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桶後溪之旅

看板TrackField作者 (洋基和王建民加油)時間17年前 (2006/10/03 10:00),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8/8 (看更多)
打水漂的學術研究: 1.(要連起來) http://astro.sfasu.edu/phy470/2003Spring/AJPricochet.pdf#search= %22skipping%20stone%20%2B%20pdf%22 2. 總圖網站 → 電子期刊 → 搜尋Nature雜誌並進入 → 搜尋文章: "Secrets of successful stone-skipping" ------------------------------------------------------------------------------ 在桶後溪畔的一個反射動作,就是不斷撿扁平的石頭往溪裡丟,即打水漂是也啦!! ^^" 打水漂有很多有趣的現象,譬如: 如果第一下彈得很高很遠,那麼接下來彈的次數應該不會太多. 還有第一下打到水前飛行的距離不長,那麼有希望次數多一點. 這應該和能量散逸有關... 還有和轉速,入水角度等等都有很大的關係,也會造成許多不同的現象. 於是職業病地開始思考,要如果建立打水漂的數學模型,然後用電腦程式去模擬. 也幻想著自己有如孤山老叟(就是怪老頭啦),赤裸著上半身,穿著TIGHT, 手中抱著一本流體力學和理論力學的書, 坐在桶後溪畔,邊打水漂邊推導打水漂的數學模型,結果打到人了還不知道... 唉...結果才發現,這遠超過自己的能力了... 於是開始後悔和怨嘆,以前不夠認真,力學沒有學好...><"... 原本想去找機械系流力學教授討論,竟意外在網路上發現已經有學者做這樣的研究了, 其中一篇還在大名鼎鼎的Nature雜誌上發表... 與大家分享這兩篇文章,相信大家都會想知道打水漂的原理的!!!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2.137.197
文章代碼(AID): #158SGWXy (TrackField)
文章代碼(AID): #158SGWXy (TrackField)