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彭明輝] 正義:一場思辨之旅(3)── 街友問題

看板W-Philosophy作者 (未來鼓手)時間12年前 (2011/12/28 13:47), 編輯推噓0(003)
留言3則, 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4 (看更多)
你好,本來想找金融版去發的。後來剛好相關聯的板都浮起相關的問題 讓我難以選擇,但是看到你這街友問題。我知道他們現在吃你們剩下 的菜餚。但我想了想,其實也沒有甚麼不對。當然前幾天看到一男一女街友 與其自己在看A漫自慰,倒不如兩個相慰也不錯。 很簡單你的問題要到上面求生存的那一界去看看。這樣你大概寧願 擁抱街友,也覺得上面沒甚麼兩樣。相反的還會覺得跌落到街頭的 不是那麼單純的這些人,其實看到拿小提琴籌學費的。我雖然不至於同情 而且覺得愚笨。我一樣在他所追求的那個地方,被認為這些沒有用。 可是我一樣繼續壓過去,因為基本上就用他們的規則來玩他們。 今天確實壓過另一個利益派的;照顧一個弱勢新人旁邊有主管在看的。 說真的,要這樣玩我已經蠻熟練的。 但最重要的還是背後那些問題,也請恕我想到這後面就有很多要解決的文字問題 可是,我能輕易壓過去,是我進入這學院的原因。當然考慮他們也許也跟街友 沒甚麼兩樣。所以,我選擇用他們的規則來玩。記住那是考量後的選擇 不是唯一。我只是要看在這規則裡面怎麼讓它們轉嫁的再轉嫁到他們身上。 記得喔~街友也只不過跟你們一樣而已。 我厭倦看人面試還用傳統哭的方式,有房貸啦甚麼的... 讓人看到這個也許就算為人爭一口氣,大概也變成林平之吧 還會被人吃得死死的。很簡單,你展現你那份豪氣別人覺得你屌 說大話,不錄用你。那這人就不是你可以共事的人。看你屌選擇你的 就是他有被虐症,壓過去是不用講甚麼人情的。 另外,抱歉有點累了,這背後有健全的行銷駁斥套裝。沒辦法說 畢竟沒像哲學術語濃縮,又太多試用過後沒有用的理論。 書很多沒有錯,很好讀也沒有錯。但是還是花了力氣做白工 完全沒有效益。也就像行銷中的怪論樣子是廢話 沒甚麼效。 我看似有本錢的樣子,但比上不就還有嗎? 為何會有那麼多傳統形象在那預測呢? 就不會想到所以分散風險了,這個打亂也沒關係。因為本來就是觀念上的事吧 所以,我能活得自在。另外,會進場當然除了別的目的 也是整塊壟罩的喔。會出現格局這種字眼,是因為裡面的事情都是廢話。 就看看後續吧.... 抱歉,其實想說更多,畢竟現在是我在實現解決這過往的問題 但是,也許只能用日記來紀載吧 畢竟,又看到 "道"成肉身的老問題,我又怎能不趁機實現我的價值呢? ※ 引述《obJOmega (仆)》之銘言: : 正義:一場思辨之旅(3)── 街友問題 : 文/彭明輝 : 我原本想給這篇文章這樣的標題:街友問題與哲學的不足。我有兩個企圖:(1)談街友問 : 題,(2)同時繼續談倫理學以及普遍存在於英美分析哲學傳統的大問題。 : 我曾經三次很認真地準備要去念哲學研究所了,卻在跨進第一步之後緊急抽身退出來,離 : 開哲學系的大門──我跨進去的那一大步讓我清楚地看到:哲學領域裡有我想要的東西, : 但那些東西在哲學系裡卻變成一攤僵硬的死物,讓我憋得無法透氣。我以後會寫一本書, : 交代自己的心路歷程,這裡就不多說了。 : 應曉薇在議會要求北市府公園處「誰往遊民身上灑水就撥獎金」,而成眾矢之的。林萬億 : 教授義氣凜然地在蘋果日報投書,說出讓人警醒的洞見:「遊民不是特定身分、職業的人 : ,他們是失業者、精神病患、失依老人、家暴受害者、有家歸不得者。也就是你我都可能 : 因這些原因而成為遊民。遊民需被協助與尊重。他們是我們的同胞,只是弱勢而已,不是 : 敵人。」應曉薇出面為失言道歉,但是仍舊心有未甘地加碼一句:「人權團體不了解萬華 : 居民的無助,如果真心關懷,應一起催生遊民輔導自治條例,而非放縱遊民,成為下一個 : 可能的強姦搶奪犯!」 : 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在街友的尊嚴、讀者的慈悲,和萬華居民的惶恐中,妳該如何 : 進行「倫理判斷」?方案A:驅趕街友?方案B:不驅趕街友(維持現狀)?你可以試著從 : 邊沁的效益主義觀點去看,你可以從 Mill 的效益主義觀點去看,也可以從《正義:一場 : 思辨之旅》這本書所題過的所有角度去看,每一個角度都可以幫妳看見事實更豐富的角度 : 與 points──哲學有助於認識事實的全貌,每一個流派都像在瞎子摸象,每一派都只說出 : 事實的一部份,要靠讀者靈活運用的能力去將這些不同角度的片面事實整合出最接近事實 : 全貌的觀點。這才是看不同哲學流派時最有益於讀者的讀書方式。 : 但是,只從英美分析哲學觀點去看問題還是不夠的。英美分析哲學拘泥於概念世界,而經 : 常警覺不到概念世界是對真實世界的過份簡化與扭曲。譬如,誰是「街友(遊民)」?他 : 們為何流落街頭?如果妳覺得他們是一群好吃懶做的惡棍,你的天平會往萬華居民傾斜; : 如果你以為街友都是被政府和雇主遺棄的受害者,你的天平會往街友傾斜。但是,街友是 : 哪一種人?哲學無法回答這問題,因為這是實證的問題,而非概念的問題。 : 事實上,就像林萬億講的,街友種類繁多,不是可以用哲學概念去分析的單調刻板品類。 : 根據公共電視「有話好說」的資料整理,他們89.3%在成為街友之前是有工作的,而且 : 71.4%在流浪期間都還是有工作,只不過所得太低而房價太高,所以變成無家可歸的遊民 : 。所以,他們有工作意願,但是政府失職讓他們既失業又付不起房租。所以,他們既是「 : 弱勢」,又是政府無能與官商勾結的受害者。這些街友真的不愛乾淨嗎?25.5%每天洗澡 : (無家可歸而要做到這件事,是需要堅持與毅力的),48.9%每週至少洗一次(有淋浴設 : 備與熱水時這些人洗澡的頻率可望提高),2.7%一個月以上沒洗澡。這些事實是不是萬華 : 居民以及應曉薇原本都不知道的?只靠倫理學或分析哲學能知道這些事嗎? : 接下來,怎麼解決問題?在公共議題裡,釐清「What is right to do」只不過是起步,而 : 通常無法真正解決問題;更要緊的還在於「Is there any better alternative」。與其花 : 時間去分析「『方案A:驅趕街友』與『方案B:不驅趕街友(維持現狀)』中誰是對的」 : ,不如去問有沒有更好的「方案C」。因為,不需要任何倫理學觀念,誰都知道方案A 跟 : 方案B 通通都不對!而且,即使妳把整本 Justice: What's The Right Thing To Do 翻譯 : 過一百遍,整本倒背如流,除非妳想得出 a better alternative,妳就是解決不了問題! : 偏偏,better alternative 又是超乎倫理學和英美分析哲學的範疇了! : 在公共電視的談話節目「有話好說」裡,主持人和來賓都提到「以工代賑」、「加強社福 : 照顧體系」、「培養就業技能」。這樣就夠了嗎?其實不夠! : 第一,遊民中有些可能因為長期的沮喪而已經罹患憂鬱症(2.7%一個月以上沒洗澡的都有 : 機會是這問題),這些人和其他老弱病殘的都可能很難有就業能力,而需要合理的醫療與 : 社福照護體系。但是,台灣的社工與社福照護體系在哪裡?有多大能力?需要額外增加多 : 少公私部門的資源?資源從哪裡來?納稅人願不願意支付?這些都還是未解的問題。一位 : 里長批評社工人員態度不佳,但背後原因可能是他工作量太大,可能是這工作的待遇與社 : 會地位太低而找不到好的人才。只針對這些人進行倫理批判其實根本無助於解決問題,需 : 要的是更好的結構性調整。 : 第二,一位街友說出讓我背脊涼了半截的話:以前的街友都是中老年人,近年才開始有青 : 壯年。我一直在擔心「失業雙高峰」出現了! : 以前很多人以為街友是「不願意工作的人」,公共電視「有話好說」的資料顯示他們絕大 : 多數是「持續失業且還願意工作的人」。但是好心的慈善團體、公視整理資料的人和許多 : 社會學者可能都還沒覺察到:他們的問題不是沒有就業技能,而是產業的結構性調整使得 : 他們的技能在台灣找不到就業市場。譬如,他們原本是某些行業的適任人才,但是工廠倒 : 閉或出走,使他們紛紛失業。這是一個社會的結構性問題,而不是個人的問題。 : 我在1987年剛到英國時,一直無法理解一個現象:英國所得遠比台灣高,為何台灣已經很 : 難看到乞丐,倫敦與劍橋卻到處都是遊民? : 這些年我還開始弄懂一件事:除非有良好的社會所得再分配機制與好的「產業政策 + : 勞工政策」,否則當我們社會的所得提高時,低產值的產業會消失,一般家庭的最低生活 : 消費額度會上漲,使得最低薪資與最低就業能力的門檻也會跟著提高;而產出能力低於這 : 個門檻的人就無法就業,使得許多人在過去有就業機會而現在卻找不到工作;不僅這樣, : 近年來GDP的上升主要是靠明星產業,他們大量聘用外勞當操作員,只需要少量本土技術人 : 才,因此工作機會狹隘地集中在少數就業專長,而且GDP上升的過程中新增的就業機會少於 : 消失的就業機會,因此開始製造愈來愈多的青年失業問題。 : 因此,目前的失業潮裡有許多人其實是能力至少中上的中年與青年,他們的失業不是因為能 : 力差,而是因為政府產業政策失當(資源悉數捐輸給有能力賺大錢的旗艦產業,而不去輔 : 助中小企業升級),教育政策失當(大學教育跟台灣的需要徹底脫節)。這些人是政府無能 : 的受害者!105年之前據說要倒60家大學,到時候會再有一波博士失業群! : 要解決這些問題,不可能只靠社福政策,還要靠合理的稅收,以及合適的產業政策與勞工 : 政策。但要有這些配套,我們需要一個能力至少及格的政府。偏偏,2000年以來的政府都 : 是無能(我給他們的評分是38分,全部死當)。 : 政府為何無能?因為選民沒有分辨能力(只有藍綠而不分黑白;只有統獨而不論是非), : 不願意參與公共事務。今天對公共事務冷漠的年輕人,正在加添自己未來失業的機率。 : 這些問題《正義:一場思辨之旅》會引導你去瞭解嗎?不會!國內有哪一個哲學系教授曾 : 想過這些問題?不知道!沒聽說過!助理教授可以關在哲學的象牙塔裡,正教授就有點說 : 不過去了,至於「傑出獎教授」、「講座教授」呢?天知道他們的存在對這社會有什麼好 : 處! : 妳對問題的瞭解愈深入、完整,就有機會提出涵蓋面愈廣的配套方案來。數理邏輯大師王 : 浩曾經在清大的演講裡感慨地說過:念哲學之前,最好先精通一門其他的學問,否則從年 : 輕起就一輩子關在哲學裡,會把哲學念死。這就是我三進哲學系館大門又三次抽身而退的 : 第一個理由。 : 原文的超連結轉過來會自動失效,參照原文: : http://mhperng.blogspot.com/2011/12/3_27.html : 清大彭明輝的部落格 http://mhperng.blogspot.com/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9.14.17.86

12/28 15:35, , 1F
你到底在說什麼......
12/28 15:35, 1F

12/28 15:42, , 2F
..
12/28 15:42, 2F

01/10 16:51, , 3F
那個中文真難理解
01/10 16:51, 3F
文章代碼(AID): #1E-gs1nv (W-Philosophy)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E-gs1nv (W-Philosoph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