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當初日本豐臣秀吉 VS 明朝軍隊雙方各ꠠ…

看板Warfare作者 (筆劍春秋梁父吟)時間14年前 (2010/03/22 11:55), 編輯推噓4(4030)
留言34則, 4人參與, 5年前最新討論串8/12 (看更多)
※ 引述《carlforce ()》之銘言: : 小弟分不清65k2跟佛郎機的樣子,還請各位先進指點指點 來啊,說真的這實在有點故意 整天從圖書館上網搜索論文,然後就這樣貼上來,很沒誠意的感覺 : 下面也非小弟觀點,僅是一些讀書摘要 : 下方文句皆在該著作中,相關的文獻資料作者都有加註,在此不註頁碼 (也沒幾頁而已) : 古籍中的火砲圖在書中皆有附錄,有興趣的同好可以去看一看 : 周維強,〈明朝早期對於佛郎機銃的應用初探(1517-1543)〉, : 《世界華人科學史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 (淡水:淡江大學,世界華人科學史國際學術研討會,2001),頁203-232。 : 周維強,〈佛郎機銃與宸濠之叛〉,《東吳歷史學報》,2002年8期,頁93-127。 : 一般認為中國人對這種火砲的命名,源自中國人對葡人的稱呼,統稱為「佛郎機銃」 : ,不過或由音譯,在中國古代的文獻中遂有佛郎機銃、佛郎機、佛朗機、伏朗機、 : 朗機、狼機等譯名 1.這個統稱是他自己定的,原始資料不會定什麼統稱 : 佛郎機銃為歐州十五、十六世紀盛行的後膛裝填砲,初期是裝備在地中海航行的船隻上。 : 佛郎機銃是由母銃、子銃、砲架和橫拴幾個主要部分構成。子銃的前端口徑較小,以便 : 可以塞入母銃中。 : 一般而言,前膛裝填的火砲每次發射均需要有個繁複的裝填及砲腔清理工作,而佛郎機 : 銃則以換裝子銃的設計來解決這個問題。一門母銃配備有多門子銃,準備下次射擊。 : 如此一來,射擊的速率比其他的前膛火砲要提高許多。 2.以上是基本原理,實際操作情形要看更專門的書籍 : 根據軍事史學家John Guilmartin的推斷,在一般情況下,佛郎機銃在短時間內的最大射 : 擊速率約為每分鐘二發。 :   佛郎機銃的砲架也是一個重要的設計,因為砲架可以提供三百六十度的射界, : 也可以俯仰,所以佛郎機銃也被火砲史學家稱為旋轉砲(Swivel Gun)。 3.就是一個簡單的U形支架,這裡指的應該是輕型的Falcon 重型的話需要使用一般砲架 : 西方佛郎機銃的口徑約為二至八吋(約5-20公分),長度則為四到六英呎 4.二至八吋,你知道這是什麼意思嗎? 就是佛朗機從50mm的中型砲(這種口徑絕對不是槍了)到200mm以上的巨砲都有 200mm絕對不會是某人說的小東西了... : (約120至180公分),重量則在一百至四百磅(45公斤至180公斤)。 5.我很懷疑這個數字根本不精確,如果他說的八吋是真的的話,重量太小了 不過更大的可能是他把後膛佛朗機跟後膛加農(攻城砲)搞混了 然後又把砲身的重量跟砲彈重量搞混了 : 製造一門佛郎機銃的時間只要花費約一週。 6.這個數字我不能肯定 : 較好的熟鐵佛郎機銃和銅佛郎機銃在十六世紀初才出現。 : 十六世紀火砲的最大有效射程約為兩百至五百碼(約180至450公尺) 7.仍然比火銃要遠 : 佛郎機銃輸華的過程 :   明朝官方最初取得佛郎機銃的記錄主要有三,分別為: : 一、明武宗正德十二年(1517)葡人安德拉得率艦抵達廣州; : 二、正德十四年(1519),寧王朱宸濠反叛事件; : 三、正德十五年至嘉靖元年(1520-1522),中葡的武力衝突。 :   葡人來華初期所使用的佛郎機銃具備以下七項特點: : 首先,在砲身的材質上是以鐵為主,高級品才採用銅,不過鑄造的技術並不高明, : 在連續發射時易有膛炸的情形,因此佛郎機銃的銃身還包裹著一層木塊,以三至四道 : 鐵箍加以固定。 8.錯誤,通常使用類似木盒的砲座 何況佛朗機要炸也是炸子筒,子筒外面怎麼包木塊? : 其次,在規格上大致有重量及長度兩種分法,以重量來分的話分為三類,即一千斤級 : 、五百斤級及一百五十斤級。 9.這裡跟他前面的說法矛盾了 : 第三,佛郎機銃的長度為四到六尺。 : 第四,每門砲大致配備四到五個子銃以供連續射擊。 : 第四、採用的火藥為西方的火藥方,與中國傳統的配方不同。 : 第五、砲彈是單一砲彈,內為鐵球,外包裹著一層鉛,以防止鐵球生鏽,砲彈 : 重約五公斤。 10.啥?丟出去的砲彈還怕生鏽? 還有有人聽過鐵球包鉛這種事情嗎? 我懷疑他在寫小說 : 第六、佛郎機銃使用的戰術為將砲安裝在船舷吃水線附近,靠近敵艦時才打開砲門, : 以火砲擊破敵艦的船殼,使其沉沒。 11.欸,那應該是cannon的工作 Falcon是裝在船上的艏艉艛上射擊敵人甲板上水手用的 鷹砲是射擊敵人船身、船桅等等,是以破壞敵艦作戰能力為主 : 第七、明朝官員對於佛郎機銃的認知,很明顯的認為其野戰能力不足,只能供作水師 : 及城守之用。 12.他是不是把佛朗機跟紅衣砲搞混了? :   明朝士大夫在葡人東來的初期,就極為注意佛郎機銃,並且曾多次自行設計仿製。 : 透過佛郎機銃形制的還原,我們也可以了解到佛郎機銃的種類繁多,除了子母銃的設計 : 外,不論是尺寸、材質、射程、火藥都與中國傳統火砲不同。還可以確定的一點,就是明 : 朝士大夫都覺得這是一種優秀的火砲,特別是以仿製佛郎機銃擊敗葡軍,並俘虜數十門 : 佛郎機銃,這對於明人較全面的了解佛郎機銃提供了一個基礎。 : (以上是嘉靖[1522-1566]以前的運用) : 嘉靖後佛郎機與鳥銃運用,在 : 周維強,「明代戰車研究」,新竹:國立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2008。 : 第四章,頁109 可以看到部分研究 : (國家圖書館全國博碩士論文網開放全文PDF下載) : 小弟也不太懂美軍M1A1跟先秦戰車長的什麼樣子? 張菲或許會知道? : p1 : 許多軍事史學者認為,早在先秦時期,戰車已隨著步騎兵的興起而失去主宰戰場的能力。 : 但是,事實卻並非如此。 : 根據元代馬端臨《文獻通考》卷158〈車戰〉的記載,至南宋寧宗開禧(1205-1207)初年 : 以後,戰車仍斷斷續續的使用,而明代王圻《續文獻通考》增記至明神宗萬曆三年(1575) : ,清修《明史.兵志》則更記至明熹宗天啟三年(1623)。以上紀錄顯示,在騎兵興 : 起之後,戰車在戰場上至少仍繼續活躍千餘年。 這篇以前就批過了,根本完全錯誤 戚繼光車營是什麼東西,你先把它搞清楚再來 : 有關戰車的機動能力的問題 p475 註3 : 實際上,即便車輛換成了內燃機推動,也一直到一次世界大戰以後才真正解決戰車 : 的速度問題。 這話等於廢話,坦克直到一次大戰才發明出來,這個人真會凹 : 孤證不立,相關的火器研究者文章也可參看,也有不同的觀點 : 黃一農、劉利平、楊業進、程長新、陳剛俊、張志軍、孫建軍等人的研究期刊或論文 總而言之你自己根本就不懂,隨便貼一些論文就叫討論?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248.60.133

03/22 12:03, , 1F
(拜讀
03/22 12:03, 1F

03/22 12:06, , 2F
我說真的,你第一句話就讓人覺得是很不妥當了
03/22 12:06, 2F

03/22 12:06, , 3F
不是所有的論文裡寫的東西都是對的,自己要學會分辨
03/22 12:06, 3F

03/22 12:06, , 4F
不然就變成只是在拿論文壓人,這樣就很討人厭了
03/22 12:06, 4F

03/22 12:08, , 5F
對事不對人,小弟修掉 最後一次提供些文章給大家看看
03/22 12:08, 5F

03/22 12:09, , 6F
然後為什麼你還要把戰車那篇貼出來,根本就離題了
03/22 12:09, 6F

03/22 12:09, , 7F
這樣更讓人覺得是在挑釁,因為那篇已經被大家說過是錯的了
03/22 12:09, 7F

03/22 12:09, , 8F
各種論文的內容當然有正確有錯誤,但至少經過學術審核
03/22 12:09, 8F

03/22 12:09, , 9F
審核的是是否符合學術規範,你以為評審是萬事通嗎
03/22 12:09, 9F

03/22 12:10, , 10F
很多台大歷史系教授都說學生做的題目沒人懂,只好看形式
03/22 12:10, 10F

03/22 12:10, , 11F
如有翻案文章,或是這幾篇文章的評論,小弟也虛心拜讀
03/22 12:10, 11F

03/22 12:11, , 12F
但是目前小弟沒看到就是
03/22 12:11, 12F

03/22 12:11, , 13F
錯的很明顯啊,明代的戰車根本不是先秦戰車
03/22 12:11, 13F

03/22 12:11, , 14F
這個作者自己亂寫翻案文章,才是真正連實物都沒看過
03/22 12:11, 14F

03/22 12:12, , 15F
看先秦戰車不用到北京,史語所陳列館就有啦
03/22 12:12, 15F

03/22 12:12, , 16F
那種戰車能夠像戚繼光寫的那樣裝火砲?完全是不可能
03/22 12:12, 16F

03/22 12:12, , 17F
小弟的焦點在 "戰車"並未在清代以前的中國戰場消失
03/22 12:12, 17F

03/22 12:13, , 18F
或許我們對冷熱兵器形式的"戰車"認定不同吧
03/22 12:13, 18F

03/22 12:14, , 19F
此戰車非彼戰車,就像坦克跟馬車你也混為一談,這根本是凹
03/22 12:14, 19F

03/22 12:14, , 20F
使用方式跟功能都完全不同,根本不是同一種東西好嗎
03/22 12:14, 20F

03/22 12:17, , 21F
小弟哪句話寫了坦克同馬車? :)
03/22 12:17, 21F

03/22 12:20, , 22F
"有關戰車機動能力的問題"那裡,不要狡辯
03/22 12:20, 22F

03/22 12:22, , 23F
那是該作者在結論部分的延伸討論,沒有完整文句是會讓您
03/22 12:22, 23F

03/22 12:23, , 24F
有這種觀感,謝謝您的指正,小弟繼續龜在圖書館補充學識
03/22 12:23, 24F

03/22 12:24, , 25F
End
03/22 12:24, 25F

03/22 14:02, , 26F
最後一句:如果把兩種車分別正名為馳車跟車營就不會混淆了
03/22 14:02, 26F

03/22 14:46, , 27F
子筒作用就是可更換,連續發射是子筒比較不會炸吧@@
03/22 14:46, 27F

03/22 15:20, , 28F
火藥都在子筒裡啊,請問母筒是要怎麼炸?
03/22 15:20, 28F

03/22 16:49, , 29F
高熱通過還是會吧,虎蹲破虜中間砲身都加箍,佛郎機也有
03/22 16:49, 29F

03/22 16:50, , 30F
大將軍沒印象,手銃則無
03/22 16:50, 30F

08/13 06:42, , 31F
各種論文的內容當然有正 https://muxiv.com
08/13 06:42, 31F

09/16 02:52, , 32F
09/16 02:52, 32F

11/08 17:26, , 33F
使用方式跟功能都完全不 https://muxiv.com
11/08 17:26, 33F

01/01 22:37, 5年前 , 34F
大將軍沒印象,手銃則無 https://daxiv.com
01/01 22:37, 34F
文章代碼(AID): #1BfkekjA (Warfare)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8 之 12 篇):
文章代碼(AID): #1BfkekjA (Warf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