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戰~~~~取自蘇聯軍事百科全書 軍ꠠ…

看板Warfare作者 (tim)時間19年前 (2005/01/12 11:16),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0 (看更多)
第一次世界大戰 1914-1918年,兩個資本主義列強集團之間為重新瓜分世界,爭奪殖民地、勢力範圍和 投資場所,為奴役其他民族而進行的帝國主義戰爭。 第一次世界大戰是資本主義國家不平衡和突躍式發展的結果。在十九世紀最後三十多 年裡,美、德、日等新興的資本主義大國開始超過和排擠老牌的英法資本主義國家,要求 重新瓜分英法佔有的廣大殖民地。德英之間的矛盾最為尖銳,,最終導致了第一次世界 大戰的爆發。戰爭中每個國家都有各自追逐的目標。德國力圖擊敗自己的主要對手--英國 ,把它的殖民地攫為已有;戰勝法國,鞏固在阿爾薩斯和洛林的佔有地位;打敗比利時和 荷蘭,佔領這些國家的殖民地;削弱俄國,從他手中奪取波蘭、烏克蘭和波羅的海沿岸地 區;置土耳其和保加利亞於自己勢力之下,並與奧匈帝國一起進一步鞏固在巴爾幹地區的 地位。英國想要消滅德國這個競爭者,同時削弱自己的盟國盟國--法國和俄國。法國打算 收復阿爾薩斯和洛林。俄國則企圖阻止奧匈帝國在塞爾維亞、黑塞哥維那和波斯尼亞的擴 張,企圖攻佔博斯普魯斯海峽和達達尼爾海峽,鞏固自己在巴爾幹地區的地位。帝國主義 分子企圖遏止各國人民的革命運動和民族解放運動的發展也是戰爭的起因之一。帝國主義 國家的資產階級處心積慮地掩蓋戰爭的反人民目的,號召人民群眾起來"保衛祖國"。歐 洲大多數國家社會民主黨機會主義領袖們走上了社會沙文主義的道路,公開支援資產階級 和本國帝國主義政府,幫助帝國主義分子掩飾戰爭的真實性質。列寧領導的布爾什維克黨 對社會主義和無產階級國際主義事業忠誠不渝。在戰爭與和平問題上,布爾什維克黨是唯 一制定了馬克思主義的徹底的革命綱領,並為其實現而進行忘我鬥爭的政黨。布爾什維克 黨揭露了戰爭的非正義性,主張變帝國主義戰爭為國內戰爭,用革命的方式推翻專制制度 。保加利亞社會民主工黨(緊密派)、塞爾維亞和羅馬尼亞的社會民主黨、李卜克內西和盧 森堡領導的德國社會民主黨左派、法國統一社會黨領袖之一饒勒斯等都持反戰立場。 第一次世界大戰先在八個歐洲國家(德國、奧匈帝國及其敵對國英國、法國、俄國、 比利時、塞爾維亞和黑山)之間開始,後來逐漸有38個國家、15億人捲入戰爭。大戰期間 大約有7000萬人被動員參軍。 戰爭準備和戰爭計劃 帝國主義列強準備第一次世界大戰,是多年來背著人民極端秘密地進行的。德國早在 1879年就與奧匈帝國結成了反對俄國和法國的軍事同盟。1882年義大利加入這個同盟,形 成了侵略性的軍事政治中央集團-三國同盟。俄國和法國針對這個聯盟於1891-1893年建立 了俄法聯盟。英國於1904年同法國簽定了協定,1907年又與俄國簽定了協定。 英、法、 俄集團被稱為三國協約或協約國。義大利在戰爭開始時宣布自己中立,後因協約國許諾滿 足其領土要求,於1915年加入協約國一方。兩個集團開始備戰後,展開了部署兵力和爭取 新盟國加入本集團的外交鬥爭。這就使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更加激化,引起了一系列 軍事衝突和局部戰爭。 戰爭開始前,兩個集團都把軍隊擴充到幾百萬並建立起發達的軍事工業。由於雙方都 低估了對方的經濟和軍事潛力,因此基本上都只準備打一場速決戰戰,至於持久戰爭,挖 掘經濟潛力以滿足戰爭的需要,事先未作考慮。德國依靠先進的軍事工業基礎,先於敵人 進行戰爭準備,企圖以此彌補自己資源有限之不足。 列寧指出,德國資產階級:"選擇了它認為最有利的戰爭時機,利用了它的最新的軍 事技術,搶先使用了俄法兩國準備使用的新武器"。 法國、俄國、德國和奧匈帝國的武裝力量實行普遍義務兵役制因而能補充大量受過軍 軍訓的兵員。英軍最初通過雇傭志願兵補充兵員,但在戰爭進程中也實行了普遍義務兵役 制。交戰國的陸海軍在編制和武器裝備方面大致相同。法國有軍用飛機156架,德國有232 架,英國有258架,俄國有263架。艦隊由主力艦和輕主力艦(主力)、戰列巡洋艦、裝甲巡 ꐊ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0.209.164.165
文章代碼(AID): #11v9Pq6h (Warfare)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以下文章回應了本文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1 之 10 篇):
文章代碼(AID): #11v9Pq6h (Warf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