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貼]杜車別:為崇禎正名.袁崇煥事件辯

看板Warfare作者 (........)時間16年前 (2007/12/05 18:25), 編輯推噓10(1004)
留言14則, 8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還有不少人將明亡原因歸咎於崇禎皇帝!在這些人看來,崇禎剛愎自用,任用奸人,濫殺大臣,橫徵暴斂,最終導致了明朝的滅亡,尤其殺了袁崇煥,這一點更被大做文章,痛罵明朝若是不亡就沒有天理! 然而按照我的看法,這樣的指責並沒有道理。      第一部分 袁崇煥問題    袁崇煥殺毛文龍,崇禎再殺袁崇煥的問題,已經有太多太多的人討論過,本無再重複寫的必要。但是這卻又是崇禎時期繞不過去的問題。為了整個文章的完整性,還是必須寫。我就以自己所見對這個問題敘述分析一下,應該承認自己在這個問題上認識也有一個逐漸變化的過程。從一開始是對袁崇煥盲目崇拜,對崇禎皇帝切齒痛恨;然後是對袁崇煥的惋惜,對崇禎的諒解;最後是認為袁崇煥罪過確實當死,崇禎並無實質性過錯。這種思想上的轉變,主要還是因為看了更多的討論,了解了更多的事實。    為什麼說袁崇煥該殺?為了要說清楚這一點。還是先了解一下被袁崇煥殺掉的毛文龍究竟是何許人!    一、 毛文龍    1、《明史》與《晚明史》中的描述    《明史》中關於毛文龍的記載是“文龍者,仁和人。以都司援朝鮮,逗留遼東,遼東失,自海道遁回,乘虛襲殺大清鎮江守。……設軍鎮皮島如內地。皮島亦謂之東江,在登、萊大海中,綿亙八十裡,不生草木,遠南岸,近北岸,北岸海面八十裡即抵大清界,其東北海則朝鮮也。島上兵本河東民,自天啟元年河東失,民多逃島中。文龍籠絡其民為兵,分布哨船,聯接登州,以為掎角計。中朝是之,島事由此起。”[《明史.列傳第一百四十七》]    《晚明史》一書中對毛文龍出身經歷描述的更為詳細一些“毛文龍,浙江杭州人。萬歷四年(1576年)出生於杭州府錢塘縣的松盛裡,自幼家境貧困,隨母寄養於舅舅沈光祚家。年輕時窮困潦倒,替人看相謀生。還學習孫吳兵法,好談兵事。三十歲那年,隻身北上,經北京走山海關、寧遠一帶”,然後經過他舅舅推薦,被授予都司職位,“天啟元年五月毛文龍率軍丁將近二百人,涉海三千里,直入虎穴,擒叛將佟養真父子於鎮江,一舉收復遼東數百里江山。遼陽失陷,他從海道遁回,乘虛攻下滿清在鴨綠江邊的鎮江堡。鎮江堡失守後,他率部撤往鴨綠江口近海的皮島,隨後 晉升為總兵。……毛文龍登島後,披荊斬棘,籌備器用,召集流民,通行商賈,南貨綢布,北貨參貂,掛號抽稅,不過幾年就成為雄鎮”    以上記述可以看出什麼?毛文龍本出身平民,貧寒起家。走南闖北,歷練頗多,見識也廣,為人有機謀且不乏膽色。他投軍之後,都司不過是個小官吏,然而卻能利用這個小職位,做出一番大事業。當明軍在遼東一潰千里,望風而逃的時候,惟獨他卻能僅僅依靠二百人的軍丁,逆流而上,涉大海,入虎穴,擒叛徒,殺滿虜,攻鎮江,鎮皮島,靠著驚人的膽識和過人的判斷力洞察力,一舉佔領戰略要害的位置。    在他之前,皮島不過是個無名小島,明廷沒沒有派官吏將領駐守,後金也並不十分重視。直到毛文龍駐紮於島上,雙方才都認識到這個地方所處位置的重要性。按照滿清編寫的《明史》這個島本不過是個荒蕪不毛之地,直到毛文龍上島,才逐漸招攬收攏集百姓,並且把其中一部分百姓訓練成軍隊士兵,同時吸引商賈,發展貿易,使之經濟上活躍繁榮起來。可以說皮島完全是毛文龍白手起家,一手開發出來的。    從毛文龍的這一番作為看來,此人實在具有非同一般的才能,無論在軍事上,還是經濟上,有相當卓越的眼光和頭腦。所謂時勢造英雄,正是時勢才在當時的社會中造就了象毛文龍這樣完全出身平民,依靠自己過人的能力贏得重視的英雄人物。    關於毛文龍駐紮在皮島對滿清的重大牽制作用,這一點是明清雙方都予以承認的。根據晚明史的記載“天啟三年,毛文龍與部下商議:遼東要地,唯金州,南通旅順口,北至三牛壩。西通廣寧、東可圖復。若得此城,陸路可扼建州騎兵,水路可往登州運糧停泊” 商定之後,“毛文龍就率部將攻下了金州,而自己仍舊退回皮島。明朝廷也因此升毛文龍為左都督掛將軍印”,“當時朝廷上下,都認為毛文龍在海外有牽制後金的功勞,兵部的估價是:毛文龍滅奴不足,牽奴則有餘”,這個估計是相當符合實際的。工科給事中楊所修則說:“東方自逆奴狂逞以來,唯一毛文龍孤撐海上,日從奴酉肘腋間撩動而牽制”;“奴位出老寨則不時攻掠,以阻其來;奴離窺關則乘機搗襲,以斷其後。” 應該說,這些都是對當時真實的情況的描述。    即便是在一心醜化毛文龍的滿清編寫的《明史》中也不得不有如下記載“四年五月,文龍遣將沿鴨綠江越長白山,侵大清國東偏,為守將擊敗,眾盡殲。八月,遣兵從義州城西渡江,入島中屯田,大清守將覺,潛師襲擊,斬五百餘級,島中糧悉被焚。五年六月,遣兵襲耀州之官屯寨,敗歸。六年五月,遣兵襲鞍山驛,喪其卒千餘。越數日又遣兵襲撤爾河,攻城南,為大清守將所卻。七年正月,大清兵徵朝鮮,並規剿文龍。三月,大清兵克義州,分兵夜搗文龍于鐵山。文龍敗,遁歸島中。時大清惡文龍躡後,故致討朝鮮,以其助文龍為兵端”    這裡表面敘述的似乎都是毛文龍一連串的敗仗,對毛文龍在天啟三年,奪取金州的勝利,只字不提,以達到編者對毛文龍醜化的目的。但即便如此,從這些描述中,我們也可以看出一些端倪。僅僅是這一小段文字,就包括毛文龍六七次對滿清的騷擾牽制。表面上似乎都是毛文龍損兵折將,但實際上真正頭痛叫苦的卻正是後金方面。有毛文龍在,後金方面就不得不隨時提防他的偷襲,不知道什麼時候,什麼地方就有毛文龍的軍隊士兵鑽出來,給滿清來一下子。毛文龍在暗處,而滿清卻在明處;毛文龍可以隨時主動的挑選騷擾攻擊滿清的地點時間,而滿清是明知道毛文龍就在那 個皮島上,卻是看的見,摸不著,拿他沒有辦法,因為一到海上水中,滿清的騎兵優勢就半點發揮不出來,想要攻打毛文龍,只能是自找麻煩。而且還有一點,毛文龍的兵員補充幾乎是無限的,那些在遼東受到滿清迫害殘殺的漢族人民幾乎都可以成為毛文龍部隊的潛在兵源,而滿清則不然,被殺掉一點就是少掉一點。可以說在毛文龍和滿清的對峙中,毛文龍是佔盡優勢便宜,而滿清則是啞巴吃黃連。正因為這個道理,滿清是把毛文龍當成眼中釘,肉中刺,恨之入骨,卻又拔之不去,有苦說不出。既然拿毛文龍沒有辦法,就只能遷怒朝鮮出氣,這才有了所謂“時大清惡文龍躡 後,故致討朝鮮,以其助文龍為兵端”。這淡淡一句,就可以看出這個大清“惡”文龍,“惡”到了什麼地步? 2、汪汝淳撰寫的《毛大將軍海上情形》    在明朝人汪汝淳撰寫的《毛大將軍海上情形》[《清史研究通訊》1990.2 李尚英點校]一文中,對毛文龍起到的作用有更詳細的描述。汪汝淳是毛文龍同時代人,從文中可以看出其對毛文龍相當熟悉,對當時的情勢和許多事情都有深入了解,不乏真知灼見,一些觀點可以說切中要害。有說他本人就是毛文龍的幕僚,恐尚不能確認,但無論如何這篇文章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我們不妨摘取其中一部分內容做些分析。    “封疆之臣遞壞遞更,遞更遞壞。然期間豈無長城之足恃,究竟同歸於一敗?此其故蓋有難言者”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負責防守邊疆的大臣,一個接一個的壞事一個接一個的更替,一個接一個的更替又一個接一個的壞事。然而這當中難道就真的沒有一個象長城一樣足夠依靠的麼?究竟為什麼最後都同歸於一個失敗呢?這其中的原因難以表達啊!    “今日之病,病在議論繁而私意廣,浮誇大而經製疏,既無補於實際,安望其有實功。”    也即造成目前困境的病因在於,議論繁多,而這些議論卻大多代表各自的私人利益和意願;虛浮誇張的風氣大張,然後真正經營管理的制度卻疏漏草率;於是既不能對實際有所幫助,又怎麼可能指望有什麼實際的功效呢?    “海上之偏師,一振於鎮江,擒叛將佟養貞等獻俘朝廷;再振于林畔,以挫釁其酋子,不啻以空拳搏猛虎” 這是在敘說毛文龍的戰功了,其意自明,不必詳細解釋。    “往二三鄉人從海上歸者,略述彼中情形,經營佈置確有端緒,駕馭屬國以誠以信,而其主裁在收遼人,以復遼土,故歸之者如市”。    這裡的一句“主裁在收遼人,以復遼土”,可以看出毛文龍的戰略主張幾乎和熊廷弼、袁崇煥如出一轍,也可算得上是英雄所見略同了!    “將軍屯兵皮島,……日以召集遼民,安插屯種、揀練將士為事。凡歸止之遼民,每口月給糧三鬥。奴自去冬殺阿骨後,殘酷日甚,殺 戮日眾,故民離怨而歸將軍者日眾,即編剃逃兵者亦多歸公。……今軍聲大振,寬、鎮、鳳、蒲、橫諸城堡,俱以譴將收復,設立防守”    這裡描述的情形是符合實際的,後金頭子努爾哈吃凶殘橫暴,對遼東地區的漢族人民更是殘酷虐殺,肆無忌憚,保守估計,遼東大概至少幾百萬無辜平民死在後金統治者的屠刀之下!在這樣的情形,毛文龍駐紮在裡後金據點不遠的皮島之上,無疑為了遼東百姓提供了一個避難所。至於文中說“即編剃逃兵者亦多歸公”,應當也是實情!    “奴酋則在辛酉臘月十四日林畔襲戰之後,……又見毛將軍不時有兵揚帆海上,而皮島逼在建州之後,……故次第抽回,以保老寨。今奴親兵實不滿四五萬,而編兵逃者逃,死者死,期年之間已去十三,又為毛將軍招回五六萬,故奴日益猜而殺 戮益重,編兵凜凜思逃”    這說的是毛文龍駐紮皮島,位於建州後方,形成了對後金政權的有力牽制,迫使其不得不將主力回調,保護老寨,同時也造成其內部的猜疑混亂。    “入夏,遼兵民歸附日眾,而馬亦稍稍增間,出兵設伏寬、鎮間,奴騎零星哨探中伏輒擒,並奪其馬,屢中屢擒”    這類似於抗日戰爭時期敵後武工隊採用的戰術了,不和敵人主力交戰,卻專門找對方零星少數的士兵進行打擊,這樣的戰法估計也是讓後金頭目感到頭疼的吧    “全遼之失封疆幾二千里,其間與奴為敵者僅沈奉兩戰,……餘俱望風奔潰,未嘗以一矢相加遺,以至於今,但幸奴不來耳,來則風鶴皆奴兵也。獨將軍自庚申將二百餘人,由三岔下海,遍歷各島,延攬同心,激奮忠勇,收雙山,破鎮江,孤懸絕島者幾三年,不得國家鬥米尺布之濟,僅以一片精忠收集遼民,依屯屬國。……屢以數百人於寬、鎮、鳳、 間,效戚南塘設空營地砲之伏,以擒奴騎,大戰小戰,以力以智,不可數計,非若當關之兵將小有警報,輒辦一走者比”    這裡的描述都是歷史真實情況,可以參考其他記載加以證實,並非誇張之辭。其中說“數百人於寬、鎮、鳳、 間,效戚南塘設空營地砲之伏,以擒奴騎”,當是典型的游擊戰術,所謂“設空營地砲”,空營好理解,“地砲”應當是地雷吧,戚繼光應該是發明過類似於地雷的埋在地下的火藥爆 炸武器。可見地雷戰並非抗日期間才有,早在明代就已經將之應用於實戰了。    “奴自劫撫順,破開、鐵之後,編剃遼民為前鋒,每攻一城進一城,輒以遼之剃兵先驅,而奴令極嚴,卻者必斬。故我兵每一遇敵,僅與遼民自相殺 戮,而我之精銳已盡於前,奴始以驍騎放馬衝突,無不立敗者。將軍自攻鎮江、收雙山,悉以謀勝,雖林畔幾不免於虎口,而截殺酋目,挫衄奴子,始不敢再渡鴨綠。自是而後,將軍且以偏師屢出寬、鎮,牽擾奴賊,張疑幟以亂賊心,避其銳而擊其墮,……而奴遂委寬、鎮、鳳、 以去,將軍始得從容駐屯、肆其出入,而無襲擊之恐矣。是向之用兵者,皆於奴角力,用其所短而敗,獨將軍省強弱,察虛實,度形勢,舍其寬、平,逼奴老寨,俾奴不敢出老穴一步”    這一段敘述分析後金分裂分子以前之所以能夠在軍事上勝利的原因,然後指出毛文龍如何揚長避短,取得勝利。關鍵就是“以謀勝”。在滿寇的兵力戰鬥力都都強于軍的情況下,避免正面作戰,在滿寇統治的後方,採用游擊戰術,出其不意,攻其不備,四處騷擾,使得後金防不勝防,從而在後方開闢出根據地。應該說毛文龍採取的這個策略確實效果非常好。從後金頭目對他的痛恨也可見一斑    “兵行詭道,故戰必用間。自用兵以來,每將敗衄,奴必蟄伏肆其詭傳,謂奴畏我而哭矣,糧餉將盡矣,父子相戕矣,叛將思內應矣;且多用奸細,勾引我之遼民為奴間 諜矣,而我輒信之以為實。若線索全在奴手,是奴慣用間而我專落其間,致屢戰屢敗,而我終不能一用間,以得奴之真耗矣。獨將軍自取鎮江則用間,以離養真之愛妾;除阿骨則用間,使奴立斬其大帥;招劉愛塔、王子登則用間,以剪奴之羽翼;誘諸偽將俾陰受節制,而奴之腹心始離,真情始得,奴始不得將軍之虛實。將軍之細作時達遼沈,飛書遍投,而奴之疑懼益甚,凜凜終日,日惟追殺毛兵奸細並殺 戮遼民,而歸附將軍者日眾矣”    這一段是說在和後金割裂分子作戰中使用間 諜細作的重要性,以往的情況是,後金叛亂分子多用間 諜奸細,達到探聽情報,擾亂明方的軍心民心目的,明朝則往往墜入彀中,敵暗我明,結果屢戰屢敗。而到毛文龍在遼東之後,這一形勢才開始逆轉,離間佟養真和其愛妾,用反間計除掉後金將領阿骨,,用間 諜招攬敵方的劉愛塔、王子登諸如此類等等。這一點是對後金作戰中相當重要的一個環節,可謂是心得之談。只可惜毛文龍之後,明方依然對此渾渾噩噩,懵懵懂懂,不加重視,甚至對後金方面的行動一無所知,一直到打上門來才知道對方動向,這是相當可悲的    再來看全文的最後一段話“天外之孤忠一心辦賊,而於時局之周全勢所不及,兼實功實效遠在絕島,故知之最寡,而助之者不力。今虜氣尚驕,國恥未雪,願當時勿以文法相抱持,同心佐主,勉圖接應。否則,海上之遼民日久,萬一久而乏食,眾潰於內,奴乘於外,則天下事大可寒心矣。因並筆之,以俟裁察”    這一段話表達了汪汝淳的擔心與希望,最後這一句“眾潰於內,奴乘於外,則天下事大可寒心矣”,已經隱隱有悲愴之意,似乎在預告未來的結局,最後竟一語成讖,不幸而言中,也是可悲已極!    不可否認,由於汪汝淳和毛文龍關係密切,所以文中當有溢美誇張之辭。但綜觀全文內容,基本是對真實情況的描述,參之以其他史料,基本都是事實!有一點是毫無疑問的,那就是毛文龍在皮島的存在,對後金政權來說,是一個巨大的威脅,甚至可以說是心頭大患。毛文龍以相對以較少的人力物力牽制住了後金政權,甚至使其有動輒受製之感,就如芒刺在背,對遼東漢人統治都無法穩定下來。    汪汝淳文中曾說後金頭子曾經貼出榜文懸賞毛文龍首級,其中說“有能斬毛文龍首級者,以全遼王之”,應當非憑空虛構。後金以及後來的滿清頭目對毛文龍的痛恨是確鑿無疑的,甚至百多年***編寫的《明史》似乎仍舊餘恨未消,對毛文龍多用貶語。 3、當時人之評價    後金叛亂分離分子對毛文龍痛恨雖痛恨,卻真的是半點辦法都沒有。可就在這個時候,明朝內部卻有一股勢力同樣把毛文龍看成眼中釘肉中刺,幫助後金頭目做了他們想做卻沒有能力做到的事情。    正如言官對熊廷弼的不斷彈劾一樣,但是朝廷內對毛文龍的彈劾也從來沒有停止過,僅僅明史中就列出兩個“工科給事中潘士聞劾文龍糜餉殺降,尚寶卿董茂忠請撤文龍,治兵關”。    但明朝的皇帝還並沒有十分糊塗,無論是天啟也好,還是崇禎也好,都知道,皮島這個據點,本就是毛文龍一手開發出來的,如果沒有毛文龍,根本就沒有皮島的局面,那你們還彈劾些什麼東西呢?如果沒有毛文龍牽制住後金叛亂分子,恐怕天啟年間,後金政權就已經打到關內來了!所以對這些彈劾,都一概擋了回去。    事實上,當時也有正直的官員為毛文龍說公道話。比如當時的屯田主事徐爾一就竭力上疏為毛文龍擔保    “《毛太保公傳》說屯田主事徐爾一念毛帥功高,而憤朝議之多舛,不平,乃上疏論不可解者四,……。羅振玉《東江遺事》跋‘謂屯田主事徐爾一上疏,自以三子一孫保文龍無他。文龍死,爾一復上疏,疏入不報,爾一掛冠去。’”    這個徐爾一敢於用三個兒子一個孫子來為毛文龍做擔保,可見其對毛文龍推崇信任的程度了!並不是所有人都有這樣的勇氣這麼做的,畢竟一旦出了事情,涉及就不僅僅是自己的性命,而是自己一家人性命,沒有十足的把握,他是不會這麼做的。    那麼這個徐爾一究竟是什麼人呢?是否是毛文龍的黨羽親信,又或者是毛文龍用金錢賄賂收買的人?都不是!實際正如賈乃謙所說:“崇禎朝工部主事徐爾一並非奄黨,相反的卻曾因替奄黨迫害的熊廷弼仗義訟冤。而名垂史乘!就是他。”    明史中是有徐爾一的名字的,但並非是獨 立的列傳,而是在《明史.熊廷弼傳》中,崇禎元年,首先站出來為熊廷弼鳴怨的就是這個徐爾一,他在奏疏中說.熊廷弼“其才既籠蓋一時,其氣又陵厲一世,揭辯紛紛,致攖眾怒,共起殺機,是則所由必殺其軀之道耳。當廷弼被勘被逮之時,天日輒為無光,足明其冤。乞賜昭雪,為勞臣勸。”    所以羅振玉稱讚徐爾一說“爾一蓋亦一偉丈夫也”。       徐爾一對毛文龍是怎麼評價的呢,不妨來看看 “屯田主事徐爾一在籍嘆曰:‘遼左興師十載,任東事者,如經略楊鎬喪師,袁應泰則陷城,廷弼則敗逃,巡撫王仕貞則失機,總兵劉綎則陣亡,馬林則挫鋒。其餘不可勝述,而投清者亦不知幾許,未有如毛師開鎮九年,護持兩國,復城獻俘者。而廟堂諸臣,反生異議,我減軍餉。軍餉一減,則將士灰心矣。’”    “天未嘗不為國生異才,而不克收其用,則平遼總兵毛文龍是也!窮海孤懸一旅,始終寄託州島,試與重關岩城,兵多餉足者相提而論,奚啻天淵。……不一二年,撫集逃民八九十萬。……苦心戮力,自營自辦……其發跡梗概亦甚奇矣!而所最難者,當魏忠賢擅政,督撫節鎮稱誦建祠者比比,而文龍耿介不一濡足。今歷按東江章疏,有一言半辭客影響文致否?……東江實收,自二年至七年,共銀一百五十萬有奇,米豆雜糧共九十餘萬石耳,猶紛紛責其虛冒。然則共寧一鎮,五六年來,每歲用銀三百萬,米豆一百卅萬,兼之內帑不時給發,何尚憂乏絕而致鼓譟耶?其不可解一 ;    文龍報有實兵十五萬,前後解獻俘級,不啻萬餘,論者以為俱難憑信……且所屬島嶼廿餘,浩淼二千餘裡,非得多兵,何以聯絡策應,進戰退守?其不可解二;    敵至寧遠,罪文龍不能牽制。按文龍於敵未至寧遠以前。已偵得其情,報關、寧旱備。當故甫至寧遠之日,即懸兵千里,攻襲海州、瀋陽以分其勢,或亦力止如斯而已看,而論者咎之不已。……當敵兵襲破朝鮮,文龍率兵往救,分路要截,因之遠地,文龍因急檄關、寧,往搗其虛,不可謂進剿亡機,迄不聞遣一旅為諸路聲援,而所望望于文獨若是奢乎?    其不可解三;    謂東江為扼要,而文龍果才耶!宜重其任,不然或裁其鎮,或更其人。今俱不可,而止裁減其餉,是委為敵餌耳,且文龍妻子久已歸杭,倘亦王剪[剪]多請田空自固之意乎!而猶虞尾大不掉。其不可鮮四。……要之,事之真偽,具懸海外,總不能確有所據,……皇上必欲恢復三韓,宜立召文龍,面陳方略……臣敢保文龍才足辦此,如用而不效,甘與同罪。……”    因為未見全文,中間意思有脫漏不明處,但總體上還是很清楚的,基本上對那些指責毛文龍的讕言作了有力駁斥。比如說毛文龍虛冒軍餉一條,他的質問是毛文龍率領的東江軍隊從天啟二年到七年,一共收到的銀子只有一百五十萬兩,而關寧部隊,一年軍餉用銀就在三百萬以上,尚且有因為缺餉鼓譟譁變的事情,這樣的對比,還硬要指責東江虛冒軍餉就實在令人費解了。    其他如關於牽制問題,還有所謂的尾大不掉問題,都為毛文龍做了有力辯護。 二、袁殺毛之無理    天啟也好,崇禎也好,都不是傻瓜,縱然他們做不到對毛文龍的全力支持,但要他們滿足某些文官彈劾的要求,真的自壞長城除掉毛文龍,這樣的事情,他們也是絕不會做的。    而對那些對毛文龍早存偏見的人來說,通過皇帝許可,通過官方合法途徑來除掉毛文龍是行不通了。明的不行,那就來暗的,總而言之他們已經把毛文龍看成了必欲除之後快的對象,仿佛只要把毛文龍除掉,天下就可以太平了,後金叛亂分子就可以自動被消滅了。正是在這樣的情形下,袁崇煥就應運而生,他成了所有這些要殺掉毛文龍的人當中最積極最活躍的一個人,成了一個急先鋒!    毛文龍對當時的險惡情形並非懵懂無覺,茫然不知,事實上他看的很清楚。在他對崇禎皇帝的上疏中有這麼一段感慨系之的話“諸臣獨計除臣,不計除奴,將江山而快私忿,操戈矛于同室”。這段話似乎就是對將要發生的情形的真實刻畫,“將江山而快私忿,操戈矛于同室”這句話包含了多少悲憤又有多少無奈呢?    毛文龍又說“一介末弁,孤處天涯,曲直生死唯命是從,豈敢嘵嘵取憎?實是文臣誤國非臣誤國”。    然而對袁崇換而言則是已經非殺毛文龍不可,似乎不殺毛文龍就不足以實現他的平遼大計了(事實證明,他殺了毛文龍,實現的是只後金政權的平遼大計,殺了毛文龍等於把他自己也一併殺了,從此滿清在遼東再無後顧之憂!)。    根據《晚明史》記載,早在崇禎元年,袁崇煥剛進京的時候,就已經下定決心要殺毛文龍了。“袁督師要殺毛帥,此事計議已久。據他日後說,崇禎元年進京時,與朝中大臣談及毛文龍,他明確表示要‘徐圖之’ 慢慢收拾他,內閣輔臣錢龍錫為此事再三斟酌,親自到袁崇煥寓所商議。錢龍錫問及遼東事宜,袁崇煥回答:‘當先從東江坐起。’錢龍錫不解地問:‘舍實地而問海道,何也?且毛帥未必可得力。’袁崇煥解釋道:‘可用則用之,不可用則殺之。’他還對錢龍錫說‘入其軍,斬其帥,如古人作手,臣饒為也。’把他還未出關就要置毛文龍於死地的決心流露無遺。毛文龍的命運就這樣決定了。”    意味深長的是袁崇煥在見崇禎皇帝的時候,以及後來他在給崇禎皇帝的上疏中說過這樣的話“以臣之力,製全遼有餘,調眾口不足。一出國門,便成萬里,忌能妒功,夫豈無人。即不以權力掣臣肘,亦能以意見亂臣謀。”,還有“馭邊臣與廷臣異,軍中可驚可疑者殊多,但當論成敗之大局,不必摘一言一行之微瑕。事任既重,為怨實多,諸有利於封疆者,皆不利於此身者也。況圖敵之急,敵亦從而間之,是以為邊臣甚難。陛下愛臣知臣,臣何必過疑懼,但中有所危,不敢不告。”    袁崇煥說這些話是要求崇禎信任自己,不要為流言所動,不要中了敵人的反間計。然而他似乎沒有想過,毛文龍也正是一個不折不扣的邊臣!他說的這些話也完全可以使用在毛文龍身上!“馭邊臣與廷臣異,軍中可驚可疑者殊多,但當論成敗之大局,不必摘一言一行之微瑕。事任既重,為怨實多,諸有利於封疆者,皆不利於此身者也。況圖敵之急,敵亦從而間之,是以為邊臣甚難。”這些話似乎完完全全就是對毛文龍說的!袁崇煥從一進京就認為毛文龍該殺,不知道他所認為的那些毛文龍當殺的罪狀究竟是哪裡來的?是他自己親眼目睹的麼?顯然不可能!也不過是他道聽途 說,從別人那裡聽來的而已。僅僅憑藉這些道聽途說的流言,他就認定毛文龍當殺,可謂昏聵已極!    道理袁崇煥都是知道了,然而到了要他具體實踐這些道理去對待別人的時候,他就做不到了,結果反而陷自己於死地,真可謂作法自斃。其實袁崇煥之所以不能把他自己向崇禎說的這些道理落實到毛文龍身上(而崇禎皇帝自己倒不用袁崇煥說就能落實這些道理),關鍵一點是毛文龍的出身本身就受到他的歧視。    熊廷弼也好,孫承宗也好,袁崇煥也好,孫傳廷也好,明末四位最傑出的軍事統帥人才都是進士出身(這也充分說明所謂的八股文禁錮人的智慧不過是一派胡言!事實上明朝的八股文從來就沒有妨礙過個人聰明才智的發揮),然而毛文龍成為遼東獨當一面的將帥,卻僅僅是從軍隊底層升遷上來的,僅僅這一點就足夠讓袁崇煥看不順眼了。既然心裡早存偏見,那麼對所有那些關於些關于壞的資訊相信不疑,好的資訊置之不理,也就是順理成章。    有一些資料說袁崇煥是因為一心同後金方面達成和議,而後金方面和議中的一個條件就是要袁崇煥殺掉毛文龍,所以才有袁崇煥殺毛文龍事件的發生,這種說法當不可信,袁崇煥絕對不至於愚到這個地步。    另一種更有說服力的觀點是袁崇煥之所以殺毛文龍是因為收到皮島內部後金奸細的告密,誣陷毛文龍要投降後金,這才導致袁崇煥起了殺心。這種觀點有文獻支持,根據一篇網上文章的陳述“毛文龍生前即與皇太極有過多封書信來往,這其中有一部分至今仍有殘檔留存,另一部分也被記錄在當時的滿文檔案中,即今天的《滿文老檔》。從這些信件看來,前面幾封是單純的談和,後面幾封言語曖昧,有投降的嫌疑,許多人至今為此爭論不休。不過在滿文老檔中最後有一封信件,一直被誤歸于毛誤歸于下,但其中有‘毛總兵官在彼欲降之心,半真半假……以我觀之,汗心猶豫而 狐疑,又謂毛總兵官放恣,初無定心,後被牽累,事不易結等語。遂以毛總兵官蓄意叛逆,即密告袁都司殺之。我以告叛有功,升為副將職。’的句子,明顯可以看出寫信之人並不是毛文龍。相反,他是在毛文龍被袁崇煥殺死之後寫這封信的,並自稱毛被殺是因為他密告的結果。”[出處 《再論袁毛公案及與碧血汗青商榷》作者Capo]寫信人覺得要讓毛文龍真心投降後金基本沒有指望,所以“乾脆以“乾脆蓄意叛逆密告袁崇煥,從而殺了毛文龍。而告發者,即寫信人以告叛有功,升為副將。若此信是毛文龍所寫,他又怎會向袁崇煥告發自己叛逆?又怎會在自己被殺之後還因為‘告叛有功,升為副將’?”    從這個事實來看袁崇煥之所以殺毛文龍是中了後金叛亂分子的反間計的結果。但我以為這種看法也只能作為參考[上引文作者Capo大約也並不認為是袁崇煥中反間計],並不能認為是袁崇煥殺毛文龍的主要理由,充其量只能算做一個催化因素,而非決定因素。殺毛文龍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在袁崇煥自己那裡,事實也正如前面所說,他是早在崇禎元年,剛進京的時候就已經有了除掉毛文龍的打算,這顯然是不能用中反間計來解釋的。更何況袁崇煥自己一再要皇帝提防放間計,他自己又怎麼會愚蠢到收到一封告密信就當真?    無論原因是什麼,總而言之袁崇煥是下定了殺毛文龍的決心。就這樣到了崇禎二年六月五日,袁崇煥乘在雙島與毛文龍會見的時候,羅織了毛文龍十二條所謂的大罪,將其處斬。這十二條罪狀大部分都是刻意羅織構陷,有許多屬於“軍中可驚可疑者殊多,但當論成敗之大局,不必摘一言一行之微瑕”性質,完全沒有理由加以譴責的。而且也談不上核實,幾乎全是憑袁崇煥一人說了算! 可笑的是他給毛文龍按上的罪名中,一條是餉銀索取過多,侵盜軍糧。而實際上他殺了毛文龍,要的餉銀比毛文龍在時還要多,“崇煥雖誅文龍,慮其部下為變,增餉銀至十八萬。然島弁失主帥,心漸攜,益不可用,其後致有叛去者。崇煥言:‘東江一鎮,牽制所必資。今定兩協,馬軍十營,步軍五,歲餉銀四十二萬,米十三萬六千。’帝頗以兵減餉增為疑,以崇煥故,特如其請。”    至於其他按在毛文龍頭上的那些罪名,什麼開馬市,竊人參都可以當笑話來看。還有一些則根本屬於憑空捏造的不經之辭!    可以說袁崇煥殺毛文龍,是他無法洗脫的一個污點,是頭腦昏聵已極的表現,是自壞長城,同室操戈,自相殘殺的惡劣行徑,無論用什麼樣的理由,都無法為他的這個行為開脫,從殺毛文龍的這一刻起,他自己的命運就已經注定了。明代遺民歷史學者談遷在《國榷》中說“袁氏殺島帥適所以自殺也。” 另一位明末大學者張岱也譏諷袁崇煥“大言不慚,而終日夢夢,墮幕士雲霧中,而不知其著魅著魘也。五年滅寇,寇不能滅而自滅之。” 三、袁崇煥殺毛文龍之惡果    袁崇煥殺毛文龍造成如下幾個惡果: 第一、開官員將領自行其是,破壞國家法制之先河。    無論毛文龍有沒有罪,該不該殺,都應該由國家來決定,由中央政府來決定,而並非是他袁崇煥一個人來決定。這點是相當重要的!保持中央的權威性,這是必須的。否則勢必造成各個地方官員,各個邊鎮將帥,自行其是,在重大決策上擅自主張。結果是客觀上形成割據分裂局面,上下一盤散沙,力量無法協調統一,甚至互相內訌窩裡鬥。後果不堪設想!由中央來決定一些重大問題,表面上可能暫時帶來效率的損失,但從長遠來看,卻是唯一正確的道路,甚至是決定一個政權,一個國家生死存亡命運前途的問題。    宋朝明朝好不容易解決了唐朝軍閥割據,地方分裂的局面,明朝更在宋朝的基礎上完善體制,嚴密化了國家制度。而袁崇煥卻利用皇帝對他的信任,從根本上破壞國家的制度,這樣的行為確實是相當惡劣。一旦這個頭一開,這個先例一開,既然袁崇煥可以這麼做,那麼以後類似級別,類似地位的官員將領是不是也可以這麼做?(事實上,後來南明政權確實類似事件不斷發生)如果大家都來這麼一套,看某個官員某個將領不順眼了,就自己羅織罪名,把他殺了,那麼這個政府還怎麼維持下去?    袁崇煥手中是有尚方寶劍,但毛文龍手中也有尚方寶劍,如果袁崇煥認為自己有權力殺毛文龍,但毛文龍是不是也可以同樣認為自己可以殺袁崇煥?而且尚方寶劍是派什麼用的?尚方寶劍的作用是當軍情緊急,需要馬上處理,如果上報朝廷,上報皇帝,延誤軍機,這個時候才是需要用尚方寶劍。而不是在明明有充分的時間奏報朝廷的情況下,為了避開朝廷的管理,而自己去濫殺一個看不順眼的官員將領!然後再去逼著政府去認可這個既成事實! 設想如果在現代社會,一個軍區司令未經政府同意,就擅自羅織罪名把一個進階政府官員或者一個軍隊進階幹部槍斃了,這是什麼後果?這樣的行為會得到什麼處罰?不要說是在中國,就是在任何其他的西方國家,這樣的做法導致的結果都是相當惡劣的!    第二、造成了皇帝和大臣們之間彼此的不信任。 要知道崇禎剛開始任命袁崇煥的時候,是給予了他最大限度的信任。幾乎到了袁崇煥要什麼就給什麼,袁崇煥說什麼就是什麼的地步!袁崇煥說五年可以平遼,那好,就相信五年可以平遼;袁崇煥說要撤消遼東巡撫的建制,那好,就撤消遼東巡撫的建制,說要撤消登萊巡撫的建制,那就撤消登萊巡撫的建制;此外要銀子給銀子,要糧餉給糧餉,要信任就給信任。公道地說一句,崇禎是盡了最大的努力去給袁崇煥所要求的一切。 然而在袁崇煥方面呢?他是連一個基本的信任都不肯給皇帝!他真要殺毛文龍,那也可以。但既然皇帝這麼信任你,你總應該把毛文龍為什麼要殺,把非殺不可的理由開誠佈公的告訴崇禎吧,如果說的合理,崇禎未必沒有同意他的可能!然而袁崇煥不,他似乎認為信任只是單方面,只要皇帝信任他就可以了,他用不著去信任皇帝。他大概知道,如果他告訴崇禎,崇禎是不會讓他去殺毛文龍的,於是一切都是瞞著崇禎進行的。等到把人都殺了,然後再來告訴皇帝,逼皇帝承認已經發生的事實。    這樣的做法實在令人齒冷!即便是平常普通的朋友之間,信任也從來不可能是單方面的,都是必須是雙向的,否則這種信任關係是根本無法建立起來,縱然建立起來,也根本無法維持下去。然而到了袁崇煥那裡,卻成了只有崇禎信任他,而他卻對崇禎沒有基本的信任,自己想要做什麼事情都要瞞著崇禎!再看看他信誓旦旦的要崇禎對他如何如何信任的話,那不是成了笑話,成了愚弄人麼?你自己都不信任崇禎,又讓崇禎怎麼來信任你?疑忌一開,萬事皆去。袁崇煥連這種基本的道理都不明白,還有何話可說?    由此造成的惡果是,崇禎很難再保持對大臣的信任了。如果連袁崇煥這樣一向以品德高尚著稱的人,都這麼口是心非,說一套做一套,都這麼喜歡欺瞞他,那其他等而下之的,又談什麼信任呢?在國家危急的關頭,皇帝和大臣之間缺乏基本的信任,就很難同舟共濟,很難把事情辦好了!    這個問題崇禎是沒有責任的,他只是一個十七歲的憂國愛民的少年,把國家興亡的重擔挑在了自己肩上,現在十七歲的還是孩子呢,可能還在打遊戲呢。崇禎付出了自己的信任,得到的卻是愚弄和欺騙,心情可想而知。這個責任顯然應該是袁崇煥來負擔。 第三、造成了官員與官員之間,將領與將領之間,將領與官員之間,以及底層武將士兵和上層官員之間的不信任。 過去明朝的文官之間也內鬥,但無論內鬥激烈到什麼樣的程度,最後矛盾解決還是依靠中央朝廷的法令,殺誰貶誰都是通過政府來決定的。可是袁崇煥倒好,自說自話就把一個於國家有功,鎮守要害位置的將帥不動聲色給殺掉了。他讓那些不隸屬於他的將領怎麼想,讓那些原本在毛文龍手下鎮守皮島的將領們怎麼想?讓底下的士兵怎麼想?知道的說袁崇煥本心是為了國家,不知道的就只能認為他是在誅殺異己了!如果明朝內部官員和將領之間相處,都要這麼提心吊膽,都要隨時提防以免一不小心就被自己同僚或上司給殺掉,那還怎麼抵禦外敵,還怎麼齊心協力? 以後南明好幾次功敗垂成,實際上都是自己人和自己人在互相內訌。本來集中在中央層面的爭鬥就直接向地方上,向軍隊擴散,造成各地方,各支軍隊之間互相勾心鬥角,爭鬥勢力,爭奪地盤,甚至自相殘殺!大部分的力量都消耗在內鬥中,反而讓滿清漁翁得利,火中取栗。可以說袁崇煥開的這個極為惡劣的頭,難辭其咎。不把主要精力放在對付外敵,反倒一上任就急著殺自己人毛文龍,只能說是惡劣到無以復加的做法。 我們常說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而袁崇煥的做法則是把本來就是自己一邊的力量也要打擊瓦解,推向對立面,真是愚之至極!    第四、不惜人才,賞罰不明 毛文龍無論從什麼角度上說都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不要說他未必有袁崇煥給他羅織的那些罪名,即便這些罪名真的落實,在當時的非常情況下,這樣的人才也絕對是不能殺的。不要說毛文龍本身就是一支打擊後金的重要力量,就算他本來是站在後金那邊的,只要有機會有可能,這樣的人才也絕對應該爭取過來。當年如曹操如劉邦等是怎麼用人的?千軍易求,一將難求。不要以為人才多得很,殺了一個,就可以有第二個。有些人就是無法替代的,殺了一個,就絕對找不出第二個來!而毛文龍正是這樣一個無法替代的人!袁崇煥昏聵就昏聵在,他似乎認為毛文龍這樣的人沒有 多大的本事,之所以佔據皮島,不過是出於僥倖,殺了就殺了,隨便找個人代替就行了。按照這樣的想法去殺人,用人,只能是自取其禍! 其次拋開這點不說!毛文龍于明朝絕對是有大功的。可以說皮島之所以能有當時的局面,完全是毛文龍一手開發出來的。當初毛文龍僅僅率領著二百人,幾乎完全憑藉自己的謀略和膽識才在後金分裂分子的後方開闢出這樣一個戰略要害的據點。這樣的大功勞,任憑用什麼理由都無法抹殺。就算毛文龍真有袁崇煥給羅織的那些罪名,僅僅憑著這樣的功勞,將功抵罪也是足夠了。然而袁崇煥說把他殺就把他殺了。那些和毛文龍一起在遼東浴血拼殺,開拓出這樣局面的將士怎麼想,那些被毛文龍救到島上的遼東百姓究竟怎麼想?能不寒心麼?儘管袁崇煥在殺了毛文龍之後,還舉行 了祭禮,還惺惺作態的說“昨斬爾,朝廷大法;今祭爾,僚友私情。”。但這樣的把戲只能騙騙小孩而已!效果只是適得其反,因為虛偽做作,更增加毛文龍部下的厭惡反感的程度!所謂的朝廷大法,是哪個朝廷大法?難道是朝廷讓你袁崇煥來殺毛文龍的麼?至於說“僚友私情”,他和毛文龍之間又有什麼“僚友私情”可言?祭奠出於真情,或者還能感人,如果全然虛偽,那無疑是讓那些原先隸屬毛文龍的部下心中更加憤怒!後來叛亂的原毛文龍部下孔有德等人寫信給明軍將領黃龍的時候就表達了他們對毛文龍有功反被殺害的真實看法“南朝君昏臣姦殘害忠良毛帥既忠且勇 尚遭屠 戮”。這裡的孔有德所謂的君昏實在是冤枉了崇禎,而這個臣姦恐怕就要落實在袁崇煥頭上了! 事實上在滿清初期三個封王的大漢 姦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都是原先屬於毛文龍的部下。他們在充當滿清的忠實走狗,侵略中國的過程中都起到獨當一面作用的。雖然這三個大漢 姦,壞事做盡,狗彘不若,但他們統兵打仗的能力是不容否認的,在後來滿清侵佔中國南方的戰爭,這三個人起的作用是相當巨大的。僅僅是毛文龍的三個部下,僅僅是區區的幾個小島上,就出了滿清的三個王,毛文龍本人的才幹能力就更可想而知。漢 姦也不是天生的,如果毛文龍不死,這些人都沒有理由去投靠滿清(事實上他們當中不少人的親人都死於後金的屠刀之下)。僅僅從這點袁崇煥殺毛文龍造成的後果之惡劣就可見一斑!有種觀點認為,如果袁崇煥不死的話,這些原毛文龍部下是不會投降滿清的。但這種說法恐怕令人難以置信,袁崇煥本人是殺掉毛文龍的罪魁禍首,而毛文龍部下集體投清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毛文龍無辜被殺,如果袁崇煥不死,他真能節制住這些人麼?恐怕連袁崇煥自己都沒有這個信心! 第五、開了濫殺官員將領的風氣 如果袁崇煥真的認為毛文龍有罪過,於國家有害,非殺不可。至少也不應如此草率行事,畢竟是一條人命,當慎重。首先應奏明皇帝,訴說自己認為毛文龍當殺的理由,其次應該給予毛文龍機會。如果在以後和後金分裂分子的作戰中,毛文龍確實妨害戰局,大家有目共睹,皇帝也認識到這點,這時候處置毛文龍可謂名正言順。 然而袁崇煥卻似乎一點等不得,似乎已經把毛文龍等同於敵人對待,非要心狠手辣,眼疾手快除掉才乘心如意。結果他是害人害己。他如此心狠手辣的處置毛文龍,是開了一個惡劣的頭,最後反噬自己。皇帝此時不過是個十八歲的少年,各方面都還不成熟,心性未定。袁崇煥的做法若說在潛意識裡沒有造成對皇帝的影響,那幾乎是不太可能的。以後的情形就往往是將領官員一有過錯,就有生命危險,這樣的風氣下,人人自危,不敢任事,事情就難辦了! 拿袁崇煥的做法和萬歷皇帝比起來,就可以看出差距!萬歷的做法是,第一,決不輕易聽信人言。一切靠實踐來檢驗!萬歷三大徵好幾次一開始神宗起用的那些人都受到詬病非議,彈劾不斷,但他並不因此就輕易調換,而是仍舊給這些人機會。當實戰表明,這些人確實不行,導致情勢被動,甚至戰敗,萬歷仍舊不調換,而是做兩件事情,一是指出這些人所犯的錯誤,進行嚴厲譴責,第二繼續給這些人改正的機會,並且設法提供支持,幫助他們扭轉形勢。如果給了這些人機會,這些人還是不行,那就雷厲風行,毫不猶豫的果斷換人。 萬歷做法,表面看,似乎效率不夠高。明明已經有許多人說這個人不好了,不能用了,你為什麼還堅持用他?明明這個人已經犯了錯誤了,為什麼還不馬上懲罰他,撤換他?但實際上只有按照萬歷的做法,才能實現不冤枉浪費一個有用人才,也不放過一個無能庸劣之輩,最大限度給每個人以表現和施展的機會,調動所有人的積極性,也決不會因為濫殺而造成人人自危,不敢任事的局面!這才是萬歷三大徵勝利的關鍵。 光就用人而言,袁崇煥等一大批明朝官員需要向這個被他們鄙視唾罵的皇帝學習的地方還多的很。而按照袁崇煥的做法,僅僅憑藉流言,不經過審訊就輕易把一個有大功勞的前方大帥 嚓點了。即便是他加在毛文龍頭上的罪名全部真實,這種做法也是極端惡劣愚蠢的!這無疑打開了濫殺的大門,這個門一開,形成習慣,那最後他自己也只能被卷進去! 四、崇禎殺袁無可指責    不管有多少後果,總而言之,毛文龍就是這麼被袁崇煥不明不白的殺掉了!史書中記載,當崇禎聽到消息時,“帝驟聞,意殊駭”,也就是相當驚駭可以說是驚恐震動。也難怪這位才十八歲的少年如此驚駭。他賦予袁崇煥如此巨大的信任,本意是讓他收復國土,為國立功;沒想到此人一上任,大功未建,寸土未收,首先做的事情居然是自相殘殺,拿己方有功之帥開刀;他也沒想到,自己給予袁崇煥如此巨大的信任,袁崇煥對他卻是連半點基本的信任都不肯給,這樣事關全局的大事,居然在事先半點都不向他這個皇帝透露一聲,把欺瞞愚弄當作手段,用權術計謀來回報信任。 對一個十八歲的少年來說,這確實足夠讓他驚駭了,但驚駭歸驚駭,現在毛文龍殺都已經殺了,還能怎麼辦,還能把袁崇煥也抓起來殺了麼?這樣的話,遼東局勢又如何收拾?如果真如袁崇煥所說了,殺了毛文龍,於國家有利,那再因此而懲罰袁崇煥,豈非得不償失?    於是,就在幾乎等於被袁崇煥脅迫逼持的情況下,崇禎皇帝不得不追認了殺毛文龍的合法性。但他內心這種被欺騙被愚弄的滋味一定是非常不好受的!現在的十八歲少年恐怕多半還處於青春期逆反心理的階段,而當時十八歲的崇禎從國家大局出發,做了如此的克制讓步,也實在是難能可貴了!    當事情發展到這個地步,袁崇煥也好,崇禎也好,兩人都是心知肚明!雖說崇禎在袁崇煥的要挾下不得不追認殺毛文龍這一行為的合法性。但這一件事情遠沒有到此結束。在兩人之間已經形成了一個彼此心領神會的契約,那就是如果最後的事實證明,殺了毛文龍,確實對國家有利,或者說至少是沒有什麼危害,那麼這件事情確實這樣就可以算完了,崇禎也不會再進行追究,但如果事實證明,殺實証明是殺錯了,對國家造成了嚴重危害,那麼袁崇煥就必須要拿出自己的命來賠償毛文龍!這個隱含的契約,崇禎沒有明說,但袁崇煥自己心裡卻是再也清楚不過了!這也是為什麼袁 崇煥在殺毛文龍的時候說“我若不能恢復遼東,願齒尚東,愿爾”,而在事後,他在給皇帝的奏疏中又一再強調“臣不能成功,皇上亦以誅文龍者誅臣”。    遺憾的是,事實幾乎很快就做出了回答,殺毛文龍是殺錯了,而且是大錯特錯!僅僅在袁崇煥殺了毛文龍之後的四個月,後金軍隊主力就長途遠征,繞道從薊門一帶入關,直逼北京城下。正如當初熊廷弼在遼東,朝廷內的那些文官看他不順眼,覺得熊廷弼也沒有什麼了不起,不就是在那裡收拾收拾,整頓整頓,也沒看見他攻城克地,換一個人照樣能幹,於是很自信很輕鬆地就把熊廷弼撤換了下去,結果這一撤換就是遼東的全線崩潰!同樣現在袁崇煥等人看見毛文龍也覺得很不順眼,不就是佔據了海上幾個島嶼麼?有什麼了不起,還居然敢這麼不聽話。把他殺了,換一個聽話 服帖的人更好。結果把毛文龍一殺掉,僅僅就四個月的時間,後金軍隊幾乎是立馬出動,置老巢於不顧,長途遠征,毫無顧忌!    關於毛文龍之死和後金主力長途遠征繞道薊門入關之間的關係,當時的明朝官員就已經有人指出,比如王在晉說“袁崇煥中奴之誘,先殺毛文龍,除奴肘腋之患。已巳之變虜遂以薊鎮深入,薄都城,舍山海,而以薊宣為屢犯之孔道。向使袁崇煥……不殺島帥則奴顧巢穴,必不敢長驅而入犯。”[p796]    《明史》中的一句話,更是把這裡內中關係,表露無遺:“文龍既死,甫逾三月,我大清兵數十萬分道入龍井關、大安口”。大家仔細回味這句話,滿清統治者對毛文龍沒有任何好感,甚至在修史作傳的時候,處處刻意貶低。但在這個地方,卻偏偏在“我大清兵數十萬分道入龍井關、大安口”之前,加上了“文龍既死,甫逾三月”這八個字,這是什麼意思?這無疑就是說滿清政府官方承認,毛文龍對後金政權有著重大的牽制作用,只有毛文龍死了,他們沒有了後顧之憂,才敢於也才有可能“數十萬分道入龍井關、大安口”。毛文龍之死和後金主力長途遠征繞道薊門入關之間 有著最直接的關係!這點應該已經是毋庸置疑的了,因為連當事者後金政權以及其後繼者對這一點都不否認!    CAPO在其《崇禎二年己巳之變》一文中對此的分析是頗有說服力的,為了方便未讀此文之人了解,不妨摘錄如下“崇禎二年六月初五,袁崇煥以議餉為名,把毛文龍騙到雙島,出尚方劍殺之。僅僅過了七天,六月十二日,皇太極便在瀋陽宣布將要伐明:“定當整旅西徵”,並命蒙古各部準備糧草兵馬到時會師。皇太極特地說明:‘此朕意也’,並徵求各人的意見。 是什麼讓皇太極做出了伐明的決定?又為何剛巧趕在毛文龍被殺之後?難道是巧合嗎?我認為不是的。因為皇太極在東江皮島有奸細,有書信來往之人,他對於東江軍的消息是非常靈通的,對毛文龍死這麼大的新聞絕不可能不第一時間得報。先不論其中有無因果關係,至少皇太極伐明的決定是在他得知毛之死訊後才做出的。 毛文龍生前即與皇太極有過多封書信來往,這其中有一部分至今仍有殘檔留存,……在滿文老檔中最後有一封信件,一直被誤歸于毛文龍名下,但其中有“……遂以毛總兵官蓄意叛逆,即密告袁都司殺之。我以告叛有功,升為副將職。”的句子,明顯可以看出寫信之人並不是毛文龍。相反,他是在毛文龍被袁崇煥殺死之後寫這封信的,並自稱毛被殺是因為他密告的結果。 寫這封信的究竟是誰呢?綜合各種情況來看,應該是當時從後金逃歸時從后劉氏七兄弟中的一個,最可能是老二劉興祚或者老五劉興治不管是哪一個,他都在毛文龍死後掌管了皮島的一半權力。這封信裡又寫道:“我雖在此地兼職,而歸回彼地之心常存也。”“請賜我誓書一道,共同起事,我將樂於做事。”等語,顯然此人正在謀劃歸降皇太極,……。由此看來,皇太極實在可以放心出征,因為皮島本來就實力不強,現在更是絕不會再來找麻煩了。難怪他一得知毛文龍被殺,馬上就做了出發的決定。 這裡並不是說,只要毛文龍不死,皇太極就一定不會出兵。毛文龍部究竟有多少牽制作用,現在只能推測。至少在他活著的時候,後金的攻擊範圍並未超越寧遠一帶,也從沒有出師數個月而不歸的情況出現過。但我們完全可以合情合理地說,毛文龍被殺事件推動了皇太極出兵的決定,解決了他最後的後顧之憂。” 對於袁崇煥殺對于袁的行徑,毛文龍的後代在滿清成功侵佔中國以後痛心疾首地說“將軍雖牽制,仍厚圖進取,以邀干城。而關寧諸大臣見大清兵不即前,忌牽制之勞,疑大清師本易與,無他長,紛紛講東事,反謂毛帥跋扈不受節制,將有患。……欲黜東江者,動之糜帑,裁其兵。久之,即謂其帥亦可裁耳,於是惡之者不至去毛帥不止”[晚明史 p796] 值得一提的是毛文龍的兒子。毛承鬥,“改名玨,隱居錢塘。清初大將軍(即毛文龍)故部曲多為元勳,爵為王公,爭遣便迎玨,禮之甚恭,數欲薦玨為大官。玨固辭曰:‘愚不任官事,且懼違先將軍志也(57)。’”[《表忠錄》《毛將軍文龍傳》、《書後》。論袁毛關係與啟禎決策集團]父親被無辜枉殺,入清之後,仍舊能秉承父親遺志,保留民族氣節,不仕清廷,這足以令人感動! 到了後金繞道薊門,長驅直入關內的時候,就算是袁崇煥本人恐怕也知道他殺毛文龍是犯了一個何等巨大的錯誤!後金寇虜兵臨北京城下,他急忙率軍趕來救援,崇禎平台第二次召見他,劈頭問他的第一句話就是“汝為何殺毛文龍?今反逗留何也? ”。按照史書記載,袁崇煥面對崇禎的這一質問,做出的反應是“並不能對”。也就是張口結舌,回答不出來!應該注意袁並非是反應遲鈍,不善言辭的人。從他平定缺餉亂兵,以及赴雙島殺毛文龍的過程來看,說他反應敏捷,言辭利落,善於應對緊急情況,應該是符合事實的。然而此時面對崇禎的質問,他竟然一句象樣辯解的話都說不出口。可見此時,他自己都知道,殺毛文龍是殺錯了,不僅錯了,而且錯的離譜。崇禎等了半天,看見他慚愧惶恐,說不出話來,於是“命下錦衣獄”。 所謂崇禎是因為中了反間計,聽信了幾個從清軍那裡放回來的太監的話,這才把袁崇煥抓起來,並最終處死,這不過是一派胡言。這種神話是滿清統治者刻意製造出來,目的不過是讓人們相信明朝之所以滅亡是因為崇禎皇帝太昏庸,錯殺忠良,通過美化抬高袁崇煥,極盡煽情之能事,以便讓一些無知人產生對明朝和明朝皇帝痛恨,得出結論明朝不亡沒有天理。滿清自然入寇中原,自然就成了順天應人了! 設想一下,如果崇禎皇帝真的聽信所謂袁崇煥已和後金勾結的太監傳言,怎麼可能只抓袁崇煥一人,而不抓袁崇煥的助手祖大壽,難道說涉及通敵叛變的事情,僅僅只有袁崇煥一個人的參與?那可能麼?稍微有點智商的人,就能明白其中破綻 [關於崇禎是否中反間計,網友禹兮禹兮作過考證,可參看《對崇禎二年袁崇煥案中反間計的一點小考證》] 至於袁崇煥究竟應不應該殺,我的看法是當時的情況下確實不應該殺。但之所以不應該殺,並非是袁崇煥罪不至死,若論罪過,判處袁崇煥三次死刑,也不算冤枉他。妄殺毛文龍這一點就夠判處他死罪的了;此外賣大批糧食給和後金勾結的蒙古部落,在崇禎皇帝嚴令斥責後,還以各種藉口支吾搪塞,這一點又夠的上死罪;還有後金繞道薊門入關,如此大規模的軍事調動,他在事前竟然一無所知,完全如同瞎子一般,直到別人在關內打了起來,才連忙回救,也不知道他這個督師薊遼兼督登萊天津軍務究竟是怎麼當的?在情報間 諜工作方面,幾乎全部是空白!如果毛文龍在的話,絕對不至於如此。這一點又足夠以瀆職罪判處他死刑了。 如果從法律的角度上說,無論怎麼算,象袁崇煥這樣的情況,都難逃一死,甚至可以說死有餘辜!但我又為什麼說他在當時不應該殺呢?還是那句話,愛惜人才。袁崇煥的才能並不適合大權在握,擔任總攬全局的負責人,否則必然壞事,這一點事實也證明了!但他並非是個一無是處的草包,在許多方面還是頗有才幹的。訓練軍隊,防守城池,甚至指揮一支隊伍進行小規模的野戰,這些他還都勝任。在當時的情況下,象袁崇煥這樣的人才也自有其價值,輕易殺掉也是可惜了一些。而且人也是會成長的,經歷過這次失敗挫折,袁崇煥以後自然也能收斂成熟一些,以後或許能有更 大作為,也未定。再者,不殺他,對安定軍心也有好處。總之不殺的利益比殺掉的利益大。當然這也是針對當時戰爭狀態的情況下而言,如果和平時期的話,那為了嚴明法紀,袁崇煥的罪過是只能用判處死刑來懲罰的。 當時一些大臣的看法也是袁崇煥論罪當抓當殺,但在當時就把他抓起來殺掉,則不太適宜,比如曾經擔任崇禎皇帝老師日講官文震孟說“袁罪當誅,此非其時也”[晚明史 p805] 事實上崇禎抓了袁崇煥之後,確實也曾經有把他再放出來,讓他戴罪立功,將功贖罪的想法。他就曾經在一份給袁崇煥辯護的奏疏上批覆說“袁崇煥詢問明白,即著前去邊塞立功,另議擢用”。但事實上,這個時候決定袁崇煥生死,已經並非崇禎皇帝個人意志所能作用,無論民間輿論還是朝廷內部文官的輿論,都已經到了不處死袁崇煥則不足以服眾的地步!這也是為什麼袁崇煥在崇禎二年十二月一日被抓,卻一直到了崇禎三年的八月,才最終有了一個處理結果。 崇禎處死袁崇煥不能說半點錯都沒有,但這個錯誤決沒有某些人誇張渲染的那麼大。論罪,嚴格按照法律,袁崇煥本就應該被處死,估計連袁崇煥本人都不會覺得自己冤枉,即便他到了九泉之下恐怕也愧對被他冤殺的毛文龍。不殺掉他,則是法外開恩。明朝的最終滅亡,絕不是如某些人想像的那樣因為殺掉了一個袁崇煥,自壞長城,要說真的自壞長城,那袁崇煥殺毛文龍倒是真的可以說自壞長城了。 總而言之,在殺袁崇煥的問題,崇禎有小錯,但並無大錯。有些人在這個問題上大做文章,甚至將其當成導致崇禎亡國的一大罪責,那可以說是顛倒黑白的胡說。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4.207.87

12/05 20:44, , 1F
真是篇論述有理舉證有據的好文章
12/05 20:44, 1F

12/05 21:27, , 2F
晚明史是1960年代中國浙江省的"歷史教科書"XD
12/05 21:27, 2F

12/05 21:40, , 3F
我知啦,但他很多是用明史的資料去交互比對的
12/05 21:40, 3F

12/05 22:25, , 4F
大哥, 你是真的不要看一下滿文老檔是嗎?
12/05 22:25, 4F

12/05 22:30, , 5F
我嗎?我沒時間看啊...Orz,這有漢譯本沒錯吧( ̄□ ̄|||)
12/05 22:30, 5F

12/05 22:33, , 6F
我懂了,你是在說尚萬強XD,感謝您之前推文的資料
12/05 22:33, 6F

12/05 22:35, , 7F
全部看完,結論還是再說我 =_=+
12/05 22:35, 7F

12/05 23:35, , 8F
終於全部看完了...好文推!
12/05 23:35, 8F

12/06 01:11, , 9F
GJ,有理有據的好文
12/06 01:11, 9F

12/08 11:54, , 10F
我可以說毛文龍水軍S嗎? 好文
12/08 11:54, 10F

12/08 11:58, , 11F
不過樓上addoil的M文也有提出根據:袁崇煥情報戰上並非庸才
12/08 11:58, 11F

12/08 11:58, , 12F
早就己巳之變前,就告誡中央要增強薊門防務,是中央沒去做
12/08 11:58, 12F

01/01 23:12, , 13F
推有憑有據的好文!!
01/01 23:12, 13F

01/16 21:05, , 14F
原蟲患根本賣國賊
01/16 21:05, 14F
文章代碼(AID): #17LdoWe_ (Warf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