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新聞] 行政區域重劃 國土寧靜革命

看板Urban_Plan作者 (8-bit priority encoder)時間15年前 (2009/07/27 17:50),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5/5 (看更多)
直轄市內扮領頭羊 外搏國際大都會 http://www.cna.com.tw/SearchNews/doDetail.aspx?id=200907270055  5都17縣的明天系列報導6-6(中央社記者黃瑞弘台北27日電)6月中,5萬多名球迷塞爆紐約洋基球場,只為一睹久聞的地鐵大戰-「洋基vs.大都會」,不少觀光客也慕名而來。2008年 4700萬人次造訪紐約,消費 300億美元,數字驚人,但紐約的競爭力不僅止於觀光產業。  中國社科院「2007-2008城市競爭力報告」,在500個城市、9項綜合指標中, 紐約超越倫敦、東京,蟬聯第一。同份報告裡,台北市排名112,高雄市227。  美國雜誌「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2008年發表全球60個城市的評比,台灣僅有台北市進榜,排名34,輸給同屬亞太城市的東京、香港、新加坡、首爾、北京、上海,甚至落在曼谷之後。  面對中國大陸城市崛起、金融海嘯衝擊,台灣的縣市在國際城市競爭中,焦慮感格外深刻。高雄市長陳菊賣力宣傳,希望藉由2009世運行銷高雄;台北市長郝龍斌期待2010年國際花卉博覽會吸引上海世博會的觀光客,盼達到 600萬旅遊人次的目標。舉辦國際性活動,的確是有效行銷城市的方法之一。  「以往由國家作為代表的經濟競爭場域,如今已然讓位給全球城市。」著名的芝加哥大學社會學學者薩斯基亞莎辛(Saskia Sassen,1991)在「全球城市」(The Global City:New York, London and Tokyo)一書就揭示這項趨勢。  趨勢如此,多項國際評比還是凸顯台灣城市發展太慢,問題究竟在哪裡?「都市腹地太小、人口太少,不利於提升競爭力,加上許多地方根本窮到沒錢可做事,財政惡化是區域發展最大的隱憂」,銘傳大學公共事務學系教授紀俊臣給了清楚的答案。  2010年合併後的台中縣市人口 260多萬、台南縣市187萬、高雄縣市276萬,加上中央宣示傾向北北基宜合併、其合併後超過700萬人,4大區域都超過2000平方公里。雖然前民進黨立委林濁水主張規模大不等於有競爭力,但台大政治系教授蕭全政認為,「規模如果太小,更難有競爭力。」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財政部統計,地方政府的總債務已超過新台幣8000億元。經建會的數字更怵目驚心,金融海嘯前的2006年,扣除北高 2個直轄市,台灣本島21縣市總預算自有財源佔歲入比重僅佔 53.8%,自有財源嚴重不足,人事費負擔沉重。  隨著新一波縣市升格,若確定不採行區自治,全台將減少約1400名鄉鎮市民代表,4年可節省新台幣 70億元,減少選舉而省下的社會資源更是可觀。民進黨政策會副執行長劉建忻長年觀察日本平成大合併,肯定解決財政問題確是平成大合併的效益之一,「人事支出的降低成效最為明顯,首長與議員的減少,全國預估10年內省下1.8兆日圓。」  「縣市合併後,公共資源、設施的使用將更有效率,對財政也將有直接助益。」內政部專員徐吉志樂觀期待未來的合併效應。他以「一縣市一焚化爐」政策為例,民眾環保意識提高,垃圾量逐漸減少,許多縣市早已無垃圾可燒,像高雄縣市共有 4座焚化爐,未來即可整合處理,多餘的焚化爐就可停用。  由於市郊人口持續增加,像焚化爐這種早期設置於縣市交界的嫌惡設施,都可望受惠於縣市合併,出現重新檢討的機會,土地活化的效益充滿想像空間。台中市副市長蕭家旗就說,台中市總是因為腹地不夠,轉介企業到鄰近縣市投資,縣市合併後,土地不再是問題。  放眼 2010年5月,以「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為主題的上海世博會即將開幕,先不論這長達 6個月、可吸引7000萬人次的活動,將讓上海市民收入增加 10%,中國GDP將增加 0.5到0.6個百分點的經濟效益。從國際政經角度觀察,光是全球 230多國的設館參與,就足以證明中國大陸綜合國力已大幅提高,國家地位更上一層。  同樣在國際政經脈絡的思考下,縣市改制後的台灣北、中、南三大城市群格局,正好形成「北台面對東北亞、中台挑戰中國大陸、南台連結東南亞」的局面。  蕭全政說,台灣對外仰賴兩個南北分立的直轄市,反映過去東西對抗下,台灣連結東北亞和東南亞的需求,但冷戰終結,面對中國大陸、東南亞、東北亞城市的崛起,南北兩大直轄市必須擴張,台灣才不會在國際的激烈競爭中出局。  「直轄市對內要有整合的效果,扮演領頭羊角色。」蕭全政以上海為例,主張政府必須透過各項政策手段,讓領頭的直轄市帶動周邊城市發展,進而提升台灣整體競爭力。  經過60年,台灣即將啟動大規模行政區域重劃,被定位為「競爭力發動機」的北、中、南「3大生活圈」及「7大行政區域」將到位,正如行政院長劉兆玄所說,「面對世界競爭,絕非單一城市或地區單打獨鬥所能勝任;有效的區域性資源整合,才是創造台灣新動能的關鍵驅動力。」980727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20.15.49 ※ 編輯: courtyard 來自: 140.120.15.49 (07/27 18:18)
文章代碼(AID): #1ARNXkWv (Urban_Plan)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ARNXkWv (Urban_Pl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