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為何阿共統一後會沒軍閥

看板Warfare作者 (西域孤客)時間15年前 (2008/10/08 21:59), 編輯推噓4(400)
留言4則, 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3/3 (看更多)
※ 引述《dcps22 (ps22)》之銘言: : 老蔣北伐那麼辛苦 : 結果是一位軍閥們的共主 : 之後還內戰不斷 : 阿共三年統一全國後 : 只剩邊境殘餘軍人 : 就沒有像桂系老閻那麼大尾軍閥 : 阿共嫡系也沒比黃埔強多少啊 : 怎麼成果會好這麼多 : 小弟推估大概民兵制有關係 : 再來就是老講跟日本的重整打下統一的基礎 : 哪位大大可以指點的 中共軍隊為什沒有(很難)出現軍閥除了上一位大大提到的之外我找了資料再補充幾點﹐ 這幾點主要是從中共軍隊建軍制度和老毛個人對於各位將帥的互相制約來講﹐希望能有所 參考。 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統帥全軍。軍事委員會主席由黨中央主席兼任。軍委主席對重大問題 有最後決定權。黨中央的主要領導人都是中央軍委的成員。軍隊的主要幹部都由中央軍委 任命。各級軍隊都有黨的組織﹐支部建在連上。軍事幹部都是同級黨委的成員。部隊的重 大事情都由黨委討論、批準。從上到下﹐黨組織無處不在﹐無處不起領導作用。這些是“ 黨指揮槍”的重要組織保証。同時加強思想政治工作﹐使每一個戰士都知道“黨指揮槍” 的原則。此外﹐毛澤東還吸收了中國歷代的監軍制的經驗﹐並進行了完善﹐從而形成了一 整套嚴密的監軍辦法﹕ 一、兵無常帥﹐帥無常兵。軍官調動頻繁。這樣﹐上級軍官和下級軍官之間﹐軍官和戰士 之間﹐不可能建立深厚的私人關系。這就防止軍隊變成個別軍官的私家軍隊。在一支軍隊 內部也不可能進行對抗中央的密謀。 二、帶兵的不能調兵﹐調兵的不能帶兵。軍長和軍長以下的各級帶兵的軍官﹐不能帶領自 己的部隊移動。作戰部隊一個營的移動需要中央軍委批準。生產經營部隊一個團的移動要 經過總參謀部批準。另一方面﹐有調兵權的人﹐不經批準﹐不能自已到一個部隊裡去帶兵 。調兵權和帶兵權分離﹐使每一支軍隊隻能在劃定的駐防范圍內活動﹐不可能進行中央給 定以外的軍事行動。 三、不能一個人單獨調兵﹐軍隊調動由集體決定。中央軍委調兵不是一個人說了算﹐而是 集體研究﹐集體決定。當然﹐中央軍委主席有最後決定權。 四、軍餉和裝備由中央統一供給﹐不能就地籌餉。過去軍閥割據﹐其中一個原因是軍閥在 自己管轄的地盤裡籌餉﹐他可以在轄地內成為自給自足的獨立王國﹐地盤大﹐軍餉就充足 ﹐就可以進一步擴充軍隊。因此就有軍閥間爭奪地盤的軍閥混戰。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軍餉 由總後勤部統一供給﹐一律“吃皇糧”。軍隊自己不能就地籌餉。 五、駐軍和所在地的地方政權分離﹐地方行政長官和軍事長官分離。在軍閥時代﹐地方軍 政合一﹐軍事長官就是行政長官。他們既憑借自己的軍事實力和中央分庭抗禮﹐又憑借自 己的行政職務﹐對百姓發號施令。毛澤東時代﹐地方長官沒有軍事力量﹐隻能聽命於中央 ﹔軍事長官沒有行政權力﹐不能號令百姓。中央對軍事長官和行政長官分別控制﹐並讓二 者相互監督。這樣﹐地方實行軍事割據就無可能。雖然地方黨委的主要負責人兼任當地駐 軍政委、當地駐軍主要負責人參加駐地黨委﹐但這隻是一種相互溝通﹐軍事工作和地方工 作還是涇渭分明。 六、“雙長制”﹐即同一部隊有兩個一把手。軍長和政委都是一把手。二人平起平坐。兩 人都對上級黨委負責。二人有相互制衡作用。他們很難齊心協力進行謀反。 七、司、政、後分立﹐軍隊裡的作戰指揮、幹部和考核任免、後勤保障分別由司令部、政 治部和後勤部分別負責。三者都服從同級黨委領導﹐同時接受上一級對口部門的業務指導 。 八、強幹弱枝。在軍隊部署上﹐首都附近的軍事力量大於任何一個地區的軍事力量。萬一 個別地方出現問題﹐中央可以憑借具有壓倒優勢的首都軍事力量討伐叛逆。駐首都以外的 部隊(包括軍事首長)帶一支槍進入首都要經過批準。空、海軍的飛機不能飛越首都上空 。 由於軍委主席有最後決定權﹐所以﹐說是黨指揮槍﹐實際上是軍委主席指揮槍﹐也就是毛 澤東指揮槍﹐說到底還是毛澤東拿著槍來指揮黨﹐再通過黨控制全民。過去毛澤東靠“槍 桿子裡面出政權”現在﹐毛澤東用槍桿子來保衛自己的權力。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1.207.220.162

10/08 22:33, , 1F
當然,這也是共產黨才能國民黨不能的事。
10/08 22:33, 1F

10/09 00:54, , 2F
不過國民黨到台灣以後,也是改用這個作法
10/09 00:54, 2F

10/09 01:49, , 3F
抗戰加上土改才改變了整個社會結構~~這點兩岸都很像
10/09 01:49, 3F

10/09 01:58, , 4F
所以最大的輸家不是老蔣 是李宗仁等軍閥 XD 李:涙目
10/09 01:58, 4F
文章代碼(AID): #18xBp4rK (Warfare)
文章代碼(AID): #18xBp4rK (Warf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