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 萬曆援朝戰爭始末(五)慶長之役-南原城攻防戰

看板Warfare作者 (杜老爺)時間15年前 (2009/06/18 02:20),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2 (看更多)
前面提到 大明 受朝鮮之請, 派兵援朝。 首先抵達朝鮮的便是曾在 文祿之役 中立過大 功的 楊元將軍。 辭別 宣祖 後, 楊元 便徑直率兵3000南下, 於6月21日抵達 南原, 協助當地的3000朝軍守城。 在 楊元 的指揮下, 南原城 很快被加固成了一座陸上巨型 堡壘: 城牆被整整加厚一丈, 護城河更被掘至兩丈深。 守軍還拖來三門大炮, 部署在 城樓之上。 城外的百姓都被勸入城內避難, 他們的房屋則都被付之一炬, 以免落入敵 手, 成為敵人的掩護。 南原城 地處一塊廣闊的平原上, 四圍一馬平川, 城外除了一條小河可以勉強抵擋敵軍 攻勢以外, 可說是毫不設防。 雖然 南原 城高壁厚, 但如果日軍傾全力來攻, 將城池 團團包圍, 只怕也無法堅持多久。 為此一些朝鮮將領向 楊元 建議干脆放棄 南原, 將 軍隊和百姓全部移到十裡之外的 蛟龍山城, 改在那裡與日軍打防御戰。 蛟龍山城 海拔 500多米, 山路險峻, 易守難攻, 肯定能令日軍大吃苦頭。 可惜 楊元 拒絕了這一建 議。 在這位與 女真 作戰多年的老將看來, 平地城的防御才是自己的拿手好戲。 更何 況自己在 漢城 時已向 宣祖 信誓旦旦, 保證守住 南原, 可沒說過要躲到什麼 蛟龍山 城 去做縮頭烏龜啊。 為了杜絕部下的怯敵之心, 楊元 干脆下令一把火燒了 蛟龍山城 , 絕了大家的後路。 (有點破釜沉舟的意思。) 待得 漆川梁 的敗報傳來, 南原城 中人人都知一場艱苦的攻防戰勢不可免, 更加用心 增築防御。 楊元 更派出使者, 向各地請求援兵。 很快, 全羅道兵使 李福男 率兵700 至。 (一省軍區司令只能拿出那麼點兵?) 光陽縣監司 李春元, 助防將 金敬老 等也 陸續到來。 與此同時, 明軍將領 陳愚衷 也率兵3000抵達了 全州。 可不知什麼原因, 楊元 寫給 陳愚衷 的求援信統統石沉大海。 上岸後, 宇喜多秀家 等還想休息數日, 以待兵卒恢復體力, 再考慮攻城。 可日軍探 哨來報, 南原城 中已聚集了2萬人馬, 嚴陣以待。 更有2萬朝鮮和 大明 的聯軍正沒日 夜地向 南原 開拔。 宇喜多秀家 一聽大驚, 趕忙下令圍城, 打算趁自己還有兵力優勢 之前奪下 南原! 可 宇喜多秀家 哪裡曉得這個探哨是個大活寶, 為了領賞只管謊報軍 情。 南原城 哪有2萬人馬? 更遑論2萬增援部隊了。 8月13日, 日軍先鋒數百人開抵 南原城 下, 也不急著攻城, 只是對著城內放了一陣鐵 炮, 便在煙幕中三五成群, 四散於城外田畝之間。 守軍見日軍人少, 以為有機可乘, 出城以“勝字銃”與日軍鐵炮對轟。 可惜, 在見識了自家火器與日軍鐵炮質量上的差 距, 並扔下幾具屍首後, 南原 守軍趕緊灰溜溜地撤回了城內。 城上的掩護部隊以弓矢 和火炮轟擊日軍追兵, 可惜由於射程太近, 不但沒有傷到日兵, 反而被人將火力點偵 查得一清二楚。 下午, 日軍大部隊陸續開到 南原城 下: 南面, 主將 宇喜多秀家 帶著 脅阪安治, 藤堂高虎; 西面, 乃是 小西行長 的原第一軍團; 北面, 島津義弘, 來島通總, 加 藤嘉明; 東面, 毛利吉成, 蜂須賀家政, 生駒親正 等11員大將。 全軍近5萬人馬將 南原城 圍個水泄不通! 相應地, 明朝聯軍也在各門布置迎敵: 北門, 朝軍 李福男, 金敬老, 西門, 明軍偏將 毛承先, 東門, 明軍主將 楊元, 李新芳, 南門, 明軍 偏將 蔣表, 個個刀劍出鞘, 嚴陣以待。 按慣例, 日軍又很不識相地向 南原城 內勸 降, 自然遭到主將 楊元 一頓痛罵, 將使者趕出城去。 (下圖, 楊元 扯毀勸降書, 怒斥日軍來使。 此畫現供於 南原 忠烈祠。 但不知泱泱中華大地, 哪裡還有祭奠這些 英烈的地方? 如果沒有, 我們又有什麼資格去嘲笑韓國人忘恩負義?) 第二天, 大雨滂沱, 把城外整個日軍軍營變成了一個大水窪。 但日軍仗著人多, 不管 三七二十一, 冒雨向東西南北四門同時發動進攻。 攻守雙方喊殺震天, 在城頭每一處 可交火的地方, 都有士卒以弓矢和鐵炮互相射擊。 數不清的日兵籍著火力掩護, 像螞 蟻一樣以雲梯攀城, 卻遭到城上比雨點還密集的落石襲擊, 死傷者籍枕。 由於城高壑 深, 日軍攻了一天, 無法越雷池半步。 驟雨整整下了兩天, 直至15日入夜, 方才初停, 一輪明月輝映夜空, 把整個戰場照得 如同白晝。 經過兩天的苦戰, 明朝聯軍士兵已經十分疲累了, 而且箭矢石塊都幾乎消 耗殆盡。 日軍主將 宇喜多秀家 心底雪亮: 要攻陷 南原, 就在今夜! 借著月光, 城 頭守軍的布置被觀察得清清楚楚。 3000明軍分別駐守東西南三門, 1000朝軍守在北門。 由於北門地勢最低, 楊元 料定必被日軍重點攻擊, 所以派了重兵防守。 相反由於南 門地勢最高, 防守因此比較松懈。 宇喜多秀家 當即決定, 聲東擊西, 佯攻北門, 卻 把突破點放在南門。 日軍首先將城外四周快要秋收的稻麥全部收割, 捆好備用。 晚8時, 隨著一聲炮響, 大批日軍同時從北, 西, 南三面發動進攻。 北面 島津義弘 的部隊負責佯攻, 雖然喊 殺聲大, 把守軍的注意力全吸引過去, 但主力卻背對著 南原, 防備隨時有可能來援的 明朝聯軍。 西面 松浦鎮信 一馬當先, 與兩名家臣最早爬上城頭, 豎起了 松浦家 的 軍旗, 日軍士氣大振。 最慘烈的戰鬥發生在日軍重點攻擊的南門。 據《朝鮮記》(作者 大河內秀元, 太田一 吉 家臣)記載, 日軍首先對城頭發射鐵炮, 打得守軍抬不起頭。 借著鐵炮掩護, 收 割好的稻麥被填到城下壕溝內, 堆成一座小山。 後繼的士兵隨即在稻麥堆上豎起雲梯。 如此, 就算南門城牆再高, 也能爬上去了。 守軍大駭, 從城上丟下火把, 希望能燒 毀稻麥堆。 不料這兩天大雨, 稻麥吸水, 根本燒不起來! 成千上萬的日軍呼喝著蜂擁 攀援, 隨即擠滿了城頭, 與守軍展開白刃戰。 敵眾我寡, 經過短暫但悲壯的血戰, 南原城頭各處很快飄揚著各式各樣的日軍軍旗。 一進入城內, 日軍就在寬闊平坦的街道上遭到明軍騎兵的迎頭痛擊。 可日軍實在太多, 雖有些許吃驚和混亂, 但他們很快4~5人對付一騎, 用人海戰術壓倒了明軍騎兵。 據 《朝鮮記》記載, 大河內秀元 本人就在肉搏戰中受了5處傷, 但也獨力或協助友軍殺死 了數個敵兵。 在向城中心挺進的過程中, 大河內秀元 遇到一個身著錦衣戰袍的騎士, 一看就知道是個大官。 沒辦法, 雖然身上多處負傷, 但 大河內秀元 仍是硬著頭皮奮 戰, 最後竟被他殺死了對手。 他拿著這位高官的首級回到營地時, 只見那些被俘虜的 朝軍士卒瞪著他, 個個眼含熱淚, 滿腔悲憤, 才弄明白原來此人乃是 光陽縣監司 李 春元。 天亮時分, 戰鬥基本結束, 4000多守軍在絕對劣勢下英勇奮戰, 終於全軍覆沒。 明軍 將領, 總兵中軍 李新芳, 千總 毛承先, 蔣表, 朝軍將領, 全羅道兵使 李福男, 南原府使 任鉉, 光陽縣監 李春元, 接辦使 鄭期遠, 助防將 金敬老 等皆壯烈戰死。 李福男 是朝軍中屈指可數的猛將之一。 在日軍文獻《征韓錄》中提到, “李福男 驍 勇善戰, 部下士卒也甘與城池同命運, 端的是‘強將手下無弱兵’。 最後由於眾寡不 敵而戰死, 實在令人傷感。” (下圖 李福男 奮戰 南原城) 為報復明軍和朝軍軍民的抵抗, 日軍對 南原城 展開了 慶長之役 的第一場大屠殺。 《 脅阪家書》記載, 16日天色剛明, 日軍顧不得洗去臉上的血污, 便滿山遍野地追殺從 南原 逃出的軍民。 成群的人被日軍圍到牆角, 亂槍戳死。 據估計此後10日間, 被屠 殺的軍民多達1萬。 慶念和尚 的《朝鮮日日記》也提到慘不忍睹的 南原城, 屍體布滿 了通往北方的道路, 令這個出家人不停地感嘆和思索生命的苦難。 戰後, 日軍共聚得守軍首級3726具, 但只有 李春元 的首級能被確認, 並被保存下來 。 剩下的首級則因為太重, 不便運輸, 都被割了鼻子後丟棄。 鼻子則用鹽腌好, 由 專職點收鼻子的 奉行官 押送回日本, 向 豐臣秀吉 請功。 此後, 明軍和朝鮮軍民的 鼻子被作為戰利品, 源源不斷地送至 豐臣秀吉 跟前, 成為 慶長之役 中日軍暴行的血 證。 明軍主將 楊元 卻沒陷在城內。 眼看 南原 就要失守, 楊元 帶著部下300親隨奮力衝出 西門, 希望能殺開一條血路。 日軍豈肯讓明軍主將走脫? 混戰中, 楊元 身中兩發鐵 炮, 幸虧不是傷在要害。 待得他衝出重圍, 往後一看, 300家將只剩不到100了。 楊 元 帶著殘兵跑到 全州, 想與 陳愚衷 會師。 誰知 全州 已是一座空城, 陳愚衷 和他 部下的明軍已經跑得無影無蹤。 難怪 楊元 寫了無數求援信, 統統毫無回音呢。 原來 陳愚衷 見勢不妙, 早就兩腳抹油, 開溜了! 楊元 無奈, 只好繼續北逃。 日軍隨後殺到 全州, 兵不血刃, 奪下了 全羅道 最重要的城市。 這標志著 文祿之役 中日軍無法染指的 全羅道, 如今已全部淪陷。 苦守 南原 的主將 楊元 由於出戰不利 , 回到 漢城 後被軍法從事, 斬首示眾。 陳愚衷 被杖責100, 遣回老家, 永不敘用 。 (一說與 楊元 一同被問罪斬首。 後兩人首級被傳至朝鮮示眾, 劉綎 設祭壇奠之。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34.208.34.107
文章代碼(AID): #1AEJFd3Y (Warfare)
文章代碼(AID): #1AEJFd3Y (Warf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