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原意概念和類比概念的差別(并討論AI)

看板W-Philosophy作者 (My Name)時間15年前 (2009/08/12 14:50),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3 (看更多)
※ 引述《playskin (上山下海香蕉皮)》之銘言: : 我還是要強調分類法之所以能先發展出來, : 是因為自然界先有那些已經分化好的事物。 : 區別類比概念和原意概念,是人腦的一項特定的功能和行為, : 而不一定是實在界,事物之間本來呈現同樣的關係。 分類發展出來是因為自然界先有已經分化好的事物, 概念的區別不一定是實在界、事物之間本來呈現同樣的關係。 ↑ 矛盾。 : 人在使用原意概念時,和使用類比概念不同的是, : 原意概念的思維在感官的肯定之後,附加了一個或一些感官的否定。 在使用「類比概念」的時候,我們也附加一個或一些感官的否定, 例如,「二足無毛者非水果哉」。 例如,「立方而無孔者非觴也」。 : 因為平常的口語,我們不會拍著一隻驢說「唷!你這隻奇蹄目動物」。 : 這一語詞是為了別的溝通的需求(語境)而建立的: 「唷!你這隻驢!」 也是為了某種溝通需求(語境)而建立的。 或許它是「最常」出現的語境(溝通需求), 但沒有可靠的判準來區分「別的溝通需求」, 和(不知道你打算稱之為什麼的)溝通需求本身。 : 「草食性的哺乳動物,後肢具有一或三趾」* : 這是一個抽象的對象,而非意欲一個實在物,這點決定了奇蹄綱不會是原意概念, : 因為語境中我們並不要求它要有一個吻合的、可以經驗的外延, 要求啊! 如果我們不要求它有一個吻合的、可以經驗的, 「後肢具一或三趾之草食性哺乳動物」的外延, 如何分類? : 也就是說,我們自知我們並不要求有一個實質的, : 去除了馬與驢的相異之處,僅保留相同之處的物種。 我們自知我們「要求」有那個實質的, 去除了馬與驢的相異之處,僅保留相同之處的物種, 才會去做出這樣的分類。 : 這裡「不能認識」專指不能經驗到奇蹄類這種事物, : 所以我們僅能認識它的定義,而不是它本身。 「後肢有一或三趾的草食性哺乳動物」既能夠被概念或語詞pick out, 就能夠「被經驗到這種事物」。 所有的分類都是基於「經驗上的觀察」, 將某些具代表性的「經驗元素」收在同一類裡, 正因為它們代表著類中的不同個體(或細類)間的差異被去除後, 所留下的「相同處」,而成為「一類」。 這是所有科學分類的「方法」。 沒有「實質的經驗對象」,就沒有「分類」。 (↑這當然不是在說,有實質的經驗對象,就有分類)。 : 語境是比較奇蹄目和哺乳綱其他目別的差異,這時,在較下位的、從屬的奇蹄目, : 和原意概念就有一個相同的性質,即我們在這種語境當中,使用到感官的否定, : 人在使用原意概念時,和使用類比概念不同的是, : 原意概念的思維在感官的肯定之後,附加了一個或一些感官的否定。 奇蹄目(類比概念)和原意概念有一個相同的性質:使用到感官的否定。 原意概念和類比概念的不同之處是:使用到感官的否定。 ↑ 矛盾。 : 但這個抽象作用的向上延伸,邏輯上並不容許無限次發生, 邏輯上不容許無限次發生的抽象作用? : 「哺乳綱」再往上是「脊索動物門」,接著是「生物界」, : 統合「生物界」和「無生物界」的,是地球, 這個描述恐怕是錯誤的。 : 「上帝」也是我們為一切「類比概念」的歸納,設定的一個邏輯終點。 「我們」是誰?是你?是我?是大家? 設定邏輯終點的必要性是? : 理智需要知道它活動的範圍,它需要知道,到哪裡可以休息, : 而能省去失控的懷疑,或宗教狂熱。 理智需要嗎? 還是你需要? 還是你的理智需要? 沒有人可以在不設定理智的活動範圍, 而仍是理智的嗎? : 不論上帝或物自身,我都取其消極的意義來使用,我試圖從兩者所界定的不可知, : 找出理智能夠討論到什麼邊界而能被規定要停下來。 因為它是理智不能討論的,所以在那裡設下上帝? 那麼你或你的理智怎麼知道哪裡是不能討論的邊界? 或者因為上帝在那裡,所以你或你的理智知道那是不能討論的? 那麼你或你的理智怎麼知道上帝在那裡(一個你的理智不能討論的地方)? : 理智還是能設想一個「萬有」、「最後一個宇集」這樣的東西, : 這是抽象作用本身導致的。 : 不稱它作上帝,或者不承認有類似的事物存在,我會說, : 這些是一些哲學語詞或形上學的 nice try,但我不是挺關心這些討論。 所以? 那裡是哪裡? 以及,那裡是或不是一個終點? 這是你或你的理智可以或不可以討論的問題? -- 謝遜提起屠龍刀,恨恨的道: 「還是讓你到龍宮中去,屠你媽的龍去罷!」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9.96.10
文章代碼(AID): #1AWcOxQa (W-Philosophy)
文章代碼(AID): #1AWcOxQa (W-Philosoph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