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亂講之聯合省大悶鍋(二)

看板Warfare作者 (回到未來)時間18年前 (2006/04/11 23:49), 編輯推噓1(100)
留言1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2 (看更多)
我考慮了很久, 決定還是把安特衛普扯進來提一小段 雖然這樣可能會離題越來越遠 (好啦,我知道門口掛的是戰史版,歷史版得出門下樓右轉...XD) 畢竟同屬大尼得蘭地區 安特衛普的確在威尼斯、布魯日的沒落後 ; 阿姆斯特丹的興盛前 在經濟史上閃爍過那麼一段日子 阿姆斯特丹後來的主要成就包括大半的富商、生產技術、紡織品工業及早期信貸技術 都跟安特衛普有絕對的關係 何況,要不是安特衛普在獨立戰爭中首當其衝當了砲灰 歷史該怎麼寫還很難說......... 時序來到15世紀末 世界貿易路線逐漸出現了變遷。 義大利城邦的混亂深深烙印在這些義佬的骨子裡 威尼斯與熱那亞的長年鬥爭後緊接著是土耳其與北非海盜的威脅 大西洋經濟的發展趕上了義大利。 當1501年一艘在滿胡椒與豆蔻的葡萄牙船來到斯海爾特河碼頭 安特衛普從威尼斯手中接過了聖火。 安特衛普的繁榮並非它自己創造的 她並沒有自己的商船隊,城市在1500年後也不由商人治理 在當地經營國際貿易的商人來自漢薩同盟、葡萄牙、義大利、英國、法國、西班牙 就是沒有尼得蘭人 那這些治理安特衛普的市政官貴族們,難道跟他們北邊的同胞一樣 還在滿身腥臊地擠牛奶嗎? 這些表面上被明令不許經商的市政官(英國人稱之為安特衛普長官) 以獨特的方式發展著信貸手法,或明或暗的向人收放款 某方面來說,安特衛普的確有爭取商業中心的本錢 雖然她在1406年被併入布拉奔公國,但始終能保持著一定的宗教寬容與政治自治 隨著葡萄牙人完成非洲航線,第一艘香料船於1501年入港下碇 原本由威尼斯的『德意志商館』採購香料的北歐、中歐大主顧們, 包括上德意志連呼吸都會掉出白銀與銅礦的富格爾家族 今後開始在安特衛普這個波羅的海與葡萄牙的中繼站駐足。 在16世紀的前十年,由富格爾家族出口的銅、銀運至安特衛普數量由24%成長為49%, 這些原本都應該流向義大利那個正為了土耳其人阻斷其東方貿易而苦惱不已的東地中海女 王。 1530年代,美洲白銀開始大量湧入塞維爾 在此之前,查理五世的大拼圖帝國早已開始捉襟見肘, 於1519年開始向奧格斯堡的商人借款, 而安特衛普正是這些人的大本營。 (附帶一提,當時大商人對君主的貸款利率通常在20%~30%,當然熱那亞人更狠) 隨後西班牙開始了她的巨大新任務:開發建設大西洋彼岸的美洲, 錢當然還是安特衛普商人出,以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之名。 於是波羅的海的木材、柏油、船隻、小麥, 尼得蘭、英國、法國的布匹、呢絨、五金製品,德意志的金屬礦產、黑海的明樊 全都集中到有本事付款的安特衛普, 美洲運回的羊毛、食鹽、葡萄酒、乾果、食糖、植物油、美洲染料 也匯集到安特衛普消帳。 對於還是赤字的貿易虧空,西班牙以美洲的白銀結清, 於是安特衛普又成為美洲白銀的鑄幣所。 阿姆斯特丹後來成為全歐洲的貨棧,想必是遺傳了安特衛普的基因吧。 美洲、塞維爾、里昂、倫敦、富格爾家族之間的貨幣流通渠道 是安特衛普真正的經濟命脈 長期的戰事開銷導致1557年西班牙與法國相繼破產 這對安特衛普是致命的打擊,貨幣渠道從此再也沒有完全修復 『富格爾時代』正式告終, 倫敦則趁機擺脫了荷蘭人,將呢絨貿易轉至漢堡,並成立倫敦交易所 此後儘管安特衛普將資金轉移至工業, 使得紡織、染色、裁縫、煉糖、煮鹽、肥皂等工業大量興起 尤其是紡織業帶動了整個大尼得蘭地區的毛織、棉織、地毯、壁毯工業的高漲, 但是安特衛普與尼得蘭越是富裕發達 那個因為戰費焦頭爛額的拼圖帝國就越想從這些商人肚子裡榨出最後一滴油脂........ (待續) (下一期可能要等到下星期了,畢竟都花錢繳了報名費 總是得認真看點書拼一下......)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35.29.147 ※ 編輯: ELFIN 來自: 218.35.29.147 (04/12 00:01)

04/12 03:07, , 1F
推壓....這算資本主義第二循環?
04/12 03:07, 1F
文章代碼(AID): #14Ez0S2n (Warfare)
文章代碼(AID): #14Ez0S2n (Warf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