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聊] 一次大戰Beatty對美國戰艦的評價

看板Warfare作者 (艦橋防空指揮所)時間16年前 (2008/05/18 22:12), 編輯推噓21(21023)
留言44則, 1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2 (看更多)
第一次大戰中, 在美國參戰之後, 美國海軍的一部分艦隊也被派到英國與英國海軍共同行動, 而當時擔任英國大艦隊司令官的Beatty上將, 來到美國第六戰艦戰隊參觀時, 看完他們的演習結果, 評價是"總體來說, 美國戰艦部隊的能力低於英國戰艦部隊". 而且, 當時的美國海軍也完全同意這點評論. 實際的原因如下: 1. 英國海軍從1910年代開始普遍配備方位盤與測距儀, 英國在Orion級戰艦上進行試驗的結果, 搭載射擊指揮裝置的戰艦, 命中率大概是沒配備的五倍之多-- 於是, 英國海軍開始大量進行戰艦射擊指揮裝置的配備. 但是美國海軍並沒有跟上這股潮流, 即使到了與英國共同作戰的時候, 還是必須依靠各砲塔自行指揮射擊, 缺乏統一進行測距定位的工具, 幾乎等於各砲自行為戰的情形. 這樣一來, 砲戰的結果當然是遠不及英國同行. 事實上, 美國海軍在幾年之前, 彈著觀測人員甚至是"站在主砲塔下方"進行觀察, 一直到一次演習中, 被主砲的爆風震死幾名倒楣鬼(貨真價實的"轟殺" XD)之後, 才開始對各砲塔裝備個別的測距儀. 而英國, 德國與日本人早就已經有這套裝置了 (通常背負式配置的砲塔中, 較高的那座一定會裝備, 因為裝上測距儀的砲塔高度會增加一點, 在不加高砲塔配置高度的前提下, 往往會兩座挑一座裝). 甚至有傳聞認為: 日本海海戰當時, 三笠就已經配有指揮主砲同步開火的指揮裝備了. 雖然有時候還是會出現各砲塔單獨指揮作戰的情形, 但是由槍砲長統一指揮下的砲擊威力, 遠遠高於各砲單獨射擊的成果. 2. 一般我們所知的美國火砲風格--大遠距離落下用重砲彈, 這時還沒確立. 當時美國人為了追求火砲的威力, 還是使用高初速的輕砲彈. (新墨西哥級起使用的14in/L50, 初速高達853m/sec) 再加上美國人從Nevada級開始常用的三連裝砲塔配置, 導致各砲的間隔距離不足, 發射出去的砲彈有非常嚴重的尾流干涉問題. 兩者搭配起來, 加上高初速砲的後座力相當強, 對大部分美國戰艦來說, 艦體無法充分吸收開砲的後座力, 導致在同樣射程上開火的時候, 美國火砲的散布界是同級英國戰艦的1.2倍以上. 即使在一次大戰結束後, 這個教訓還是沒有完全被美國人吸收-- 美國重巡使用的新型8吋砲, 同樣也是高初速的種類, 拿到Lexington上用是沒什麼問題啦, 但是噸位只有四分之一的重巡就苦了, 以後不得不一律改用減裝藥射擊. 實際上, 能同時解決散佈界與高初速兩個問題的, 可能也只有德國人而已. 其他國家想copy的幾乎沒人有好下場. 義大利是高初速的散布界慘不忍睹, 外加砲管大折壽, 幾年後Nelson的16吋砲也想copy德國人的構想, 但是散佈界也是其慘無比, 同樣也不得不一律使用減裝藥射擊 (1930年代起的新造砲, 藥室體積一律以減裝的標準設定), 拿Bismarck的裝甲帶沒辦法, 跟這點也有很大的關係. 砲彈重拿重量去硬砸, 或是近距離用動能硬貫, 兩種方法都算是可用-- 但是, 輕砲彈還不得不用減裝藥射擊, 無怪乎英國人對此砲的評價如下: "跟我們用了幾十年的15吋砲相比, 根本沒什麼長進!" 回到美國人的身上: 一戰結束後美國開始針對砲戰方式進行反省時, 也開始進行火砲測試, 以試作火砲的方法進行砲戰方針的論證. (所以才有9in/L98與3in/L105這些怪胎砲的出現, 這都是當時做的測試砲) 以美國人的標準, 他們看到日德蘭海戰的結果後, 認為今後進行戰艦砲戰的最大距離應該在30000公尺左右. 但是, 1923年度的戰艦射擊測試報告, 讓全部的海軍砲術人員大為搖頭--"散佈界: 1830m". 經過十多年的苦心改革與驗證, 1939年度時, 他們終於可以在主砲交互射擊時, 拿出270~460m的散布界水準, 提高到跟當時英國/日本海軍同級的水準了. (所以黛治夫認為"日本戰艦的射擊命中率是美國人的三倍"不無可能, 在1935年前, 光看散佈界的數據, 可能真的會讓日本海軍軍官的下巴掉下來....) -- "各位射擊的很好, 盡力保持快速射擊, 每一次砲擊都很有效!" --1916/5/31, 日德蘭海戰中英國海軍第一戰巡分艦隊指揮官Horace Hood少將的遺言. 幾秒鐘後, 來自德國戰巡Derfflinger的一枚12吋穿甲彈, 貫穿他所在的編隊旗艦 戰巡Invincible的Q砲塔天蓋, 當場引爆彈藥庫沉沒, 全艦1,021名官兵僅有6人獲救. Hood少將也隨艦沉入北海, 該艦的殘骸至今仍為上千名官兵的安息之處.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38.44.221

05/18 22:14, , 1F
好文搶頭推
05/18 22:14, 1F

05/18 22:30, , 2F
專業好文,我是外行,但一看到1830m,我的下巴真的掉下來了
05/18 22:30, 2F

05/18 22:33, , 3F
別忘了, 戰艦等級的目標也不過是200*30m的大小
05/18 22:33, 3F

05/18 22:35, , 4F
一般來說是夾叉就算抓到目標, 但是這種散佈界....
05/18 22:35, 4F

05/18 23:27, , 5F
專業好文
05/18 23:27, 5F

05/18 23:31, , 6F
德國人是如何解決散佈界與高初速的問題呢?
05/18 23:31, 6F

05/18 23:56, , 7F
話說,戰隊長,你的MSN+手機可以跟我聯絡一下嗎?之前有你的
05/18 23:56, 7F

05/18 23:56, , 8F
檔案,結果現在要找一下傳給你.......另外的,有新消息給你.
05/18 23:56, 8F

05/18 23:56, , 9F
以上
05/18 23:56, 9F

05/19 00:10, , 10F
德國的解決方法,其實是大口徑步槍+鎖閂式以及分離藥包.
05/19 00:10, 10F

05/19 00:11, , 11F
這跟德國海軍向來戰術有關,中近距離的快速夾差又加上追求
05/19 00:11, 11F

05/19 00:12, , 12F
高初速,所以連彈頭都不同.
05/19 00:12, 12F

05/19 07:51, , 13F
所以德國是在不同距離,就用不同的彈頭轟?
05/19 07:51, 13F

05/19 10:56, , 14F
05/19 10:56, 14F

05/19 11:04, , 15F
不對了,德國的艦炮用的AP跟HE,分別是針對目標以及對方來做
05/19 11:04, 15F

05/19 11:07, , 16F
區分,AP來說分成延遲底部信管穿甲以及1般彈,以及正常信管的
05/19 11:07, 16F

05/19 11:08, , 17F
的通常彈藥,這3種真的對目標最後是針對小型的艦艇,前面2種
05/19 11:08, 17F

05/19 11:10, , 18F
是用來對付有裝甲的,通常CA以上在用的是第1種,這有啥好處?
05/19 11:10, 18F

05/19 11:11, , 19F
由於德國炮彈的重量通常都很輕加上裝藥量少,所以在對付船
05/19 11:11, 19F

05/19 11:13, , 20F
艦上來說會有威力不足的缺點,但是加上了鎖閂式以及分離藥包
05/19 11:13, 20F

05/19 11:14, , 21F
這結果,就變成我的火炮在砲管中燃燒完全不會有壓力外洩這點
05/19 11:14, 21F

05/19 11:15, , 22F
相對的,射擊之後,初速會很高,加上打擊是在中近距離下,補正
05/19 11:15, 22F

05/19 11:17, , 23F
彈頭內的火藥量不足摧毀的力量,同等級火砲來說,義大利跟德
05/19 11:17, 23F

05/19 11:18, , 24F
國的15吋,初速相近(德國820,義大利830)射程不同,威利跟經準
05/19 11:18, 24F

05/19 11:18, , 25F
也就不同了
05/19 11:18, 25F

05/19 11:26, , 26F
可是看k大之前給的資料,德軍炮在中距離穿甲力很誇張
05/19 11:26, 26F

05/19 11:47, , 27F
那是因為這些火砲打擊對方目標是靠穿甲彈本身的貫穿力以及
05/19 11:47, 27F

05/19 11:49, , 28F
火炮射擊出去的高初速來相成,為何說德國火炮=大口徑步槍,
05/19 11:49, 28F

05/19 11:50, , 29F
就是因為他射擊出去跟相關等等都跟步槍相似,當然威力上面就
05/19 11:50, 29F

05/19 11:51, , 30F
不同,何況這同時也要看對方的IZ,所以中距離穿透力雖然誇張
05/19 11:51, 30F

05/19 11:52, , 31F
但是不代表對上任何1艘BB就1定吃香,帳面上來說12吋以上是
05/19 11:52, 31F

05/19 11:52, , 32F
可以跟BB抗衡,但是把各種因素套進去嘛..........
05/19 11:52, 32F

05/19 12:52, , 33F
能請問大大IZ是什麼嗎? 感謝 <(_ _)>
05/19 12:52, 33F

05/19 13:09, , 34F
IZ=Immunity Zone
05/19 13:09, 34F

05/19 16:05, , 35F
好文推 supa64板友可以發文啦~ 長篇推文比較不易閱讀
05/19 16:05, 35F

05/19 17:02, , 36F
好文推~
05/19 17:02, 36F

05/19 17:15, , 37F
廢渣不太適合寫長文給這邊各位比我還資深的
05/19 17:15, 37F

05/19 17:25, , 38F
好文推, 大大您是廢渣, 那我們這些只能拜讀的怎辦?
05/19 17:25, 38F

05/19 17:27, , 39F
請見8258以及PTT2某版
05/19 17:27, 39F

05/20 09:39, , 40F
原來不是根據距離,而是目標裝甲度啊....
05/20 09:39, 40F

05/20 11:52, , 41F
距離越遠的情形下,大落角或是低仰角的貫穿其實打下去重力加
05/20 11:52, 41F

05/20 11:53, , 42F
速度放進去......裝甲再怎麼樣(恩阿.....),所以才會有IZ的
05/20 11:53, 42F

05/20 11:54, , 43F
存在,反正越遠哪國BB能承受實際值嘛(抓頭
05/20 11:54, 43F

05/21 13:14, , 44F
好文~~~
05/21 13:14, 44F
文章代碼(AID): #18C3bVzL (Warfare)
文章代碼(AID): #18C3bVzL (Warf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