達正在外圍激戰嗎﹖ : 是敵軍主帥營中病故﹐因此士氣低落不得不撤嗎﹖ : 是退出視野﹐然後趁守城方無備﹐晚上殺個回馬槍嗎﹖ : 等等等等。 "八月甲午......癸丑,以睿親王多爾袞為奉命大將軍,統左翼兵,貝勒豪格、阿巴泰副 之,貝勒岳託為揚武大將軍,統右翼兵,貝勒杜度副之,分道伐明。諭之曰:「主帥為 眾所瞻,自處以禮,而濟之以和,則蒙古、朝鮮、漢人之來附者,自心悅而誠服。若計 一己之功,而不恤國之名譽,非所望焉。」 ~~~~~~清史稿 太宗本紀 由此似乎可以研判,清太宗應有要求多爾袞多行招撫,少行行陣殺戮之意。當然,招則招 矣,對方是否往從又是另一回事。若攻方願行招撫,則暫時撤圍,在城外列陣行軍壯聲勢 ,進而宣揚軍威以招降,似有可能。 又或者,攻方兵力不足,暫且撤圍以待友軍往援,不過以高陽之規模,似乎無此必要。 "十一月己未朔,多鐸將與濟爾哈朗合師徑中後所,會祖大壽往援北京,乘夜襲我師。" ~~~~~~清史稿 太宗本紀 是否因祖大壽往援北京之軍報,導致此次攻擊必須暫時中斷,亦可為研究之處。 : 所以看到圍攻方撤兵﹐守城方應該會更謹慎小心應對才是。 : 而這次﹐守城方體現出來是好像已經打了勝仗﹐欣喜若狂﹐興高采烈的樣子。 : 或者說﹐死裡逃生﹐太開心了。 : 那麼就是說﹐守城一方志僅於此﹐看見清兵撤軍就滿足了﹐ : 沒有打更大的勝仗的準備﹐沒有追擊擴大勝果的想法。 : 也就是﹐城中沒有預備隊﹐所有軍事力量都已經在城牆上了。 根據維基百科所云:高陽城牆低矮,不易守。 且明史說孫承宗發家人據守,加上高陽城中的可用兵丁,應該真的是無預備隊的餘力,率 以這種薄弱的兵力出城而戰,除非是類似張遼威震逍遙津的八百死士,否則也是落得被清 軍屠殺的結果。 : 而且城中根本沒有在等待援軍來解圍的呼應準備﹐ : 因為如果城中知道有援軍正在趕來﹐是一定會留有預備隊準備內外配合的。 當時多爾袞的兵力遠到山西、濟南整整殺了一整輪,除了京畿週邊守軍之外,明軍恐無餘 力派兵往援這個小城了。 "至十月,城中糧盡援絕,守將祖大壽力屈出降,城復被毀。廷臣追咎築城非策也,交章 論禾嘉及承宗,承宗復連疏引疾。十一月得請,賜銀幣乘傳歸。言者追論其喪師辱國, 奪官閒住,並奪寧遠世廕。承宗複列上邊計十六事,而極言禾嘉軍謀牴牾之失,帝報聞 而已。家居七年,中外屢請召用,不報。" "帝嗟悼,命所司優恤。當國者楊嗣昌、薛國觀輩陰扼之,但復故官,予祭葬而已。" ~~~~~~明史 孫承宗傳 當時的孫承宗可是被朝中排擠,賦閒七年在家,就算他派人求援,明朝廷大概也是置之不 理。 而編撰明史的清臣(張廷玉等人)作了最好註解: "贊曰:承宗以宰相再視師,皆粗有成效矣,奄豎斗筲,後先齮扼,卒屏諸田野,至闔門 膏斧金質,而恤典不加。國是如此,求無危,安可得也。夫攻不足者守有餘,度彼之才 ,恢復固未易言,令專任之,猶足以慎固封守;而廷論紛呶,亟行翦除。蓋天眷有德, 氣運將更,有莫之為而為者夫。" ~~~~~~明史 孫承宗傳 此實乃明思宗無視人之明。 : 總而言之就是﹐守城方如此開心﹐也可以說明守城方的力量已經快耗盡了。 : 既然如此﹐清兵自然又重新包圍起來﹐繼續圍攻了。 : 因此﹐當時的重點﹐可能是在於守城一方的呼應中﹐ : 不知不覺地透露了太多的信息吧。 我想到了另一種可能:是否孫承宗有意以死明志之打算? "吾深受國恩、有死而已,餘非所問。"據信此乃孫承宗守高陽時所云。若此句為真,則孫 承宗早已抱定為國犧牲的覺悟。他選定了此處為死所,向清軍表示"拒降(嘲諷)"的作法, 表示"要殺便殺、要打便打"的豪情,逼的清軍攻城,實乃熱血老忠臣! 又或者,為了讓前述祖大壽往援北京之任務得以順利之故,孫承宗不得不盡力吸引清軍注 意,故而誘使清軍作出攻城之舉。 "至十二月四日,而有祖大壽之變。大壽,遼東前鋒總兵官也,偕崇煥入衛。見崇煥下吏 ,懼誅,遂與副將何可綱等率所部萬五千人東潰,遠近大震。承宗聞,急遣都司賈登科 繼手書慰諭大壽,而令游擊石柱國馳撫諸軍。大壽見登科,言:「麾下卒赴援,連戰俱 捷,冀得厚賞。城上人群詈為賊,投石擊死數人。所遣邏卒,指為間諜而殺之。勞而見 罪,是以奔還。當出搗朵顏,然後束身歸命。」柱國追及諸軍,其將士持弓刀相向,皆 垂涕,言:「督師既戮,又將以大砲擊斃我軍,故至此。」柱國復前追,大壽去已遠, 乃返。承宗奏言:「大壽危疑已甚,又不肯受滿桂節制,因訛言激眾東奔,非部下盡欲 叛也。當大開生路,曲收眾心。遼將多馬世龍舊部曲,臣謹用便宜,遣世龍馳諭,其將 士必解甲歸,大壽不足慮也。」帝喜從之。承宗密札諭大壽急上章自列,且立功贖督師 罪,而己當代為剖白。大壽諾之,具列東奔之故,悉如將士言。" ~~~~~~明史 孫承宗傳 由此段看來,祖大壽似乎頗受孫承宗賞識,甚至導致孫承宗日後背了黑鍋丟官。若孫承宗 欲以己之力成祖大壽往援北京之功,則引使清軍攻城以拖延清軍往援進度似為合理。但是 否真的如此,且圍攻高陽之清軍軍力多寡,史書並無記載(指我所能查到的),這裡還有請 先進指導一下了。 註:但祖大壽最後還是"再度"降清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60.54.29

05/14 20:15, , 1F
祖大壽和女真人有著血仇,如果不是明廷太過無能,
05/14 20:15, 1F

05/14 20:16, , 2F
他也不至於降清,明朝的軍事指揮體系一直有著結構的問題
05/14 20:16, 2F

05/14 20:33, , 3F
孫是明史唯一單獨列傳之人...
05/14 20:33, 3F

05/14 20:36, , 4F
單獨列傳的還有于謙和王守仁 不過也可見其地位了
05/14 20:36, 4F

05/14 22:41, , 5F
題外話:昨天搜到一篇08年的文章,揭發孫承宗的真面目
05/14 22:41, 5F

05/14 22:42, , 6F
九成以上篇幅都在拿早被孟森電爆的王在晉三朝遼事實錄
05/14 22:42, 6F

05/14 22:42, , 7F
揭批孫承宗禍國殃民......但最後10%才是重點所在 XD
05/14 22:42, 7F

05/14 23:49, , 8F
另外兩個都是神一般的存在啊 我指單獨立傳
05/14 23:49, 8F

05/15 17:01, , 9F
祖大壽不是和袁承志很要好嗎?!
05/15 17:01, 9F
文章代碼(AID): #1DpcI8su (Warfare)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DpcI8su (Warf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