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 演繹法和歸納法

看板W-Philosophy作者 ((風之過客)在場的缺席)時間11年前 (2013/02/05 14:59), 編輯推噓2(2020)
留言22則, 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其他學科誤用濫用哲學,甚至把他列在國考考題範圍,這要怎麼辦? ps: 簡春安是東海社工系蠻大牌的老師 底下的學生很多都在各校當老師了 我私下認為是整個社工界在誤用濫用哲學 昨天的社工師考試的社會研究法 申論第一題 就邏輯而言,研究的觀點(perspective)可分為演繹法和歸納法兩種,請說明其各自的 意義;再者,請舉一例說明演繹法的研究過程。 請以下列資料做答: <<社會工作研究法>> 簡春安 鄒平儀 著 2004年修訂版 P138 量化研究與質性研究的哲學背景: 在社會科學的根源中,一般而言可以畫分為三個主要派別,一個是洛克派,認為一切認知 根源於外界可見之物,每件事物都有深淺不同層次,相同層次就有相同的性質與意義。也 因此相同性質就的各種東西都可以加減運算。要了解複雜事物必須從簡單事物著手。這種 哲學觀念,在心理學上的發展成今天的行為學派,在研究法上也就是到道地地的量化方面 的研究法。這種派別稱為外觀派(因為研究時只看外表可看,可數之事物);也稱為經驗派 (因為強調驗證,假設與概推),或稱為英國學派(主要是因為英國的學者如;培根(Bacon) ;霍布斯(Hobbes)與洛克(Locke)為主),一般我們稱之為洛克派。 第二個派別是以德國大師為首的康德派。康德派主張認知看萬物,因此認知是與生俱來, 非全由環境所塑造,人由認知產生意義,人類生下來不是一張白紙,乃是會判斷,會選擇 ,會領悟,會自我學習的個體。各種事物沒抽象層次之分,最簡單的事情有可能最複雜, 最抽象的意義;最複雜的事物卻可能只有極其簡單的涵意而已。此派又可稱為內省派( 因為重視心理的內在認知),或是德國學派(因為主要是以德國的康德(Kant),胡塞爾( Husserl)等為主),可以統稱為康德學派。 第三派則是混和派,一方面具有洛克的特質,一方面具有康德派的風味,而符合這種情況 就是佛洛伊德的理論。以康德的本質而言,佛洛伊德確實也在探討看不到的心靈世界,他 分析人的淺意識,人類行為的種種防衛機轉,研究人的種種自我狀況,我們可以歸諸為康 德學派。論及佛洛伊德的洛克特質,佛洛伊德強調人的早期經驗對人的不可抹滅影響,他 不斷提及性,驅力對人的控制性......,這種武斷的因果觀也是到道地地的洛克學派。由 於佛洛依德的學說同時有了康德和洛克的學說性質,所以我們可以把佛洛依德的學說稱為 混合派。 P142 項目 量化法 質性法 目標 檢驗,預測,推論 探索,開發,意義尋求 邏輯 演繹法,以既有概念發展假設檢驗 歸納法,對未知世界探索 觀念 以外來者自居,追求客觀 以參與者的角度為主,不排斥主觀性 語言形式 將概念操做化,試圖以數據呈現 用受訪者本身的語言或系統中成員的 暗語探討意義,目的 研究取向 以證明為取向,實證的,縮小的 植根的(grounded),發現取向的,探索 推論的,假設演繹的,結果取向的 的,擴張的,描述的,歸納的, 過程取向 研究資料 可信的,硬性的,可複製的資料 有效的,真實的,豐富的,有深度的 特性 資料 觀察方法 強迫的,控制的測量 自然的,未加控制的測量 觀察角度 與資料遠離,局外人 與資料很近,局內人 實體的特 假定實體是靜態,穩定的 認為是實經常是動態的 質 (stable reality) (a dynamic reality) 研究結果 特殊的,可概推的 完整的,不可能概推的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73.106.167

02/05 15:07, , 1F
把這現象當成其他科系對哲學思想的"詮釋"?
02/05 15:07, 1F

02/05 15:32, , 2F
洛克跟經驗有關係?這啥鬼玩意
02/05 15:32, 2F

02/05 18:32, , 3F
指的是經驗論吧
02/05 18:32, 3F

02/05 18:46, , 4F
無法理解阿。
02/05 18:46, 4F

02/05 18:47, , 5F
應該是他個人突發奇想而已
02/05 18:47, 5F

02/05 19:03, , 6F
洛克是經驗主義沒錯,但我還沒聽過洛克派這種東西
02/05 19:03, 6F

02/05 19:05, , 7F
更扯的是,在外一本書他把康德和笛卡兒化在同一類
02/05 19:05, 7F

02/05 19:05, , 8F
把理性主義和觀念論混在一起談,認為這和經驗主義對立
02/05 19:05, 8F

02/05 19:07, , 9F
就觀看本文,他連觀念論的名詞都沒打出來
02/05 19:07, 9F

02/05 19:07, , 10F
而且康德和胡塞爾的知識論和形上學基礎完全不同
02/05 19:07, 10F

02/05 19:07, , 11F
劃再一起是錯的
02/05 19:07, 11F

02/05 19:09, , 12F
談佛洛伊德更好笑了
02/05 19:09, 12F

02/05 19:18, , 13F
知識論本體論的區別應該不是拿人來當擋箭牌,
02/05 19:18, 13F

02/05 19:19, , 14F
其重點式在於行為主義跟量化的關係不全等。
02/05 19:19, 14F

02/06 09:24, , 15F
以大眾心理學作為研究方法的確是社會學的方式之一,我最近
02/06 09:24, 15F

02/06 09:25, , 16F
看韋伯的書他也有用這種方式,所以以弗洛依德來作為分析方
02/06 09:25, 16F

02/06 09:25, , 17F
法也應該可行,只是這種討論方式是否能被稱為哲學上的"知
02/06 09:25, 17F

02/06 09:26, , 18F
識論"就值得討論一番
02/06 09:26, 18F

02/06 09:27, , 19F
不過我向來認為把這當作"詮釋"的一種方式就好,畢竟各學門
02/06 09:27, 19F

02/06 09:28, , 20F
所側重的重點並不相同,只是如果像某人一樣以自以為的哲學
02/06 09:28, 20F

02/06 09:28, , 21F
概念來批評哲學一無是處
02/06 09:28, 21F

02/06 09:28, , 22F
那當然又是另外一回事
02/06 09:28, 22F
文章代碼(AID): #1H4AtR7n (W-Philosoph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