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情報] 中共軍最大一次的失利與覆滅-志願軍180師

看板Warfare作者 (傷心豈止息夫人)時間18年前 (2006/07/09 18:10), 編輯推噓0(001)
留言1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3/5 (看更多)
1951年5月?日,對於中國第六十軍一八零師來講,這是 一個關鍵而致命的日子。   這一天是美軍發動全線反擊的第二天,第六十軍一八零 師還在向南進攻。該師的五三八團、五三九團與向北攻擊的 美第七師反復爭奪著陣地,戰鬥進行得正激烈中,一八零師 接到第六十軍軍長韋傑和政委袁子欽發來的電報,電報命 令一八零師將主力置於北漢江以南 ,以掩護兵團主力向北 撤退。   一八零師沒有意識到自己目前的處境也已經處於危機中 了。   志願軍指揮部在部署中國軍隊全線向北轉移的時候,曾 給第三兵團下達了一個指示,要求他們在其預備隊第三十九軍 提前轉移的同時,留一個軍在加平至春川一線開始佈防,利用 山地阻擊美軍,掩護第三兵團主力向鐵原方向轉移。第三兵團 把阻擊掩護的任務交給了第六十軍。   當時,第六十軍軍長韋傑的心情極為複雜。在第五次戰役 第一階段的戰鬥中,第三兵團三個軍突擊的正面僅黨15公里 ,如此密集的兵力集中在如此狹小的突破正面,連打慣了“集中 兵力”的韋傑都感到從未見過:兵力是否過於集中了?地方狹窄 ,密集的部隊展不開,勢必造成戰場擁擠的局面。第六十軍是第 三兵團左翼的突擊部隊,第六十軍的正面雖然說是七公里戰線,但 實際看看地形就知道了,“七公里‘”只是兩條山脊。結果部隊擠 在一起往前衝擊,談不上任何速度,而擔任穿插的部隊即使翻山越 嶺,也追不上敵人的汽車輪子。在整個第一階段的戰鬥中,第六十軍 基本上沒有遇到大的戰鬥。韋傑軍長那時就想,在接下來的戰鬥中 無論如何要好好地打一下,讓部隊嘗嘗跟美國兵打仗勝利的感覺。 但是,第二階段的戰役部署一到,韋傑軍長就更惱火了,他的軍居然 被別的部隊給“瓜分”了:一八一師配屬第十二軍打穿插,一七九師 配屬了第十五軍,一八零師給第三兵團當了預備隊。第六十軍軍部成 了空架子,軍長能指揮的部隊,僅僅是一個300多人的工兵營。現在 ,各兵團要全線向北撤退,第六十軍這才接到掩護兵團撤退的任務, 也就是說,到了這個時候,韋傑軍長才能夠真正指揮自己的部隊了。 但是,一八一師距離軍部120公里,至少兩天才能歸建,一七九師的 歸建也需要一天的路程,一八零師還在加平方向,也有兩天的路程。 這還不算,韋傑剛剛得知,左翼的第十五軍昨天就撤退了,戰線上已 暴露出一個巨大的缺口,如果一八一師和一七九師趕不回來,這個方 向上單靠一八零師一個師,別說完成掩護任務,就是現在的處境也已 經難保。   命令就是命令,必須堅決執行。   第六十軍軍長韋傑發出如下命令:“一七九師附炮兵四十六團 ,於現地即大龍山、甘井里掩護   轉運傷患,任務完成後預定二十五日除以一部留現地待九兵團 接替後再開始向指定地區轉移,師主力分兩路經芝岩里、退洞里, 進至加平、觀音山、休德山地區佈防。”   “一八一師於現地掩護轉運傷患,任務完成後,預定二十六日 經新里、國望峰、觀音山、上海峰之間地區作整,並準備在國望峰、 觀音山佈防。”   “一八零師附炮二師兩個連,以一個步兵團北移漢江以北構築 自己陣地,師主力置於北漢江以南掩護兵團主力北移及傷患轉移, 師作戰地域為新延江、芝岩里、白積山、上海峰以南地區,並注意和 右鄰第六十三軍取得聯繫。”   一七九師接到命令後立即行動,以最快速度向北撤退歸建。   韋傑軍長立即命令他們控制住春川到華川的公路。韋傑的這一 命令非常及時,一七九師剛部署完畢,美軍的坦克部隊就到了,這個 師的官兵頑強阻擊,以巨大的生命代價為第三兵團的撤退贏得了寶貴 的時間,一八零師接到電報後,立即按軍部命令進行部署:令五三八團 、五三九團扼守北漢江南岸陣地,五四零團在江北岸佔領雞冠山高地, 以加強師的二線陣地。同時根據軍部的電報,派人去與右翼的第六十三 軍聯繫共同阻擊的問題。上午11時,第六十三軍方向突然傳來槍聲, 一八零師偵察員回來報告了一個令在場所有人都不相信的消息:第六十 三軍已不在右翼戰線,可能已經撤退了!   原來,第六十三軍軍長傅崇碧判斷其部隊已處在非立即撤退不可的 時刻,從而果斷地命令第六十三軍全城撤退。這個判斷無疑是正確的, 它保證了第六十三軍的安全。但是唯一遺憾的是,由於當時情況的緊急 和局面的混亂,第六十三軍撤退的時候沒有和相鄰的一八零師協同。而 又一個致命的疏忽是,一八零師右翼的一七九師在其撤退時也疏忽了與 一八零師的聯絡,這就致使美第七師和南朝鮮第六師乘虛而入,槍聲就是 從敵人已經佔領的側翼傳來的。   一八零師立即把這個情況報告了軍部。軍長韋傑已顧不上再多考慮, 他立即命令一八零師晚上撤出陣地,向北轉移。   如果韋傑的命令得到執行,一八零師還有最後的機會能夠轉移出來。 但是——戰爭中,一個“但是”,意味的也許就是無數生命生死不可預知 的意外!   正當一八零師已經開始撤退,一部分部隊北渡漢江的時候,第六十軍 突然又接到兵團的電報:……由於運力缺乏,現戰地傷患尚未運走,十 二軍五千名傷患全部未運;十五軍除已運走外,現水泗洞附近尚有二千名 不能行動之傷患;六十軍亦有一千多名傷患。為此決定,各部暫不撤收, 並於前沿構築堅固工事,阻擊敵人,運走傷患之後再行撤收,望各軍以此 精神佈置並告我們。此外各部除以自己運輸力量搬運傷患外,並組織動員 部隊,特別是機關人員甚至幹部全體參加抬運傷患,以期將傷患迅速轉運 下來……   電報的意思是清楚的,是要求各軍組織好傷患的轉運,在傷患沒有轉 運下來的時候,不要扔下傷患而撤走,如果自己的傷患轉運下來,就可以 撤退。但是,就是這麼一封意思清楚的電報,第六十軍卻理解成為:“六十 軍必須掩護全兵團的傷患轉運。”   於是,第六十軍立即再給一八零師打電報,將那個一八零師立即轉移 到北漢江北岸的命令改為:繼續位於春川、加平、北漢江以南地區防禦“。   一八零師不但沒有撤退,又立即命令已經向江北轉移的部隊掉頭再往 回走。   在四周友鄰部隊都開始或者已經撤退了的時候,只有一八零師遵照著 軍部的命令,全師原地未動。   一八零師就這樣失去了最後一個生還的機會。   韋傑軍長其實意識到了一八零師的危機,因為此時一七九師無法再向 一八零師靠近,一八一師距離一八零師則更遠。但是,儘管心情焦急的副 軍長查玉升建議把一八零師撤退回北漢江北岸以防不測,但韋傑認為一定 要堅決地執行上級的命令。   但同時,他還是因為擔憂而電令一七九師立即組織兵力阻擊美軍的北 上,以保障一八零師的側翼安全,並給一八零師下達了在漢江南阻擊五天 的限期。“白天失去的陣地,晚上要反擊回來”。   1951年5月23日,整整的一大,一八零師就這樣與撤退中的各部隊脫 節了。戰後所有的人都明白地看到,一八零師在23日這一天等於在原地等 了美軍一天,就是這一天的等待,使一八零師等來了一次鋪天蓋地的厄運。   一八零師,師長鄭其貴,副師長段龍章,代理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吳成德 。   鄭其貴,1929年參加紅軍,歷任班長、排長、連長、指導員、師司令 部參謀、營教導員、團政委、太岳軍區二十三旅政治部主任、晉冀魯豫軍 區八縱二十三旅政治部主任、第六十軍一七九師副政委。從鄭其貴的任職 可以看出,他的政治工作的經歷十分豐富。他是個執行命令不打折扣的人 ,吃苦在前,敢挑重擔,無論是個人品質還是政治素質在一八零師堪稱優 秀。   雖然根據當時戰場的具體情況,應該迅速把部隊向北轉移;雖然鄭其貴 堅決地執行了上級的命令,在沒有受命撤退之前決不擅自撤退;但是,如果 在一八零師的命運里不出現那麼多的意外和疏忽呢?如果在全線戰役開始 的時候就能夠想到戰爭中勢必會有的撤退呢?   鄭其貴命令五三八團團長龐克昌、五三九團團長王至誠擴展陣地, 特別是三五九團,要確保全師右翼的安全。右翼缺口太大了,僅二營負責 的正面就達10公里之寬。二營的陣地在阻擊戰開始之後,立即受到美七 師的猛烈攻擊,美軍在數百門大炮和飛機的支援下,投入了一個團的兵力 ,二營陣地被凝固汽油彈引發的大火遮蓋,彈片、石頭、泥土、樹枝滿天 亂飛。美第七師反復攻擊,但是沒能突破二營的陣地,這是中國軍隊在向 北撤退中少有的成功阻擊戰鬥。   24日下午,就在五三八團和五三九團在各自的陣地上與美軍激戰的 時候,從北漢江北岸的五四零團傳來了消息:城蝗堂陣地失守!   一八零師指揮所內頓時一片死寂:城蝗堂,一八零師身後的陣地!   城蝗堂的失守意味著美軍已經完成對一八零師的弧形包圍!   城蝗堂阻擊陣地打得空前慘烈。五四零團一營三連打得剩下十幾個 人時,在教導員任振華的帶領下與美軍展開肉搏戰,直到最後時刻與美軍 同歸於盡。炮營陣地被美第二十四師突破,當成群的坦克向中國士兵們碾 壓過來的時候,營長雖命令棄炮撤退,但連長華銀貴視炮如命,說什麼也 不願意把火炮丟棄而逃生。他大喊:“要扔炮,就先把我華銀貴扔了吧!” 他命令彈藥手裝填炮彈,在幾十米甚至幾米的距離上,操炮向美軍坦克 平射,炮彈迎面撞上美軍的鐵甲,陣地上山搖地動,美軍為之心驚。   就在這樣的時刻,鄭其貴依舊執行著上級的命令,以一八零師的生命 堅持著原地阻擊。   當韋傑軍長得知城蝗堂陣地丟失時,他終於向一八零師下達了撤退 的命令,但是,一切都已經晚了,……   24日夜,一八零師組織部隊向北漢江撤退。鄭其貴命令一個團把 最後的三百名傷患運走,然後後勤部門撤退,接下去是炮兵,最後是師 指揮部。在江邊,沉重的火炮無法過江,炮兵們只能把所有的炮彈向南 打光,然後留下最後一顆炮彈自毀火炮。   北漢江的所有渡口都已經被美軍佔領,一八零師只有在不是渡口 的地方下水。連日的大雨使北漢江江水猛漲,北漢江上僅僅架設了三根 鐵絲讓成千上萬的官兵們拉著涉水渡江。美軍發射的照明彈懸掛在頭頂 ,艱難而混亂的渡江場面被暴露在美軍炮火的打擊之下。美軍的炮兵校 正飛機低空盤旋,把密集的炮彈準確無情地落向沒有還擊能力的中國士 兵群中。齊胸深的江水洶湧,力氣弱小的女兵和年紀大的士兵緊緊地拉 住馬尾,戰馬嘶鳴中士兵們互相呼喊著,但還是不斷地有人被江水卷走 ,身體傾斜後迅即就消失在江面無邊的黑暗中。抬著傷患的士兵為了 傷患不被江水弄濕,把擔架高高地舉起來。在這天夜晚,一八零師被炮 火擊中的士兵們的鮮血染紅了整個北漢江的江面。   一八零師死于江水中的官兵達600人之多。   雖然過了北漢江,但也為時過晚了。美第二十四師已經進佔間村 ,擋在了一八零師的退路上。美第七師突破了一七九師五三六團的防 禦,將該師與一八零師的聯繫徹底割斷,南朝鮮第六師已經到達藝岩里 ,一八零師被四面包圍了。   在企圖拼死突圍的每一個方向上,都發生了極其殘酷的戰鬥。在向 圍困中的一八零師發動攻擊的時候,一八零師的每一個阻擊陣地面前都 集中了多於中國士兵幾倍的美軍。美軍的炮兵跟進速度極快,尤其是 坦克的自行火炮,可以與步兵一起參加任何位置的戰鬥。美軍飛機的出 動架次超過以往的任何一次戰鬥。阻擊美軍的中國官兵們彈藥越來越少 ,他們還擊的武器只剩了石頭、槍托和牙齒。鄭其貴在師指揮所里得到 的傷亡數字令他不忍再看,一個連打不了多一會兒,幹部們就全部犧牲 了,士兵只剩下十幾個。再上去一個連,過不了多久還是同樣如此。   比死亡更可怕的,是難以忍受的饑餓。一八零師全師斷糧多日, 官兵們只能用野菜草根充饑,不少士兵吃野菜中毒。傷患的情況更加 悲慘,他們的傷口由於不能及時處理而開始潰爛,他們嚼不動草根, 連水也沒有了。一個迫擊炮班在炮彈沒有了之後,有士兵主張把馱炮 的騾子殺了吃,但是立即遭到反對,士兵們寧可餓死也不願意殺跟隨 自己出生入死的騾馬。馭手們怕這些騾馬被人吃了,就解開韁繩放它 們走,但是,這些騾馬戀著主人,總是打到哪跟到哪兒,令炮兵馭手們 放聲大哭。   25日,不斷地向軍部發出求救電報的一八零師幾乎是在同時接到了 兩封內容互相矛盾的電報。先到的一封電報要求他們轉移到馬坪里以北 阻擊美軍,部隊剛走出五公里地,又一封地報到了,讓他們原地掩護 傷患撤退,結果部隊又往回走。在這兩封電報之後,一個最壞的消息傳 來了:美軍已經佔領馬坪里。   一八零師僅剩的一線生路被切斷了。   在一八零師的周圍,是五倍的美軍如鐵桶般密不透風的死死的包圍。   在第六十軍的軍部里,一種大禍臨頭的氣氛在沉默中彌漫著。幾天 幾夜沒有睡覺的韋傑感到神經已經快要繃斷了。他只有同意一八零師向 鷹峰方向突圍的計畫,並命令一七九、一八一師迅速向一八零師靠近, 接應他們突出重圍。   26日黃昏,一八零師開始突圍。   一八零師決定兵分兩路:一路由師部、五三八四、五四零團   組成,向北突圍;另一路由五三九團組成。兩路約定第二天上午 9時在鷹峰以南會會。按軍部的電報指示:只要到達鷹峰,過了公路 就安全了,會有部隊前來接應。   五三八團參謀長胡景義帶領二、三營開始為全師撕開美軍的包圍 。在一條公路上,兩個營的中國士兵拼出性命向封鎖道路的美軍坦克 撲上去。很快,四連所有的官兵在與坦克的搏鬥中全部傷亡。五連 接著沖上去繼續戰鬥,最後只剩下了十個人。   三營與美軍步兵混戰在一起,不習慣夜戰的美軍顯得格外頑強 ,雙方土兵最後時刻進行了混亂的肉搏戰。五三八團的兩個營以基本 傷亡殆盡的代價終於殺開了一條通路,一八零師全師在天亮時分撤退 到鷹峰腳下。但是,還沒有來得及喘口氣,擔任前衛的五三八團的士 兵跑來報告說:“鷹峰上有美軍!”   不是說過了鷹峰的公路就安全了麼?   接應的部隊現在在哪里?   一八零師的官兵不知道,接應的部隊沒能到達這里。一七九師的 接應部隊在接近的途中被美軍插亂,經過激烈戰鬥,負責接應的一個 團只剩下了四個排。而一八一師接到接應任務之時,該師與各團的通 訊中斷,只能派人去各團傳達接應任務。各團的位置分散,通信員冒 著大雨在山中摸索道路,直到第二天早上才把命令傳達到。而這時, 美軍已經佔據華川、原川里、場巨里一線,一八一師失去了靠近一八零 師的可能。   當韋傑軍長得知負責接應的一七九師和一八一師的行動失敗後, 一頭栽倒在軍指揮部的地上。   一八零師再次被包圍在鷹峰下的時候,是這個師的最後時刻。   電臺被打壞,與軍部無法聯繫了。全師已經斷糧食七天,彈藥也 盡。重裝備全部丟失,部隊開始混亂。   美軍的飛機在鷹峰上空一圈圈地盤旋。   美軍開始沿著山溝沖進來。   一八零師開了最後一次師黨委會。會議所做出的決定讓這支部隊 從此永遠也沒檢討明白。   一八零師黨委在鷹峰下的最後決議是:分散突圍。   焚燒檔,毀壞電臺,銷毀密碼……   譯電員趙國友、魏善洪和通信員正在銷毀密碼本的時候,美軍的 機槍子彈朝他們打來,鄭其責命令掩護他們把密碼燒完。   這時,幾個美軍士兵沖了上來,通信員投出手榴彈把美國兵暫時 打退。炮彈很快也飛過來,在猛烈的爆炸聲中,魏善洪和通信員負傷 滾下懸崖。老譯電員趙國友怕密碼燒不透,堅持蹲在那里用樹枝撥火 ,一直到他的鮮血流盡死在火堆邊。   分散突圍,這標誌著一八零師有組織的戰鬥行為到此為止。   黃昏,還是大雨。   一八零師的官兵分散成若干小股,懷著強烈的求生本能和無可名 狀的失措,拖著疲憊的身軀,紛紛消失在黑暗的山林之中。   最先突圍成功的是由五三八團參謀長胡景義率領的一支小隊伍。 他們在突圍的過程中,先後遇到五三九團高機連連長向大河、三排長 李本著和他們帶著的16個人,以及師炮兵室主任郭兆林、五三八團 組織參謀田冠珍和他們帶著的14個人,還有師組織參謀郎東方帶的 3個人,以及工兵營參謀天候娃帶著的5個人。這50多個人又一次 組成了一個戰鬥集體,成立了臨時黨支部和團支部,指定了戰鬥小組 和組長。29日,在經過多次戰鬥之後,他們竟然帶著14個美第二十 四師的俘虜接近了中國軍隊陣地的前沿,在最後的衝擊中,趁機四處 逃跑的美軍俘虜被美軍的子彈全部打死,一八零師的這個50多人的 戰鬥集體終於   回到了一八一師的陣地上。   因與一八零師聯繫完全中斷而焦急不安的韋傑軍長立即見了胡景義 ,在得知一八零師已經分散突圍後,他立即命令有戰鬥經驗的幹部和 士兵,帶上糧食和彈藥進入山中尋找突圍的官兵。   被部隊如此大的損失弄得火氣很盛的副軍長查玉升建議調兩個師 立即進行反擊,以接應突圍的一八零師的官兵:“上級要是追究責任, 把我查玉升的腦袋交上去!”   但是,韋傑軍長認為,既然分散突圍,就很難找到他們,反擊帶 來的損失會得不償失。韋傑的判斷是對的,派入敵後尋找一八零師官 兵的人最後都空手而歸。   另一支突圍成功的小分隊由五三九團團長王至誠、團政治處主任 李全山、作訓參謀張紹武所帶領的40餘人組成。他們沖出包圍,還 完整地帶出團的地圖和檔,回到了一八一師的陣地。   五三九團二營在教導員關志超的帶領下,60餘人兩天后回到一七九 師的陣地上。   五四零團政委李懋召、五三八團團長龐克昌也帶領著一部分人回來 了。  師長鄭其貴、副師長段龍章、參謀長王振邦帶領的是警衛分隊 和師指揮部的部分機關人員。這支小小的隊伍黎明時分就遇到了美軍的 追殺。美軍的坦克在山谷間的開闊地上吼叫著,鋼鐵的履帶把中國士兵 的身體捲進去,然後拋起來。這支隊伍不擇方向地分散跑開,警衛班在 混亂中依舊存在保護首長的意識,幾名士兵向鄭其貴奔跑的相反方向跑 去,以求吸引美軍的火力。   在越過小河邊的一片開闊地,向山上奔跑時,兩名警衛戰士拼死阻 擋美軍,用僅有的子彈還擊,吸引了美軍的大部分火力,趁這個機會, 師首長們沖過山去了。   鄭其貴師長回過頭來了,他無法不回頭看一眼就奔下山去。   一個戰士當場被打死。另一個戰士負傷仰面倒下,槍聲平息後, 他被兩名美軍黑人士兵拖著兩腿拖走了。   這一幕,鄭其貴永生難忘。   突圍最艱難的一支隊伍,是由政治部主任吳成德帶領的。   圍繞在他身邊的有數百人之多,其中還有文工團年輕的女孩子和 不少傷患。吳成德為了表示他與大家同生共死,當著大家的面,掏出 手槍把自己的那匹馬打死了,然後他對大家說:“大家不要怕!我們 互相幫助,就一定能沖出去!我可把話說明白,誰要是叛變投敵,我 就槍斃了他!”   由於人多,這支隊伍目標十分明顯。他們抬著重傷患,扶著輕傷患 和走不動的女孩子,冒著大雨向敵人的包圍圈沖去。封鎖線上白晝般 的照明彈和密集的火力令他們屢次受挫,在多次改變突圍的方向後,依 舊沒能突出去。在一條山溝里,他們被美軍的坦克堵截,美軍殘酷地向 擠滿中國官兵的山溝開炮,然後進行坦克碾壓。這些中國官兵雖然沒有 了任何還擊的能力,但是只要不被打倒,他們就反抗,他們反抗的唯一 方法就是奔跑,就是不把雙手舉起來。   最後,吳成德痛苦地明白,這支隊伍肯定是突不出去了,於是他決定 :上山打遊擊。   在與敵人、饑餓、艱苦的環境拼力鬥爭的過程中,這支隊伍由於戰鬥 犧牲、疾病、饑餓等種種原因逐漸分散行動。最後,吳成德和他身邊的33 個人,在敵後堅持遊擊戰鬥竟達一年之久。   最後只剩下三個人的時候,吳成德在一次突圍中被美軍俘虜,他是朝鮮 戰爭中被俘的中國官兵中級別最高的一個人。   一八零師企圖突圍不成的官兵中還有一部分流落進崇山之中。1952年 ,南朝鮮赤根山一帶有一股遊擊隊總是不斷襲擾美軍,美軍終於知道那是 一些志願軍士兵。美軍調動了3000多兵力,讓曾在中國圍剿過抗日遊擊隊 的日本人當顧問,進山圍剿,但是費盡力氣攻上山頭後,不見一個人影, 而赤根山的槍聲還是依舊不斷。   鄭其貴、王振邦、段龍章,帶著為數不多的士兵,翻山越嶺,最後回 到中國軍隊的陣地上。   見到韋傑軍長,他們大哭,請求處分。   志願軍司令部的一份資料中對一八零師損失倩況的記錄有如下文字 :六十軍一八零師被隔斷于華川以西,經幾次突圍接應均無效,除師長、 參謀長及擔任掩護大行李的一個建制營等部分人員突圍外,餘因饑餓與 疲勞走不動,吃野菜中毒或作戰死亡、失散等約七千餘人。   一八零師自己在向上級報告的《一八零師突圍戰鬥減員統計表》中 記載,在總計欄中,一八零師負傷、陣亡和情況不明的總數位為七千六 百四十四人,其中師級幹部一人,團級幹部九人,營級幹部四十九八, 連級幹部二百零一人,排級幹部三百九十四人,班以下六千九百九十人。   有資料說,一八零師人員損失大部分為被俘,被俘人數約為5000餘 人。   在中國軍隊的歷史上,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的命運是一個永遠的悲 愴。 -摘自王樹增著[遠東朝鮮戰爭] -- 光榮北伐武昌城下,血染我們的姓名﹔孤軍奮鬥羅霄山上,繼承了先烈的殊勛。 千百次抗爭,風雪饑寒﹔千萬里轉戰,窮山野營。獲得豐富的戰爭經驗, 鍛煉艱苦的犧牲精神,為了社會幸福,為了民族生存,一貫堅持我們的鬥爭! 八省健兒匯成一道抗日的鐵流,八省健兒匯成一道抗日的鐵流。 東進,東進!我們是鐵的新四軍!東進,東進!我們是鐵的新四軍! 東進,東進!我們是鐵的新四軍!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2.7.59

07/10 09:09, , 1F
原文掃描時就不清楚,有些錯字,但是我未及校正,真是抱歉.:<
07/10 09:09, 1F
文章代碼(AID): #14iDOKqb (Warfare)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4iDOKqb (Warf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